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
一、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祭(jì) 熏肉(xūn) B.杭州(háng) 己亥(kài) ....C.衰伤(āi) 拘束(jū) ..二、按要求填空。
“乃”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乃”的意思有:①才;②是,为;③竟;④于是,就;⑤你,你的。请为下列句子中的“乃”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1. 家祭无忘告乃翁。 ( )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3.失败乃成功之母。( ) .4.唯虚心乃能进步。( ) .三、赏析诗句,完成练习。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句中的“元”的意思是 ,“九州”代指 ,我能用自己
的
话
说
说
这
两
句
诗
的
意
思: 。 (2)
“ ”一句写出了诗人的遗憾,我想用成语
“ ”来概括此刻诗人的心情,从中我体会到了诗人 之情。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诗句中的“熏”的意思是 ,“醉”的意思是 。结合诗句内容,我还能想到两个含有“醉”的成语: 、 。
(2)下面对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暖风”在这里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B.“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主要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者。
C.“直把杭州作汴州”写出了杭州西湖景色美丽、迷人,堪与繁华的故都汴州媲美。
D.这两句诗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揭露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本质。 四、填空。
1.《题临安邸》一诗中描写青山、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的诗句是“ , ”。这两句诗反映了 景象。作者用“ ”三个字,诘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其言外之意是:收复中原失地的事业几时才能着手?
2.本课三首诗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其中《示儿》是写给 的,表达的是爱国情;《题临安邸》是讽刺 的,表达的是亡国恨;《己亥杂诗》是劝谏 的,抒发的是兴国愿。 五、阅读课内诗歌,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这首诗是 代的 写的。
2.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劝天公/重抖擞 B.不拘/一格降/人材
C.我劝/天公/重抖擞 D.不拘一格/降/人材
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中“生气”的意思是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课外诗歌,完成练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②。 夜阑③卧听风吹雨,铁马④冰河入梦来。
【注】①僵(jiāng)卧:直挺挺躺着。②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
轮台: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③夜阑(án):夜深。④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1.从诗歌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诗歌讲究锤词炼句,下面对相关诗句赏析正确的有( )(多选) A.“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诗人居处偏僻,生活孤苦. B.诗人虽处境凄凉,却仍想着报效国家,“尚”字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风吹雨”呼应了题目“风雨大作”,既写出了现实中的风雨,又象征了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
3.你还知道陆游的哪些诗句?从中选出两句表现爱国情怀的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A
解析B项,己亥(hài)。C项,衰伤(āi)——哀伤(āi)。 二、丿或乛 二画 1.⑤ 2.④ 3.② 4.①
三,1.(1)本来 全国 示例: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2)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不瞑目 内心的悲哀、遗憾
2.(1)吹 沉醉 示例:如醉如痴 纸醉金迷 (2)C
解析:诗句意在讽刺南宋统治者忘记了国难,偏安一隅,竟然把杭州当成了故都,而不是在夸赞抗州的美丽景色。
四、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当时虚假的繁荣太平 几时休 2.爱国 孩子 南宋统治者 当朝统治者 关
五、1.清 龚自珍 2.C
3.朝气蓬勃的局面 示例:要使国家出现朝气蓬勃的局面,就必须靠疾风迅雷般的改革。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终究是太可悲了。
4.示例:我感受到作者对当时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以及作者对人才涌现、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期望。
六、1.了解到该诗的写作时间是十一月四日,当时风大雨急。 2. ABC
3.示例: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病起书怀》)
12 古诗三首
一、下面字形、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乃翁(lǎi) 恃风雷(shì) ..B.亥时(hè) 悲哀(āi) ..C.抖擞(sǒu) 不拘一格(jū) ..二、辨字组词。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熏”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人或事物对品行、习惯的影响;②火、烟上出;③气味刺激人;④暖和。“熏”在下列句子中应各取哪种解释?
1.暖风熏得游人醉。( ) .
2.在老师的熏陶下,同学们学习更刻苦了。( ) .3.中药熏蒸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 ) .
4.那条风景宜人的小河如今变成臭气熏天的死水河。( ) .四、给下面加点词选择正确的理解。(填序号) 1.王师北定中原日( ) .
