浅析网络暴力的成因
作者:柳霞 唐中民 来源:《商情》2015年第42期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既有便利,也有暴力。网络暴力一出现便以强势的姿态证明它的存在。它有时可以左右媒体的舆论导向,在某种程度下也可以强行将媒体作为己用,这使得媒体的舆论引导大失平衡,引起了不少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受众心理,网络暴力,潜移默化,舆论引导
新兴媒体的出现带来的不仅仅是大爆炸的数字化信息时代,更带来了人们传播方式、思维方式的彻底变革。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同样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更是扮演着令人瞠目结舌的角色。正是因为这样,双刃剑的弊的一面也日益凸显,任何一个网民的言论都可能变成洪水猛兽。媒体也无法独善其身,在巨大的舆论狂潮下媒体也无法表达出理性的声音,严重的甚至被网络舆论绑架,成为网络舆论的代言者。
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近年来,网络暴力相关的一些标志性事件。较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有:舒淇怒删微博事件、郭美美事件、谷歌涉黄事件等等,当然还包括”人肉搜索”,因为网络暴力与人肉搜索往往都粘连在一起的。在网络暴力的产生过程中,受众、网络、媒体与法令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一、受众
1、狠心的谣言制造者和加工者
与鲁迅笔下的麻木的看客不同,网络上的受众不再局限于麻木的看客,而是“狠心的谣言制造者和加工者”。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贫富差距拉大、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脱节。部分人对现实的不满在现实中找不到发泄口便只能在网络上以另一种身份参与各种话题。在这个大众狂欢与全民娱乐的时代,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之事普遍存在。网上出现了许多非主流声音。而网络舆论一旦达成一致,便容不得其他声音。异类声音最终的结果是淹没在声讨声中。而且并不是所有理性的声音都能发声,网民们会被同化,尽量与主流声音保持一致以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一来即便是有理性的声音,与主流声音相比,可能发声之前就已经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也有可能淹没在口诛笔伐里。
2、乌托邦情结
乌托邦托寓指那些不可能出现的理想社会和事物。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风靡华人世界,一些人更是沉迷于小说中不能自拔,究其原因便是武侠小说给了他们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在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里他们无所顾忌,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便是乌托邦情结。同样,在网络里可以办到诸多现实世界不可能的事情,这样的满足感,让众人趋之若鹜,如此一来广大网民在网络上便不计后果的肆无忌惮起来了。 二、网络平台
光有受众和讯息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便是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网民们可以很不负责任的发表言论,且不管讯息本身的真假。讯息的传播者以及讯息的加工者与放大者在现实中已是难觅其踪迹,更何况在为他们提供隐身符的网络世界。 三、媒体
媒体是舆论的指向标,媒体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舆论的动向。媒体是党的耳目喉舌,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媒体的社会责任可以分为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政治责任体现在“客观报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要站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基础上,为党和国家的发展繁荣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既要准确鲜明地宣传中央精神,又要及时如实地反映人民心声。近年来,随着媒体市场化程度加深,出现低俗之风、有偿新闻、诚信危机等问题,这都属于道德范畴,要求媒体人加强道德素质修养,正确树立道德观、人生观、金钱观,真正承担起“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职责,为中国的和谐发展和世界的和平共处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然而,在网络舆论的巨大压力下一些媒体却再难发声,甚至在强势的网络舆论面前甘愿沦为附庸,为其驱使。这使得网络舆论暴力从产生到传播中途加工放大再到最后产生恶劣后果的道路基本是畅通无阻。 四、法令
我国相关的网络立法较少,当网络上出现侵权行为时,法院能依据的只是现行的法律。由此很多案件因打擦边球导致最后不了了之。韩国在一名少女受到网络舆论暴力的打击之下自杀后为避免类似事情再发生,便开始实行网络实名制。我国现在已经实行了网络实名制,网吧上网凭身份证、宽带开户凭身份证。笔者走访了部分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网吧进去上网确实是需要身份证,也明确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但是这只是在一二线等较为发达的城市。实际情况是,在一些小县城、镇上的网吧,因监管力度欠缺而导致实名制落实情况较差。
综上所述,网络暴力的产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些年来网络舆论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各类被网络暴力伤害的的例子数不胜数。就其成因,便是以上所列四因素。唯有从根源上找准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解除网络暴力的重大危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