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11-28 来源:钮旅网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数控机床加工工艺

姓 名: 葛子鑫 学 院: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 机电一体化 班 级: 07高职机电 指导教师: 王良生

2010年6月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07级机电一体化专业 葛子鑫 )

摘要:数控机床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控机床已是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工业水平重要标志。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因此大量普及应用数控机床、振兴制造业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数控机床的发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加工中心。这是一种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它能实现工件一次装卡而进行多工序的加工。本文介绍了有关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一系列步骤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数控机床 加工工艺

CNC lathe processing

Gezi Xin

(F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07 Department of Jiangxi Fuzhou)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 is a

comprehensive,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precision machinery and other high-tech produ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NC machine tools is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a country'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 important symbol. China is the world's manufacturing center, so a lot of universal application of CNC machine tools to revitalize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CNC machine tools,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processing center. This is an automatic tool changer CNC machine tools, it is packed card while the work piece multi-process machining.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the CNC lathe series of steps and precautions Keywords: CNC machining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世界各国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主轴转数、进给量、背吃刀量等)以及辅助功能(换刀、主轴正转、反转、切削液开、关等),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

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虽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为此,本文探讨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结合实例阐述它的典型应用。

一`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 1 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1)生产过程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将原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它一般包括原材料的运输和保管、生产技术准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产品的装配、机器的检验调试及油漆和安装等。

2)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

表面质量,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1.工序: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设备(或工作地点)是否变动和加工是否连续,若改变其中任意一个就构成另一个工序。 2.安装:安装是指工件在加工之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正确的位置(即为定位),然后加以夹紧的过程。在一个工序中,工件可能安装一次,也可能需要安装几次。3.工位:为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机床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机床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 一次安装中连续进行的若干相同的工步看作是一个工步。•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一个零件上的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在数控加工中,有时将在一次安装下用一把刀具连续切削零件的多个表面划分为一个工步。 3.进给 进给也称走刀。在一个工步中,由于余量较大或其他原因,需要用同一把刀具对同一表面进行多次切削,这样,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进给。工序与安装、工位及工步、进给之间的关系 4. 1. 3 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 4.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计划期常定为一年,所以生产纲领也称年产量。

(2) 生产类型 1)单件生产 产品的品种繁多,而每个品种数量较少,各工作地加工对象很少有重复生产。 2)大量生产 产品的品种少,产量大,大多数工作地点长期进行某种零件的某道工序的重复加工。 3)成批生产 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若干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有一定的数量,生产对象周期性地重复,而每批所制造的相同零件的数量,称为批量。

单件小批生产,小批生产在工艺方面接近单件生产,二者常相提并论,称为单件小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大批生产在工艺特征方面接近于大量生产,常合称为大批大量生产 中批生产,中批生产的工艺特征介于单件生产和大批生产之间

二`数控加工概述

1. 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内容十分明确而具体 数控加工工艺必须详细到每一次走刀路线和每一个操作细节,即普通加工工艺通常留给操作者完成的工艺与操作内容(如

工步的安排、刀具几何形状及安装位置等),都必须由编程人员在编程时予以预先确定。

2.工艺工作要求相当准确而严密 数控机床虽然自动化程度高,但自适应性差,它不能像普通加工时那样可以根据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由地进行人为的调整。所以,在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中必须注意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对图形进行数学处理、计算和编程时一定要力求准确无误。

3.采用多坐标联动自动控制加工复杂表面 对于一般简单表面的加工方法,数控加工与普通加工无太大的差别。但是对于一些复杂表 面、特殊表面或有特殊要求的表面,数控加工则采用多坐标联动自动控制加工方法,其加工质量与生产效率是普通加工方法无法比拟的。

4.采用先进的工艺装备 为了满足数控加工中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柔性的要求,数

控加工中广泛采用先进的数控刀具、组合夹具等工艺装备。 5.采用工序集中

由于现代数控机床具有刚性大、精度高、刀库容量大、切削参数范围广及多坐标、多工位等特点。因此,在工件的一次装夹中可以完成多个表面的多种加工,甚至可在工作台上装夹几个相同或相似的工件进行加工,从而缩短了加工工艺路线和生产周期、减少了加工设备、工装和工件的运输工作量。

