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着落(zháo) 枯涸(hé) 吝啬(sè) 润湿(rùn) ....B.酝酿(niàng) 筋骨(jīn) 水藻(zǎo) 应和(yīng) ....C.黄晕(yùn) .
蓑衣(suō) 暖和(nuǎn) 贮蓄(zhù) ...D.淅沥(xī) 捉迷藏(cáng) 静谧(bì) 梦寐(mèi) ....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3分)
山岛耸峙 一截断茎 披蓑带笠 倾盆瓢泼 抖擞精神 一年之季在于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福州市民如愿以偿地观赏到了日环食奇观。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因为被评为“生态宜居城市”,使玉溪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B.《济南的冬天》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他的原名叫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
C.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一文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D.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5.默写。(5分)
(1)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2)曹操《观沧海》中极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壮阔气势的诗句
是: , ; , 。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以大景与小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
(5)古诗中,“月”常被诗人用作寄托思念朋友情感的载体。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8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见右图)
材料二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捞出切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2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3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10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7.第一句中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8.“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排列?(2分)
9.“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景?你能写出有同样情味的一句古诗词来吗?(3分)
10.这段文字写春花的顺序是由 到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13分)
绿 之 赞
①光阴荏苒,绿色又向我走来,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于是又沉浸在绿色遐思之中了。
②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溢着旺盛青春气息的滴翠的色彩。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
③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荫中,任凭清风轻吻我的秀发。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旋着,带给我神思缥缈的遐想。
④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疏,秋天显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吗?每每在生命的最后气息,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丰收和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
⑤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白雪飘落亲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松树媲美。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
⑥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霏霏细雨的清晨,那如云如烟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飘飘的,柔柔的;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面孔,给人间带来了多少温馨。
⑦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 1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分)
12.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2分)
13.作者认为绿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及特点?你认为绿还有哪些优秀品质?(3分)
1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5.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初春清晨的绿似“仙子”“醇酒”等,发挥你的想象,这种绿还像什么?试写一例。(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9题。(12分)
秋 思
梁 衡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暄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当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6.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1)点缀( ): .(2)憧憬( ): .
17.作者在第②段中着力描绘秋色。(1)作者笔下的秋色有什么特点?(2)作者在本段先说“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后来又说“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前后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4分)
18.文中的保尔指的是苏联作家 (填作家名)的名著 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2分)
19.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作者描绘了春与秋的特点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写一段描绘“夏”或“冬”的文字。(4分)
三、写作(40分)
20.题目:《我眼中的色彩》。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第一单元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析 A项,“着”读音应为“zhuó”;B项,“应”读音应为“yìng”;D项,“谧”读音应为“mì”。
2.耸—竦 带—戴 季—计
3.B 解析 A项,应删去“能否”;C项,应将“完善”和“建立”调换顺序;D项,缺少主语,应删去“使”。
4.A 解析 李白号青莲居士,“香山居士”是白居易的号。
5.(1)花枝招展的 (2)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4)小桥流水人家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6.(1)①时间的确定;②习俗;③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④农民进入农忙时节。 (2)冬至吃饺子习俗的来历。
(3)示例 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时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 二、阅读理解
7.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百花争春的情态。 8.这样安排是为了与前面桃树、杏树、梨树的排列顺序一致。 9.写出了春意勃发、喧闹、沸腾的情景。红杏枝头春意闹。
10.解析 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是先写树上的花,再写花下的蜜蜂、蝴蝶,再写地上的野花,其顺序是由上到下。
参考答案 上(高) 下(低)
11.解析 作者按夏秋冬春的时间顺序来写自己对绿色的感受。 答案 时间顺序。
12.解析 文章围绕着“我”对绿色的喜爱进行描写和抒情。 参考答案 喜爱绿色(或“赞美绿色”)。
13.解析 抓住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回答,本题可从第⑦段中直接找出答案。
参考答案 可靠、谦虚、宽容、博大、永恒。我认为绿还有纯真、活泼、充满生机等品质。 14.解析 写景是为了抒情,注意抓住文中的抒情句,通读全篇作答。 参考答案 表达了作者热爱绿色、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 15.解析 想象合理,语言优美即可。 答案示例 一首婉转悠扬的乐曲。
16.(1)zhuì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2)chōng 向往。
17.解析 第(1)题注意段中最后一句话“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第(2)题要结合衬托手法理解。
参考答案 (1)作者笔下的秋色具有热烈、浓艳的特点。(2)不矛盾。作者写“黄”和“绿”,采用的是衬托的手法,突出秋色的热烈、浓艳。 18.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解析 语段仿写须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为描绘“夏”或“冬”的景色的句子,二为“夏”或“冬”给人的启发和认识。要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烈日炎炎,万物竞长,夏韵给人的是奋发之情,是拼搏,是奋斗,是远航时的执着。 三、写作
20.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中的“色彩”是一个表示颜色的名词,我们可以写家乡一年四季大自然的色彩,以此来表现家乡的美丽富饶;还可以写自己失意时(或振作时)眼中世界的色彩,以此来表现你的生活经历;还可具体化为一类人或一个群体,如白色——白衣天使,橙色——消防官兵,橄榄绿——军人,绿丝带——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这些人物的事迹都值得我们写。
本题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语言要力求生动活泼。 参考例文
我眼中的色彩
三年前,我随家人来到了让人向往的大上海,成了一个新上海人。繁华的大上海如同一个调色盘,是如此色彩斑斓,但是我依然倾心于故乡的色彩!此时此刻,我激动不已,心驰神往,好似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大草原——我的故乡。思乡之情滚滚而来,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我眼前闪过,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春
忘不了那草原的春天。尽管比上海的春天来得迟些,但她一到来,也如朱自清在《春》中描绘的那样,“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嫩绿的小草抽出新芽,各色的野花点缀其中。到处都充满生机,绿得美,绿得柔。此刻,我和小伙伴们,总会拍着巴掌狂喊:“春天来喽。”
夏
忘不了那炙热的夏天。那时的草原芳草无际,天格外蓝,云格外白。站在碧绿的草丘上,能真切地感受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神奇。放假了,我们结伴来到大草原上。我们尽情地呼喊着,奔跑着。累了,仰面朝天,躺在柔嫩的草地上,听着鸟儿的欢笑,闻着野花喷吐的芳香。不多时,便养足了精气神。骑马是草原上孩子们的“必修课”,是汉子还是懦夫,马背上见分晓。我决不示弱,一下子就跨上了马背,双腿夹紧马肚子,挥动马鞭。骏马长嘶,撒欢儿飞奔起来,仿佛腾云驾雾。四周伙伴们的喝彩声直冲云霄……
秋
挥手告别了夏天,终于迎来了秋天。此时草原渐渐泛黄,落日的余晖成了我们的最爱。大家全神贯注地仰望苍穹,目光捕捉着天空中的匆匆过客——大雁。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它们认定一个方向,千里之外的南方。它们团结一致,永不掉队。这一幕幕感人的情景,着实让我们振奋:团结、和谐,就是力量。
冬
三年前冬季的一天,我即将离开家乡熟悉的土地——大草原。留恋之情,让我牢记着那时那刻。一场大雪后,草原披上了羽绒衣裳,白白的,真美啊!我们准时来到相聚地——草料场。相见时欢笑夹着晶莹的泪花。一位小伙伴拉着我的手,深情地说:“去上海可不能忘了俺!”“哪儿会!”我话音未落,一团又一团雪球在我身上炸开了!我也抓起雪球,往他们身上砸……事后,小伙伴们泄露了天机,“打雪仗为你送行”,多么真诚的伙伴,多么新鲜的创意。只有大草原的孩子们,才会免去离别时的悲悲切切。这是草原的粗犷、彪悍性格使然。
在我眼中,思念是充满生机的绿,是饱含热情的红,是内涵深刻的黄,是使人留恋的白……我会时时挥动画笔,涂抹我眼中的色彩,不为别的,为的是把大草原与繁华的大上海连成一条线,让两地人们和谐相处,这是一个来自大草原的新上海人的真诚的礼物……
点评 此文选材不同凡响,可谓百里挑一。作者对故乡大草原的色彩烂熟于胸,随即拿起手中的“画笔”,饱蘸着调色盘中的色彩,一挥而就地绘出春、夏、秋、冬的大草原的画卷。本文语言生动传神,更为重要的是文章的立意,“思乡”是为了更爱“新家乡”——上海,作者眼中的色彩既弥足珍贵又意义深远。
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完成题目。(7分)
想 念
泰戈尔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 ① (A.回旋 .B.旋转),/是她在晃( )动我的摇篮时候所哼的那些歌调。 .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当初秋的早晨,/合欢花香在空气中 ② (A.游动 B.浮动),/庙殿里晨祷的xīn( )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仰望yōu( )远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1)给诗歌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歌调( ) 晃动( ) xīn( )香 yōu( )远 ..
(2)加点的“凝”字,查字典应查部首 ,它在诗中的含义是 。(2分)
(3)根据诗意,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横线上。(只填字母)(1分)
(4)在诗歌创作上,我国现代作家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下面的诗选自她的《繁星》,请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这首诗的特点。(2分) ....
言论的花儿/开得越大,
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讲解员细心的提示下,参观者才恍然大悟,并纷纷感叹现代科技的唯美与奇妙。 ....
B.升入中学以后,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地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C.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中国的民营经济终于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大潮中浴火重....生,成长壮大。
D.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林的篮球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修改:删除“正在”。
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C.春天的城市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修改:把“成为”改为“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概率有效降低。 修改:删除“通过”。
4.在主题为“献给母亲的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林晓梅同学深情地赞美了自己的母亲。请你参照画线的文字,展开联想、想象,仿写一个句子,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3分)
母亲得知我生病,急匆匆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慈祥地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沐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 。 5.综合性学习。(4分)
材料一 据统计,A市患呼吸、心脑、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人数比例与10年前比增加了2.4倍。医学证实,雾霾中的微颗粒携病菌进入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炎症;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导致人脑功能衰老,引起如肾衰竭等生殖泌尿系统病变;进入心脏引发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或损伤,对人体造成直接严重危害。
材料二 A市10年前曾被誉为“天然氧吧”,如今却遭受着雾霾严重污染。
表一 A市2017年1~3月份空气质量(单位:天) 月 份 1月 2月 3月 严重污染 5 5 5 中度污染 8 8 9 轻度污染 8 8 9 良 9 7 8 优 1 0 0 表二 A市雾霾成分分析结果 污染源 所占比例 热电排放 25.2% 化工生产 30.7% 汽车尾气 13.5% 居民生活 12.7% 地面灰尘 11.9% 其 他 6% (1)综合研读以上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2分)
(2)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学校将组织开展以“生命与空气”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设计一项活动,并联系实际拟写一则公益广告。(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13分)
金 色 花
[印度]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6.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将应该重读的词填写在括号里。(2分) (1)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
(2)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
7.结合语境体会下面两个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妈妈”怎样的心情?(4分) (1)孩子,你在哪里呀?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8.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说说你的判断依据。(2分)
9.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10.选文是一首散文诗,写的是“和母亲捉迷藏”,作者是用哪几个画面来表现这一内容的?请分别概括这几个画面的内容。(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17分)
淡淡的深情
常跃强
①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在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我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②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然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③在车站,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④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⑤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母亲该多么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那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⑥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
⑦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
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我听了这些话,呆愣了大半天。
⑧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地激励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⑨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儿子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
⑩——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有删改)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⑦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做了铺垫。
B.第④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表露无遗。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处可见。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赞歌。
1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的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3分)
(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1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做简要的分析。(4分)
14.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17题。(10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①②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
③④
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丘舍去 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 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 讫:完毕。 .
