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观后感精选1
我明白,哭得稀里哗啦人,自有哭道理。而我没有哭,是因为这部电影确没有触动到我泪点。听说,严歌苓原著,比电影表现要复杂得多,我想,我还是去买本书看看吧。
《芳华》里青春很精彩也很曲折,然而我只是一个过路者,我从他们青春旁默默走过。
而我们作为这个时代创立者,面对是同样时代变迁,虽然不再有血肉混糊杀戮,不再有转瞬即逝惊恐,可是同样需要坚守,同样需要去完成属于我们任务。我们也在用我们才能和精神去完成我们“芳华”。芳华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种经历,一个时代。每个年代人都有属于他们芳华,不管你有视或者无视,它就在你身边不停流动着,你可以浑然不知,也可以无比珍惜。
昨天看到网红韩寒在微博中评价到“冯导非喜剧片其实比喜剧片拍更好”,在我一直以来感受中,同样如此。本以为全片会以朴树“那些花儿”作为结尾曲,没想听到却是韩红“绒花”。但当那些剪辑画面再次浮现眼前,听到歌词中含意,不由泪水再次流下,流得怅然,“世上有朵美丽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那些花儿”歌词不免让人会局限于爱情,而“绒花”才是对那些人们敬意,对那个时代演绎。
芳华观后感精选2
《芳华》讲述了文革后期文工团中故事,团里有来自五湖四海朋友,在经历过战争、解放、改革开放后,应和平年代需求而被解散。在解散前,了解时局人
已开始准备转业,一个接一个离开了军人队伍;而穗子不愿面对改变,坚持要留下来,并用自己金项链给战友做了牙托,只为他能继续留在军人队伍。但解散文工团势在必行,直到不得不离开时候,她依然不愿接受现实,好在最后考上了大学。
在我们时代里,同样有很多人只愿固守在自己小圈子里,不愿接受大环境改变,但外面生活日新月异,你不改变,必然被社会抛弃;而当你站在社会队伍后面时,你眼里社会一定是非常悲伤,因为你只能看到和你一样被社会抛弃、跟不上队伍人,每天牢骚着对社会抱怨、对生活无奈、对命运咒骂,你绝看不到走在时代前沿人对自己追求。而力量总是向着努力人,你接受时代改变,并努力跟随它,你眼睛才会看到更多机会。
主人公刘峰,是文工团公认活雷锋,每年都会得到军人队伍给各种奖项、荣誉,别人不愿意做事,他做;别人做不了事,他做;只有他有进修机会,他却让给别人……他是不折不扣好人,却因为爱情被下放连队。我不想说是邓丽君歌害了他,也不愿责怪林丁丁落井下石,她只是想保护自己而已。但是看到组织审讯刘峰时候,我是真觉得“恶心”。
影片中对此事有一段解说是这样:“一个总做好事、不食人间烟火人,突然对你说他惦记你很久了,让你感觉惊悚、恶心、辜负。”对于这件事,我同样感到惊悚、恶心、辜负。在偶像剧中,每一个女生都巴不得被这样男孩子惦记上吧!东华帝君爱上小凤九不是也让我们拍手称赞、心动神移吗?!怎么到了刘峰就是被腐蚀了呢?这大概就是年代力量吧,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思想力量。直到现在依然流传着一句话:“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千好万好一个人,犯一点点错似乎都应该被千刀万剐。但是刘峰爱上林丁丁又有什么错?活雷锋不能有爱情吗?在我看来,应该是他错误表达方式吧,毕竟他强行抱了人家……唉,还是邓丽君歌害了人家呀……
“铮铮硬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那是多么令人可歌可泣史诗。一部影片,让我看到时代前进车轮碾压出悲痛辙印。我不禁想,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
年代会怎样?会不会也在希望中努力、在努力中绝望、在绝望中呐喊、在呐喊中死亡?在我们回头看过去年代时候,忍不住唾弃他们愚钝,但我们生活这个时代又好到哪里去了呢?
