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小学 葛舒琴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感受科学过程,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总目标的。而科学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经历猜测、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探究的乐趣,增长科学实验探究的能力,形成大胆猜测、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所谓实验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主体性、实践性、思考性、发展性的学生实验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实验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实验形式。
新的教育理念已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学实验已开始成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平等参与的求知殿堂,自主探究实验、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科学教师的行动指南与努力目标。“自主学习探究实验”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实验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它包括认识活跃、情感的兴奋程度和意志努力的强度。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激发参与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实验的欲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实验情感,使学生真正把实验变成自身的需要,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例如,在实验“水与生命”一课时,我先出示一杯水,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让每个小组亲自用眼观察水,用舌尝一尝水的味道,用耳听一听水的哗啦啦流水声,用手感觉水是透明的、会流动、无固定形状的液体。通过亲自实验,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增长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真正提高课堂实验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自然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由于是带
着问题和急于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实验,对所要实验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因此能促使其主动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比较深刻。
实验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创设与实验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调动学生实验情感,使其积极参与实验的全过程。
二、创造参与和成功时机,唤醒学生主体实验意识 1、营造和谐实验氛围
在组织科学课堂实验时,我力求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积极研讨实验的气氛,让学生充分拥有试一试的机会,努力避免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就是要鼓励学生敢于自我表现,要“敢问”、“乐问”、“多问”。要给学生多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其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当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时,即使是错的,教师也要先予以肯定,然后再指出不当之处,提出努力方向。此外,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面向全体,更要注意个体,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实验活动,实现有差异发展。
2、创设探究实验情境
如在实验“浮与沉”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玻璃瓶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然后根据观察和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及课前了解到有关信息进行猜测:会沉,会浮。制定出验证猜测结果的实验计划。教师设计探究情景:你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吗?
学生通过积极主动探究实验得出结论:1)、把里面灌满水2)、用沙子填满3)、 用土填满瓶子4)、用石子填满瓶子。
3、增强实验的信心
学生如果对实验失去了信心,就会对实验产生敷衍了事、消极应付的情绪,就会缺乏实验的主动性。如果自信心强,就会自觉排除各种干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去。这样,通过教师的激励激发了学生实验的欲望。学生经过讨论、设计和实验探究,得出了这个实验的结论,掌握了新知识,增强了自信心。在实验中,教师还要注意,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对回答问题有错误的学生不指责、不挖苦或讽刺、多鼓励;对后进生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4、培养实验后反思的习惯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一经提出,如果马上就要学生回答,可能只有个别学生的思维能达到这样敏捷程度,而大多数学生将失去一次创造的机会,使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无法面对大多数学生。因而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独
立思考和共同探讨实验,在实验后还要留出一定的反思时间。
5、提供质疑时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意识,提高实验成功的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实验氛围是学生质疑的前提,而教师正是这种氛围的营造者。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去解释,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推进。问题的设计与提出,要切中新知的要害,抓住问题的本质,使实验的重点转向解决学生所发现、所质疑的问题上,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
6、让实验和课外“链接”
一位好的教师,绝不会把自己的实验只拘泥于课本上或教室里,他会引导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中实验。因为他着眼的不仅是学生的今天,更是学生的未来。教学可适当超越课本,超越课堂,以课本和课堂为基点,把课本与生活、课内与课外、学生与社会“链接”起来,不断丰富科学教学的内涵。在教会学生读书的同时,更重视教会学生观察和体验。如我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实施的科学实践《凤仙花》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掌握了各种化的特征,并且知道了花的构造,教学效果好,学生观察仔细认真。实验与课外紧密结合,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融会贯通了知识,更增强了学习科学信心。
三、教给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犹如交给学生寻找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实验的主动权,真正居于实验的主体位置。许多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因此联系旧知,思考新知,经常进行迁移训练,运用同化和顺应规律,不断整理已学知识结构,是科学实验的好方法。
要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我们要尽量做到六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把学生的大脑从各种禁锢中解放出来,使他们会想敢想,能够自由、独立的思考自己、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和未来;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放眼大自然,放眼大社会,从而培养观察自然、分析社会的能力,提供给学生在大自然,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使他们会做实验。
陶行知先生在《手脑相长歌》一诗中写道:“人生两件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总之,在科学实验中要让学生积极思考、亲自动手实验、小组交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发的情感交流的环境,创造愉悦和谐的实验气氛。只有把学生当成实验的主角,也只有学生感到自己是实验的小主人时,科学实验才能取得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