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思路——以小流域为基本建设单元的思考

2023-06-08 来源:钮旅网
张彦英: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协调发展Resource Industrial Economy资源产业经济

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思路

——以小流域为基本建设单元的思考

朱红苏1/邱 杰1/谢元贵2/廖小锋2/刘 弢1/李 鹏2

(1.贵州省土地整治中心,贵阳󰀡550001;2.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550001)

摘 要:近几年,在全国大力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背景下,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尤其是普遍以行政界线、耕地范围为主划分建设单元的情况,导致建设目标的系统性、建设规划的整体性以及建设内容的综合性不强,建设单元内工程效益缺乏全面性,收效难以达到预期。鉴于此,结合贵州实际,文章提出了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以小流域为基本建设单元加以开展的一种全新思路,阐述了相关理论依据,对采取新思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优势进行了思考,并分析了新思路下贵州省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应注重的工作方向。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单元划分;小流域;贵州

中图分类号:F301.1;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95(2017)01-0035-04

New Ideas on Construction of High Standard Basic Farmland in Guizhou

—Thinking on Small Watershed as Basic Construction Unit

ZHU Hongsu1, QIU Jie1, XIE Yuangui2, LIAO Xiaofeng2, LIU Tao1, LI Peng2

(Land Consolidation Center of Guangzhou, Guiyang 550001, China; 2.Guizhou Institute of Mountain Resources, Guizhou Academy of

Sciences,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in Guizhou Provinc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 but there’re also some problems, especially taking the divi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 according to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and cultivated land area, which leading to the weakness as follow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system, the integrity of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tent is poor,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project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 the effec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expectations. In view of th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Guizhou, we put forward a new idea that the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should be carried out with the small watershed as the basic construction unit, also we expoun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and adopt the new thinking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standard basic farmland.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direction of high standard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under the new idea.

Key words: high standard basic farmland; unit division; small watershed; Guizhou

0 引言

贵州省是喀斯特岩溶地貌典型发育地区,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多样,其中以丘陵山区为主,全省山地面积占61.7%,丘陵面积占30.8%,宜耕平地面积

仅占7.5%,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1]。土地资源短缺,土地储备资源尤为不足,而石漠化、土壤侵蚀程度更严重,严重制约了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城镇化和工业化战略的强力推进,土地资

收稿日期:2016-08-12;修回日期:2016-09-18

▲ 基金项目:基于小流域为单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建设体系、标准及效益评价研究;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乡村复合生态系统对位配置技术模式构建与示范”(黔科合SY字〔2013〕3169);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黔科合SY字〔2009〕3084)

▲ 作者简介:朱红苏(1966-),男,安徽省涡阳县人,贵州省土地整治中心高级工程师,农学学士,主要从事土地整治、土地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35

资源产业经济Resource Industrial Economy

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2]。在这种情况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更为重要,这项工作的实施迫在眉睫。目前,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相结合,是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3]。

贵州省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已有多年,截至目前,共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3.47万hm2,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多年来,贵州省开展的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内的土地整治建设均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结合耕地边界划定单个项目的范围,选择性放弃了耕地赖以依存的周边生态环境要素(如丘陵山地、林草地、水系等),人为割裂了地理与地貌的完整性,尤其是分割了作为水土配置基本单元的小流域的完整性,对土地整治及生态产业的水土资源配置造成了困难,无法充分发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整体工程效益[4]。因此,随着全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如何打破固有观念,提出一些新的建设思路,在新形势下充分挖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平台效应,在耕地建设与保护、粮食安全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当地农村、农业、农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是当务之急。本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林业、水保以及农业经济等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小流域为基本建设单元加以开展的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一种全新思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个部位各种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系统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精细准确地分析贵州省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各要素的关系和总体特征,依靠居民经济活动把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有机地联合在一起,促使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是小流域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方向[6]。具体的小流域特征和规划方向见表1。

1.2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开展基本农田建设的特点及优势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人们在对水土流失规律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开展山、水、田、林、路、村、人统一规划和引导,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实施综合治理、统一管理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途径。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开展基本农田建设主要有以下特点:①保证地理与地貌的完整性;②整体规划,立体开发;③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综合治理;④水土配置适宜,符合自然规律。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开展基本农田建设主要有以下优势:

(1)规划原理及方法的整体性。从小流域整体出发,分析流域内资源的特点及相互联系[7],有利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实施及整体效益的体现。

(2)整治目标的系统性。小流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于传统的土地整治,能够考虑到当地整体景观格局,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8]。小流域整治目标根据小流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共轭关系和不同地貌部位理想生态经济功能的分化情况而制定,包括小流域整体层面的整体目标和不同地貌部位的微观目标,不同部位的目标服务于小流域的整体目标。