A.不动的,不变的 B.镇静,安稳 C.平定,收复 D.预先约妥 2.直把杭州作汴州( ) .
A.简直 B.一直 C.道路很直 3.九州生气恃风雷( ) ..A.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B.朝气蓬勃的局面 五、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暖风”一语双关,既指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人”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讽刺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
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从“题临安邸”这个题目中,我知道这首诗是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城墙上。
B.《题临安邸》的作者是宋代林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C.《己亥杂诗》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D.这三首诗的相同之处:都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
七、课内阅读。
(一)默写《示儿》,完成文后习题。
示 儿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诗中的“乃翁”指的是________。
2.《示儿》以其______来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3.诗中,诗人临终前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①对儿子们深深的期望。
②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以及深深的爱国、报国之情。 (二)读《己亥杂诗》,做练习。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 )
(2)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 2.前两句的诗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作者采取拟人化的手法,用“劝”的方式与天公对话,强烈表达作者__________的情怀和希望有__________的人才出现的情感。
八、结合注释,读古诗,做练习。
塞下曲①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②, 将军夜引弓③。
平明④寻白羽⑤, 没⑥在石棱⑦中。
【注释】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⑤白羽:这里指箭。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1.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诗中的“惊”字说明将军听到风吹草动的声音非常害怕。( ) (2)“引弓”描写的是将军的动作。( )
(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领的赞颂之情。( )
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 ①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②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九、试一试,诗词大会显身手。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与快递员的辛苦生活有关?( ) 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C.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某次考试结束后,一男学霸问老师:“画眉深浅入时无?”他的意思是( )
A.询问老师是否需要帮忙。 B.打听自己考试分数如何。
C.想知道自己和女学霸谁的成绩更好。
3.下列哪个诗人在当时不受关注,到后世“粉丝”众多?( ) A.白居易 B.李白 C.陶渊明 4.长安米贵与下列哪位诗人有关?( ) A.杜甫 B.李商隐 C.白居易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描写的是哪种植物?( A.松树 B.竹子 C.梅花
)
参考答案 12 古诗三首
一、C
二、乃 奶 祭 蔡 抗 杭 该 亥 三、1.④ 2.① 3.② 4.③ 四、1.C 2.A 3.B
五、1.(1)自然界的春风 社会上淫靡之风 (2)达官贵人 (3)直把杭州作汴州 六、A
七、(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陆游 2.悲 3.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4.②
(二)1.(1)万马齐喑 (2)不拘一格 2.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3.忧国忧民 救国救民
八、1.(1)× (2)√ (3)√ 2.② 九、1.C 2.B 3.C 4.C 5.B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47分) 1.读拼音,写词语。 jì zǔ
yān xūn hánɡ zhōu jū shù nǎi s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nǎi wēng duì shì yǐ hài
bù jū yì gé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喑”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在字典里有两个解释:①哑,不能说话;②沉默不语。在“万马齐喑”中,“喑”的意思是________。 3.写出近义词
尽—________ 休—________ 熏—________ 4.形近字组词
暖________ 缓________ 作________ 炸________
5.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B.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下列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 B. 《题临安邸》歌颂了京城汴梁的繁华热闹。 C. 《已亥杂诗》是唐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 8.根据内容填空。
(1)《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通过________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描写统治者只顾吃喝玩
乐,忘却国耻的诗句是________。
(3)《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从________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愿望。
二、诗歌鉴赏(共2题;共18分) 9.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几时休:________ 熏:________ 醉:________
(2)对下划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10.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王师”是指________。
(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用原句回答) (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综合运用(共2题;共10分)
11.你知道《题临安邸》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吗? 12.把你知道的一首有关爱国的诗分享给大家吧。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祭祖;烟熏;杭州;拘束;乃是;乃翁;对恃;乙亥;不拘一格 【考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祭、熏、州、拘、翁、恃、亥、拘”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祭祖、烟熏、杭州、拘束、乃是、乃翁、对恃、乙亥、不拘一格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 Y;yin;② 【考点】拼音,字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故答案为:Y、yin、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3.【答案】完;停;吹 【考点】词义,题临安邸
【解析】【分析】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
【点评】现代指一个文字所具有的含义、意思。也可以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同“字意”。通常指一个字有几种意思。
4.【答案】暖风;缓和;作业;油炸 【考点】字形,题临安邸
【解析】【分析】暖为日字旁,缓为绞丝旁,读音不同,注意区分。作为单人旁,炸为火字旁,不要混淆。极易混淆的形近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二是字形相似,三是意义混淆,四是不明典故,五是忽视语文法规。
【点评】字形指个别字元的外形、形体、写法。学生在书写时要注意辨认形近字和同音字,
不要弄混。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解释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特点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5.【答案】 D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是使用了迭映。所谓迭映,即是在句子前后相应位置上,迭用同一词语,以表示相对或相反的意义,可以达到节奏和谐和语意丰美的效果。
B:“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C:比喻,夸张!万马齐喑写出了当时政治受压抑,贤人无发言权,一派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风雷则指雷霆般的政治变革! D: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答案】 (1)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2)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3)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2)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3)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点评】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7.【答案】 A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正确