6` 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确定数控机床加工内容。对零件图样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确定加工内容及技术要求。具体设计数控加工工序,如工步的划分、工件的定位与夹具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等。处理特殊的工艺问题,如对刀点、换刀点的选择,加工路线的确定,刀具补偿等。处理数控机床上部分工艺指令,编制工艺文件。2

三 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1.工艺规程的作用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工艺规程是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2.工艺规程制订时所需的原始资料

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产品的生产纲领。产品验收的质量标准。现有的生产条件和资料。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有关工艺资料等。

3. 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格式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机械加工工序卡 数控加工工序卡 数控刀具卡片 数控加工走刀路线图,数控加工工件安装和原点设定卡片(简称装夹图和零件设定卡) 数控编程任务书

四``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1 ) 数控加工内容的选择 1.适于数控加工的内容 通用机床无法加工的内容应作为优先选择内容;通用机床难加工,质量也难以保证的内容应作为重点选择内容;通用机床加工效率低、工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的内容,可在数控机床尚存在富裕加工能力时选择。

2.不适于数控加工的内容 占机调整时间长的加工内容。如以毛坯的粗基准定位来加工第一个精基准的工序。 加工部位分散,不能在一次安装中完成加工的其他零星加工表面,需要多次安装、设置原点。这时,采用数控加工很麻烦,效果不明显,可安排通用机床加工; 按某些特定的制造依据(如样板等)加工的型面轮廓。主要原因是获取数据困难,易于与检验依据发生矛盾,增加了程序编制的难度。加工余量大而又不均匀的粗加工。

此外,在选择和决定加工内容时,也要考虑生产批量、生产周期、工序间周转情况等等。

(2 ) 数控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图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分析, 零件技术要求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主要指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及热处理等。这些要求在保证零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应经济合理。过高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会使工艺过程复杂、加工困难、成本提高。尺寸标注方法分析:应采用集中标注,或以同一基准标注,即标注坐标尺寸 ,

零件材料分析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人们把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所具有的制造可行性和加工经济性叫做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 . 毛坯的确定

毛坯的确定包括确定毛坯的种类和制造方法两个方面。

常用的毛坯种类有铸件、锻件、型材、焊接件等。如铸铁材料毛坯均为铸件,钢材料毛坯一般为锻件或型材等。 3

各种毛坯的制造方法很多。确定毛坯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1)零件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如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钢件,其毛坯最好用锻件而不用型材。(2)生产类型:在大批量生产中,应采用精度和生产率都较高的先进的毛坯制造方法,如铸件应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锻件应采用模锻;并应当充分考虑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可能性,如精铸、精锻、冷挤压、冷轧、粉末冶金和工程塑料等。单件小批生产则一般采用木模手工造型或自由锻等比较简单方便的毛坯制造方法。(3)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外形尺寸:如常见的一般用途的钢质阶梯轴,当各台阶直径相差不大时可用型材,若各台阶直径相差很大时,宜用锻件;成批生产中,中小型零件可选用模锻,而大尺寸的钢轴受到设备和模具的限制一般选用自由锻等。

五`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1).平面加工 平面的加工方法常用的有:刨削、铣削、磨削、车削和拉削。 精度要求高的平面还需要经过研磨或刮削加工。刨削加工的特点是刀具结构简单、机床调整方便。在龙门刨床上可以利用几个刀架,在一次装夹中同时或依次完成若干个表面的加工。精刨还可以代替刮削。

铣削生产率高于刨削,在中批以上生产中多用铣削加工平面。当加工尺寸较大的箱体平面时,常在多轴龙门铣床上,用几把铣刀同时加工几个平面。平面磨削和拉削的加工质量比刨和铣都高。生产批量较大时,平面常用磨削或拉削来精加工。磨削适用于直线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淬硬工件和薄片工件,也适用于未淬硬钢件上面积较大的平面的精加工。但不宜加工塑性较大的有色金属。还常采用组合磨削来精加工平面。拉削平面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中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且面积较小的平面。

