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重点知识

2024-06-29 来源:钮旅网
什么是新媒体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等传统媒体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特征

1. 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 2. 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 3. 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

4. 数字化与多媒体 交互性与共享性 超时空与即时性 碎片化与社交化 分众化与个性化 精准化与智能化

新媒体主要类型/形态

1.门户信息型(雅虎、新浪) 2.搜索信息型(谷歌、百度) 3.社交分享型(脸书、微博) 4.智能推送型(今日头条)

Web1.0

1994年,杨致远 和大卫费罗创办了“网页目录”Yahoo

网景公司:互联网繁荣的开始(1995)Netscape 全球第一个大规模运用的商业浏览器 1996年,全球首个门户网站“雅虎”上市。

1997年,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创建Google(谷歌) 2001年,李彦宏和徐勇创建百度(baidu)。 中国互联网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 瀛海威启蒙中国互联网

BAT 百度阿里腾讯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TMD 美团 字节跳动 滴滴出行 中国于1994年正式完成接入互联网,成为全球接入互联网第77个国家 作为互联网雏形的阿帕网(ARPA)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

1983年,互联网的TCP/IP协议被指定为互联网标准协议,是互联网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1989年,英国人蒂姆·博纳斯·李提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即WWW)的技术构想。

美国保罗. 巴兰发明了“渔网理论”,主要特征是去中心化和扁平化,又被称分布式通讯系统 理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调查报告》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5亿

Web2.0 社交网络时代 博客、微博兴起

1998年 克林顿与莱温斯基(德拉吉报道) 2001年 美国“911”事件 博客(Blogger)引起关注 2002 方兴东在中国推广博客 创建“博客中国”

2006年 博客创始人埃文 威廉姆斯 推出Twitter服务 2007年 微博在中国兴起

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互联网产品模式。

Web 2.0时代的重要特征是去中心化和互动,去中心化、去层级化。每个人既是受众,也是传播者。

六度分隔理论 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

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社交网站(SNS)借鉴了六度分隔理论 SNS全称是Social Network Site 翻译成“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络”

长尾理论

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更多关注重要的人或事,而在网络时代,关注“尾部”成为可能。 长尾理论用来描述亚马逊之类网站的商业模式。

Web3.0 精准性 个性化 智能性 互联网起源

拉里路线:拉里•罗伯茨 阿帕网(ARPA)项目负责人。用秒表对五角大楼内部所有走廊进行了测量,计算出各个办公室之间最快的行走路线,被称为“拉里路线”。最早的阿帕网由4台计算机连接组成,成为互联网的雏形。(1969)

渔网理论:美,保罗. 巴兰,发明了渔网理论,又称“分布式通讯系统”理论。来源于人类数千年“渔网”的经验。主要是去中心化,扁平化,实现机机平等,机机相互直接传输不需要经过中心。而且机越多,速度越快,力量越强。可以接纳无限大。

分组交换理论:美,伦纳德.克兰罗克,发明“分组交换理论”。将大块信息切成小块,传输到指定地点后,再复原合成信息。三条理论实现了:大信息切成小信息,以最短的路线,经任意机传输到指定机,再复原大信息。 TCP/IP协议:罗伯特•卡恩和温顿•瑟夫发明了TCP/IP协议即计算机相互间交流连接,需要有规则,制定的规则即为协议。互联网的TCP/IP协议是互联网技术的第一次飞跃,标志全球互联网正式诞生。(1983)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Internet Protocol

万维网:蒂姆·博纳斯·李 万维网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加速器。英国人蒂姆·博纳斯·李提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即WWW)概念 ,使得互联网技术平民化。(1989) 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新媒体艺术的特点

1.开放性2.交互性3.虚拟性4.超时空

新媒体艺术的分类

(技术)1.远程通信艺术2.网络广播艺术3.视频联通与远程临场艺术4.网络艺术5.计算机媒体艺术6.虚拟现实艺术7.基于人机交互的装置艺术

(艺术)1.新媒体语言艺术2.新媒体舞蹈、表演艺术3.新媒体视觉艺术4.新媒体影视艺术5.新媒体音乐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意义

1.新媒体技术拓展艺术的空间

手绘时代、照相时代、数字合成时代 2.新媒体技术促进艺术的传播

开放性、虚拟性、超时空性、互动性

3.新媒体技术创新艺术的形式 沙画艺术、虚拟现实技术 4.新媒体技术带来艺术的“异化” 大众化、生活化、商业化

新媒体政务意义

1.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行政效率 2.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减少政府层级