B:错误,《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C:错误,《已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答案】 (1)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宋;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清;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宋、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清、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 二、诗歌鉴赏
9.【答案】 (1)几时才能停下;吹;陶醉 (2)C
(3)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 【考点】诗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3)解答本题,应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对诗歌的内容整体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故答案为:(1)几时才能停下、吹、陶醉 (2)C;
(3)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0.【答案】 (1)朝廷的军队
(2)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爱国,希望国家统一 【考点】诗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诗根据诗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朝廷的军队
(2)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爱国,希望国家统一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三、综合运用
11.【答案】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题临安邸
【解析】【分析】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
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2.【答案】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考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故答案为: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点评】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己亥杂诗》
学习重点: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学习难点:感受诗中奇特的想象,体会诗人希望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情境导入】
85岁高龄的诗人陆游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放心不下,伤心地留下这首绝笔《示儿》。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找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呢?
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朗读,读诗一定要投入,正所谓好诗不厌百回读。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理解文题:
这首诗的题目是《己亥杂诗》,己亥是指己亥年。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了315首诗,因为这315首诗都是在己亥年写的,所以都取名为《己亥杂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是其中的第125首。
龚自珍为什么在这一年要辞官南下呢?为什么这一年会创作出这么多诗歌呢? 了解作者: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创作背景:
己亥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行将没落。一方面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另一方面清政府对内大肆打压,惯例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龚自珍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看到此情此景主张变革,却得不到政
府的支持,于己亥年辞官南归。
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写了一首祭神诗,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己亥杂诗》。 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 赏析诗文:
“九州生气恃风雷”,
明确:九州,指代中国。生气,朝气蓬勃的局面。恃,依靠。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这里的“风雷”是一个比喻,比喻社会变革。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拓展延伸: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的“惊雷”、毛泽东“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的“风雷”,都是这个意思。
“万马齐喑究可哀”,
明确: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拓展延伸:万马齐喑是一个典故,出自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
究: 终究,毕竟。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万马齐喑”也是一个比喻,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我劝天公重抖擞”,
明确:天公,这里指天帝。抖擞,振作精神。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天公”是一个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表现了诗人奇特的想象。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意象,我们一起来找找吧!还有“九州”、“风雷”、“万马”。
“不拘一格降人才”,
明确: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表现了诗人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诗的前两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写出了诗人对中国形式的看法。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希望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典例精析:
下面,是大显身手的时刻,让我们做一个古诗练习,你敢来挑战吗?请你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填空。
本诗是诗人龚自珍在己亥年所作,以祈祷天神口吻来进行创作。表达了诗人希望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思想感情。诗中有一个成语是不拘一格。
小朋友,你都做对了吗? 素养提升:
《己亥杂诗》一共有315首,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其中的名篇。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传诵的名句。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诗人龚自珍辞去礼部主事之职,正是为了到家乡主掌书院,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生徒,以变革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0分钟) 【基础知识达标】
一、回答下列问题。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 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及改良主义先驱者。 2.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九州生气恃风雷(恃:_____________) (2)万马齐喑究可哀(究:_____________)
【素养能力提升】
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2. “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落红暗喻(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一、
1. 龚自珍 清 思想家 文学家 2.(1)依靠 (2)毕竟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龚自珍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
1. C 解析:诗的后两句运用的是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喻。 2. 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比喻诗人自己) 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
解析:诗人龚自珍辞去礼部主事之职,到家乡主掌书院,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生徒,以变革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
《示儿》
学习重点: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学习难点:感受全诗“激昂”的基调,体会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情境导入】
85岁高龄的诗人陆游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放心不下,伤心地留下这首绝笔《示儿》。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找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呢?