(3)整治内容的综合性。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服从“因害设防,除害兴利”的原则,针对不同地貌部位土地利用类型及特点,从上游到下游,从山顶到谷底,全方位合理配置资源和措施,充分发挥小流域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9]。

(4)运作模式的高效性。小流域土地治理,主要通过小流域内山、水、土地、林地、道路的综合、集中整合,推

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小流域概念的介入

1.1 小流域的定义及特征

小流域是指面积不过大,水力土壤侵蚀自成系统,生态经济系统便于农村调控的流域。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是由人口、环境、资源、物资、科技等基本要素构成,以社会需求为驱动力,以投入—产出链为渠道,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小流域内类型各异的自然景观具有时间上的互相联系,同时具有共同的空间质能结构,即小流域具有自己独特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输的共轭结构,是一个独特的、统一的自然区域[5]。

贵州省属于典型的山区小流域,上游、中游、下游

表1 山区小流域的基本特征、重点规划方向

小流域

主要功能

分析重点

规划方向

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为林业为主要产业,生态上游增加植被盖度,维持森林群落稳定性,为小流域中下部

小流域中下部提供保障环境功能的大小和不足

的经济发展创造优越条件

人类进行农业和牧业活动交错区

人类在该部分的经济活依据该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要

中游域,具有保持水土和发展经济的

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求,合理安排和规划畜牧业、经济林和生态保护用地

双重功能下游

种植业集中的沟谷地带,居民小流域该部分的社会生小流域的上中部物质能量的输出区,规划方向为基础设点,人民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区产功能存在的问题施和粮食安全问题

36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7年第1期/总350期张彦英: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协调发展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思路进小流域经济发展,把小流域建设成为功能全面、效益良好的综合防护体系和经济体系。

(5)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通过小流域土地整理以及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充分调动了小流域范围内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改善其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促使思想观念发生改变,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10]。因此,小流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2 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贵州省积极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强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一方面加强了生态建设,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效盘活存量土地,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公报》,2014年贵州省加快推进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02万亩;2015年贵州省完成土地整治37.96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52万亩。

当前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尚存在一些问题:

(1)地形复杂,项目建设难度大。贵州省山川纵横,河谷遍布,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增大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难度。

(2)地块零散破碎,权属调整难度大。受地形地貌影响,贵州省内耕地呈零散分布,地块破碎,耕地质量差异大,由于人均耕地少,所以农民惜土意识强,不愿轻易改变现状;现有耕地地块破碎、零乱,导致土地平整涉及权属人较多,权属关系复杂;当地农民思想观念较落后,不肯改变原有的分配原则,使得调整难度加大。

(3)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据2014年调查结果,全省25度以上坡耕地达1573.06万亩,占全国25度以上坡耕地的18.2%;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5.5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1.37%。

Resource Industrial Economy资源产业经济

(4)石漠化形势严峻。根据《2013年贵州省石漠化状况公报》,贵州省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面积为106.49万公顷,中度石漠化面积为153.41万公顷,重度石漠化面积为37.50万公顷,极重度石漠化面积为4.97万公顷。近些年来,贵州省实施多项措施遏制住了土地石漠化的扩展趋势,但石漠化防治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5)不合理的土地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增加耕地面积是土地整治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最主要目的之一,但不能单为增加耕地面积,就裁弯取直原有河沟,改变河沟的自然状态,从而改变河流流速及流量,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和繁衍的家园;其次,有些土地整治项目,为增加农田面积,大面积填埋河沟和坑塘,不但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使得区域内的水面率大大减少,削弱了滞蓄能力;长期的土地轮作,化肥、农药施用等造成农业土壤地力衰退,因水土流失引起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

(6)项目不具有可持续性,项目后期效益难以实现。目前的土地整治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监管的现象,导致项目后期效益难以实现。一是存在重项目申报,轻实施管理现象,多数项目实施进展比较缓慢,部分项目工程质量不达标;二是部分项目为了整治而整治,不顾项目实施效益;三是项目实施完成验收后无跟踪评价,尤其是示范项目,难以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益。

3 贵州省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的可行性分析

贵州省境内河网密布,具有完整水土配置的小流域众多,这为贵州省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奠定了基础。结合不同典型小流域单元本底资源的调查研究,综合调查气候、地质地貌、土地利用、土壤、水文、植被、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发展等条件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下面以贵州省XX小流域为例分析贵州省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可行性。

