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2021-07-16 来源:钮旅网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

第一章 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

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

3、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比较: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相同点 全部结构 种皮和胚 种皮、胚和胚乳 子叶 二片,肥厚 一片,不肥厚 不同点 胚乳 无 有 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子叶 胚乳 1、都有种皮和胚;2、都贮存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3、胚都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4、种子的萌发过程: (1)、吸水膨胀,氧气进入胚和胚乳;(2)、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 (3)、胚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4)、胚轴伸长,把两片子叶带出地面; (5)、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

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

1、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2)、做出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温度、空气、水分,等。)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撒一些种子,拧紧撒一些种子,洒入少量清撒一些种子,洒入少量清撒一些种子,倒入较多清水,直至水即将从瓶盖 水,然后拧紧瓶盖 水,然后拧紧瓶盖 瓶口流出为止然后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中 置于室温环境中 放入低温处(如冰箱内) 置于室温环境中 (3)、设计实验:材料用具:大豆种子40粒、罐头瓶4个、小勺1个、餐巾纸、标签4张、

清水。 (4)、完成实验:(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号瓶和2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3号瓶和2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4号瓶和2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注意:阳光、肥料、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1)、胚必须是完整的;(2)、胚必须是活的;(3)、度过休眠期。(4)、种子在寿命期限之内。

3、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为什么下面情况的种子不能萌发:干瘪的种子;昆虫咬坏的种子;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处于休眠期的种子;已死亡的种子。 4、(1)、播种之前先松土:为了给种子提供充足的空气。(2)、浇水:为了给种子提供适量的水分。(3)、春播:为了使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4)、地膜覆盖:为了提高土壤的温度,使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量÷供检测的种子数量) ×100% 第三节 芽的发育 1、 芽的分类:

(1)芽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着生位置不同)

(2)芽可以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发育结果不同) (4)主干和侧枝顶端的芽都叫顶芽

(5)主干一侧和侧枝一侧的芽叫侧芽,不要认为侧枝上的芽就叫侧芽。 2、叶芽的发育:

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发育成顶芽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幼 叶→发育成叶 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芽 轴→发育成茎

3、顶端优势: (1)、一般来说,总是顶芽比侧芽发育好,顶芽发育旺盛,侧芽的发育往往会受到抑制。只有顶芽受到破坏,侧芽才能迅速地发育。这种顶芽发育占优势,从而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2)、促进植物多生分枝的办法是打破植物的顶端优势。 第二章 根的吸收作用

第一节 根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根冠具有保护功能,分生区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伸长区具有伸长能力,成熟区具有吸收能力。

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使根不地向地下生长延伸。

细胞大小 根冠 较大 分生区 体积小 伸长区 由小变大 成熟区 体积最大 细胞形状 排列状况 不规则 不整齐 近似正方体 近似长方体 近似长方体 紧密 比较疏松 疏松 2、 根的生长原因

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伸长区细胞由小变大使体积增大. 根尖中长得最快的结构是:伸长区。

3、 细胞生长的方向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第二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 1、 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细胞吸水 2、 根毛吸水原理

(1)、根毛吸水的条件: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土壤溶液的浓度

(2)、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3、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水分)土壤溶液→ 根毛细胞 → 根内层细胞(及各层细胞间隙) → 导管→茎和其他器官

4、所有的节水灌溉方式(滴灌、喷灌、渗灌)都主要是向根浇水,因为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

5、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比较大,不利于植物吸水,一般植物生长会受到影响,生长不好。植物失水(烧苗)

第三节、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

1、 农家肥与化肥肥料的优缺点比较: 农家肥 化肥 优点 缺点 适用 基肥 来源广、成本低、能改良土壤 肥效慢 肥效高、见效快 养分单一、污染环境、土壤板结 追肥

2、无机盐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主要有氮、磷、钾;微量元素主要有硫、镁、钙、锌、硼、铁、锰等。 3、 氮、磷、钾的作用及缺乏症状

营养元素 作用 氮 磷 钾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 缺乏时的症状 植株矮小,新叶淡绿,老叶黄色枯焦。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 植株矮小,嫩叶变小,茎叶呈暗绿或出现紫红色。 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茎秆细弱,容易倒伏,叶色黄,老叶焦枯并蜷缩。 一句话总结:氮长叶子、磷肥促进开花结果、钾肥长茎,促进淀粉形成。 4、缺锌引起小叶病: 缺硼造成只开花不结果 5、无土栽培