车削主要用于回转体零件的端面的加工,以保证端面与回转轴线的垂直度要求。

最终工序为刮研的加工方案多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中配合表面要求高且不淬硬平面的加工。当批量较大时可用宽刀细刨代替刮研。宽刀细刨特别适用于加工象导轨面这样的狭长平面。最终工序为研磨的加工方案适用于高精度、小表面粗糙度的小型零件的精密平面,如量规等精密量具的表面。

2). 外圆面加工 外圆面的加工方法常用的有车削和磨削。当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时,还要经光整加工。 车削是加工外圆表面的主要方法。小批量生产时,在卧式车床上进行;大批量生产时,多采用高效率的液压仿形车床或多刀半自动车床。最终工序为车削的加工方案,适用于除淬火钢以外的各种金属。磨削是精加工外圆表面的重要方法。最终工序为磨削的加工方案,适用于淬火钢、未淬火钢和铸铁,不适用于有色金属。对于精度要求高的如精密的主要外圆面还需要光整加工,如研磨、超精磨及超精加工等,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一般在光整加工前进行精磨。最终工序为精细车或金刚车的加工方案,适用于要求较高的有色金属的精加工。对表面粗糙度要求高,而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外圆,可采用滚压或抛光。3. 内孔加工

3)单孔的加工方法有钻孔、扩孔、铰孔、镗孔、拉孔、磨孔和光整加工。 一般采用钻、扩、铰,D>20mm的孔采用镗削加工,有些盘类的孔采用拉削加工。精度要求高的孔有时采用磨削加工。加工精度为IT9级的孔,当孔径小于10mm时,可采用钻—铰方案;当孔径小于30mm时,可采用钻—扩方案;当孔径大于30mm时,可采用钻—镗方案。工件材料为淬火钢以外的各种金属。加工精度为IT8级的孔,当孔径小于20mm时,可采用钻—铰方案;当孔径大于20mm时,可采用钻—扩—铰方案,适用于加工淬火钢以外的各种金属,但孔径应在20~80mm之间,此外也可采用最终工序为精镗或拉削的方案。淬火钢可采用磨削加工。 加工精度为IT7级的孔,当孔径小于12mm时,可采用钻—粗铰—精铰方案;当孔径小于12~60mm范围时,可采用钻—扩—粗铰—精铰方案或钻—扩—拉方案。 4 若毛坯上已铸出或锻出孔,可采用粗镗—半精镗—精镗方案或粗镗—半精镗—磨孔方案。最终工序为铰孔的方案适用于未淬火钢或铸铁,对有色金属铰出的孔表面粗糙度较大,常用精细镗孔替代铰孔。最终工序为拉孔的方案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工件材料为未淬火钢、铸铁和有色金属。最终工序为磨孔的方案适用于加工除硬度低、韧性大的有色金属以外的淬火钢. 加工精度为IT6级的孔,最终工序采用手铰、精细镗、研磨或珩磨等均能达到,视具体情况选择。韧性较大的有色金属不宜采用珩磨,可采用研磨或精细镗。研磨对大、小直径孔均适用,而珩磨只适用于大直径孔的加工。

孔系: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孔的组合,称为孔系。平行孔系孔距精度可以用找正法、镗模法、坐标法及数控法等保证,同轴孔系的同轴度主要由镗模保证:交叉孔系有关孔的垂直度,在普通镗床上主要靠机床工作台上的90o对准装置来保证。

3. 平面轮廓和曲面轮廓的加工

(1)平面轮廓 平面轮廓常用的加工方法有数控铣削、线切割及磨削等。当曲率半径较小时,可采用数控线切割方法加工。若选择铣削方法,因铣刀直径受最小曲率半径的限制,直径太小,刚性不足,会产生较大的加工误差。可采用数控铣削方法加工,常用粗铣—精铣方案,也可采用数控线切割方法加工。对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轮廓表面,在数控铣削加工之后,再进行数控磨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适用于除淬火钢以外的各种金属,数控线切割加工可用于各种金属,数控磨削加工适用于除有色金属以外的各种金属。

(2)立体曲面轮廓 立体曲面轮廓的加工方法主要是数控铣削,多用球头铣刀,以“行切法”加工,根据曲面形状、刀具形状以及精度要求等通常采用二轴半联动或三轴联动。对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曲面,当用三轴联动的“行切法”加工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模具铣刀,选择四坐标或五坐标联动加工。