3.拓展政治活动的时空范围、促进公众政治信息获 4.推动政府结构和功能转变、推进政治管理现代化

新媒体政务功能

1.扩大政务信息公开 2.增强政府治理能力

3.拓展宣传渠道 4.创新公共服务模式

特点

1、真实化的虚拟服务 2、沟通形式的平等性 3、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4、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性 5、 新媒体运营的专业性

舆情信息的研判 1.舆情研判的原则

重要性原则、深度分析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舆情研判的方法

相关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统计分析法

舆情信息的回应

1. 快速回应热点舆情2.正面引导负面舆情3.科学化解突发舆情

舆情收集的原则

实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舆情搜集的方法

人工法(浏览、搜索和调查)、自动搜集法

快速回应热点舆情(回复制度化、解决常态化)

正确引导负面舆情

一、做好利益相关方沟通互动、控制事态发展,防止舆情恶化;正面引导舆情方向; 二、及时做好新闻发布、消除噪声、杂声影响;争取媒体支持; 三、通过负面舆情利益相关方发声,及时化解不良情绪。 科学化解突发舆情

(有效处理与有效评估)

新媒体产业

构成要素: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方式。在web2.0带来巨大革新的时代,营销方式也带来变革,沟通性(communicate)、差异性(vari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关联性(relation),体验性(experience)、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 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微博、微信、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媒体。

新媒体治理网络问题

1.网络成瘾 2.网络侵权 3.网络诈骗

4.网络暴力 5.网络色情

治理手段

1.法律法规 2.技术手段 3.宣传教育

4.网友自律 5.媒体监督

媒介融合形态

1.业务融合:媒体间的壁垒被打破。 2.市场融合:产品相互嵌入多元组合。

3.渠道融合:网络成为媒介产品的主要发行渠道。

4.产业级整合:新的传播平台诞生。 5.资本融合:并购以及组建合资公司。

媒介融合定义

1.媒介融合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介相互融合发展出新的媒介形态; 2.媒介融合是以技术发展为前提,产生出的新载体、新渠道、新平台。

3.媒介融合强调信息的整合,这种整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全方位的渗透。

媒介融合条件

1.技术条件:三网融合(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 2.用户条件: 由“受众”向“用户”转变 3.产业(政策)条件:

大数据特点

1. 容量大2.类型多3.快速化4.应用价值大(价值密度低)5.3 I特征

大数据与云计算

云计算是指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

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

云计算让普通人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而如此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

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预测当选 纸牌屋

大数据4V

“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价值密度低(Value)但价值巨大”就是“大数据”的显著特征,或者说,只有具备这些特点的数据,才是大数据。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AI的诞生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工业机器人之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人工智能应用

2016, AlphaGo战胜李世石

腾讯写稿机器人 2015年9月 发布处女作 2018,新华社人工智能主播 阿里鹿班系统

2019,央视新闻新媒体首次将AI剪辑技术应用到短视频剪辑当中

图灵测试

1950年,阿兰·图灵在那篇名垂青史的论文《计算机械与智力》的开篇说:“我建议大家考虑这个问题:‘机器能思考(交流)吗?’”

它指的是让实验者和黑箱中的机器对话(实验者不确定对方是机器还是人)。如果在一番对话后,实验者无法判断对方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拥有了人工智能。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

虚拟现实技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它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信息环境,能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具有与环境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有助于启发构思。

特征

1、沉浸性

沉浸性是虚拟现实技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让用户成为并感受到自己是计算机系统所创造环境中的一部分 2、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赵兰溪:如使用者接触到虚拟空间中的物体,那么使用者手上应该能够感受到 3、多感知性

多感知性表示计算机技术应该拥有很多感知方式,比如听觉,触觉、嗅觉等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 4、构想性

构想可以理解为使用者进入虚拟空间,根据自己的感觉与认知能力吸收知识,发散拓宽思维,创立新的概念和环境。

5、自主性

如当受到力的推动时,物体会向力的方向移动、或翻倒、或从桌面落到地面等。

应用

360全景VR 摄像机

VR技术(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

除以上罗列出来的已实现科技产品外,面部识别、语音命令、眼球追踪和手势控制等技术正也在发展中。

Augmented Reality技术:(增强现实,简称AR)

