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层次、主要环节。
2.通过观摩(周五进行)讨论幼儿园教师示范的同类型的语言课,掌握编写教案的基本思路和上课的基本环节。
教学重点:
掌握幼儿文学教育活动方案编写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幼儿文学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教学时数:4课时
课后作业:
1.课外选择一个文学作品,可以是诗歌、故事、散文等类型,课外在小组中展示,上课抽查。
2.选择一个文学作品,小组合作编写和实施文学教育活动方案。
.
.
教学过程:
第一周:
一、简介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
1、这类活动是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入手,围绕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所展开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为儿童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
2、文学教育是学前教育机构语言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以幼儿园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进行的文学教育活动,也是学前机构语言教育活动一种不可缺少的类型。
3、它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谜语诗、绕口令、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二、对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基本认识
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一种活动类型。其目的在于向学前展示成熟的语言学习与积累文学语言扩展儿童的词汇量,培养儿童倾听的有关技能,鼓励儿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培养儿童的艺术想像力。文学作品对幼儿园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已远远超过我们已有的认识。在此,我们从语言教育的角度来认识与探讨文学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的选择
.
.
幼儿园文学作品是教育目标的载体,又是活动的依据。作品选得好,教育目标的实施就有了保证。选择作品内容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教育功能,又要考虑到幼儿园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可用于幼儿园教育功能,又要考虑到幼儿园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可用于幼儿园文学教育的作品题材主要有生活故事、童话、寓言、民间传说、儿歌、儿童诗、抒情散文以及童话剧等。
所选的内容应具有以下特点:
1、作品中的形象鲜明生动
幼儿园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要活灵活现,不论是人物还是小动物,都要抓住其外部特征,写出其神态和动作。如《小白兔》前两句主要写了小白兔的神态和外部特征,后两句重点描述了小白兔的动态和习性。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也深受儿童的喜爱,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3、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
儿童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并且需要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作用。儿童语言发展也同样如此,因此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应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使儿童在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动耳等多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对文学作品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与感受。
4、扩大儿童自主活动的范围
在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中,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比较自由地进行讨论、操作
.
.
表演等,在亲自操作实践、探索和想像创造中,达到对文学作品和文学语言准确、深刻的理解和感知。
(三)文学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P170
1.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
倾听各种语言句式
倾听形象化的语言
倾听不同风格特色的语言
2.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培养他们自觉获取语言材料的能力
在上下文中理解和学习新词
通过专门介绍概念的书籍来学习归类的词汇
在语言文学活动中掌握和运用新词
3.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技能
培养有意识倾听的能力
培养辨析性倾听的能力
.
.
培养欣赏性倾听的能力
4.提高幼儿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文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层次
1、学习文学作品内容
这是文学教育活动首要的环节。教师要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本班儿童的实际水平以及活动环境与材料利用的便利与否,而采取不同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有的采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等视觉教育手段;有的采用录音、教师讲述和教具、玩具等辅助教育手段呈现作品内容;有的观看情景表演或哑剧来接近学习内容。如果作品浅显易懂,儿童有直接生活经验,则可以直接呈现。
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
在学习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有必要进一步引导儿童去理解作品、体验作品,尤其是让儿童通过亲身感受去体验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的情感历程和心理世界。教师可以围绕作品内容设计和组织几个相关的活动,如观察走访、观看动画片,组织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活动,采用绘画、纸工等艺术创作手法,引导儿童讨论、表达和表现文学作品内容。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紧紧围绕着作品内容引导儿童理解与思考。
3.迁移作品经验
在帮助儿童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儿童迁移作品的经验。因为文学作品向儿童展示的是建立在儿童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让儿童
.
.
感到既熟悉又新奇有趣。但是,仅仅让儿童的学习停留在理解这些间接经验的基础上还是不够的,还不能充分地将这些间接经验与儿童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因此,需要进一步组织与作品重点内容有关的操作、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向儿童提供一个将文学作品讲演迁移到生活中与儿童生活经验和体验有机结合的机会。
4.创造性想像和语言表述
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条件,让儿童扩展自己的想像,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像。创造性想像和语言表述仍然立足于原有已学的文学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在这一层次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儿童学习续编故事,也可以让儿童仿编诗歌,还可以让儿童围绕文学作品内容想像讲述。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
(1)指导儿童艺术地再现文学作品
再现文学作品的方式有多种:复述、朗诵、表演、用音乐或美术手段再现其思想内涵和情感氛围等。教师都需要指导儿童在准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借用作品的词句,加上自己的解释以及辅助性的表情、声调、动作变化等,根据朗诵或表演的需要进行一番 “加工”。
(2)指导儿童学习仿编文学作品
同再现相比,文学作品的仿编活动对儿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出了挑战。实际上,儿童仿编文学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再造或仿造的过程。儿童先感知理解作品中一句话或一段话的结构特点,然后凭借想像构思出新的内容,再借用原作品的结构,通过换一个词或换几个词,甚至换几个句子的方式完成仿编活动。通过文学作品仿编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儿童理解语言结构形式与语言内容的关系,即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通过同一种语言结构表达
.