六` 加工阶段的划分

1. 加工阶段的划分 (1) 粗加工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要切除大量的加工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因此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率。 (2) 半精加工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应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好准备(达到一定加工精度,保证一定的加工余量),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钻孔、攻螺纹、铣键槽等),一般在热处理之前进行。 3) 精加工阶段 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图样规定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主要目标是全面保证加工质量。 (4) 光整加工阶段 对于零件上精度要求很高,表面粗糙度值要求很小(1T6及IT6以上,Ra≤0.2μm)的表面,还需进行光整加工。主要目标是以提高尺寸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为主,一般不用以纠正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5)超精密加工阶段 该阶段是按照超稳定、超微量切除等原则,实现加工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在0.1μm以下的加工技术。

2. 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 (1)保证加工质量 粗加工造成的加工误差可通过半精加工和精加工逐步得到纠正,保证加工质量。 (2)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 粗加工余量大、切削用量大,要求功率大、刚性好、生产率高,精度要求不高的设备。精加工切削力小,对机床破坏小,可采用精度高的设备。 (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使冷、热加工工序配合得更好 例如,粗加工后工件残余应力大,一般要安排去应力热处理(如时效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精加工前要安排淬火等最终热处理,热处理引起变形又可在精加工中予以消除。(4)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 对毛坯的各种缺陷,如铸件的气孔、夹砂和余量不足等,在粗加工各表面后即可发现,便于及时报废或修补。 5

(5)精加工、光整加工安排在最后,可保护精加工后的表面不受损伤。 3 工序的划分

1.工序划分原则 (1)工序集中原则 就是指每道工序包括尽可能多的加工内容。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 特点:①减少了设备的数量,减少了操作工人和生产面积。②减少了工序数目,减少了运输工作量,简化了生产计划工作,缩短了生产周期。③减少了工件的装夹次数,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率,而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下加工了许多表面,也易于保证这些表面的位置精度。④因为采用的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艺装备数量多而复杂,因此机床和工艺装备的调整、维修费时费事。(2)工序分散原则 就是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进行。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很少,最少时即每道工序仅完成一个简单的工步。特点:①采用比较简单的机床和工艺装备。②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低。③生产准备工作量小,容易变换产品。④设备数量多,工人数量多,生产面积大。

2.工序划分方法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的方法: (1)按所用刀具划分 即以同一把刀具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加工中心常用这种方法划分工序。(2)按安装次数划分 即以每一次装夹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作为一道工序。这种方法适合于加工内容不多的工件,加工完成后就能达到待检状态。(3)按粗、精加工划分 即以粗加工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精加工中完成的那一部分

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这种划分方法适用于加工后变形较大,需粗、精加工分开的零件,如毛坯为铸件、焊接件或锻件。(4)按加工部位划分 即以完成相同型面(如内形、外形、曲面和平面等)的那每一部分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用于加工表面多而复杂的零件。

七 加工顺序的安排

1. 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 (1)基面先行原则 加工一开始,总是先把精基面加工出来,因为定位基准的表面越精确,装夹误差就越小,所以任何零件的加工过程,总是首先对定位基准面进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必要时还要进行精加工。如果精基面不止一个,按照基面转换的顺序和逐步提高加工精度的原则来安排基面和主要表面的加工。(2)先粗后精原则 各个表面的加工顺序按照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的顺序依次进行,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加工表面的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3)先主后次原则 零件上的工作表面及装配面属于主要表面,应先加工,从而能及早发现毛坯中主要表面可能出现的缺陷。自由表面、键槽、紧固用的螺孔和光孔等表面,属于次要表面,可穿插进行,一般安排在主要表面加工达到一定精度后、最终精加工之前进行。(4)先面后孔原则 对于箱体、支架和机体类零件,平面轮廓尺寸较大,一般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和其他尺寸。(5)先内后外原则 即先进行内型内腔加工工序,后进行外形加工工序。(6)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定位与夹紧。(7)以相同安装方式或用同一刀具加工的工序,最好连续进行,以减少重复定位次数。(8)在同一次安装中进行的多道工序,应先安排对工件刚性破坏较小的工序。