AR技术是计算机在现实影像上叠加相应的图像技术,利用虚拟世界套入现实世界并与之进行互动,达到“增强”现实的目的。由上述解释我们可以知道,VR技术就是在计算机中构建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并且可以把我们的感官带入这个世界。而AR是利用虚拟世界来加强现实。

混合现实技术(MR)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通过在现实场景呈现虚拟场景信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

混合现实(MR)的实现需要在一个能与现实世界各事物相互交互的环境中。如果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那就

是VR的领域了。如果展现出来的虚拟信息只能简单叠加在现实事物上,那就是AR。MR的关键点就是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和信息的及时获取。

VR与AR区别

VR设备:因为VR是纯虚拟场景,所以VR装备更多的是用于用户与虚拟场景的互动交互,更多的使用是: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5DT之类的)、动捕系统、数据头盔等等。

AR设备:由于AR是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的结合,所以基本都需要摄像头,在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基础上,结合虚

拟画面进行展示和互动,比如GOOGLE GLASS这些(其实严格的来说,IPAD,手机这些带摄像头的只能产品,都可以用于AR,只要安装AR的软件就可以。)

从概念上来说,VR是纯虚拟数字画面,而AR虚拟数字画面加上裸眼现实,MR是数字化现实加上虚拟数字画面。VR是AR的子集,AR是MR的子集。

区块链定义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区块链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 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常使用较小的计算机系统,每台计算机可单独放在一个地方,每台计算机中都可能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份完整拷贝副本,或者部分拷贝副本,并具有自己局部的数据库,位于不同地点的许多计算机通过网络互相连接,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全局的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大型数据库。 点对点技术

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 简称P2P)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网络通常用于通过Ad Hoc连接来连接节点。这类网络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各种文件共享软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P2P技术也被使用在类似VoIP等实时媒体业务的数据通信中。 共识机制

所谓“共识机制”,是通过特殊节点的投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对一笔交易,如果利益不相干的若干个节点能够达成共识,我们就可以认为全网对此也能够达成共识。再通俗一点来讲,如果中国一名微博大V、美国一名虚拟币玩家、一名非洲留学生和一名欧洲旅行者互不相识,但他们都一致认为你是个好人,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你这人还不坏。

提出

2008年由中本聪第一次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在随后的几年中,成为了电子货币比特币的核心组成部分。

区块链进化

区块链1.0——数字货币

区块链2.0——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 区块链3.0——各种行业分布式应用落地

区块链2.0

它们被用来使人们远离全球化经济,使得隐私到保护,使人们“将掌握的信息兑换成货币”,并且有能力保证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得到收益。第二代区块链技术使存储个人的“永久数字ID和形象”成为可能,并且对“潜在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提供解决方案。

特征

去中心化

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开放性

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自治性

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 信息不可篡改

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匿名性

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

应用

内容生产与新闻众筹 打击假新闻 智能交易与资产管理 信息共享 广告精准投放 舆情分析 内容生产与新闻众筹 用户信息保护

物联网对于新媒体发展的作用

1.增加了信息资源的来源2.扩大了新闻生产的主体3.传媒表现形式更多元化

5G的特性

1.高传输速率、 2.时延更短、

3.超低能耗、

4.超大系统容量、 速度快

5.大规模设备连接、

5G时代的传播

1. 全时空传播。2.全现实传播。3.全连接传播4.全媒体传播 2. 5G的下载速率最高可达到10Gbps

移动互联网特征

1.接入移动性: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使用场景动态变化。

2.时间碎片性:终端的移动性决定了使用时间和内容的碎片性。 3.位置相关性:基于位置的移动应用服务(LBS)进入人们生活。

4.终端多样性: 各手机厂商拥有不同操作系统和类型多样的硬件终端。 5.用户普及性:

H5

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第五次重大修改。2014年10月29日制定完成。HTML5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移动设备上支持多媒体。

支持拖拽、离线应用和桌面提醒 支持地理位置定位,适合移动应用开发

使用语义化标签,标签结构清晰,便于SEO(搜索引擎优化)

使用CSS3(层叠样式表),减少页面对图片的使用 兼容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尺寸、不同浏览器的浏览

Android与iOS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

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非开源的移动操作系统,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2010年6月,苹果公司将“iPhone OS”改名为“iOS”。开发难度大于Andriod。

移动互联网应用

资讯类

娱乐类

交流类

学习类

生活类

商务类

工具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