D.先期一日 期:约定的日期。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17.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启示?(就其中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三、写作(40分)
18.题目:《我读懂了 (亲情、父爱、母爱、手足情)》。
要求:①从题目后的括号内任选一词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
第二单元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
1.(1)diào huàng 馨 悠(幽)
(2)“冫”(或“两点水”) 聚集,集中 (3)①A ②B
(4)从内容上看,告诉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夸夸其谈,富有哲理;从形式上看,篇幅短小,语言形象、精练,对比鲜明。
2.B 解析 “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B项中说好多同学都“苦心孤诣地学习”,用词不当。
3.C 解析 C项搭配不当,应把“时机”改为“去处”。 4.示例 ①冬阳对白雪的亲吻 ②明月对清泉的细语
5.解析 第(1)题,要求语意连贯。第(2)题,活动内容要体现“语文”特征;公益广告要简洁醒目,有针对性。
参考答案 (1)热电、化工、汽车尾气排放,导致A市空气污染严重(或“每月污染天数占到三分之二以上”);因为雾霾会给人体的呼吸、心脑、内分泌系统造成直接严重危害,所以A市患呼吸、心脑、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人数比例比10年前增加了2.4倍。
(2)活动示例:查阅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动植物生存乃至生命的相关影响,撰写研究报告;举办“保护空气,从我做起”义务宣传活动;开展“远离雾霾,共享蓝天”征文、演讲比赛或图片展览;组织“雾霾的产生及治理”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公益广告示例:你污染空气,空气污染你;绿色是生命的食粮,空气也是生命的食粮;一个人人戴着防毒面具呼吸的世界是多么可怕! 二、阅读理解 6.(1)看 (2)我
7.(1)找不到孩子的焦急心情。(2)看到孩子时的惊喜心情,虽有责怪,却体现了妈妈对孩子时时刻刻的关爱。
8.时间顺序。从文中的“当你沐浴后”“当你吃过中饭”“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可以看出。
9.天真活泼、可爱机灵、懂得爱妈妈。
10.①母亲做祷告时,“我”用花瓣散发香气;②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③母亲拿灯去牛棚时,“我”跳到母亲前面,恢复原形。
11.A 解析 此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A项有误,“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是父亲针对“我”上大学而言的,与第⑦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没有铺垫关系。 12.(1)以母亲对儿子的“淡淡的深情”为线索。
(2)①送行时,儿子委屈赌气,对母亲无牵无挂,心里轻松;②大学四年,回想母亲,常心里发热,泪水不知不觉流下;③结婚成家后,因母亲的询问,儿子恍然大悟;④取得一点成就,对母亲的爱感到震惊,心情激动,热泪盈眶。
13.(1)第①段儿子考上大学后,将父亲的到处炫耀、一醉方休和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多么喜的态度进行对比,写出母亲的爱子深情不易被发觉。(2)第②③段母亲为儿子入学送行,将其他父母的依依惜别、千叮万嘱与母亲决然地转身就走进行对比,以母亲的淡淡表现来反衬她隐藏在内心的强烈的爱子之情。(3)入学送行时,母亲是淡淡的;但儿子走后,母亲做了一个噩梦,一哭哭了个没气。(答出两处即可)
14.“平静水面”指母亲对儿子表现出的淡淡的行为,“深处的激流”指母亲内心隐藏着的强烈的爱子之情。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恰切地表达出母亲的“淡淡的深情”。既收束了全文,又照应了文题。
15.A 解析 A项,“去”,离开。
16.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7.(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2)示例 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做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三、写作
18.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中的“读”有“念”“看”“识别”等意思,“懂”有“明白”“了解”等意思。懂“什么”是题目中要补充的内容。选材要新,选用让读者耳目一新的材料,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文中要把读懂的过程详细地叙述出来,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参考例文
我读懂了亲情
原来,在不经意间,很多事情就不了了之。
——题记
小时候,会怨你
你与我的见面,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向来听你说得最多的话是你必须得走了,下次再来看我。我不会在意。或许是还年幼无知,又或许是习以为常。记得小时候的某一天,在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问我:“你妈妈为什么总不来接你呢?”那之后,会想你,情不自禁地。于是,你来看我时,我会哭着抱住你,质问你为什么不来接我。你松开我的手,说你忙,最后还是走了。那一次,我哭得很伤心,可能因为还是孩子吧,哭过也就什么都记不起来了。日子就这样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懂事些,会怪你
那时,我总希望和别的孩子一样,能待在母亲的身边,却又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幸福。自从和你一起生活后才知道你患有胆结石。我却一直没拿你的病当回事,因为从来都不知道你到底有多痛苦。终于,你住进了那个处处有消毒水的地方。手术后,你平躺在病床上,与我说话。眼泪快要流下来了,可是我强忍着不哭,问你疼不疼,你虚弱地回答:“你说呢?”我想你一定很疼吧。出院后,你一直说我身体怎样怎样差,却不知自己比我还差。有时,我会责怪你:“好好保重身体吧,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来照顾你的宝贝女儿呢!”
现在,会爱你
现在,我终于读懂了亲情,读懂了妈妈的爱。如果没有你,我将会是多么可怜可悲的孩子。所以我决定,像你爱我那样,好好爱你。暖暖的阳光懒懒地爬进窗,恍如你就在身旁,笑容像星星一样明亮。有你,真好!
妈妈,你知道吗?其实,我一直都想对你说:“你爱我、养我其实也不容易,但是你从不问代价。我也一直感激你,是你一直在给我力量,让我不惧怕,不胆怯。”
妈妈,其实我很爱你,只是从来没有认真说过。 现在,我想大声说:“妈妈,我爱你!”
点评 “读”亲情,选取三个时段,记叙和母亲在一起的生活画面,从“怨”到“怪”再到
“爱”,“终于读懂了亲情,读懂了妈妈的爱”。情感变化的过程叙说得自然、亲切、感人。采用小标题的方式使层次清晰明了。
第三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菜畦(qí) 感慨(kǎi) 确凿(záo) 人迹罕至(hǎn) ....B.倘若(tǎnɡ) 搓捻(cuō) 绅士(shēn) 恍然大悟(huǎnɡ) ....C.盔甲(kāi) .D.云霄(xiāo) .
拼凑(còu) .
难堪(kān) .
须臾(yú) .
倜傥(tì) .
花团锦簇(cù) .
三省吾身(xǐnɡ) .
2.下列词语中有六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在下面的表格中。(3分)
签赏 质仆 浑为一谈 不求甚解 恍然大悟 感慨 渐愧 人迹罕至 人声顶沸 彼倦不堪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考前复习功课,贵在温故知新,查缺补漏。 ....
B.台上的主持人说:“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 ....C.更为蹊跷的是,整条街道上鸦雀无声,寂静异常。 ....
D.机敏的办案警察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破案的线索。 ....
4.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4分)
①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总是一帆风顺,谁也要经历挫折。②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③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可以使人生得到升华, 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3)请在第③句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分)
5.请你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注意:内容相关,句式相同。(2分)
教师节前夕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
曲; ,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6.综合性学习。(5分)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积累名句。(3分)
①当别人不理解我们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
②《论语》中强调治学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
(2)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13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7.“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句中加点的“折”在鲁迅的初稿中是“采”,后来在.定稿时换用了“折”。请说说鲁迅做此修改的妙处。(3分)
8.选文回忆了“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主要写了哪三个片段?(3分)
9.鲁迅在描写师生读书的情景时,学生所读的语句无标点,而老师所读的语句有标点,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10.鲁迅先生在回忆这段私塾生活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14分)
只管向前奔跑
崔修建
①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聘赛场的长跑健将。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羞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②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热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③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④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⑤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着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⑥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的运动员。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⑦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赛。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他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⑧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⑨没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们,踢翻它们,绕过它们,抵达梦想的前方。 11.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1分) 错别字: 改正:
12.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为什么难过?(3分)
13.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3分)
14.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为什么?(3分)
15.贝基拉成功了,你认为他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4分)
(三)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16~19题。(13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攲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
③
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攲,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
④
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①攲(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学而时习之( ) .(2)温故而知新( ) .(3)思而不学则殆( ) .(4)满则覆( ) .
