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音乐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
音乐的渗透作用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需要。与语文教材内容相协调的音乐内容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其实,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我以为音乐来得更直接也更深刻,且更容易把主体感情传递给客体,给人们带来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一首歌就是一首诗,诗也是从民歌中孕育而生的,音乐与文学似乎一开始就是难以分割的。由此,我想到在我的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并大胆进行了一些尝试。
第一,直接把课文唱出来。
例如有一首李清照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十分细腻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要表达出这种感情,歌唱绝对要比朗读来得更深情、更到位,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表现得
更鲜明、更丰满。我声情并茂地演唱了这首词,一曲终了,同学们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是音乐创造了如此动人的课堂,我用歌唱的方式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更美好,更丰富。
1、找最佳结合点,因势利导。
在接手高一的新生的时候,第一节语文课,我利用古诗词或名言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在人生又一个起跑线上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比如引入王国维的“三个境界”,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进行德育教育是常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悟”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有些学生读到这里就笑出声来,见到这种情形,我立刻提出问题:“在诗词那么简洁的文字中,为何要写这个人物?”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很大反响。有学生说:因为小乔是周瑜的妻子。有人说因为小乔漂亮。……当他们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我也来发表看法:初嫁,说明小乔年轻,那时周瑜也年轻,这是典型的美女衬英雄。更为了说明,年纪轻轻的周瑜就能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他年轻有为。因此,我们的同学就应该把握青春的大好年华,用知识武装自己有所作为。这样,学生在欢笑中不仅学到知识,又能确立人生理想、奋斗目标,何乐而不为?
2、音乐活动课中读唱诗词
课后,我让同学们演唱诗词,他们争先恐后,深情演唱了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婉转风格的诗词,还有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等豪迈风格的歌曲。
第二,在讲解课文时用歌声诠释情感,展现意境。
例如讲《组歌》的时候,这是两篇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诗,全诗洋溢着爱与美的主旋律,令人陶醉不已。我抓住这一特点,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安排教学环节课文,重点是让学生随着音乐去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意思,这样在朗读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体味到了作者所要传达的内容。
第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音乐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在讲《献给母亲的歌》这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为了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母亲,体会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尊重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然而结果却不是很理想。于是我转变了想法,我在另一个班播放了阎维文的《母亲》,创设情境,让学生静静地听,默默地想,最终通过音乐的感染熏陶作用,使学生想起了自己的妈妈的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至于很多学生在下课的时候是带着幸福的眼泪离开的。当然自己也是这样。结果那一节课的反响与众不同。从学生的作文的里来看效果是不错的,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的想法。
音乐与文学被一根“情”线编织在一起,我们在领悟文学的韵味时,不经意之间就能把音乐的元素渗透其间。况且,音乐本身就是一种人们普遍喜爱并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后,很长一段时间吃肉都尝不出滋味。于是说:“真没想到《韶》乐会使人达到这个境界!”老先生是深深地被音乐征服了啊!足见音乐之魅力。也难怪每次我的歌声响起,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听后是心领神会。因为我把文学之“情”通过音乐传送给他们了。
当然,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合插入音乐内容。一般来说,抒情色彩比较浓厚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比较适合音乐的参与,特别是散文和诗歌比较适合音乐的参与。而议论文和说明文则应较少地运用音乐手段。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何不寓教于乐,
以“乐”助教呢?让我们把音乐的春风吹进语文课堂,吹进学生心田,激起我们共同的情感涟漪,享受音乐与文学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我愿意把美的内容用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奉献给追求美的青年学生,美化他们的心灵。联系实际,有的放矢。
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语文教学这块阵地来培养我们的学生的创造精神、适应能力、热情精神、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情操,以适应未来世界的需要。
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是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它是达到理想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语文课在笑声中让德育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种方式能更好地让学生去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