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三月桃花水-部编版

2020-11-08 来源:钮旅网
4* 三月桃花水

课文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机盎然的景象。课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绘了阳春三月,大地回暖,河流苏醒,桃花盛开的美丽画卷。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描写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庄稼,装点春天。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充满着浓浓的抒情味。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两个疑问句总起,一句点明下文春水滋润大地的声音,另一句点明下文春水装点大地的景象。作者不仅用疑问句来激发读者的好奇,还用上结构整齐的短句,读起来节奏明快,展现出一幅动态的画卷。第2自然段直接把河流解冻当作人苏醒过来,用朝霞、桃花和酒窝形象地描绘河流的动人姿态。第二部分中,作者用形象的“竖琴”和“明镜”来引领,唤醒读者的联想,照应开头的两个疑问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用生动、优美的语言铺陈春水滋润万物、装点大地带来的美好感受。写春水流动的声音时,从“拖拉机、庄稼、河岸”三个角度,既写出了水的灵动,又描绘了春耕繁忙的景象。写春水装点大地时,从天空中的燕子,写到岸边的垂柳,再聚焦到充满朝气的姑娘们,视线由物及人,意味无穷。尤其是这部分都用拟人手法,使语句更富有抒情的诗意。第三部分,用先写远景,再直抒胸臆,呼应开头的四个五字句,节奏明快。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绮、谈”,读准多音字“和”。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句式,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句式,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

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文生字并不多,只有“绮、谈”以及一个多音字“和”。“绮丽”,这个词比较陌生,学生平时不常用,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用换词比较的方法来体会大意。“谈心”的“谈”学生比较熟悉,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应和”的“和”,可让学生联系语境选择义项,再适当拓展组词,巩固理解。除了这些生词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积累其他词语,同桌间互助学习交流。

2.阅读理解

学习课文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经历,梳理一下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提示,结合以前学习略读课文的经验,想一想这篇课文可以怎么学,激励学生带着任务和兴趣自主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尝试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然后聚焦学习提示,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积累表达

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学生关注本文语言跟前面课文不同的表达风格,找到表达有特点的一些句子,想象这些句子中生动有趣的形象,用合作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体会句子的优美和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标注出来。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导入,激情引趣

1.课件出示与水有关的四季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不同季节里水和周围环境的不同。

3.过渡:每个季节的水都各有特点。当春姑娘唱着歌来了时,她走过柳树,柳树变绿了;

走过桃树,桃树开花了;走过小河,河里的冰融化了。春姑娘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今天,我们就跟着春姑娘走进三月的江南小镇,来欣赏江南清净明洁的“三月桃花水”吧。

4.教师板书课题,并介绍课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桃花水”。

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渐多,河水上涨,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便被称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2)师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三月桃花水的? 2.指名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3.学生组成小组,比赛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朗读得更流畅更有感情。 4.指导学生掌握多音字“和”。

hé温和和美讲和和盘托出

和弄和稀泥和huò

huó和面hú和牌

hè附和唱和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5.学生思考,读完课文后,三月的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6.过渡:春雨淅沥,鸟鸣悠扬,那三月的桃花水也跟着奔跑起来了,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景图呀!作者是如何描绘这充满春的气息的桃花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板块三 研读课文,感悟画面

1.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①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在课文中找出和第1自然段句子所述内容对应的段落。

(2)指导学生发现文本的总起句为两个问句,分别从声音和光芒两方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畅想声音时,把它比作“一串小铃铛”,体现了声音的清脆。在畅想光芒的时候,又把它比作了“一匹明洁的丝绸”,展现了它的光亮、顺滑。

(3)一起合作读。

①教师引读: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庄?(学生齐读“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车轮滚过的铃声”)

②教师引读: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学生齐读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一片片花瓣)

(4)小结:这种有问有答、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能让文章结构更清晰、更严谨。 (5)课件出示句段,体味表达。

句段1: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①指名阅读句段,教师相机正音,强调“绮”的读音。

“绮”读qǐ,不要读成qí。

②抓住语气词“啊”和感叹号,体会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

③抓住“醒”“舞动”等拟人手法的词语,想象解冻的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④出示桃花落在水面的图片,抓住“酒窝”“回旋”,感受作者描述三月桃花水的流动美。

2.学习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1)男女生合作读,教师相机强调“谈”的读音。(男生读第3、4自然段,女生读第5、6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第3、5自然段概括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声如竖琴 清如明镜

(3)课件出示“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并通过多媒体播放竖琴的声音。

(4)找出第4自然段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5)联系竖琴声音的特点及“鸣响、低语、叮当、铃声”这些描绘声音的词语,引导学生感受三月桃花水声音的动听、柔和、多变、轻缓等特点。

(6)出示句段,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句段2: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①引导学生抓住“应和”“低语”“谈心”“车轮滚过的铃声”,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应和”“低语”“谈心”赋予桃花水以人的特点,将水冲击石发出的声音比作“车轮滚过的铃声”,并运用排比句式,形象生动地写出桃花水流经田野,浇灌麦田的情景。

②过渡:三月桃花水还有什么特点?(学生齐读: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句段3: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③教师引导读:是啊,三月的桃花水,它看见……它看见……它看见……

④出示“水如明镜”的图片,抓住“燕子翅膀裹着白云”“垂柳如烟如雾”“水底浮起红莲”引导学生感受三月桃花水的干净、纯洁、清澈、明亮的特点。

⑤让学生仿照这样的格式说一说。

在三月桃花水里,我看到( ),我看到( ),我看到( )……

3.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说一说为什么课文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春天的明镜”。(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文中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因为它像竖琴一样能够弹奏出动听的“春”的交响曲;说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是因为它很清澈,能映照出燕子、垂柳、姑娘等事物,映出了美丽的“春”的身影。

4.师: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奏出了春天的乐章;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照出了春天的明媚,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板块四 课文回顾,语言发展

1.课件出示本课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 三月桃花水声音——春天的竖琴

分写

颜色——春天的明镜 总结——赞叹其令人沉醉



动听的声音——铃铛般清脆

总写明洁的颜色——明洁而清澈

流动的形态——酒窝般回旋

喜爱 赞美 

2.拓展学表达。

(1)教师:三月桃花水的美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感官去发现,它不仅有动听的声音、耀眼的光明,还有其他很多特点。你能想到桃花水的什么特点呢?尝试用课文的方法写一写。

(2)学生先自由练笔,再全班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示例)

片片花瓣漂浮在水上,花朵的芳香在水面上荡漾;河水流过青草地旁,青草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散发着新生命的味道。

练习设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本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身心愉悦。因此,在教学中,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边读边想象画面。

2.给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时,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串讲课文,教师只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尽量让学生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体会课文的精妙之处,更真切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3.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发展。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语言文字。从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得真实的感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