17.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18.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谈的是 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 与 应该相结合。(3分)
19.孔子为什么“使子路取水试之”? 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4分)
三、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传播先进思想与科学知识的工具,它能引导我们走进人类知识的广阔领域。莎士比亚把书籍比作“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把书籍比作“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把书籍比作“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请以“书海初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②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规范工整。
①②
第三单元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析 C项,“盔”读音应为“kuī”。
2.签—鉴 仆—朴 浑—混 渐—惭 顶—鼎 彼—疲 3.B 解析 B项,“洗耳恭听”是谦辞,只能用于自身。
4.(1)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谁也要经历挫折。
(2)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3)所以(或:因此)
5.示例 您不是作家 却谱写着我们人生的篇章
6.(1)①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示例 读经典书,做文明人。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 二、阅读理解
7.蜡梅花的花形很小,又是紧贴枝干长的,因而蜡梅花不是一朵一朵“采”下来的,而是一枝一枝“折”下来的。“折”准确地反映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8.(1)“我”问“怪哉”虫是怎么回事;(2)同窗们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自寻乐趣;(3)师生的读书场面。
9.学生因为所读的内容艰深难懂,不能理解,故没有停顿,读得有口无心;老师因为理解其中意思,因而能吟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渐入佳境。(意思对即可)
10.(1)鲁迅在回忆中,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私塾教育表示不满。依据:“最严厉的书塾”,所教的内容陈腐、艰深,脱离学生实际。(2)鲁迅在回忆中,流露出对三味书屋生活的留恋之情。依据:花园中玩耍、师生读书场面的描写,都充满着欢乐与情趣。 11.聘 骋
12.解析 结合第①段中贝基拉的人生梦想和生活现状思考。
参考答案 他羡慕的是那些运动员能有机会参加训练;他又为自己拿不出训练费,买不起跑鞋不能参加训练,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难过。
13.解析 选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其作用是点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并总结全文。 参考答案 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
14.解析 解答此题的思路是指出题目《只管向前奔跑》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不好。“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中心,“金牌”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5.解析 贝基拉成功的因素有内因——自身原因,也有外因——教练的鼓励。
参考答案 一是靠自己勇敢,不放弃梦想而努力训练;二是遇到一个给他希望和鼓励的教练。 16.(1)温习 (2)学过的知识 (3)疑惑 (4)翻倒
17.解析 结合所给注释理解句子意思:“怎么会有满而不翻倒的呢?”联系为人处世的道理回答。 参考答案 一个人如果骄傲自满,那他一定会失败或遭受挫折。 18.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或“学”) 学习态度(或“思”)
19.孔子想要验证宥座器的特点。有必要。因为他没有亲眼见过,只是“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要验证真伪,必须实际操作一下。 三、写作
20.写作指导 (1)主题要积极向上。通过写自己或他人“徜徉书海”的感悟,引领读者亲近书籍,阅读书籍,热爱书籍。(2)内容与读书相关即可,既可写读书的经历,也可写读某书的感想,还可总结读书的经验。(3)运用好写作技巧。选择好的素材,选择有利于发挥的文体;题目要新颖生动,有吸引力,在斟酌题目上下功夫;开头要新奇有趣,夺人眼球;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情达意;可根据文章的需要恰当地选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要注意遣词造句的生动优美,增强文章的语言感染力;可多使用文学语言,使文章有品位而耐看。 参考例文
书
在我们这个小村子里,我们家唯一值得自豪的东西便是书。家里的藏书甚多,堪称全村之最。自然,一家人已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爸爸和书
爸爸和书的缘分最深。他常说,这世上如果没有书,他就没法活了。真的,爸爸和妈妈结婚 13年了,他自己从没买过一件好衣服。妈妈要给他买衣服,他总是一推再推,可是买书时他却很慷慨。每次上街,他最愿去的地方就是书店。回到家,手上一定少不了新买的书。这些书,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近处的书店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他就邮购。武汉、北京、上海……总之,只要有好书,他都会想方设法地买回来。
书买来了,爸爸当然要看。不论春夏秋冬,爸爸总愿与书为伴。夜深人静的时候,是他伴着灯光静静读书的时候。
我 和 书
也许是受爸爸的影响,我也爱上了书。
每个星期天,我都会钻进爸爸的书房,一看就是一整天。吃饭时,妈妈三请四催,我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为此,妈妈没少说我。睡午觉时,我也会捧着书贪婪地读,瞌睡虫早被书赶跑了。晚上,也要读上几页。即使妈妈强行关灯,我也会在黑暗中摸摸书的封面,闻闻书的纸香,然后才安然入睡。
妈妈和书
妈妈与书的缘分最浅。她虽上过几天初中,但她识过的字大多还给老师了。可能也是受到爸爸的影响,她也偶尔拿起书来读一读,只是读得结结巴巴,洋相百出。比如把“衷心”读成“哀心”,把“轶事”读成“铁事”……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涉及书的话题的时候,妈妈几乎都是埋怨爸爸买书太多。爸爸买书回来,常会得到妈妈的一顿唠叨。
也许爸爸意识到买书太多,妈妈会心疼,所以每当买了贵书,他便变成了“地下工作者”,一到家就赶紧把书悄悄塞进书柜。
其实,爸爸的“雕虫小技”瞒不过妈妈的眼睛。妈妈理解嗜书如命的爸爸,也理解我这个跟爸爸一起啃书的儿子,她也希望我多读书,早成才。
书啊,是你给我们家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温馨,我们愿意与你永远结缘。
点评 平凡的家庭,浓浓的书香。爸爸买书、读书,“我”恋书,妈妈怨书。在平实的叙述中,尽显了一家人的性格特点,尽显了一家人和书的缘分。
文章以书缘为线索组织材料,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每段以小标题总领下文内容,读来醒目。语言平实,感情真切。
期中综合测评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肥硕(shuō) 贮蓄(zhù) 须臾(yú) 脸颊(jiá) ....B.蜷曲(juán) .C.发髻(jì) .D.鼎沸(dǐnɡ) .
感慨(kǎi) .
军阀(fá) .
匿笑(nì) .
干涸(hé) .
菜畦(qí) .
分歧(zhī) .
应和(hè) 攲斜(qī) 偌大(ruò)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4分)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gěng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gěng上( ) ②菡萏( )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错别字: 改正: ②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B.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D.你别装模作样,煞有介事似的,好像你真是稀里糊涂地犯了错误。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约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
B.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 C.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D.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5.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C.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D.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生活中种种苦涩, ;历程中多少挫折, ;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
扎, 。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本身获得智慧。
A.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B.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使人失望流泪 C.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催人衰老憔悴 D.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7.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秋天的怀念》以议论为主,文中写母亲两次提议去北海公园看花都是为了让“我”从菊花傲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
B.新学期我们学了不少散文名篇,《散步》《秋天的怀念》都是叙事散文,都有对生活生命的思考;《春》《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散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
C.《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以新代旧”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有讲学习方法的,有讲学习态度的,还有讲道德修养的。
8.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黯淡、凄楚的环境气氛的诗句是“ ”。
(4)现实生活中,表明自己周围随时都有值得学习的人,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9.综合性学习。(7分)
学校开展以“我爱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校学生会调查全校同学课余运动情况,下面是两幅相关调查数据的统计图。请你结合两图,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2分)
课余活动情况
每天课余运动时间
(2)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行动起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小胡说:“运动太累人,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里多做几道题呢。”针对他的话,请你以同学的身份进行劝说,注意语言得体。(2分)
(3)你的班级将出一期主题为“运动心得”的黑板报,请你仿照示例,结合自己的运动体验,写一则心得。要求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同学一:我爱踢球,如穿针引线般的传球,让我享受到默契配合的快乐。 同学二:我爱跑步,用汗水征服跑道,用毅力战胜自我,用脚步丈量人生。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11题。(4分)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宋]姜夔
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①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0.诗的第二句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11.第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0分)
曾子杀彘
①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②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女还:你回去吧。女,通“汝”,你。②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子随之而泣 泣:哭。 B.顾反为女杀彘 反:通“返”,返回。 ..C.适市来 适:合适。 .
D.待父母而学者也 待:依赖。 .
13.下列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其子随之而泣 ..C.听父母之教 .
D.妻止之曰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特与婴儿戏耳。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15.学习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示?(2分)
三、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8题。(9分)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
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6.选文的第一句话“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7.选文中加点部分把景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了人的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8.“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句话中的“就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2题。(14分)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我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蔓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只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同样的情景,我在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
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
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
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
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抑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
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或许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
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有删改)
19.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3分)
20.请赏析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3分)
儿子一只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21.选文中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4分)
22.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26题。(15分)
丑 合 欢
傅 菲
①一米之上有大瘤,鼓鼓的,像歪脸脖子上的瓤瘤;两米之上有黑黑的刀口,密密麻麻,刀痕叠着刀痕;三米之上,是两个大分杈,伸出粗壮的枝。整个树身斜歪,歪得扭曲,像个大麻花。冬天,树光着身,细细长长的杈枝停了许多鹧鸪,叶子一片也没有。积雪压在枝上,薄薄的,透明。我对食堂管理员老辜说:“这棵树真丑。”老辜说:“是啊,长了好几年了,树冠太大,我砍了几次丫,没砍好,留了疤,把一棵树糟蹋了。”
②饭后没事,我会沿几条主干道走走,到各个角落看看,看桂竹是否长笋了,蔷薇花艳不艳,葡萄藤爬上架没有,桃树昨天暴芽了,梨花开了两季。植物不像人,植物给人日日新鲜感,人给人陈旧感。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心中没有陈旧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③惊蛰之后,地气往身上烘,太阳贴着屋顶转。雨水适时而至,哗哗哗,顺着草坡汩汩往低洼里淌。春天赶着闪电的马车来了,一鞭一鞭地抽,一路狂奔,在我的竹林里、果园里、松林里,停了下来,把踢着蹄儿的马拴在树下,再也不走。樱花炸开了,嘭嘭嘭,在寂静的夜里把人惊醒。伏在地上的草抬起了尖细的头,银杏耷拉着翠黄翠绿的眼睑。那棵丑丑的树,枝条上抽出了针一样的叶。
④叶有细毛,深绿浅黄,间杂着,毛茸茸的,使我觉得春天特别温顺、柔软。树下的酢浆草蔓延了一大片,淡白的花蕾羞涩地打瞌睡,惺惺忪忪,慵懒,怎么睡都解不了春困。谷雨到了,丑树上全是梳子一样的叶子,在风里轻摇,蜜蜂嗡嗡嗡。蜜蜂把树叶当作了秋千,吊在上面,晃着。叶子里长出一种水红灰白的花儿,像一只只蝴蝶停在上面。这么一群蝴蝶,有点迷乱人眼,雨水扑打下来,它们也不飞离。阳光是一只翅膀,雨水是另一只翅膀,在枝上停歇,卿卿耳语。风来了,蝴蝶上上下下翻飞,有的坠在花圃里,有的坠在水沟里,有的坠在别的树冠。风中的蝴蝶,是春天叮叮当当的耳环。
⑤在春天,假如你问我悲伤是什么,我会沉默不语。我低下身子,把坠落的粉彩蝴蝶戴在你的发髻。
⑥一天,从事绿化工作的老芮来我这儿,我打开窗户,指着丑树给他看:“这棵开蝴蝶花的树,叫什么?”老芮说:“合欢。”
⑦合欢。合欢。我在窗前,念了一个早晨。
⑧一夜春雨后,我把老芮请来,把丑合欢从头到脚修剪了一遍。在另外几个较宽阔的角落里,我又种了几株。合欢是落叶乔木,作为植物,有花开就有叶落。花开叶落是四季,是时间的表现形式,是无须伤感的。每开花一次,我们渐将苍老一年,珍惜光阴更重一层。
⑨多栽几株合欢吧。百年欢好,岁月静美。人世间,没有比这更好的祝福了。我知道,你喜欢的。
(有删改)
23.文中的合欢为什么被作者称为“丑合欢”?(4分)
2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春天赶着闪电的马车来了,一鞭一鞭地抽,一路狂奔,在我的竹林里、果园里、松林里,停了下来,把踢着蹄儿的马拴在树下,再也不走。
(2)风来了,蝴蝶上上下下翻飞,有的坠在花圃里,有的坠在水沟里,有的坠在别的树冠。
25.“花开叶落是四季,是时间的表现形式,是无须伤感的。每开花一次,我们渐将苍老一年,珍惜光阴更重一层。”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3分)
26.大自然真是个大课堂,合欢树丑陋无比,却用最美的蝴蝶花给人们“百年欢好,岁月静美”的祝福。也许是一朵花,也许是一棵草,也许是一只小蚂蚁……是否也曾触动过你的心灵,引发了你对人生的思考?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不少于20字)(4分)
四、写作(40分)
27.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比如,苦涩的“柳叶儿”为宋学孟的童年抹上了一丝亮色,艰苦的历险将汤姆·索亚带进了神秘的新世界,风雪苦读让宋濂体验到求知的兴味……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以《苦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期中综合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 A项,“硕”读音应为“shuò”;B项,“蜷”读音应为“quán”;C项,“歧”读音应为“qí”。