或许,我们时代已经很好了,虽然铺天盖地真假消息在身边炸开了花,快节奏扰乱了步伐,但信息时代让我们更便捷地认识了世界,比起改革开放前,已经好太多了,比起我们父辈、祖父辈,已经太幸福了。在这样时代,我们如何能不享受当下,不感恩前人建设和平年代,不珍惜现在美好岁月?在这样时代,我们又如何能不奋斗,不致敬鲜血染红历史,不为建设更美好未来而奋发图强? 我们青春该绽放,体现自己价值,追随自己心意,将眼前苟且变现幸福; 我们芳华当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让诗和远方现在就来。
芳华观后感精选3
本来没有打算去看冯小刚这部电影,好几次从电影院出来,那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感觉让我决定以后,不再看国内那些所谓大导演电影。
昨晚无意中看了一篇严歌苓介绍,这部电影是由她原著改编而成,而且有好多电影都是出自她作品,比如《金陵十三钗》、《归来》、《天浴》、《一个女人史诗》、《少女小渔》,电视剧《幸福来敲门》也是由她原著《继母》而改编。好奇于这是怎么样一个女人啊,心中不免泛起了倾慕之情,便决定去看看。 当《芳华》电影结束,灯光打开,我却还沉浸在其中,不愿离去,但想着在外等着亲人,我站了起来,环顾四周,前后好多人都还坐着,盯着屏幕,或许片尾歌声也是值得回味吧。
主人公刘峰与何小萍命运崎岖坎坷,没有向现实低头,让我由衷佩服。一个把“好人”做到了家,另一个坚持做自己,历经欺凌、磨难、诬陷后,能够以一颗宽容、平和心面对,最后,两个人不求名份相濡以沫,这种情感,无法用语言
形容,只是真很扎心,有几个片断,让我抽泣不止,当意识到自己泪点低而特意控制一下时,却也感觉到了周围不止一人哽咽声,这部片子确值得看一看。 第一个让我流泪场景是,何小萍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给她父亲写信。入耳一字一句让我难受不能自已。她所受到欺凌时缄默表情,真是揪心痛。她孝心、她坚韧、她忍耐让我之动容。
第二个扎心片断是,当他拖着伤残身体,一手拎着水果,慢慢进入病房看到精神失常何小萍时,默默牵着她手坐在凳子子后,把头扭向一侧,哭了。印象中这是看到他唯一一次流泪。
还有几次,鼻子酸酸,泪水轻轻滑落,那是感动,是发自内心钦佩。 无论曾经得到过多少荣耀,无论曾经在战争中受过多大伤害,也无论你曾经为这个和平年代付出过多少,终究也抵不过现实中背景和关系……
刘峰拖着残缺身体一个月300元,却被现在所称呼城管讹诈1000块钱,多么残酷现实。
在墓地,何小萍问他,这些年过好不好时候,他是这样回答:“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那要看跟谁比,与长眠与地下战友比,我能说不好吗?” 结尾画面定格,让我思绪万千。因为爱,两个伤痕累累灵魂相依为命,彼此成了唯一依靠。
这应该算冯导除了《集结号》外又一力作,那一种悲凉演绎透彻心扉。
芳华观后感精选4
每次观看完电影,我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场。观看《芳华》,也不例外,离座起身站起来,走到过道就放缓了脚步,眼睛望着银幕上快闪字幕,似有所思。一位中年妇女(姑且不说“老”字)走过我身旁时,对我说:“你没经历过,我全
部经历了。”我瞥了她一眼,见她眼含泪水,表情压抑。我没有接她话茬,不知道她所说经历是指什么,如果指是影片所描写时间(从上世纪文化大革命后期至现在)范畴,那我也是见证人。如果指是影片中没有点名道出那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生国与国之间战争,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做为旁观者,对那次战争也是略知一二。 《芳华》里有句话:”没有被善待人,最容易识别善良“。 男主人公刘锋在军人队伍文工团是一个”活雷锋“式人物,为人热情,肯帮助人,甚至军人队伍猪跑了,都要找他来把猪抓回,一次”触摸“事件,让他这个”活雷锋“一落千丈,下放到连队,参加自卫战争,虽然性命保住了,但也丢失了一条胳膊。女主人公何小萍人生经历是坎坷,父亲文革入狱,母亲再嫁,被新家庭长期欺压。本以为来到军人队伍能得到善待,但现实还是粉碎了她对美好生活憧憬,被下放到前线医疗队,每天和伤残、死者、血液、肢体打交道,最后成为了英雄,但精神终于支撑不住,进了精神病院。