(1).概念: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或用其他物质(如砂石)代替土壤,根据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2).优点 :人口增多使可耕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非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通常,无土栽培法生产的水果和蔬菜还会含有更多的营养成份;用营养液栽培法种植植物更便宜,更利于保护环境。无土栽培法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它不需要艰辛的体力。 第三章 叶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

1、 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步骤:1、暗处理处理一昼夜:(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2、叶片遮光并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设计对照实验)

3、酒精脱色:叶绿素易溶于酒精。(大烧杯内是清水,小烧杯内是酒精) 4、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5、清水漂洗,观察变化(见光部分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结论: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产生淀粉 2、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意义: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 3、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

地膜覆盖、塑料大棚——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合理密植、立体种植——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

1、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原理------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

步骤:1、甲水槽内加入氢氧化钠乙水槽内加入清水 其余步骤参照《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现象:甲:不变蓝 乙:变蓝 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

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 适量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 (1)施加有机肥或适当施用碳酸氢铵肥料。

(2)控制好农作物的种植密度,通风良好,可以有效提高农田中地二氧化碳的含

量。 (3)在大棚或温室中种植作物,可直接喷施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场所

1、 临时装片的制作 2、 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 1、表皮

(1)上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无色透明 (2)有角质层。

(3)表皮上面分布着一些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 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水分散失的通道。 2、叶肉(营养组织)

由许多叶肉细胞组成,内含叶绿体。

栅栏组织(上)圆柱形整齐,叶绿体多 海绵组织(下)不规则疏松,叶绿体少

3、叶脉: 导管——送来水和无机盐 筛管——运走有机物

4、光合作用定义、公式及转化:

(1)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公式如下:

(2):转化:一、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二、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5、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1、合理密植 2、立体农业初级形式:复种、间作、套种 第四章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第一节:呼吸作用

1、 呼吸作用的实验(P47实验:新鲜树叶消耗氧气,蜡烛熄灭;P48实验:种子萌发

瓶中的温度计度数升高,种子萌发散发热能。 2、 呼吸作用定义、实质、公式及意义。

定义:植物体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线粒体

公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意义:植物体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小部分能量转变成热散放出来。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部 位 条件(光) 原 料 产 物 能 量 关系 光合作用 含叶绿体的细胞内 需要光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内 有光或无光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相互独立,相互依存 4、 呼吸作用的应用

①、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水分、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条件的影响。 ②、促进呼吸作用的方法: 中耕松土、及时排涝。

③抑制呼吸作用的方法: 低温贮藏、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含量、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 ④新疆的哈蜜瓜比别处的甜,吐鲁番的葡萄比湖南的甜,都是因为那里昼夜温差大,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晚上因温度低,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少的原因。

第二节蒸腾作用:

1. 定义:水分以气体形式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这过程叫蒸腾作用. 2、场所:主要在叶片下表皮进行,少量在叶柄及幼嫩的茎进行.

3、蒸腾作用可由气孔的开合调节: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内含叶绿体)组成的,

4、树木为什么到了冬天会落叶 ?

在北方,天寒地冻,根吸收水分很难,而树叶的蒸腾作用却照常进行.树木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一种措施.脱落叶子,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5、刚移栽的植物为什么会出现萎蔫现象?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于根吸收来的水分,造成体内处于失水状态.

如何防止? 1.剪去多余的枝叶.2.在阴天,傍晚时移栽.3.注意遮阳.4.移栽时,保护根部结构.

6、蒸腾作用的意义

1.可以降低植物体的表面温度. 2.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3.促进植物体对无机盐的运输 4.可以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量.

第五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绿色植物能为所有(人类、动物)生物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提供了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

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产生有机物和氧气;维持了生物圈的生态平衡;

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对平衡. ④.绿色植物通过 蒸腾作用 作用参与并促进了水循环。

总结:绿色植物的作用:为人类和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碳氧平衡;促进水循环。此外还有: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挡风吸尘、消毒杀菌、消除噪音等。

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 第一章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运动的基础

1、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功能:支持、保护和运动。 骨:杠杆作用; 骨连接:支点; 骨骼肌:提供动力。 2、 长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髓。

(2).长骨的生长、再生

长粗和再生:靠_骨膜 内层_成骨__细胞的分裂。

(3). 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硬而不脆。 坚而不重、硬而不脆的性质使骨适于动物身体的支撑和运动。 3、关节的结构:

(1)、基本的结构:

(2)、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有_韧带_,增强了关节的__灵活性和牢固性__。 (3)、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有关的结构分别有:

提示:(1)灵活性:关节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囊、韧带。

(2)牢固性:关节头和关节窝的结合,关节囊和韧带。

5、骨骼肌的组成:肌腱(两端)和肌腹(中间)。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完成

1、哺乳动物运动的完成:骨骼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 骨骼由骨和骨连接组成。 2、曲肘时: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舒张

两臂自然下垂时, 肱二头肌( 舒张 ),肱三头肌( 舒张 )。 直臂垂直提一桶水时, 肱二头肌( 收缩 ),肱三头肌( 收缩 )。 3、运动产生的过程:神经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运动)

4、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配合。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的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它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

甚至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2、动物行为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它不仅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还包括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第二个特点:它是由于适应环境而产生,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个特点:动物行为是 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和激素调节产生的。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类型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有时是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2、动物的行为类型主要有: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穴而相互攻击。 防御行为:就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 越是高等的动物繁殖行为越复杂,主要包括雌雄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

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

节律行为:动物随着地球、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了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

为。

节律行为的类型: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

社群行为: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一系列的行为。有简单的社会分工。

3、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了动物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第三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定义: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 而获得的行为。

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 第一章 细菌和病毒 第一节 细菌

1、 细菌的形态:①个体微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②都是单细胞

生物;③有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基本形态。 2、 细菌的结构:

⑴ 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荚膜、鞭毛等结构。 (2)、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3、 细菌的营养方式:

⑴、绝大多数细菌不含叶绿素,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于异养生物。

细菌异养方式:①:腐生:指细菌依靠分解动物尸体、粪便和植物的枯枝落叶等获得有机物。

②:寄生:指细菌依靠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取有机养料。 (2)、少数细菌自养,如:蓝细菌 4、 细菌的呼吸方式:

①:有氧呼吸:好氧细菌(需氧型)。如:枯草杆菌等 ②:无氧呼吸:厌氧细菌。如:乳酸菌、甲烷菌等 5、 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繁殖

细菌在适宜条件下20~30分钟分裂一次;繁殖速度十分惊人。 计算公式:2n为几代。

6、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⑴:有利:根瘤菌-固氮;甲烷细菌-制沼气;苏云杆菌、杀螟杆菌-杀多种农林害;醋酸杆菌-制醋;棒状杆菌-制味精;乳酸菌-制酸奶、泡菜、青贮饲料;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⑵:有害:病原菌-使人体患病;结核杆菌-结核病;软腐病菌-使白菜、番茄等腐烂; 7、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内容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鞭毛 荚膜 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动物 无 有 有 有 无 无 细菌 有 有 有 无,只有未形成细胞核 无 有 真菌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n-1

无 有 无 第二节病毒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寄主细胞)内进行复制从而繁殖新个体。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⑴.病毒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使人畜得病,农产品减产等。 ⑵病毒能造福人类。通过疫苗可以防治某些疾病,通过基因工程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第二章真菌

1、 真菌的种类:

(1)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2)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

(3)大型真菌: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多细胞真菌)

2、真菌的结构: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3、真菌的生殖:用孢子繁殖后代 4、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⑴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有氧呼吸: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呼吸:葡萄糖 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环境好),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环境差) 5、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 ⑴形态:(多细胞)

⑵结构:青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青绿色 曲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顶端孢子囊:球状,黑褐色 ⑶生殖:孢子生殖

⑷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少数寄生 6、大型真菌——蘑菇(多细胞真菌)

⑴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制作孢子印时,放射状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

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 ⑶生殖:孢子生殖

⑷生活环境: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7、 真菌的主要特征:

①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②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③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 8、 毒蘑菇的辨别方法:

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不生虫蛆,菌伞顶部有黏液或瘤状突起,菌柄上有菌环,受伤后变色,有腥、辣、苦、臭等特殊的气味。但也有例外,如百毒伞、裂菌毛锈伞的颜色不鲜艳,花褶伞、红笔鬼并无菌环,却都属于毒蘑菇。识别毒蘑菇没有统一、简易、确切的鉴别方法。采到的不能识别的蘑菇,不要随便食用。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

1、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

某些产物的过程。

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酵母菌 酸奶、泡菜——乳酸菌 制醋——醋酸菌 制酱——霉菌

2、制作酸奶等发酵食品的一般过程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第二节 食品的保存技术

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高温灭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等 、巴斯德“消毒法、

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冷藏冷冻法

第四章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1)腐生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2)寄生微生物: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注意:脚气和细菌、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 (3)与动植物共生。

2、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

(1)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2)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3)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纤维素

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3、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胰岛素是对大肠杆菌转基因形成治糖尿病的药物。 4、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