2.(1)①梗 ②dàn (2)①荫 阴 ②篷 蓬
3.B 解析 B项,“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巧、精致。句中用来形容细节,适用对象错误。
4.D 解析 A项,成分赘余,去掉“约”或“左右”;B项,否定失当,把“不”去掉;C项,不合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把“一倍”改为“一半”。
5.D 解析 A项,比喻、拟人;B项,比喻;C项,拟人。
6.C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运用。阅读体会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从文段中可以体会到“苦涩生活”使人“流泪”,“挫折历程”使人“痛苦”,“辛苦岁月”使人“衰老”。 7.A 解析 A项,“《秋天的怀念》以议论为主”错,应是以叙事为主。
8.(1)风正一帆悬 (2)山岛竦峙 (3)杨花落尽子规啼 (4)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9.(1)课余活动以运动为主的很少,半数以上学生运动时间不足20分钟或不运动。
(2)示例 小胡,学习是重要的,但是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我们的体质,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3)示例 我爱游泳,如游鱼穿梭般的速度,让我享受到自由欢畅的快乐。 二、古诗文阅读
10.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
11.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从窗外驶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 12.C 解析 C项,适:到……去。
13.C 解析 A项,“之”是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B项,“之”是代词,指曾子的妻子;C项,“之”是助词“的”;D项,“之”是代词,指曾子。 14.(1)(我)只不过是和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2)今天你欺骗他,就是教孩子(将来)欺骗别人。
15.解析 “曾子杀彘”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谈自己的启示时,只要围绕“守信”即可。
参考答案 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求“信”,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三、现代文阅读
16.解析 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承上启下,总领全段。
17.解析 先判断修辞手法,再分析其作用。分析作用时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 加点部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坡薄雪的视觉形象与感觉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18.“就是”意思是仅、只。写出了山的娇小,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爱,一个“太”字,把赞美之情完全表现出来了。
19.解析 人物性格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来。文中可从他们让父亲靠在肩膀上睡觉可以看出。
参考答案 善良、孝顺、体贴、细心,懂感恩。
20.解析 回答时,先判断属于什么描写方式,再概括描写的内容,最后体会表达的情感(表现的思想)。
参考答案 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呵护父亲在肩头入睡的情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尊敬与爱,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依赖与放心,体现出一种浓浓的父子亲情。
21.解析 此题属于对关键语句作用的考查。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考虑。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往往起强调突出某种感情的作用。
参考答案 结构上:作为文章线索,贯串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上:文章反复说“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是说不要打扰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父亲,让他好好休息一会儿,突出表现了对辛劳一生的父亲的理解、心疼和爱。
22.启示:亲情是人间第一情,我们在享受着父母的关爱的时候,也应该关爱父母,不要空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23.一米之上有大瘤,两米之上有黑黑的刀口,三米之上是两个大分杈,树身斜歪扭曲,冬天叶子一片也没有等。(至少写出四点,意思对即可)
24.(1)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春天来的速度的角度对春天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春天来得快速,田野到处都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合欢花飘落的形象与处所,表达了作者对合欢的喜爱之情。
25.作者是说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我们没有必要为此伤感;每开花一次,就意味着又送走了一年时光,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是珍惜时间。
26.示例 (1)我看到一群小蚂蚁正在奋力搬运一只死掉的大青虫,想到了团结就是力量。
(2)我看到冬青在风雪中依然坚强独立,想到了生活中遇到点挫折算不了什么,我们要昂起头,永葆青春的活力,做生活的强者。 四、写作
27.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从给出的题目《苦趣》来看,审题的重点应放在对“苦”和“趣”这两个字的理解上。结合提示语,“苦”可以理解为物质条件的艰苦,也可以是精神的磨砺。“趣”则是指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兴味。提示语的第一句话“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又揭示了“苦”与“趣”二者的关系。所以,写作时要在写“苦”的过程中,渐进地体现“趣”,将二者关系贯串全文。 参考例文
苦 趣
没有风雨的侵蚀,哪来绚烂的彩虹;没有雏鹰努力学飞,哪来老鹰搏击长空;没有辛苦付出,哪来收获的乐趣。
小时候我就尤其喜爱读书,可是由于家庭原因,没有闲钱给我买书,父母也都认为把书本知识学牢就行,不用看什么其他书,只有阿公支持我,还帮我向有藏书的邻居借,我也没有让阿公失望,一直很勤奋地行走在书的世界,领略着书中的大千世界。
春——绿柳才黄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春天在我看来是读书的最好时间。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独自坐在窗前,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有时竟连饭也忘记吃,晚上也是很晚才睡,可谓废寝忘食。睡梦中的我隐约听见阿公的脚步声,他拿走我手中的书,为我盖好被子,无奈地说:“孩子,别苦着自己啊!”泪水从我眼角悄悄流下。
夏——芙蓉飘香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这芳香的世界里仿佛已经忘记周围令人厌恶的蚊子。一到夏天满屋的蚊子就像在开音乐会似的,令人心烦意乱,但我依然沉浸在书海中。第二天总能看见全身被蚊子袭击后的痕迹,这时阿公就会拿来药膏为我悉心涂上,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孩子,别苦着自己啊!”夏天读书环境是苦的,书却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秋——菊花怒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天的天气总是那么令人愉悦:秋高气爽,凉风习习。捧一本书来到无边的田野里,坐在草地上,伴着阵阵轻风徜徉在书中,那是何等悠闲惬意。有时竟没注意到夜幕早已降临,于是只好起身回家,不想家人早已焦急等待。“孩子,别苦着自己啊!”阿公爱怜地叹息道。我却自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悠然。
冬——雪梅傲立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鹅毛大雪中,几株梅花成了最动人的风景,她们不畏风雪,傲然挺立。这不就是那位学富五车的宋濂吗?不管生活的条件如何艰苦,不管求学的路途多么艰难,他都毫不畏惧,像梅花一样“凌寒独自开”。于书香里,我领悟了执着、勤奋的含义。这时,阿公拿来暖手袋,放在我冰凉的手里,微笑着叹了口气:“孩子,别苦着自己啊!”
四季交替,变的是季节,不变的是我那颗对书坚贞不渝的心。
焚一炷檀香,品一杯清茶,捧一卷诗书,我徜徉在氤氲着书香的四季里,感受着书带来的乐趣。现在想想那时的生活的确是苦的,但有书相伴也是一种乐趣,暂且叫它苦趣吧。
点评 小作者紧紧抓住中心,以四季读书的艰辛画面来写,讲述了自己在各个季节中读书的感受和收获,最后得出主题——读书的生活是苦的,但有书相伴也是一种乐趣。同时巧妙运用四季特有的景物作为文章的小标题,条理清晰,充满诗情画意。每一部分开头的诗句将作者内在的文学造诣呈现出来,文辞优美,结构谨严。另外值得称道的是文章通过阿公对“我”的怜爱和不舍之情,侧面烘托了读书之苦,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
第四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zhā 挣扎 扎入 扎皮带 ...B.jìn C.zhù D.diàn
尽快 .
伫立 .
尽情 .
贮藏 .
尽管 .
机杼 .
破绽 淀粉 金锭 ...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在下面的表格中。(4分) 殉职 烘堂大笑 见意思迁 不毛之地 刨跟问底 淡泊名志 错 字 改 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严格按照教官的口令进行每项科目演示,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力争做到规....范标准、整齐划一。
B.春节联欢晚会上,喜剧演员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C.在这次考试中,王晓伟同学每做一道题都小心翼翼,丝毫不敢大意。 ....
D.初登讲台的王老师说:“几个月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市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随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D.当我们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执着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5.下列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B.《纪念白求恩》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有机结合。
C.《植树的牧羊人》可以看作是一篇记人散文,在叙事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采用第三人称的视点。
D.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6.今年,苏州某网站随机寻访了540名中小学生,进行上网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得出的结论。(4分) 抽样年级 小学三年级 小学六年级 初中二年级 高中二年级 起始上网年龄 7岁 8岁 10岁 12岁 平均上网时间/天 20分钟 36分钟 1小时15分钟 1小时48分钟 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 80.3% 83.5% 78.6% 80.5% 结论: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12分)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7.选文第一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 句,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 句。(填序号)(2分)
8.“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选文第一段文字夹叙夹议的特点十分明显,这段文字中“议”的句子是第 句。(填序号)(3分) 9.“无不为之感动”中加点的“为”可用 来替换,“之”指代的是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中的“这”指代的
是 。(3分)
10.选文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运用此手法的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18分)
春 光 美
周海亮
①街路画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您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虫子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
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儿,比如被风雨折断,被石块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对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
弃整个春天呢?”
“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
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但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您是说,用爱吗?”
“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
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您愿意把您看到的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
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
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击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
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1.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
1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
(2)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
1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14.文中的女孩,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4分)
15.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8题。(10分)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唯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斥逐之 逐:追赶。 B.富人病且死 且: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何:多么。 D.不复有故态 故:原来的。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久之,其子丐于途。
(2)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18.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三、写作(40分)
19.请以《一步,一步,再一步》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第四单元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析 C项,都读zhù。A项,分别读zhá、zhā、zā;B项,分别读jǐn、jìn、jǐn;D项,分别读zhàn、diàn、dìnɡ。
2.烘—哄 意—异 跟—根 名—明
3.B 解析 B项中“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用在此处和后面的“大笑”语意重复。 4.D 解析 A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B项,两面对一面,删去“会不会”和“能不能”;C项,成分赘余,删去前半句中的“不断”或“进一步”。
5.C 解析 C项,《植树的牧羊人》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视点。
6.(1)学生的起始触网年龄整体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2)平均上网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无线上网是学生主要的上网方式。 二、阅读理解 7.① ⑧⑨ 8.②⑦⑩
9.被 白求恩 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且医术高明
10.作者将白求恩同志与那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进行了对比,其作用是强调了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重要性。
11.解析 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有人物的美,结合文中对老人和女孩这两个人物的描写思考。
参考答案 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
12.解析 (1)“丑丑”在本文中含有深意,不单单指花儿的不美,还暗指女孩的缺陷和自卑心理。(2)“黯淡”一词用来描写女孩的神态,本着透过神态看心理的原则可分析女孩此时的心理状态。 参考答案 (1)指小花不美,也暗指女孩的缺陷和自卑心理,表现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2)指小女孩情绪低落,流露出小女孩的悲观心理。
13.(1)委婉含蓄,体现了老人对盲女孩的尊重,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爱心。
(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虽残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地开放,乐观地生活。
14.解析 仔细阅读选文,可从老人的话中读出深意,特别是第~段,可帮助读者领悟到文章的主旨,即本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 花儿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可有所作为;一个人只要用心、用爱去感受世间万物,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
15.解析 这样的结尾很是出人意料,这也正是作者行文上的一大亮点,从而使得老人的形象更加高大。
参考答案 这样结尾使读者觉得老人的形象更高大;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16.A 解析 A项的“逐”是“驱逐、驱赶”的意思。
17.解析 文言语句的理解与翻译要注意关键词如“久”“丐”“稍”“怪”。
参考答案 (1)很久以后,那富人的儿子在路上乞讨。(2)富人的儿子渐渐能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奇怪。
18.A 解析 文中并未写其岳父嘱咐要把丧礼办得风光,A项“信守承诺”的说法错误。 三、写作
19.写作指导 首先,审清题目《一步,一步,再一步》,文题整齐而富有节奏,给人以力量感。这一步是面对困难的一抬脚,也是我们接近胜利和希望的一迈步。其次,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取典型材料,进行细节刻画,让“一步”具体可感。再次,语言要富有文采,流畅生动,构思力求别致。 参考例文
一步,一步,再一步
公园的一角,静静的。看啊,一个胖嘟嘟的小家伙,正站在学步车旁摇摇晃晃地学走路呢。一只小脚刚向前迈一小步,不行啊,快摔倒了。这时,另一只脚丫也迈了一步,站稳了。小家伙开心地笑
了。人生不就像小孩子一样在一小步一小步中学会走路吗?学习知识不也如走路,只有一步,一步,再一步地一直走下去,才能到达知识的高峰吗?