影片台词有段话,挺有哲理:“大白菜冬天放在室外不会坏,移进温暖室内,就坏了。”也就是说一个人精神,长年冰冷刺骨无爱,已经习惯,突然成为英雄,变楷模,世人称赞,反而崩了。 沧桑多年,“活雷锋”和“万人嫌”这两个没被生活善待人,终于互相体谅,幸而走到了一起。“每次同学聚会,别人都是一脸沧桑抱怨着生活,而刘锋和何小萍,却显得平静温和,看起来比别人更幸福。”故事悄然落下了帷幕。 好人没好报,现实今天还在演绎着各种版本,在路上扶起摔到老人,反而被讹诈;杭州保姆纵火案;以及最近在日本开庭审理“陈世锋杀人案”等等。是啊,好人难做,太难做了,可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好人呢?那是因为,善良是本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是因为,善良是武器:它是唯一能对抗邪恶武器。更因为,善良是人性:聪明也许是天赋,但善良是“人之初”那与生俱来人性。 成为一个好人,心中自有美好世界,这就是做好人最大福报。
芳华观后感精选5
说实话我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冯小刚。我不是冯迷,爱看冯导影片是因为他每部影片不单有真实故事还有深层思考。
影片总体说有些不连贯,大概因为修裁得太多。据说今年9月举办看片会后,本应在国庆档隆重献映,却撤档了,也大概从这刻起冯导不得不拿起剪刀修裁深层思考。
影片前半部让我回到中学时代男女之间那种微妙关系中,但不管怎么说也没有影片中文工团男女之间那样大张旗鼓明目张胆,更没有雷锋式好战士刘锋偷偷听邓丽君歌之后大胆地鼓起勇气拥抱林丁丁,那年代摸一下真很严重哟;还没有文工团青春男女超范围过度浪漫。此类种种,想必青春男女之间风流韵事最“邪乎”当属军人队伍文工团。
影片一个情节让我回想起我上中学时,老师把一个不太漂亮女生分给我同桌,我能做只是上课不认真看黑板,眼睛总往漂亮女生那边瞟、下课不到操场活动,身子总往漂亮女生那边凑,我绝对不会,也不可能,更没想到对老师说:“她不漂亮,我不和她同桌。”影片里当舞蹈指导让某男跟何小萍跳舞时,某男大言不惭恬不知耻地说何小萍汗臭,拒绝与其跳双人舞。这种污辱性语言居然出自当年政治思想最红军人队伍文工团舞蹈演员之口,素质之低不及老百姓,也不及我这样淘气、直到初三快毕业才当上红卫兵中学生。
影片另一个情节让我回想起我在工厂时,我有幸当上工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唐山大地震后,宣传队全脱产三个月,下车队和街道慰问演出。那些日子天天排练天天演出,水平提高很快,到区里演出又入选到市里。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汇演三天,六场选拔赛。听说选拔出节目组成一台节目,代表北京工人到外地演出。我盼望我们节目能够入选、我盼望我能够继续脱产、我盼望我能够从此步入专业文艺团体。我在台上演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可自己思想深处却是当年狠批私字。就在我盼望出人头地时,上边紧急通知停止一切演出,所有区县局宣传队回原单位,我扫兴地回到车间穿上工作服又开始干活。后来知道我们伟大领袖逝世了。
影片后半部战争是惨烈,血流成渠骇人残酷、残肢断臂辗转呻吟直逼灵魂,让我那颗弱弱心脏阵阵刺痛。衷心希望明天世界永远没有战争;衷心希望我们国家军事力量厉害厉害再厉害;还衷心希望“和为贵”、“忍为上”,在许多国与国矛盾甚至纷争中多商量多协调多理解,退一步海阔天空。毕竟战争对于千千万万生命来说就是消亡、对于某个人及背后家庭而言就是全部。我冬泳一个泳伴是复员兵,参加过越战。他直言不讳说自己贪生怕死;他说自己在战场上很聪明,枪炮一响就往石头缝里钻;他给自己脸上贴金说保住生命才能打击敌人;他说自己那个连队有一个农村兵,刚到参军年龄就入伍了、刚到军人队伍1个月就拉到战场了、刚打仗就被炮弹炸死了;他说自己只知道他是他家独子;他说自己不知道他家会哭成啥样子。这就是不仅战场上一片火海、参战每个家庭也是一片“火海”战争。当然,这个“和”这个“忍”一定是有原则、一定是有底线,超出原则越过底线,丝毫不能和、丝毫不能忍。
影片音乐盛宴,大饱耳福;影片美女如云,大饱眼福;影片血腥战争,难以接受。
影片应该还有很多更真实故事和更深层思考,都被冯导忍痛修裁了,我也不知道了。
芳华观后感精选6