.
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儿童大胆想像,创造性地进行词语的搭配组合,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儿童也从自己仿编的作品里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提高自信心,在练习用词造句、练句成段等组织语言能力的提高之余,也大大增加了语言学习的兴趣。
(3)指导儿童创编文学作品
在大量感知文学作品以及仿编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儿童进行文学创编活动。最初的文学创编活动往往需要图画及教师语言的帮助。如儿童编构故事活动。教师可以请儿童根据故事开头所提供的线索,展开丰富的想像继续编构故事,从而编出一定的故事情节。在指导儿童创编文学作品时,教师既可以让儿童编出一句或一个段落,也可以视儿童的能力鼓励他们编出完整的文学作品。
四、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形式。
(一)文学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这一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如下:
1.文学欣赏作品的传递
文学欣赏作品的传递是文学欣赏活动展开的第一步,选用何种方式将作品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关系到能否调动儿童学习兴趣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传递形式:
(1)成人口述作品内容
.
.
有些文学作品内容浅显易懂或是儿童有一定的相关生活经验,教师则可以直接口述,无须画蛇添足地运用教具等辅助教学材料。
(2)利用图书或图片
有些文学作品的内容知识性强、儿童在某一经验上比较欠缺,对作品内容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障碍,教师必须为孩子提供一些直观材料,增强孩子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内容。如中班故事《取皮球》。
(3)录音、录像和情景表演
可以通过视、听文学作品在儿童的头脑中形成知觉表象,由文学作品的具体形象唤起儿童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映。
无论哪一种形式,为了引起儿童的共鸣与兴趣,教师的描述要抑扬顿挫、栩栩如生,绘画要画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才能很快抓住儿童的注意而进入心理加工状态。
2.多通道地相互作用
成人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脑子里虽然很“热闹”,外表却显得比较平静。幼儿园的动作尚未完全内化,还做不到仅凭倾听语言符号对文学作品进行静态的艺术再加工,使大脑“热闹”起来,这在4岁之前尤其如此。所以,在给儿童欣赏作品时,成人必须借助一些手段,适应儿童的视觉、听觉、动觉同时与作品发生作用,对作品进行动态加工,在动中求思、育情。主要方法如下:
(1)作品欣赏与活动教具或动作参与相结合P278
.
.
举例:《我要自己走》是一首与儿童情绪、经验非常贴金的小诗。两种方式比较:一是采用固定画面进行欣赏、示范朗诵、提问、学习朗诵时,基本上是被动的语言模仿,缺乏生气;二是采用活动的拉线教具。
(2)作品欣赏与音乐活动结合
我国著名作家冰波《梨子小提琴》和音乐相结合。
(3)作品欣赏与角色表演结合P279
欣赏故事《耳朵上的绿星星》,每个孩子都成为小松鼠,与花儿、小草对话,学习语气、语调,体会故事中的任务形象。
(4)作品欣赏与歌舞结合
如欣赏儿歌《云》,儿童在音乐声中身披薄纱学云跳舞,边跳边听。当老师念到“摘”时,儿童身手上举摘云,“云”摘下来以后,就蹲在地上用粉笔画云,每个孩子都可以画出不同的形象为儿歌续编不同的句子,如“我把云儿变飞机”。
3.通过形象性地解释帮助儿童理解作品内容
儿童作品,一般都突出人、境、物的形象,并不需要作过多的语言解释;但是在大班,成人可以利用形象的语言,解释一些难度较大的作品,通过解释,帮助儿童产生作品形象。词的解释,比其他形象的解释有更大的模糊性,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像,形成作品的审美意象。同时,对文学语言的凝炼、含蓄、拟人、隐喻、象征等表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有助于儿童与文学词语建立审美的关系。
.
.