当你站在巍峨的高山下,你会怎么办?从来没登过如此高的山,怎么登上去?或许你可以尝试着去寻找登山的路径,在不断摸索中寻找答案。如果你放弃了登山的念头,你就登不上山顶,无法领略远处的风景。生活就是这样,需要不断积累种种不同的经验。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但我们可以去学习,去了解。在学习中长期地、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再一步地接近我们的梦想。
《荀子·劝学》中写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万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可以学习笨鸟,事前先飞。像笨鸟那样,练习十次,百次,甚至上千次,终于学会了飞翔。它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只要今天比昨天多学一点,就是在进步。每天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收获,虽然今天它还飞不起来,但迟早有一天它会飞翔在蓝天之上。骐骥也好,驽马也罢,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不是吗?一步,一步,再一步,拼的是坚强,比的是毅力,靠的是不断进取。我们应在学习中找乐趣,在付出中求收获。“生命的意义在于学习”,是一句经典的话。它道出了学习能丰富生命的意义,而学习贵在不断地累积。小时候,我们都没有放弃学习走路,如今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怎能因前方的道路崎岖或有荆棘而失去走下去的勇气呢?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一点一滴地积累人生的经验,一步,一步,再一步地走向生活。
感谢生活吧,我们每向前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会得到比前一步更多的经验。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不迈出人生的一步又一步,怎能拥有丰厚的人生阅历、博大精深的知识?
一步,一步,再一步,我们离成功就更近。看啊,公园角落里那个小孩又在走了:一步,一步,再一步……
点评 (1)文章思想性强,中心突出。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永不放弃的无比坚忍、顽强的可贵精神,与题旨十分吻合。(2)说理形式丰富多样。本文除了运用大量的比喻说理,使说理更加生动精彩外,还运用了引证法,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第五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蜷伏(quán) 怪诞(dàn) 怂恿(sǒnɡ) 虐待(nüè) ....B.困窘(jiǒng) .C.缀行(chuò) .D.覆盖(fù) .
匍匐(pú) .
假寐(mèi) .
麝香(shè) .
温驯(xùn) .
蓦然(mù) .
嗔怪(chēn) .
禁锢(gù) 怅然(chànɡ) 伫立(chù)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
B.有经验的羚羊的跳跃能力要比年轻的羚羊的跳跃能力略胜一筹。 ....
C.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时,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D.王刚同学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李梅做的好事比他有过之无不及。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猫》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重点写了第二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B.《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C.郑振铎在《猫》中,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D.蒲松龄的《狼》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对于像狼一样的恶人,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4.仔细阅读下面的语句,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3分)
①当它们之中出现“伤员”时,大队藏羚羊就会减慢前进的速度来照顾,以防止猛兽吃掉负伤者。
②正是这个习性被盗猎分子所利用。 ③藏羚羊有着顽强而自尊的品格。
④它们能够战胜世界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它们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
⑤在盗猎现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数百头藏羚羊全部被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A.④①②⑤③ B.③①②⑤④ C.③④①②⑤ D.⑤③④②①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最近,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条带调侃性的段子:“买了一筐鸡蛋,到家就变小鸡了!买了一床凉席,一睡就成电热毯了!在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相视一笑,变熟人了!想吃个凉菜,你都得赶紧,要不一会儿就成麻辣烫了!这条微博要是不转,一会儿就馊了!”
(1)请你探究这条微博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并将你得出的答案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2)请你根据上面微博段子的语言特点仿写一句。(2分)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15分)
那只天真的豹子
朱耀华
①豹子向摄影师一步一步走过来,终于,它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站住了。豹子用充满敌意和怀疑的目光盯着他看了一会儿。那一会儿,摄影师的额上慢慢沁出了冷汗。
②摄影师保持着一种闲散的姿势,两腿盘坐在地上,表情平和,这样使他看起来不具有攻击性。当然,他的内心此刻充满了紧张,还有一些掩饰不住的恐惧。他默默地对自己说:“沉住气,沉住气。”
③豹子又向前迈动了,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但他依然保持着固有的姿势,他的心中蓦然升腾起一种壮烈的感觉。但这时,豹子转了一个弯,和他擦肩而过。成功了!摄影师心头一阵狂喜。豹子终于可以接受自己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摄影师用了整整半年时间。
④半年前,摄影师只身来到这座原始森林。摄影师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就是拍摄一组动物生活的真实镜头。他要求自己超越前人,能最大限度地和动物亲密接触,哪怕是最凶猛的动物。
⑤很快,他发现了豹子。他让自己慢慢进入了豹子的视野。开始,他驾着越野车,和豹子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有两次,豹子对他展开了攻击,它暴怒地拍打着坚硬的车门。但是,最终,它无可奈何地走开了。两个月以后,摄影师就试着开始走出那个车厢,用尽可能通俗的身体语言向豹子表达自己的善意。他和豹子之间的距离一步步缩小,然后,他和它有了最初的肌肤之亲。豹子眼睛里的敌意已经近于消失。接下来,是让豹子熟悉摄影机,那个拉着长镜头的家伙很容易造成误会,激惹它嗜血的兽性,因此,摄影师一直小心翼翼。
⑥半个月以后,他完全获得了成功。他和豹子成了朋友,他可以摸着豹子的头跟它说话,可以亲手把好吃的食物送到豹子的嘴里,而豹子在欢欣之余,则喜欢翻滚着和他嬉戏一番。有时候,豹子还调皮地用嘴去“咬”摄影机的镜头。
⑦摄影师从容地拍摄着豹子生活的一切,包括它和母豹子的爱情,直到他预备的摄影胶片全部装满。他给人们带回了一个崭新的森林童话。
⑧悲剧发生在两个星期之后。那天来了一个猎人。猎人是偷偷进来的,因为森林里早已明令禁止狩猎。但是猎人需要钱。一张虎皮或豹皮都值上千块钱。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得到象牙之类。猎人一心抱着发财的念头,于是,他铤而走险。
⑨猎人是在毫无防备的时候遭遇豹子的。那天,他实在太疲倦了,靠着一棵大树,竟睡着了。当他被一阵轻微的簌簌声弄醒的时候,他睁开眼,竟看见一只豹子近在咫尺!猎人立时毛骨悚然,脑袋里“轰”的一声。枪就在他手边,子弹早已上膛,但是那时,他完全呆住了。更不可思议的是,豹子竟挨着他蹲了下来。豹子望着他,那样子充满天真,仿佛是一个想听故事的孩子。猎人以为是在做梦,他悄悄使劲咬嘴唇,感到了疼痛。恐惧中,他本能地抓住了枪,并且把枪管移向豹子的头部。豹子没有反应,它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之后就用嘴去叼枪管。
⑩一声惊天动地的爆响。
豹子的身子一下子飞了起来,同时,一朵血花在它的头部灿烂地开放…… 猎人很久都没反应过来,怎么打一只豹子比打一只兔子还容易?
(选自《文学港》,有删节)
6.第①段中,摄影师的额上为什么“慢慢沁出了冷汗”?(3分)
7.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文章第⑧段说“悲剧”发生在两个星期后,作者为什么说豹子被打死是个悲剧?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8.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伏笔,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4分)
9.悲剧能避免吗?如果你有机会面对摄影师、猎人、豹子中的一个,你想对他(它)说些什么?(50字以内)(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15分)
乡间蜂事
周 灿
①在乡间,蜜蜂这小精灵是极受欢迎的。
②乡人对堂前的燕子、屋后高树上的喜鹊窝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其实喜鹊、燕子并不能为他们带来些许物质上的指望,但他们认为自家屋子周围有这些生灵的鸣叫与飞舞,家中就会增添许多热闹的气氛,艰辛的生活也就仿佛多了许多盼头。
③而对蜜蜂,乡人更视其为天虫地宝,他们坚信只有家庭平安、和顺,蜂群才会嘤嘤嗡嗡地飞到那家定居下来。蜂群会让主人家好几天都眉开眼笑的,一则可以取蜜,有一份口福,更重要的是那些飞舞的小精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份热闹、一份希望、一些艰辛生活之外的憧憬。
④到了分蜂时节,自家木屋板壁的缝隙处有了拖长后腿慢慢悠悠探查的“向蜂”时,乡人就会放下一天的活计,匆忙从楼上取下一个半米高的圆木桶来,认真扫去桶上的灰尘,朝桶盖上面喷些淡盐水或涂抹些蜂蜜,再把木桶小心翼翼地置放在“向蜂”探查的地方,然后静静地伫立一旁,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蜂群的到来。眼见着飞舞的“向蜂”愈来愈多,一旁的人就格外起了精神,如若一切顺利,不久之后就会有一群蜜蜂嘤嘤嗡嗡从天而降,熙熙攘攘钻进圆木桶里。那样的情景会让一旁的人高兴得手舞足蹈。然而多数时候是热闹一阵之后,“向蜂”们舔净桶盖上的蜂蜜便各自散去,场面渐渐冷静下来,最后只余下一个孤零零的圆木桶和旁边一颗颗失落的心。
⑤然而蜜蜂的爽约并不会丝毫打消乡人们对其期盼的热情,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小精灵的到来很不容易。
⑥在分蜂时节,有蜂群的人家大多会有人在家守着家中那些宝贝,一旦分蜂了,待蜂群出门一小半,乡人就急忙用早已准备好的水不断地向蜂群前端泼去,蜂王身上沾了水不能远飞,蜂群就会在就近的树枝上结成球状,主人家就会乐呵呵地拿一个蜂桶盖把他们“招请”回去,安置在另一个空桶里。有时蜂群飞到半途,飞得低了些,被山坡上干活的人发现了,那人就会急忙扔下手中的农活,抓起地上的泥沙,一路追赶着不断朝蜂群扔去。蜂群经不住这有些蛮横的挽留,只好停留下来,而那追蜂人便欢天喜地地奔回家取蜂桶去。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
⑦此时乡人的话题多是关于蜜蜂的。得到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说得眉飞色舞,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仿佛生活一下子光亮起来了。而那些没有蜂群眷顾的人家自是神情黯然,然而也并没有完全心灰意冷,他们默默地收拾好自家的蜂桶静静等待着——不定哪一天蜜蜂就会来了呢。
⑧在少有的空闲时节,乡人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搬一把椅子端一杯茶走到蜂桶旁坐下,看着蜜蜂们匆忙的身影,听着蜜蜂们嗡嗡的闹声,看着听着竟有些困了,就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儿,那小憩的梦中一定有热闹的嗡嗡声。
⑨取蜜是一件紧张而刺激的工作。乡人常常在漆黑的夜晚,先把蜂桶倒过来,然后用另一个蜂桶扣在倒着的蜂桶上,再用木棍急促地敲打下面的蜂桶,蜂群受惊,便匆忙向上爬去,估摸着蜂群都爬到上面的蜂桶里去了,这才把那蜂桶挪开,用小刀把蜂桶的蜂蜜割取下来,一层一层地轻放在准备好的盆中。这时那紧皱不安的眉头才舒展开来,闪着亮光的喜悦就挂满了整张脸。取下的蜂蜜无论多少,乡人总会给邻里送一些尝尝,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家的甜蜜。
⑩乡人看看蜂桶中稳定下来的蜂群,看看空中依旧飞舞着的蜜蜂,心中比吃了蜂蜜还要甜,也便觉得日子因为蜂蜜带来的热闹而变得格外甜美。
(有改动)
10.阅读第④~⑨段,依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段 落 ④⑤ ⑥⑦ ⑧ ⑨ 时 节 分蜂时节 分蜂时节 空闲时节 取蜜时节 乡间蜂事 向蜂群泼水、扔泥沙,挽留蜜蜂 在蜂桶边小憩,看蜂、听蜂 11.文中的“乡人”主要有哪些特点?就其中一个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3分)
12.下面文段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还常会见一些乡人左手举着蜂桶盖,右手捏着小枝叶轻轻向上扫着结球的蜂群,嘴里还念念有词:蜂王上盖,蜂王上盖……等到全部蜜蜂爬上蜂桶盖,才会长长地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着蜂桶盖回家去。
13.联系全文,分析第⑦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7题。(14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
①②
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虎大骇,远遁( ) (2)驴不胜怒,蹄之( ) ..(3)适异国来贡狮猫( ) .
