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 (新版)苏教版

2021-09-15 来源:钮旅网
第1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垂头丧气 B.颓丧 C.丧失 D.丧事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丧”读sāng,其他都读sàng。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答案:A 解析:

分析:这首诗应是古体诗。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罥:挂,缠绕)长林梢 .B.下者飘转沉塘坳(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C.秋天漠漠(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向昏黑 ..D.俄顷(俄顷:突然)风定云墨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俄顷:一会儿。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般常用实词理解。

4.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误的一项( )

A.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对偶 )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夸张 ) C.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比喻 )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夸张 ) 答案:D 解析:

分析: D.应为对比。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分析理解。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划分节奏根据意思划分即可。正确的是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节奏的划分。 6.下列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D.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答案:C 解析:

分析:A项“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B项“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D项“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用在句中不合适。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使用。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B.事实证明,经过艰苦生活磨炼的人更善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C.庆祝“国庆”演讲比赛将于今晚七时半在学校大礼堂开始举行。

2

D.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A“方便”后边加“的优势”;C去掉“开始”;D去掉“的原因”。 点评: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8.下面一段话被打乱了语序,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⑤ ① ② ③ ⑥ ④ B. ⑤ ③ ⑥ ① ② ④ C.⑤ ③ ① ② ⑥ ④ D.⑤ ① ② ⑥ ③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这段话总体上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生物有时间观念,然后分动物有时间观念的例子,接着写植物有时间观念的例子,最后总结。所以应该选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结构和顺序的安排合理性,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实际运用。 9.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陶渊明——东晋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唐朝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朝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龚自珍——明朝 答案:D 解析:

分析:龚自珍是清代的。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二、填空题

3

10.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当时人称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 答案:古体诗|少陵野老|杜工部|现实|诗圣|诗史 解析:

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作家作品。

点评:主要考查对作家作品等考点的掌握。 11

有 、 、 、 、 、 、 、 。 答案: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解析:

分析:熟读课文,找出相关动词即可。 点评:学生如果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不难。 12.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 解析:

分析: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很多,根据要求写出来即可。 点评:考查学生古诗的积累。

13.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秋风卷茅|群童抱茅|秋宵屋漏|祈求广厦

4

解析:

分析:熟读理解原文,概括主要意思,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分析概括能力。

1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解析:

分析:根据诗歌内容,找出过渡句子。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三、阅读理解

1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西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哪几句诗句表现出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答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析:

分析:写出由自己的处境想到天下寒士的处境,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句子即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边句子的意思。 ①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答案:①自从经过安史之乱后,一直睡眠不好,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亮呢!②什么时候(我)眼前能突然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

5

致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解析:

分析:根据关键词语的意思,翻译诗句。注意意思的连贯性。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诗句的翻译。 15.美文赏读: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读了这首诗,你认为作者描绘了女主人翁怎样的形象? 答案:相思与惆怅 解析:

分析:这首诗描绘了女主人公望月思人的情怀。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 16.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① ②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

6

(床头屋漏无干处)|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解析:

分析:诗人年老体弱、生活贫困、忧国忧民,找出相关诗句即可。 点评:学生要熟悉诗歌阅读的基本要点,学会鉴赏诗歌。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