很奇怪,对于这部很多人都说哭得稀里哗啦电影,我竟然没有掉一滴眼泪,我低头检讨,是不是我老了,不容易动感情了?后来一想,不对呀,前几天看样板戏《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时,我还陪着李奶奶哭了一场呢。还有,同样是严歌苓小说改编电影,看《归来》时候,我也哭湿了一包纸巾啊。想完这些,我得出一个坚定地结论,那就是这部电影确实没有打动我。
鉴于这部电影马上就要公映,我也不怕你们骂我剧透了,就在这里先介绍一下剧情吧。故事始于1975年初春,文工团战士刘峰,去北京开学雷锋标兵会议
回来,带回了一个女战士,名叫何小萍。何小萍亲生父亲在劳动改造,她自小生长在继父家里,受尽委屈,到了文工团以后,依然不被战友们待见。刘峰是一个比雷锋还雷锋人物,身上没有一丝缺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因为发自内心地喜欢团里歌唱演员林丁丁,情不自禁地拥抱了她,而被下放到伐木连。一直暗恋刘峰何小萍,因为刘峰被处理而心怀不满,在演出时装病,被调到卫生队。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刘峰为救战友失去了右臂,何小萍为掩护伤员成为英雄。何小萍被突如其来荣誉打晕,精神失常。电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结尾,病愈何小萍对刘峰说,你可以抱抱我吗?刘峰毫不犹豫地揽过了她。
也不能说这部电影完全没有打动我,有两个地方我还是动了感情。第一处,是何小萍读他父亲留给她遗书时候,那种父亲对女儿爱和无奈,还有何小萍内心孤独,让心头一热。第二处,是精神失常何小萍,看着昔日文工团战友们,在台上表演舞蹈《沂蒙颂》,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走出礼堂,在外面空地上独自跳起舞来。不甚明朗灯光下,穿着病号服何小萍翩翩起舞,那感觉,真很凄美。 多年前读过冯小刚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其中曾经提到他文工团情结,女兵情结:“她长相我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最深是她脖子十分光洁。因为是在8月里,天很热,她没有穿白衬衫,空堂穿着确良夏装,光洁颈部优美地立在军装小翻领中,使脖子看上去更白,领章看上去更红。女兵这种穿军装方式在夏天里很普遍。洗完澡,披着湿漉漉头发,光着脖子空堂穿上军装,把军帽塞进军挎包里走出军营。严格地说,这种着装方式是不符合条例,但看上去却是楚楚动人。现在只要是提到性感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画面就是以上描述。直到今天我都想为这样一个细节拍一部电影,抒发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女兵情结。”电影《芳华》,让冯小刚了结了自己心愿,他把他心目中“性感”诠释得淋漓尽致。穿着绿军装,拥有天鹅一样优美脖颈女兵们,跳着优美芭蕾舞,很是赏心悦目。
然而,他了结终归是他自己心愿,对我这个旁观者来说,那些画面只能说确很美,但很遥远,没有带给我感同身受代入感。自始至终,我都是一个局外人,自始至终,我都清清楚楚地知道,我是在看电影,在看别人讲故事。看张艺谋导
演《归来》时,就不是这样感觉,冯婉喻、陆焉识,虽然也是那个时代电影中人物,但他们感情纠葛,让我觉得撕心裂肺。我会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假如我是冯婉喻,我会怎样?假如我是陆焉识,我又会怎样。看《芳华》时,就不是这样,我内心很麻木,没有被触动到。还有那段战争戏,也觉得很假。与之前冯小刚拍《集结号》没有可比之处。给我感觉,就是为了电影故事需要,而设置了这样一段战争戏。虽然也很惨烈,却不惊心动魄。
改变刘峰命运那场“触摸事件”倒是值得一提。我也很理解林丁丁对刘峰感受。一个身上毫无缺点活雷锋,一个神一样存在人物,突然对自己表白,并且说出自己一点也不高尚,心里也有很多龌龊想法,那种神像突然崩塌感觉,足以让一个少女目瞪口呆反应过激。就像直到现如今,有人爆料伟人私生活如何如何,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接受,是一样道理。神,怎么可以走下神坛等同与凡人呢?