(4)启扉急视( )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16.填空。(3分)
(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乙】文中“ ,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
(2)【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 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 描写。 17.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三、写作(40分)
18.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喜欢动物吗?你有过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经历吗?还是有过因无知虐杀动物的行为,如今还后悔不已?请以“动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第五单元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
1.A 解析 B项,“蓦”读音应为“mò”;C项,“缀”读音应为“zhuì”;D项,“伫”读音应为“zhù”。
2.D 解析 D项,“有过之无不及”的意思是“相比之下,只有超过的,没有不如的”,多用于坏的方面。
3.A 解析 《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的故事。
4.C 解析 ②句中的“这个习性”指代的是①句的内容,①句应该在②句前;①句内容是对④句中“群体精神”的阐述,①句应在④句后;⑤句内容明显是②句的内容的结果,应在②句后;③句首先亮出说明对象,使其他句中的“它们”有了着落,应为首句。 5.(1)天气(“气温”“气候”或“环境”)
(2)示例 ①买了一头小猪,刚到家就成烤乳猪了!②刚淘好的米,过一会儿就成爆米花了!(句式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即可) 二、阅读理解
6.解析 答题时应该联系全文的“大”环境,对人物描写所展示的心理活动进行正确的理解。 参考答案 摄影师在和豹子的对视中,因为心里没底,又紧张又恐惧,因此额上出冷汗。
7.解析 从文章内容可知,摄影师和豹子互相信任,但正是豹子对人类的信任使其丧命,因而说这是个悲剧。
参考答案 摄影师经过半年的努力才建立起难得的人豹互信的友情,豹子对人的信任让摄影师“给人们带回了一个崭新的森林童话”,但豹子对人的信任也让它轻易送了命,因此说这是个悲剧。 8.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把握,需要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作答。 参考答案 文章第⑥段写豹子和摄影师建立起互相信任后,喜欢翻滚着和他嬉戏,有时还调皮地用嘴去“咬”摄影机的镜头;文章第⑨段写豹子误将猎人的枪管当成摄影机镜头,才使猎人轻易得手。前面的伏笔和后面的照应更增加了豹子因对人信任而送命的悲剧色彩,同时使文章更加精致、严密,更加具有震撼力。
9.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这种题目能启发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没有统一答案,可联系选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积累回答。
答案示例 悲剧能避免。我想对猎人说:“我们和动物共同生活在蓝天下,彼此之间应和谐共处,千万不能为了些许小钱而肆意猎杀动物。”
10.用木桶喷淡盐水或涂抹蜂蜜,期盼蜂群到来 倒置蜂桶,割去蜂蜜,与乡亲分享甜蜜 11.热爱生活、富有智慧、过着诗意的生活、淳朴、团结、和睦。
示例:“他们认为自家屋子周围有这些生灵的鸣叫与飞舞,家中就会增添许多热闹的气氛,艰辛的生活也就仿佛多了许多盼头。”表现了他们热爱生活。
12.文段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在分蜂之时,乡人对这些得之不易的宝贝的小心、虔诚和难以掩饰的喜悦、兴奋。
13.蜜蜂的到来,一则可以取蜜,更重要的是预示着他们的家庭平安、和顺。 14.(1)逃跑 (2)用蹄子踢 (3)恰好,恰巧 (4)打开
15.解析 结合语境,把握关键字的解释,语言通顺即可。(1)“好”是喜欢的意思,“船载以入”是介词后置,应为“以船载入”;(2)“向”是“先前,原来”的意思,“惰”是“疲惫,劳累”的意思。
参考答案 (1)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将驴运入黔这个地方。
(2)这样以后,才明白猫先前躲避老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疲惫。
16.(1)以为神 技止此耳 大与猫等 为害甚剧(或: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 辄被啖食) (2)心理 动作
17.示例 从驴的身上我得到的启示:①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②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绝境。
从猫的身上我得到的启示: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②面对强敌,我们应该讲究策略,智取对手。(从驴或猫的角度分别写出一条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
18.写作指导 如果你养过小动物,比如狗、猫、兔子,你一定与它有深深的感情,好奇地观察过,轻松地嬉戏过,也烦过、恼火过,但大人要宰杀兔子,你肯定坚决反对,大人要送走小猫、小狗,你肯定舍不得。如果你没养过动物,也可写你怕狗的经历,无知地残害过小动物的行为。只要写出真情实感,表达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情即可。 参考例文
怀念我的狗
我曾养过一只狗,想想已是七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家要搬上楼房,母亲便把它送回了乡下老家。大概是乡下老鼠太多了,才不过十几天,我打电话询问,就被告知它已死了,是误食了被毒死的老鼠而死的。我很伤心,于是常常想起它。
想起初次见它,是在大姑家。那时,它只有我的手掌大小,眼睛还睁不开,和它的兄弟像叠罗汉似的垒在一起,样子甚是可爱。我说想要一只狗,大姑很痛快地叫我去一堆小狗里挑。我去时小狗们正在吃奶,只有它趴在那里望着我,我便鬼使神差地选了它。没想到它竟是它们兄弟里活得最短的,我曾想如果我没选它,它可能活得更久一些。
我用一个纸盒将它装着带回了城里。刚刚到我家的那段日子,它每天夜里都嗷嗷地叫,扰得一家人都睡不好,母亲或许就是因为这而不喜欢它。它待的日子长了也就习惯了,夜里也不叫了,我便想把它抱上床去和我一起睡,但母亲不让,我还因此和母亲吵过架。父母都上班,我也要上学,平时就把它关在家里,而它又不肯乖乖地待在家里,我们回家来常常看见被它咬坏的沙发、拖鞋和床单。有一次它还把包在门上的皮子咬坏了。母亲便因此常常打它。它只和我及父亲很亲,和母亲很疏远。
过年时,家里会有很多人来拜年,它也高兴地跑前跑后。它长着一身雪白的长毛,样子很讨人喜欢,大家也就都逗它玩耍。它还会用两只后脚支地,两只前脚合在一起上下摇动,像是在给人拜年。这一招常常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夸它是一只聪明的狗。
我现在已经住在楼房里七年了,七年的时间都快让我忘了自己还曾住过平房。不久前我还去看过我们家的老屋,新主人给屋墙贴了些光怪陆离的橙色瓷砖,弄得不伦不类的,很难看,我都认不出来了。走到门前,我仿佛听到它在里面刨着门想让我快点把它放出去的叫声,想着想着,我的泪就流下来了。
点评 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语言平实而富有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狗的深深怀念之情。文章的突出亮点是细节描写的运用较为成功,如初见小狗时的“和它的兄弟像叠罗汉似的垒在一起”,写出了小狗的可爱;再如过年时小狗能做出给人拜年的动作,表现出小狗的聪明。正是由于这些较为成功的细节描写,才使作者对误食被毒死的老鼠而死的小狗的深深怀念更真实可信。
第六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请你读一读,然后完成题目。(3分)
①这个时候,所有的仆人和着优美的音乐,轻盈地跳起舞来。②于是,小美人鱼伸出那双白皙、.细嫩的手,脚尖掂着地,轻柔地、优雅地在地板上跳起了舞……③人们都在为她鼓掌,为她喝彩,不停地赞叹她的舞姿。④她跳得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优美, 她的脚尖在触到地板时就如踩在锐利的刀尖上一样,她 感觉不到疼。
(1)第①句中,加点字“和”的读音为 。
(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 ,应改为 。 (3)第④句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 所以 B.虽然 却 C.除非 才 D.如果 就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那位老师爱心助学的事迹真是感人肺腑。 ....B.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C.他整天沉湎于这种低俗的网络游戏中,真是不可救药。 ....D.听到儿子考取名牌大学的消息,他真是喜出望外。 ....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近日拍下了“嫦娥”三号和“玉兔”号月球车在月面上。 C.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D.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这位艺术家是一个朴实平易的人。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想象和夸张是童话的主要特征,故事是虚构的,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B.童话和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女娲造人》是一则寓言,以幻想的形式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D.《皇帝的新装》以新装为线索,按照皇帝“爱新装—做新装—展新装”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5.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故事的寓意。(4分)
《伊索寓言》的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狼和小羊》的故事说明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也是无效的;《农夫和蛇》的故事说
明 ;《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 。
6.你们班围绕名著《西游记》开展了两项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4分) 【大画西游】某同学根据第五回内容画了一幅画,并用“乱蟠桃行者偷丹”来命名。有同学指出“行者”应换成“大圣”。请你说说理由。(2分)
【大话西游】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下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唐僧取经途中遇到的什么磨难?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2分)
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父?我们趁早去来。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1题。(15分)
①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②“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③“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④“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⑤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⑥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⑦“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7.第①段中写骗子为皇帝穿新装用了一个“弄”字。你认为这个词用得好吗?请说明理由。(3分)
8.“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皇上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9.人们为什么都齐声称赞皇帝那身并不存在的新装?(2分)
10.小孩子为什么会说真话?这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11.第⑤段描写了那些托后裙的内臣们的形象。请你想象一下,他们从东摸西摸到托着空气开步走,心里会想些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6题。(15分)
奥利弗与其他鸵鸟
[美]詹姆斯·瑟伯
