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2021-03-09 来源:钮旅网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抢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大家再来一尝,果然是苦的。“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课文虽然短小,但描写十分生动。如,“竞走取之”写出了众孩童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王戎不动”写出了王戎的冷静,与孩童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李必苦”中的“必”表现出王戎的自信。 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如,“诸”是“众”的意思,“竟”是“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了结满果子而低垂的李树枝,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知道“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短短的49个字,却描述了一

个有趣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来学习。通过谈话引入本课,明确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 朗读课文,感受韵味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2、明确了学习目标,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速稍微慢一些,读完后用坐姿告诉老师。(生读书,师巡视)

3、师总结:想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请看提示(课件)听老师范读,用笔在书上画上斜线。现在读起来就通顺多了,不信你试一试。(学生练读

4、谁来试一试?(指名读)及时评价,再指名读----评价。 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多了你就会有自己的感受了,所以多朗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6、你还知道那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指名回答)(回答出即可)过渡:下面

我们就用学过的方法看看每句话都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对于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的,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主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三、理解文意,深入感悟 1、出示学习提示(课件)(生读,然后按要求交流)追问:能交流明白吗? 2、我们看第一句话(课件)谁来说?(指名回答)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故事里有王戎(板书),还有谁?用文中的词(生:诸小儿)教师适时板书(诸小儿) 3、过渡:他们把毽子往上一抛,左一脚右一脚的把毽子踢得像燕子飞来飞去,很开心,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课件)

4、看第二句(课件)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谁来说?(指名回答)是啊,玩着玩着不知道谁发现了一颗李子树(课件)李子真多啊,成熟的李子挂满枝头,这就是多子折枝(板书)

5、这样的景象不禁想起了杜甫的诗句(课件)(生读)在这里就是(课件)(生读)听见喊声,大家都争着跑向李子树,你们看(课件)

6、这个“走”字在三年级学过,在古文里意思是跑,这个“竟”字是我们要写的生字,(师板书生字,生书空)经过交流我们发现面对多子折枝,诸小儿选择的是“竞走取之”(板书),而王戎是原地不动(板书)真是奇怪,他为什么不摘呢?

7、出示第三句(课件)谁来说?(指名回答)追问: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呢?(指名回答)及时评价。读一读这一句,读出王戎的坚定自信。 8、没吃之前,孩子们议论纷纷,尝过之后呢?看第四句(课件)谁来说?(指名回答)“道旁苦李”就出自这里。(课件)

9、文言文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之乎者也,文中也出现了三次(课件)请同学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之”的意思?(同桌交流)

10、交流后,文言文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谁能连起来说说?(指名回答)及时评价。一起读一读(课件)评价。自己试着背一背?(生背)谁来试一试?(指名背诵)评价---齐背。

设计意图: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对于重点语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四、聚焦要素,讲讲故事

1、通过学习,我们终于明白“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是(课件)(生读)从这您能看出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指名回答)

2、王戎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思考,见识多的孩子(板书)我们发现其他孩子摘下一尝,的确如此,文章用了“信然”(板书)同学们需要思考的是诸小儿仅仅信然的是王戎说的话吗?(不是)而是信然他善思、多识的?(品质)。

3、这个故事特别有趣,流传到了今天,那我们应该怎样讲这个故事呢?同桌互相讲一讲。谁来试一试?(指名讲故事)--评价。

4、过渡:讲故事如果能加入自己的想象,补充故事情节,这样就会讲得更有趣更生动。“补充”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感受人物形象。

五、以文带文。拓展延伸

1、文中作者不直接写王戎聪慧过人,而先写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这样的方法叫对比,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运用习得的方法学习《试狼》,出示学习提示(课件)(学生按要求学习) 3、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谁来说一说文言文大意?(指名说)评价。一起读古文(课件)总结。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重要的学会方法,注重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落到实处。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六、布置作业:

1、把《试狼》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父母听。 2、阅读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孔融让梨》。 设计意图: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七、板书:

不动 竞走

王戎 多子折枝 诸小儿

善思 多识 王戎不取道旁李

信然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