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朗读,读诗一定要投入,正所谓好诗不厌百回读。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理解文题:
通过题目《示儿》我们知道,这是陆游写给谁的诗呢?对,儿子。示儿就是告诉儿子。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了解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诗人。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北宋灭亡,是指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北宋灭亡。宋高宗即位,建都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陆游就生活在这个时期。陆游少年时就深受爱国思想熏陶,所以一生都希望朝廷能北上出征,收复北方失地。却也是因为坚持主张抗金,而受到官员排斥。
后来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历史上有很多诗人曾从军,比如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他们都用行动来为国家的边防事业来努力。
可陆游在生命垂危之际也没有看到失地收复,所以写下了这首诗。在短短的篇幅中,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深沉、热烈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赏析诗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
明确:元,是一个通假字,通原,本来。元知,原本知道。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万事空”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更加反衬出后面悲的程度之重。
“但悲不见九州同”,
明确:但,只是。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中国其它称呼吗?华夏、中原、神州、中华……这些都指代中国。明确:“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
明确:王师,南宋朝廷的军队。中原,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家祭无忘告乃翁”,
明确:家祭,祭祀家中先人。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这句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
典例精析:
下面,是大显身手的时刻,让我们做一个古诗练习,你敢来挑战吗?请你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填空。
《示儿》这首诗中,作者陆游以父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国家统一的无比渴望。诗中作者的遗憾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作者的嘱咐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小朋友,你都做对了吗? 素养提升:
陆游一直渴望王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陆游一生写过很多诗歌来表达自己满腔的爱国之情。
20岁时,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何等的壮怀激烈!
68岁时,他悲痛于北方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道尽多少辛酸!
老病僵卧之时他仍在梦中亲临前线,杀敌报国,收复北方失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他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的悲伤写照!这浓浓的“悲”其实源于一个深情的字眼——爱。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0分钟) 【基础知识达标】
一、选出加点字的正确含义。
1. “但”的解释有:A. 只 B. 但是 C. 姓 (1)但悲不见九州同( ) .(2)但爱鲈鱼美( ) .
(3)我爱听歌,但不爱唱歌。( ) .
2. “定”的解释有:A. 平静 B. 平定 C. 决定 (1)王师北定中原日( ) .(2)他一直心神不定。( ) .(3)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 ) .
【素养能力提升】
二、阅读《示儿》,然后回答问题。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 “九州”在诗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乃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看出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怀。 3. 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
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1)A (2)A (3)B 2.(1)B (2)A (3)C
解析:“我爱听歌,但不爱唱歌。”中的“但”,表示的是转折的意思,所以是“但是”.的意思。 二、
1. 中国你们的父亲
2. 不忘收复中原,祖国统一,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3. 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示儿》是陆游写给自己的儿子的诗,表达了诗人希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心愿。
《题临安邸》
学习重点: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学习难点: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境导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笔下的西湖是美的。然而宋代诗人林升笔下的西湖却带给了他不同的思绪,让我们再回临安,书写下作者的激愤与担忧。
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朗读,读诗一定要投入,正所谓好诗不厌百回读。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理解文题:
题,写。临安,南宋的都城,就是我们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邸,旅店。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林升写在临安旅店墙上的。诗人为什么要在临安的旅店作诗呢?
了解作者: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创作背景: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北宋灭亡,是指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北宋灭亡。宋高宗即位,建都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建立南宋。南宋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诗人林升就是看到此情此景,在临安旅店的墙头写下了此诗,以表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首诗因为是在旅店的墙壁上写的,所以是一首“墙头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
明确: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描写了祖国的大好山河,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西湖歌舞几时休?”