一天,一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向年轻的鸵鸟讲演,认为他们比其他一切物种都优越。“我们为罗马人所知,”他说,“他们称我们为‘鸵鸟’,我们称他们‘罗马人’,希腊人称我们为‘诚实的鸟’。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因此也是最好的鸟。”
所有的听众都大叫起来:“说得好!说得好!”但富有思想的鸵鸟奥利弗没有欢呼。“我们不能像蜂鸟那样向后飞。”他大声说。
“蜂鸟向后飞是撤退,”这个老鸵鸟说,“我们向前飞是前进,我们永远向前进!” “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我们生的蛋最大,因此也最好。”这个老学究继续说。 “知更鸟的蛋更漂亮。”奥利弗说。
“知更鸟的蛋,除了生知更鸟什么都不生,”老鸵鸟说,“知更鸟吃草虫成性。” “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我们用四个脚趾走路,而人需要十个。”这个老学究提醒他的学生说。 “可是人可以坐飞机飞行,而我们却根本不能。”奥利弗评论说。
老鸵鸟先用左眼,后用右眼,严厉地看了看奥利弗,说:“人飞得太快。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后者很快会追上前者,发生相撞。人永远不会知道,从背后撞他的也是人。”
“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在危险的时刻,我们可以把头埋进沙子里使自己什么都看不见。”老学究慷慨激昂地说,“别的物种都不能这么做。”
“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看不见人家而人家也看不见我们呢?”奥利弗问道。
“胡说!”老鸵鸟叫喊道。除了奥利弗,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道:“胡说!”他们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就在这时,老师和学生们都听到一阵令人惊慌的奇怪的声音,这是一种惊雷般的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近。但是这不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雷声,而是一大群因受惊而狂奔的野象所发出的雷鸣般的轰响。老鸵鸟与其他所有的鸵鸟——奥利弗除外——都迅速地把头埋进沙子里。奥利弗躲在了附近的一块石头后边,直到这群狂风暴雨似的野兽过去。
当他出来以后,看到一片沙子、白骨和羽毛——这些就是那个老学究和他的弟子们留下的一切。然而,为可靠起见,奥利弗开始点名。可是没有任何回答,最后他点了自己的名字:“奥利弗。”
“说得好!说得好!”奥利弗说。这是沙漠中仅有的声音,除了远处的地平线上渐渐消失的最后一阵隆隆的雷声。
12.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上面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13.那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认为鸵鸟比其他物种优越的理由有哪些?(4分)
14.文中说奥利弗是“富有思想的鸵鸟”,请概括指出他的这种“富有思想”的内涵。(3分)
15.“‘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3分)
1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有“鸵鸟政策”一词。请根据文中描写,探究“鸵鸟政策”是什么政策。(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7~19题。(10分)
江上婴儿
①②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于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
③
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①引:牵。②善:擅长。③任物:处理事情。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于江中( ) .(2)人问其故( ) .(3)其父虽善游( ) .
18.体现本文主旨的一句是“ ”。(3分)
19.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4分)
三、写作(40分)
20.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马和驴的故事。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中,驴对马说:“如果你肯救我一命,那么请你分担一点我的负担。”马不听。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我不肯分担一点负担,却驮上了所有的货物,还加上这张皮!”
是啊,帮助别人是最好的美德,何况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请以“帮助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
第六单元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
1.(1)hè (2)掂 踮 (3)B
2.B 解析 B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一般是指坏事情。无论是从语义上讲还是从感情色彩上讲,都与句意不符。
3.B 解析 B项缺少宾语,可在句子最后加上“的照片”。 4.C 解析 C项,《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不是寓言。
5.对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
6.【大画西游】孙悟空拜唐僧为师之后唐僧才给他起了个禅名,称为“行者”,因此此处不能用“行者”命名。(或:大闹天宫时石猴自封为“齐天大圣”,所以此处用“大圣”合适)
【大话西游】“磨难”:唐僧被红孩儿捉走。“人情世故”:孙悟空想利用和牛魔王的关系救师父。
二、阅读理解
7.解析 要看词语的准确性、形象性,指明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弄”字用得好。一个“弄”字,与上文的“装作”、下文的“好像”“系”相互照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骗子装模作样的形象,从而对表现皇帝的昏庸愚蠢起到有力的衬托作用。 8.解析 从文学作品中人物行为折射人物情感、心理、性格的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 皇上在镜子面前转身扭腰,是装出欣赏自己的新衣服的样子,以便掩饰自己看不到新装的事实。这反映了他虚伪、愚蠢而又荒唐的性格特点。 9.解析 结合前文骗子所说的新装的特性揣摩人物心理。
参考答案 人们齐声称赞皇帝那并不存在的新装,是因为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谁也不愿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10.解析 要结合小孩子的特点分析原因,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小孩子天真单纯,无私无畏,所以讲真话。这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天真单纯的童心,才能做到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
11.解析 可以模仿文中大臣和皇帝看织布情况时的心理描写。要点明看不见的事实、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假装看见的愚蠢、装到底的虚伪。
参考答案 我怎么看不见新衣呢?难道我就那么愚蠢?且不管它,说不定我能摸着后裙呢!哎呀,这后裙到底在哪里呢?难道我真的不称职?或许根本没有这件新衣。管它呢,我就装作拾起后裙吧,那些愚蠢而不称职的家伙是看不出我在装的。好了,皇帝要走了,看样子我是真的拾起后裙了。就是没有,我也要装到底,不能让别人看出什么破绽来。
12.鸵鸟奥利弗因能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看待自己而幸免于难,其他鸵鸟却因不敢正视现实而死于非命。
13.(1)“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鸟”;(2)“我们生的蛋最大”;(3)“我们用四个脚趾走路”;(4)“在危险的时刻,我们可以把头埋进沙子里使自己什么都看不见”。
14.解析 那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认为鸵鸟比其他物种优越,他依次指出理由后,奥利弗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结合这些意见思考和概括。
参考答案 独立自主,善于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清醒冷静。
15.这句话反复出现有强调的作用。一方面强调了“其他所有的鸵鸟”的愚蠢、轻信、盲目听从别人的说法;另一方面也反衬出奥利弗的冷静、深思、有主见、不盲从的特点。
16.解析 结合“在危险的时刻,我们可以把头埋进沙子里使自己什么都看不见”来思考。 参考答案 “鸵鸟政策”指不敢正视现实的政策。 17.(1)想 (2)原因 (3)他的 18.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19.任何人对任何事,都有个学习的过程,不能以为与他相关的人掌握了什么,他也就掌握了什么。对任何一项新的技能,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和刻苦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三、写作
20.写作指导 在当今全民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批判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社会现象,呼吁人们团结互助,共创和谐,无疑是顺理成章的。
材料所提示的作文主旨是“帮助别人是最好的美德”“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认真想想,人们在“帮助别人”,彰显人间“最好的美德”时,有多少值得书写的感人场景、动人事迹,有多少值得赞颂的高尚情操、伟大精神啊!而“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其间又有多少故事、教训、启示需要我们去讲述、反思、铭记啊!如对寓言材料进行深入挖掘,更易写出有见地的佳作。寓言结局悲惨而又极具讽刺性,马的自私冷漠、目光短浅,在某些人身上不是也反映得淋漓尽致吗?由此,我们既可以从正面立意,也可以从反面立意,还可以从正反两面立意。只要紧扣“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中心就行。 参考例文
最卑微的帮助
李阳失业了,他失去了自己唯一的经济来源,一个月来他一直没有找到新工作。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马路旁的路灯亮得有些刺眼。路上行人少了,李阳孤独地在街头闲逛,灯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愈发显得孤单。
前面的天桥下坐着个乞丐,头发脏乱,衣服又脏又破,蜷在那里一动不动。 李阳心头一紧——他们都是被命运抛弃的人,好像汪洋大海中的两个落难者。 他在乞丐面前站了很久,手心里已经被攥得温热的三十元,是他最后的生活费了。
“喂!”李阳喊道。乞丐茫然地抬起头,一头长长的乱发下一张轮廓清晰又脏得难以分辨的脸。“这是给你的,买点吃的吧。”李阳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都自身难保了,还帮别人,搞不好这乞丐就是个骗子!但他还是掏出了十元,递给了乞丐。
“给我的?”乞丐诧异地问。李阳回答:“当然是给你的!”
“谢谢!谢谢!”乞丐不住地道谢。捧着皱巴巴的十元钱,他眼里有了泪水:“这几个月,你是第一个帮我的人!原来我都觉得生活没希望了……”他不说话了。
“不用这么谢我,十元钱,我只能给你十元钱而已……”李阳低着头走开了。
自己能给一个人带去生活的希望,为什么不能坦然面对失败呢?李阳沉思着。他往家的方向走去。巷子里,他看见母亲焦急地站在门口张望,一股暖流融进他的心田。
一个月后,他找到了工作。
尽管他后来一直没再见到过这个乞丐,但他内心非常感谢乞丐那时眼里的泪水。
一点点的帮助看似平凡,却能给别人生活的希望,同时也照亮自己人生的道路。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点评 本文采用小说式的写法,主人公在帮助乞丐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启示:自己能给他人带去生活的希望,那就应该有勇气面对失败。他由此振作起来,开始了新的生活。本文最值得借鉴的是对人物的描写,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推动故事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性格。结尾一段的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期末综合测评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庇护(bì) 滑稽(jī) 莽莽榛榛(zhēn) 咄咄逼人(duō) ....B.窗棂(líng) .C.卑微(bēi) .D.荫蔽(yīn) .
丰腴(yú) .
顷刻(qǐng) .
杞人忧天(qǐ) 一丝不苟(gǒu) ..
忍俊不禁(jīn) 怪诞不经(dàn) ..丝丝缕缕(lǚ) 沉默寡言(guǎ) ..
卓越(zhuò) .