芳华观后感精选7
曾经学生时代我们,每当遇到学校组织主旋律电影活动后,一篇400字观后感是经常作业,特别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情况下,那更是必然。这几天冷空气终于把冬天感受推到了我们头上,而我却怀着等待满足热情走向电影《芳华》影院。
又有很久没有到影院观影了,进场后离开演还有5分钟,满场只有我一个人,让我人生中第一次享受到只有电影评审大员才能体验礼遇,心中不禁窃喜。其实早在九月份就盼着能一睹芳华风彩,但首映档期一直推到前天,人间本有世事无常,想必当时冯导心中也会用此言安慰自己。冯导作品我一向每部必看,在我心中他是个北京“爷们”类型之一,但这部影片情节更是从内心深深吸引着我。我是一个喜欢怀旧人,更是一名资深军迷,对于在那场战争中因国家大环境问题而造成对千千万万个“刘峰”式人物发生种种不公,种种漠视和遗忘更是心存愤恨。而前天在网上偶然看到冯导在此片首映式上满含热泪演唱了一首朴树“那些花
儿”,让我又一次感受到那些成功者,那些经历丰富人必然在心底间都有深埋寄托和痛点,非到全身心释怀是不会向外表达那份情感。
从影片一开始,那熟悉前画面和背景音乐,那熟悉八一电影制片厂风格一下就把我领回到儿时情景,那时候天空如此湛蓝,那时候时光如此舒缓,那时候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处在万物初放精彩时代。小时候因为唱歌很好,也有五年练琴经历,故偶然有机会在演出时或去少年宫上课时机看到过这些翩翩舞者漂亮阿姨和姐姐。那时我们心无杂念,旁无非意,就是喜欢,喜欢听,喜欢看,应该是一种对“美”好奇,对未来幸福生活向往。相信,他们和她们所演人物在那时更是这般人,有着这般心。
整个情节非常紧凑,全片纯净,满怀情意,人物变和情节转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从和平时期万众一心,尽展英姿,到战争年代无往无畏,视死如归,再到经济时代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无一不在诠释着另一种“活着”,那种平凡而不断精神延续。为人一世,唯根唯本能不忘者顶天立地,值得我们去铭记。中国词语其实大多都是含意组合式,电影中“刘峰”做到了根和本,而现在人们大多都快遗忘,或者说是不求其本意了,所谓“根本”也是这类词汇一个典型。他有着雷锋般心怀,他有着战神般意志,他同样有着凡人情感,为了爱情宁愿去选择坚守,守望着他心中那朵“小花”,无怨无悔。自古时事造英雄,只是历史给予他们英雄时刻太过于短暂和残酷,也只有影片中“小萍”才能真正去懂他,爱到他内心,能让他体会。他们就活在我们身边,也许他们已经老到自己去习惯性沉默,默然于世,但这篇故事传递给我们一种精神,一次觉醒,我们必然还要为他们当年而敬礼和鼓掌,因为他们也曾年轻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