明确:歌舞,指西湖湖面游船上的歌舞。休,停止,停休。
西湖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第二句用一个问句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当政者苟且偏安,“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啊!这一问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激愤之情。
“暖风熏得游人醉”,
明确:熏,吹。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小朋友,暖风怎么会把人吹醉呢?其实,这里的“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颓废之风。正是这股颓废之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这里的“游人”也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
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直把杭州作汴州”,
明确:直,简直。汴州,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结尾句通过“南宋都城杭州”与“北宋都城汴州”的对照, 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表达了强烈的愤慨,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下面,是大显身手的时刻,让我们做一个古诗练习,你敢来挑战吗? “西湖歌舞几时休?” 中“休”的含义是( B ) A. 休息 B. 停止 C. 抛弃
南宋时期,强敌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爱国主义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思潮。爱国之士不仅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还投身军队,用血肉之躯抗击金人。
爱国诗人陆游怀着一腔热血与战士们一起枕戈待旦,守卫国门。却眼看青丝变白发,只能将满腹凄凉化为一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誓死不投降的文天祥,抗金失败被俘后,道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字字彰显出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忠孝两全、抗金名将岳飞,更是为抗金事业四次从军,以少击多,让金人闻风丧胆。写下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慷慨壮烈,抒发了岳飞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南宋时期爱国的仁人志士吗?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0分钟) 【基础知识达标】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___________的青山,__________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
2. “暖风”、“游人”在诗中有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人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素养能力提升】
二、请写一首你积累的描写西湖的古诗。
答案: 一、
1. 重重叠叠 鳞次栉比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掌握。 “山外青山”描绘的是重重叠叠的青山,“楼外楼”描绘的事鳞次栉比的楼台。
2. “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
“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解析:“暖风”一语双关,有两层含义。
3. 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激愤之情。 解析:“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一个反问句。 二、示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积累。
《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同步练习
《示儿》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0分钟)
【基础知识达标】
一、选出加点字的正确含义。
1. “但”的解释有:A. 只 B. 但是 C. 姓 (1)但悲不见九州同( ) .(2)但爱鲈鱼美( ) .
(3)我爱听歌,但不爱唱歌。( ) .
2. “定”的解释有:A. 平静 B. 平定 C. 决定 (1)王师北定中原日( ) .(2)他一直心神不定。( ) .
(3)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 ) .
【素养能力提升】
二、阅读《示儿》,然后回答问题。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 “九州”在诗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乃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看出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怀。 3. 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儿》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
1.(1)A (2)A (3)B 2.(1)B (2)A (3)C
解析:“我爱听歌,但不爱唱歌。”中的“但”,表示的是转折的意思,所以是“但是”.的意思。 二、
1. 中国你们的父亲
2. 不忘收复中原,祖国统一,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3. 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示儿》是陆游写给自己的儿子的诗,表达了诗人希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心愿。
《题临安邸》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0分钟)
【基础知识达标】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___________的青山,__________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
2. “暖风”、“游人”在诗中有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人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素养能力提升】
二、请写一首你积累的描写西湖的古诗。
《题临安邸》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
1. 重重叠叠 鳞次栉比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掌握。 “山外青山”描绘的是重重叠叠的青山,“楼外楼”描绘的事鳞次栉比的楼台。
2. “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
“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解析:“暖风”一语双关,有两层含义。
3. 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激愤之情。 解析:“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一个反问句。 二、示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积累。
《己亥杂诗》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0分钟)
【基础知识达标】
一、回答下列问题。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 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及改良主义先驱者。 2.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九州生气恃风雷(恃:_____________) (2)万马齐喑究可哀(究:_____________)
【素养能力提升】
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2. “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落红暗喻(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己亥杂诗》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
1. 龚自珍 清 思想家 文学家 2.(1)依靠 (2)毕竟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龚自珍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
1. C 解析:诗的后两句运用的是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喻。 2. 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比喻诗人自己) 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
解析:诗人龚自珍辞去礼部主事之职,到家乡主掌书院,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生徒,以变革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