2.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呼朋引伴 精益求经 各得其所 人声鼎沸 B.威风凛凛 孤陋寡闻 花枝招展 神采奕奕 C.油然而生 翻来覆去 捷然不同 混为一谈 D.畏罪潜逃 据为己有 孤苦伶仃 媚开眼笑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件事,他没有请示上级就自作主张处理了,来了个先斩后奏。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C.老师在台上讲得神采飞扬,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D.不要把“90后”与非主流混为一谈,这是两码事。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本次比赛中,四川男排为了一举夺得冠军,尽遣全部主力队员上阵。 B.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C.我看着荧光灯下那张笑意盈盈的脸,一股温馨的感觉蓦地涌上了心头。 D.他们在导游小姐的引领下,漫步在雀庄的十九座牌坊之间,感慨万千。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即将到来的寒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B.孔庙之行,他直言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
C.他在部署年度重点工作时提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三最”: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D.那条路两侧,枫叶落了一地,深红色的、浅红色的、红黄相间的、红黄莫辨的……或一片片贴在路上,或一叠叠铺在路旁,令人不忍落脚。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古诗文里 着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古奥的 ……谁能穿透历史的冰层, 古诗文的领域,寻觅到汉语的 ,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他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功力。 A.隐藏 理想 侵入 美味佳肴 B.封存 心绪 踏入 琼浆玉液 C.蕴藏 思绪 潜入 奇珍异宝 D.蕴藏 思想 潜入 源头活水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B.《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法国童话作家安徒生,他著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C.选自《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表现出作者由童年的玩乐到入学读书的成长过程。
D.《猎人笔记》广泛而真实地展现了19世纪30年代俄国外省城乡的社会生活,语言简洁优美,人物性格生动典型。
8.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
(4)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 ”让我感受到新旧事物时序的交替。 9.综合性学习。(8分)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中学学生会决定围绕“有效劝阻别人吸烟”的主题开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拟写宣传标语。经学校同意,学生会准备把学校那些冷冰冰的“禁止吸烟”标志,换成富有人情味和启发性的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条这样的宣传标语。(3分)
(2)活动二:分析数据材料。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活动小组从网上查找了某市有关被动吸烟的调查统计数据,请你分析这组数据材料,得出结论。(2分) 年 份 项 目 被动吸烟人数 被动吸烟人数中青少年所占比例 2013年 175万 33%
(3)活动三:现场劝阻活动。5月31日,学生会组织部分同学到长途车站对吸烟者进行现场劝阻。候车室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正在一边咳嗽一边吸烟。请你上前对老爷爷说几句劝阻的话。(3分)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11题。(5分)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0.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请你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2分)
11.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4题。(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2014年 171万 35% 2015年 167万 38%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4.读了以上两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9题。(12分)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造访田园,登临名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 , ,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④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
⑤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⑥“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删改)
15.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贯串全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16.仿照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顺其思路,在横线上续写两句。(2分)
月夜听泉,古刹闻钟, , ,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
17.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语句还原到文中第几段的开头最恰当?(2分)
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
18.文章结尾说“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那么,作者心中“精神的明月清泉”是什么呢?请用第⑤段中的原话来回答。(3分)
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0~22题。(10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现在溪水还寒冷,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吧!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摸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
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
懂得做母亲的心吧!
(有改动)
20.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2分)
→母亲翻找螃蟹→ →母亲捞起螃蟹→母亲放下螃蟹
21.仔细阅读⑦⑧⑨三段的内容,找出表现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这种矛盾心理的语句,写下来。(4分)
22.“母亲的心”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26题。(15分)
与草化敌为友
陈立明
①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像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扬扬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⑦有一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圾桶。
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花枯萎了。父亲找来一些大蒜,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果
然,这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就有些发黄了,显然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
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
葱,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
草。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
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
吃,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
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离。我
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
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
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23.从农村到城市,父亲的心态变了,而性格没变。父亲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父亲的性格有何特点?(4分)
24.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5.语言品析。(4分)
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像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1)从神态描写方面品析(2分)
(提示:父亲拔草是怎样的神态?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2)从动作描写方面品析(2分)
(提示:父亲拔草的动作有怎样的特点?表现父亲干农活有什么特点?)
26.文中说“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你认为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请结合文本分析。(3分)
四、写作(40分)
27.题目:《 里的微感动》。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期末综合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 D项,“卓”读音应为“zhuó”。
2.B 解析 A项,“精益求经”中的“经”应为“精”;C项,“捷然不同”中的“捷”应为“截”;D项,“媚开眼笑”中的“媚”应为“眉”。
3.B 解析 “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不合语境。
4.D 解析 A项,语义重复,“尽”与“全部”重复,删去其一;B项,前后矛盾,“基本”与“全部”矛盾,根据语境删去“基本”;C项,搭配不当,“感觉”不能用“一股”修饰,可改为“一种”。 5.A 解析 因为表示选择的问句,问号一般只用一个,放在全句的末尾,各项之间用逗号,所以A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6.D 解析 根据语境,从词语的搭配上考虑选项即可。 7.B 解析 安徒生是丹麦童话作家。
8.(1)断肠人在天涯 (2)思而不学则殆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9.(1)解析 作答时,注意拟写的标语要符合要求,即体现人情味和启发性。
参考答案 ①有时候相爱是一种无奈,有时候离开是另一种安排。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请不要吸烟。②现在吞云吐雾,以后病痛缠身。③提神不妨清茶;消愁不如朋友;若吸烟,又何苦?④让你的肺清亮一点。(写出一条即可)
(2)解析 解答时需读懂表格,将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注意不要出现具体的数字。
参考答案 近年来,在被动吸烟人数逐年递减的同时,青少年的被动吸烟人数却逐年递增。 (3)解析 此题考查口语交际。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说话的语气,还要符合说话时的情境。 答案示例 “爷爷,您都咳嗽成这样了,还是别吸烟了吧,何况这里是公共场所呢?” 二、古诗文阅读
10.示例 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 11.示例 喧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 12.(1)研究儒家经典
(2)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3)用俭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振奋精神
13.(1)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2)学习必须身心宁静,获得才智必须经过学习,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识有所成就。 14.略
三、现代文阅读
15.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指出王维的诗句即可) 16.示例 江南乘舟 溪边浣纱 湖中采莲 亭中赏雪(任选其二即可) 17.第④段开头。
18.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19.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语言凝练,表达了王维的诗句对“我”灵魂的照耀和身心的洗涤。
20.“我”想吃螃蟹 母亲发现螃蟹
21.⑦段: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⑧段: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⑨段: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 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22.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23.心态变化:熟悉、自在、自信变为陌生、孤寂、迷茫。或:父亲进城后变得孤寂、迷茫。父亲性格:勤劳,纯朴,执着。(或:热爱土地,热爱劳动,执拗。)
24.①细致地表现了父亲心理的变化。父亲离开了庄稼,在城里种花是为了排遣内心的孤寂;种花失败,表现出父亲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由此引发他对农村生活的念想和回味。②为后文做铺垫。种花的经历促使父亲接纳了花盆里的野草,为后文“与草化敌为友”做了铺垫。
25.(1)神态:像个将军一样、眼睛像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瞄。(可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 心理:父亲对草恨意浓浓,势不两立。(2)动作特点:快、准、狠。或:迅速、毫不留情、急不可待、赶尽杀绝…… 干农活的特点:干练、干脆、麻利、熟练、坚决。(意思对即可) 26.消解父亲与草的仇恨的因素:
观点一:是城市的硬冷。父亲离开了熟悉的土地和庄稼,来到陌生的大城市,相比父亲对草的排斥和恨意,这大到没有边际的城市更让父亲无所适从,城市的硬冷让父亲的心态由原来的熟悉、自在、自信变为陌生、孤寂和迷茫,父亲对草势不两立、绝不相容的态度在高楼大厦的硬冷中被慢慢消融了。
观点二:是父亲对田野的思念。父亲到城市后,离开了熟悉的田野,内心很孤寂迷茫,当看到阳台上花盆里长出的草,想到了家乡田野里的草,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草成了父亲乡情的媒介物,浓浓的乡情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
观点三:既有硬冷的城市,又有父亲对田野的思念。①城市的硬冷令父亲感到迷茫、孤寂,见到同是来自乡土的草,父亲感到欣喜。②父亲对田野的思念促使父亲亲近了来自田野的草,与草化敌为友。 四、写作
27.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补全题目,这是写好本篇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来补全题目,如“同学录里的微感动”“青春里的微感动”“评语里的微感动”等。另外要做的是准确审题,力求主题新颖。审题的关键在于抓住一个“微”字,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小幸福来突出“感动”这样一个主题,如父母对自己的细微关爱、老师不经意间对自己一句鼓励的话、社会上一个让人感动的新闻事件等,都可以成为微感动。另外,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在构思上做到独特。当然,不可为了出新而违背所选文体的特点,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参考例文
青春里的微感动
人生像一部电影,青春是电影里重要的片段。人物、故事、情节随场景不时地变换着,唯有感动永恒。
——题记
青春像海浪,涌动时,波涛汹涌;平静时,波光粼粼;唯有阳光的脚步在海面上跳跃。诗人西川说:“明媚的是一支烟和一首抒情的歌/明媚的是少年那清纯的嗓子和他的吉他/明媚的是门前的一朵云窗前的一朵花/明媚的是街上滚滚而过的日光的洪流……”
可我觉得,在青春中,明媚的还有微感动……
夕阳西下,天边的火烧云像秋日的枫叶一样,一片通红。我和她留在教室里办黑板报,她画画,我写字,别人称我们俩为好搭档。“这一板块的字用什么颜色的笔写呢?”她扭过头来,细细端详着,“用红色的吧。”她微微一笑,我愣在了原地。她身后的窗外是大片大片的火烧云,她站在那里,就像一位刚下凡的仙子一样美丽。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暗,继而变黑。我正在写最后一个板块的字,突然,我的胃部传来一阵绞痛,我才想起今天忘了吃胃药。我使劲按着胃部,坚持把最后一点工作做完。可是,疼痛感并没有消失,反而愈加厉害。只一会儿,我疼得已是大汗淋漓。“啊……”我的一声闷哼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觉察到了我的异样,扔下笔就向我跑来,搀扶着我走向座位。“胃又痛了?你忘了吃药了?”直到我坐到座位上,她才急急忙忙向外跑去。
“在这等我!”她说完后就跑了出去。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伴着轰隆隆的雷声,豆大的雨滴落了下来。我忍痛走到窗前,希望能看到她的身影。路灯在大雨的冲洗下闪着微弱的光,许久,我看到了她模糊的身影,正急匆匆地向教室跑来。接着,我就听到了她的声音:“快把药吃了吧。”我抬头望向她,她全身已经被大雨淋湿了,头发贴在脸上,发尖还滴着雨滴。我的视线一片模糊……
光阴红了樱桃,岁月绿了芭蕉,我们,渐渐长大了。可是青春里的微感动永远不会消失,它是我最美的记忆。
点评 文章开篇运用题记的形式,吸人眼球,而且扣题,正文部分选取一件看似微小的生活实例,却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浓浓的同学情,而且景物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色彩,突出了一个“微”字下的感动主题,篇末再次运用景物描写点明主题:“青春里的微感动永远不会消失,它是我最美的记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