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练习

2021-12-24 来源:钮旅网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

(二)凿壁偷光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④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 ②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 佣作:被雇佣劳作。

[1]下列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及、到) B.衡乃穿壁引其光(穿过)

C.主人怪(奇怪的) D.遂成大学(终于)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1 / 17

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C.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翻译下列句子。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匡衡克服困难,终于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2 / 17

(1)传:_________________ (2)弃:_________________

(3)意:_________________ (4)还: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画“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铁棒磨成针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我们不能做这么愚蠢的事

B.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C.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3. 阅读短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_)A.经常 B.曾经 C.尝试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______)A.曲折的树枝 B.折取树枝 C.压弯树枝

3 / 17

[2]面对多子的李树,其他小朋友都争着去采摘,王戎却无动于衷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3]王戎说“此必苦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同一件事,王戎的表现和其他小朋友很不同,而且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充分说明王戎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4. 古文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字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尝: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竞走:__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____

(3)取之信然。 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句子意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目是:《_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言文阅读。

宋濂嗜学

宋濂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古今异义。

(1)“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__________。

5 / 17

(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__________。

[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 ”画出来。

[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使②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为④王吹竽,宣王说⑤之,廪食⑥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⑦,好⑧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不会吹竽。充数:凑数。②使:让。③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④为:给,替。⑤说:通“悦”,对……感到高兴。⑥廪( lǐn)食:拿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⑦立:继承王位。⑧好:喜欢。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中“请”的意思是( )

A.邀请 B.请求 C.请示 D.请教

6 / 17

[2]根据句子的意思,下列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B.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C.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3]“处士逃”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湣王讨厌南郭处士 B.南郭处士犯法逃亡

C.湣王不喜欢听吹竽 D.南郭处士不会吹竽

[4]“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①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②,山缀榜末③,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④,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⑤更在孙山外⑥。”

(注释)①赴举:赶去科举考试。②失意:指未录取。③榜末:录取名单的最后。④得失:成功与失败。⑤贤郎:这里指老乡的儿子。⑥外:后面,暗指未被录取。

[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7 / 17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

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

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

D.解名尽处是孙山(尽头)

[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____________。

[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自私自利 D.不通人情

[4]这个故事可以用( )这个成语概括。

A.任人唯贤 B.同舟共济

C.名落孙山 D.功成名就

8. 文言文阅读。

8 / 17

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寒,虽至冬日,其色长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注释]①至:到。

[1]“虽至冬日”中“冬日”的意思是( )

A.冬天的一天 B.冬天 C.像冬天的日子。 D.寒冷的天气。

[2]对“松,大树也”这句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松树,是大树。 B.松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术。

C.松树是可以长成大树的。 D.这棵大树是松树。

[3]想一想,写一写。

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还可以(________),可以(________)。

9. 课外阅读。

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9 / 17

(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______)

A.一群儿子 B.一群孩子

C.一个叫群儿的孩子

(2)彦博以盆取水。(______)

A.所以 B.于是 C.用

[2]“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

[3]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

(1)群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彦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17

10. 阅读理解。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解释下列字词。

(1)恭____________ (2)囊__________

(3)博学____________ (4)练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囊萤夜读 ____________

则练囊盛数十萤火 _____________

(2)以照书 _______________

以夜继日你 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1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该向车胤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苦读的故事?举2~3个例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溺而不返:_______________

(2)故为精卫:_______________

(3)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2 / 17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文章,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读文章,完成练习。

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端。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⑤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④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⑤斫:砍。

13 / 17

[1]请你给这篇神话故事起个名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故异书言:______________

(2)名刚:___________

[3]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嫦娥“窃之奔月”的行为,你怎么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文理解。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表现了女娃的什么精神?

14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鸟填海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理解。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两个和“精卫填海”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古诗文阅读。

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5 / 17

[1]在横线上把古文补充完整。

[2]你认为要向王戎学习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段二)许衡尝署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选自《元史·许衡传》)

[1]补充(文段一)中的空白句,联系上下文,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淡定的气度、优雅的涵养。《王戎不取道旁李》这则故事为什么会编入《世说新语》“雅量”这一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样面对路旁有果的果树,王戎和许衡的言行有同有异,你更赞赏谁?写出理由。

16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