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预备热处理 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前,以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及消除内应力为主要目的常用的方法有退火正火调质。去除内应力热处理 主要是消除毛坯制造或工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常用的方法有人工时效、退火等。最终热处理 以达到图样规定的零件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为主要目的,常用的方法有表面淬火、渗碳、渗氮和调质、淬火等应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磨削加工之前。渗氮处理可以放在半精磨之后,精磨之前。另外,对于床身、立柱等铸件,常在粗加工前及粗加工后进行自然时效,以消除内应力。 6

2.辅助工序的安排

辅助工序的种类很多,如检验、去毛刺、倒棱边、去磁、清洗、动平衡、涂防锈漆和包装等。辅助工序也是保证产品质量所必要的工序,若缺少了辅助工序或辅助工序要求不严,将给装配工作带来困难,甚至使机器不能使用。其中检验工序是主要的辅助工序,它是监控产品质量的主要措施,除在每道工序的进行中操作者都必须自行检查外,还须在下列情况下安排单独的检验工序:(1)粗加工阶段结束之后。(2)重要工序之后。(3)零件从一个车间转到另一个车间时。(4)特种性能(磁力擦伤、密封性等)检验之前。(5)零件全部加工结束之后。

数控加工工序与普通工序的衔接, 有些零件的加工是由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共同完成的,数控机床加工工序前后一般都穿插有其他普通工序,如衔接不好就容易产生矛盾,因此要解决好数控工序与普通工序之间的衔接问题。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工序间的相互状态要求。例如,要不要为后道工序留加工余量,留多少;定位孔与面的精度与形位公差是否满足要求;对校形工序的技术要求;对毛坯的热处理要求等等,都需要前后兼顾,统筹衔接。

有些零件的加工是由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共同完成的,数控机床加工工序前后一般都穿插有其他普通工序,如衔接不好就容易产生矛盾,因此要解决好数控工序与普通工序之间的衔接问题。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工序间的相互状态要求。例如,要不要为后道工序留加工余量,留多少;定位孔与面的精度与形位公差是否满足要求;对校形工序的技术要求;对毛坯的热处理要求等等,都需要前后兼顾,统筹衔接。

八.数控加工工序设计

1. 机床的选择 (1)工序节拍适应性 机床的类型应与工序的划分原则相适应,再

根据加工对象的批量和生产节拍要求来决定。若工序按集中原则划分的,对单件小批生产,则应选择通用机床或数控机床;对大批量生产,则应选择高效自动化机床和多刀、多轴机床。若工序按分散原则划分的,则应选择结构简单的专用机床。(2)形状尺寸适应性 机床的主要规格尺寸应与工件的外形尺寸和加工表面的有关尺寸相适应。即小工件则选小规格的机床加工,大工件则选大规格的机床加工。另外,所选用的数控机床必须能适应被加工零件的形状尺寸要求。如加工空间曲面形状的叶片,往往要选择四轴或五轴联动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3)加工精度适应性 机床的精度与工序要求的加工精度相适应。如精度要求低的粗加工工序,应选用精度低的机床;精度要求高的精加工工序,应选用精度高的机床。应根据加工精度要求合理选择,保证有三分之一的储备量。

2 . 工件的定位与夹紧方案的确定和夹具的选择 3. 工件的定位与夹紧方案的确定 (1)力求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与编程计算的基准统一。 7 (2)尽量减少装夹次数,尽可能在一次定位装夹后就能加工出全部或大部分待加工表面,以减少装夹误差,提高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3)避免采用占机人工调整式方案,以免占机时间太多,影响加工效率。

4. 夹具的选择 数控加工的特点对夹具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保证夹具的坐标方向与机床的坐标方向相对固定;二是要能协调零件与机床坐标系的尺寸关系。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以下几点:(1)当零件加工批量不大时,应尽量采用组合夹具、可调夹具和其它通用夹具。(2)在成批生产时才考虑采用专用夹具,并力求结构简单,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3)因为在数控机床上通常一次装夹完成工件的全部工序,因此应防止工件夹紧引起的变形造成工件加工不良影响。夹紧力应靠近主要支承点,力求靠近切削部位;(4)夹具上各零部件应不妨碍机床对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即夹具要开敞,加工部位开阔,夹具的定位、夹紧机构元件不能影响加工中的进给(如产生碰撞等)。(5)装卸零件要快速、方便、可靠,以缩短准备时间,批量较大时应考虑气动或液压夹具、多工位夹具。