XX小流域涉及多个村,区内有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其中国有土地包括河流水面、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和公路用地,集体土地权属明确,界限清楚,并已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各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座落、四至、面积、期限以及相关权利与义务在承包协议书中均有记载,无争议,项目区土地的使用权承包到农户,且区内的集体土地没有进行过流转。该小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水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较长。区内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为水田、旱地和林地;土壤类型主要为硅铝质中层黄壤、红泥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森林类型。小流域内水资源丰富,有多条河流和冲沟,并且水源涵养能力强。通过调查,项目区涉及的行政村区内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37

资源产业经济Resource Industrial Economy

农业生产科技水平逐年提高,农民普遍能够接受科技致富思想,并主动寻找相关实用技术加以学习利用。由于区内地势起伏较大,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差,客观上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区内农业机械的使用,同时经济发展落后等原因也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不利影响,区内农业机械化程度总体较低。

总体来说,XX小流域内的基础设施条件(包括道路交通设施、田间灌排设施、电力设施和农田防护设施等)仍较薄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土地平整工程。综合分析小流域单元的本底资源条件,划分成坝地、坡耕地和生态保育三个类型区,在各类型区内开展不同平整措施(完全平整、归并田坎、降坡、混合平整)、不同田坎建设(浆砌石坎、干切石坎、生物坎、土坎)。

(2)田间道路工程。根据土地平整工程的三个类型区,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开展田间道路工程措施(路基、路面、建材等)建设。

(3)农田水利工程。在综合调查各典型小流域范围内水文和植被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植作物各生长阶段需水规律,开展水文—植被耦合分析,进行引、灌、蓄、排水设施设计,开展灌溉保证率(充分灌溉与非充分灌溉)、灌溉方式(明渠灌溉与管网灌溉)、排水设施(浆砌河堤与生物河堤)等多方面对比分析研究。

(4)农田防护工程。在调查监测小流域内水土流失现状和生物多样性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开展水源涵养林构建、适生树种选择、水保工程建设等农田防护工程对比分析研究。

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利用当地独特的土地资源和环境、气候资源,建设特色基地,种植特色作物,发展特色产业。

项目建成后,预期将会带来如下转变: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特色产业实力;②完善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带动美丽乡村建设;③提高耕地等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④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⑤改善农田景观,促进农业旅游发展,建设美丽乡村;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4 结论与展望

贵州省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多样,地势起伏大,河网密度高,小流域众多,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切实可行,符合贵州实际。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建设模式下,可以融合搭建更宽广的平台,对于项目整合资金共建十分有利,可有效缓解国土系统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整合多方面资源将项目打造为规划系统、目标多样、整治全面、模式高效、群众满意的新式高标准基

38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7年第1期/总350期本农田建设项目,全方面体现工程的整体效益,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工程效益评价具有地理单元的整体性,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客观。

实践证明,现行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方面相关国家及地方标准、规程规范与贵州特殊而复杂多样的地质、地形地貌等生态环境综合要素无法很好地匹配,在指导贵州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方面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推行更加贴近贵州省实情的以小流域为基本建设单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思路后,这一情况将会得到很好的改观。然而,要在贵州省全面、深入开展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亟需出台一套贴切贵州实际、以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为重要考量的相关工程技术体系、规程规范,给予全方位指导。为此,当前贵州省要以典型小流域为基础,综合考虑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开拓性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综合考量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情况下,提炼出适宜于全省不同生态类型小流域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建设技术体系及规范、标准,建立相应的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为贵州省全面、深入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基于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模式参考与现实示范。

参考文献

[1]󰀡刘眭,何腾兵,刘忠斌,等.贵州土地整治管理制度建设探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14(8):1308-1311.

[2]󰀡杨军昌,常岚.西南山地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

产权出版社,2012:19-63.

[3]󰀡严金明,夏方舟,李强.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J].农

业工程学报,2012,28(14):1-9.

[4]󰀡赵岩,王治国,孙保平,等.中国水土保持区划方案初步研究[J].

地理学报,2013,68(3):307-317.

[5]󰀡邱道持,王力.综合自然地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3:155,195.

[6]󰀡王印传,张风荣,孙丹峰.小流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

讨[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2):118-121.

[7]󰀡王学雄,周琼.小流域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探讨[J].水土保持

研究,2006,13(6):295-297.

[8]󰀡杨庆媛,张明举,涂建军,等.喀斯特地貌区土地整治与生态环

境建设途径研究——以四川省珙县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6(2):219.

[9]󰀡傅学雷.小流域综合治理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J].水

土保持,2008(1):74-75.

[10]󰀡杨庆媛.小流域土地整理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

究——以云南省牟定县飒马场小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109-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