4.采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
开放性的提问是指答案不确定的提问。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有多种。
(1)针对儿童记忆系统的提问
这类提问的答案往往是确定的,也就是说是显而易见的。故事里有谁?你听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成人可以了解到儿童记得和懂得了哪些,忘记了哪些?这些都是进行进一步提问或欣赏的依据。
(2)针对细节的提问
这类提问儿童必须复述细节,这往往能激发儿童的情绪,因为细节描述既可以讲,也可以用动作或表情表示。如《猴子学样》
(3)针对情感识别与匹配的提问
(4)针对作品的主题或情节的提问
(5)针对作品中文学语言的提问
(6)针对作品的整体结构形式的提问
(7)针对生活原型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的提问
.
.
(二)文学创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儿童的水平,将儿童对文学形象的再创造,也就是自外向内的文学再加工过程中的表达活动和自内向外的文学制作实践,都归并为文学再创造活动。儿童文学创造活动主要形式和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如下:
1.复述和朗诵
复述和朗诵是建立在感受体验基础上的艺术形象创造的活动,是欣赏过程在大脑中产生的作品意象的表达或表现。故事复述有全文复述或细节复述两种形式。用于全文复述的作品大致需具备下列特征:篇幅不长,结构比较工整,语言和情节有适当反复,词语优美爽朗,通俗易懂,形象富有童趣。
出声的复述和朗诵,一方面是儿童对作品语言的语音、语调、音量、语气、韵律、节奏的玩味,另一方面,玩味必须受语义的控制。出声操练语言的过程,是寻找特定音响与文学内涵相契合的过程。由于经常性的欣赏和朗诵讲述的双重练习,儿童就会对各语言层次如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辞以及各语言单位如词、词组、句子和篇章结构等所具有的特征产生较强的直觉敏感性。
(1)有变化地反复欣赏同一个作品。
(2)参与和作品有关的系列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参观、观察、歌舞、劳动等。
(3)积累不同语境中的表达经验。
(4)成人的语言榜样。成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和讲述,既带给孩子语言美的享
.
.
受,又激发他们模仿的愿望。
(5)在音乐伴奏声中学习朗诵。儿童朗诵时的声音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的调节而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以后只要告诉儿童像唱歌那样朗诵,韵味就出来了。
(6)在日常生活中自由分散地利用玩具和道具练习复述和朗诵,互相评议,互相模仿。朗诵或复述的主动性、能力、自信都会在相互模仿、自我调整中不断提高。
2.表演
表演的分层次内容有:
(1)情境性对话;
(2)根据现有作品或自创作品进行出声或不出声的表演(哑剧);
(3)主要人物形象的立体动态塑造;
(4)作品段落的表演;
(5)作品完整形象的表演。
3、创编(大致可分为三类)
(1)对欣赏的作品内容进行编构和仿编
.
.
这类创编活动都是和欣赏、朗诵、复述结伴而来的,是对原著这一开放系统的向外拓展,是儿童对更大的艺术空间的填补,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其间需要儿童具备多种条件。它是建立在儿童理解童话和故事作品体裁特点,积累大量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创造活动,对幼儿园具有积极的挑战意义。
(2)根据语义内容转换成描述和叙述性语言
提供语义内容的材料有乐曲、声音、绘画、图片、表演(哑剧)及其他儿童化情境。过去这一部分都作为语言教育中的连贯性讲述内容而作出安排,其实这一做法并不全面。
(3)凭借想像独立编构完整的文学作品
这类创编是不凭借语义和作品,只凭儿童独立想像和联想构思而成的,如同绘画中的意愿画。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根 据题目进行口头创编,当儿童具有较多的编构故事的经验和生活经验后,可让儿童自己随意编故事,不要给儿童过多的制约因素,扩大他们的自主范围;二是让儿童先把用来编构故事的事件画成图画,再根据图画编构故事。
第二周:
教学目标:
1.运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理论部分内容和观摩幼儿园教师组织活动的知识积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实施文学教育活动。
2.初步学习评价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
.
.
教学准备:
1.已学习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内容、已观摩幼儿园教师组织活动。
2.学生事先编写好活动方案、制作好教具。
教学过程:
一、学生在幼儿园实施两个文学教育活动案例:
1.散文欣赏《蒲公英》
2.诗歌学习《我是三军总司令》
二、学生讲述设计思路
三、组织学生讨论活动的优缺点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课。
2.目标达成、内容形式适宜程度、活动因素分析、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课。
四、布置作业——编写讲述活动的教案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