5. 数控刀具的选择 刀具选择的总原则是:安装调整方便,刚性好,耐用度和精度高。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短的刀柄,以提高刀具加工的刚性。 7

在刀具性能上,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切削性能好 为适应刀具在粗加工或对难加工材料的工件加工时,能采用大的背吃刀量和高速进给,刀具必须具有能够承受高速切削和强力切削的性能。同时,同一批刀具在切削性能和刀具寿命方面一定要稳定,以便实现按刀具使用寿命换刀或由数控系统对刀具寿命进行管理。(2)精度高 为适应数控加工的高精度和自动换刀等要求,刀具必须具有较高的精度。(3)可靠性高 要保证数控加工中不会发生刀具意外损坏及潜在缺陷而影响到加工的顺利进行,要求刀具及与之组合的附件必须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及较强的适应性。(4)耐用度高 数控加工的刀具,不论在粗加工或精加工中,都应具有更高的耐用度,以尽量减少更换或修磨刀具及对刀的次数,从而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及保证加工质量。(5)断屑及排屑性能好 数控加工中,断屑和排屑不像普通机床加工那样,能及时由人工处理,影响加工质量和机床的顺利、安全运行,所以要求刀具应具有较好的断屑和排屑性能。

6. 走刀路线的确定和工步顺序的安排 7 在数控加工中,刀具刀位点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称为进给路线,也称走刀路线。它不但包括了工步的内容,而且也反映出工步的顺序。 工步顺序是指同一道工序中,各个表面加工的先后次序。它对零件的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和数控加工中的进给路线有直接影响,应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序的加工要求等合理安排。 工步的划分与安排,一般可随走刀路线来进行,在确定走刀路线时,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加工路线应保证被加工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2)应使加工路线最短,以减少空行程时间,提高加工效率。(3)尽量简化数学处理时的数值计算工作量,以简化编程工作。(4)当某段进给路线重复使用时,

为了简化编程,应使用子程序。 此外,确定加工路线时,还要考虑工件的形状与刚度、加工余量大小,机床与刀具的刚度等情况,确定是一次进给还是多次进给来完成加工,先完成

刚性破小的工步后完成对刚性破坏大的工步. 以免工件刚性不足影响加工精度等以及设计刀具的切入与切出方向和在铣削加工中是采用顺铣还是逆铣等。

7. 切削用量的确定

切削用量包括主轴转速、背吃刀量及进给速度等。切削用量应根据加工性质、加工要求、工件材料及刀具的尺寸和材料等查阅切削手册并结合经验确定。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刀具差异 不同厂家生产的刀具质量差异较大,所以切削用量须根据实际所用刀具和现场经验加以修正。一般进口刀具允许的切削用量高于国产刀具。(2)机床特性 切削用量受机床电动机的功率和机床的刚性限制,必须在机床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选取。避免因功率不够发生闷车,或刚性不足产生大的机床变形或振动,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3)数控机床生产率 数控机床的工时费用较高,刀具损耗费用所占比重较低,应尽量用高的切削用量,通过适当降低刀具寿命来提高数控机床的生产率。 8. 加工余量

1. 加工余量的概念 加工余量可分为工序余量和总余量。(1)工序余量 工序余量是指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被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即为前后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工序基本余量、最大工序余量、最小工序余量及余量公差为了便于加工,工序尺寸都按“入体原则”标注极限偏差.(2)总加工余量 是指由毛坯加工成成品过程中,从某一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总厚度。其值等于某一表面的毛坯尺寸与成品零件图的设计尺寸之差,就称为总加工余量(毛坯余量),即等于各工序余量之和。2. 加工余量的确定 加工余量的大小对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有较大的影响。余量过大,会造成浪费工时,增加成本;余量过小,会造成废品。确定加工余量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加工余量。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1)经验估计法 根据实践经验来估计和确定加工余量。为避免因余量不足而产生废品,所估余量一般偏大,仅用于单件小批生产。(2)查表修正法 根据有关手册推荐的加工余量数据,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正后使用。这种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查表时应注意表中的余量值为基本余量值,对称表面的加工余量是双边余量,非对称表面的余量是单边余量。(3)分析计算法 根据一定的试验资料和计算公式,对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综合计算来确定加工余量。目前,只在材料十分贵重,以及军工生产或少数大量生产的工厂中采用。

9.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工序尺寸是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各工序应保证的加工尺寸,与之相应的公差即工序尺寸的公差。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不仅取决于设计尺寸、加工余量及各工序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而且还与定位基准、工序基准、测量基准、编程原点的确定及基准的转换有关。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情况下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情况下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与公差的计算 生产上绝大部分加工面都是在基准重合(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的情况下进行加工的,基准重合情况下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过程如下:(1)确定毛坯总余量和各加工工序的工序余量。(2)定工序基本尺寸 从终加工工序开始,即从零件图上的设计尺寸开始,一直往前推算到毛坯尺寸。最终工序基本尺寸等于零件图上的基本尺寸,某工序基本尺寸等于后道工序基本尺寸加上或减去后道工序余量。(3)定工序公差 最终加工工序尺寸公差等于设计尺寸公差,其余各加工工序按各自所采用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确定工序尺寸公差。(4)标注工序尺寸公差 最后一道工序的公差按设计尺寸标注,其余工序尺寸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 8

10.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与公差的计算 (1)工艺尺寸链的概念 在机器装配或零

件加工过程中,互相联系且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封闭尺寸组合,称为尺寸链。其中,由单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各有关工艺尺寸所组成的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2)工艺尺寸链的特征 ①关联性 ②封闭性(3)工艺尺寸链的组成

工艺尺寸链的每一个尺寸称为环。①封闭环 工艺尺寸链中间接得到、最后保证的尺寸,称为封闭环。一个工艺尺寸链中只能有一个封闭环。②组成环 工艺尺寸链中除封闭环以外的其它环,称为组成环。组成环又可分为增环和减环。增环是当其它组成环不变,该环增大(或减小)使封闭环随之增大(或减小)的组成环。减环是当其它组成环不变,该环增大(或减小),使封闭环随之减小(或增大)的组成环。③组成环的判别 在工艺尺寸链图上,先给封闭环任定一方向并画出箭头,然后沿此方向环绕尺寸链回路,依次给每一组成环画出箭头,凡箭头方向和封闭环相反的则为增环,相同的则为减环。

(4)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5)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①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的工序尺寸计算 ②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的工序尺寸计算 ③数控编程原点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工序尺寸计算

11. 测量方法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数控加工后工件尺寸的测量方法与普通机床加工后的测量方法几乎相同:单件小批生产中应采用通用量具,如游标卡尺、百分表等。大批大量生产中应采用各种量规和一些高生产率的专用检具与量仪等。量具的精度必须与加工精度相适应。在特殊情况下,如加工面积较大的工件,其腹板中间的厚度,用通用量具已无法检测,加工后和加工中的测量都存在问题,此时需采用特殊测量工具来进行检测。加工较复杂工件时,为了在加工中能随时掌握质量情况,应安排几次计划停机。用人工介入方法进行中间检测。工艺性分析、数控机床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数控机床典型表面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简介、加工阶段的划分、工序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数控加工工序设计:机床的选择、工件的安装和夹具的选择、数控刀具的选择、加工路线的确定和工步顺序的安排、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偏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

结束语

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与通用机床的加工工艺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比通用机床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要复杂得多。在数控加工前,要将机床的运动过程、零件的工艺过程、刀具的形状、切削用量和走刀路线等都编入程序,这就要求程序设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工艺基础。合格的程序员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工艺人员,否则就无控法做到全面周到地考虑零件加工的全过程,以及正确、合理地编制零件的加工程序。

参考文献

[1]信丽华 朱建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上海;2006年06期

[2]赵如福《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指导老师 王良生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