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及其价值体现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城墙贯穿了其传统城市的整个发展历程,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古代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古城墙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古城墙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它的发展过程也吸收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对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展现古城墙的重要性。
一、 古城墙的建筑史
在中国古代,自有城市的那天起,城墙就存在了。据记载,城墙起源于中国古代原始社会的中后期。城墙的作用不仅是圈定中国古代社会城市的涵盖范围,同时也规划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面貌。在中国古代,城墙的最初作用就是用于军事防御,为古代社会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劳作提供安全保障。正因为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使其被古代的统治者重视,成为了古代城市发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成为历朝历代社会发展的主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墙在古代的生命力也越来越旺盛,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建筑物之一。在城墙的建筑过程中也耗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筑时不仅要考虑它的实用性,也要考虑它的审美性,这也就造就了古城墙的独特建筑特色。
二、 古城墙的建筑特色
古城墙的兴建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用料和合理的建筑结构。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以砥洎城古城墙为例。它的地理位置有两大优点:砥柱中流可以防灾挡祸、城墙三面环水,景色优美。建城者选用巨大的磐石作为城墙的坚实基础,不仅能在雨季阻挡汹涌澎湃的洪水,避免洪水侵袭城墙附近的居民,还能阻挡外敌的进攻。它的兴建也利用了“宁隔千山,不隔一水”的原则,巧妙的运用水势易守难攻的特点,给入侵者造成自然的心理畏惧和地理障碍。唯一易攻的一面(南面),也可以利用炮火或是加强兵力进行防守。所以,砥洎城古城墙的兴建利用其地理位置发挥了最大的防御功能。因其三面环水,形成了一幅城水相依的天然风景画。
(二)独特的建筑用料
以西安古城墙为例。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用料可以概述为:就地选材、因地制宜、独具
一格。西安的古城墙最初是用黄土分层夯打建成的,在城墙的最底层则用石灰、土和糯米汁混合在一起夯打建成的,城墙异常坚固。后来,又在城墙的顶部及内外侧都砌上青砖,城墙的顶部每隔40
-60m就有全青砖砌成的一道水槽。而青砖本身就是建筑上的常用材料,作为兴建城墙所用的青砖更加厚实且大,这就使得西安古城墙更加坚实牢固,保存时期也更长,成为了中国现存的一座最完整的的古城墙。
(三)合理的建筑结构
以西安古城墙为例。西安的古城墙在明代时期被扩建,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m,底宽和顶宽分别是15-18m和12-14m,周长约为13.7公里。城墙的内部还修建了敌台,凸显在城墙的外围,敌台的顶面与城墙面齐平。这样的设计结构有助于对爬墙的敌人进行射杀。并且敌台之间距离(120m)的一半刚好在弓箭有效的射程内,有利于防守者从侧面射杀侵略者。同时,城墙上的敌台有98座之多,每一座敌台都建有驻兵的敌楼,这样就能及时发现是否有敌人入侵。另外,城墙的设计还有四座城门,每个城门都有正楼、闸楼和箭楼,它们的共同作用都是为驻守城墙和抵御侵略提供安全防护。由此可见,古城墙的建筑结构设计不仅合理,还能发挥城墙的重要作用。
三、古城墙的文化价值
(一)古城墙蕴含制度文化
在中国古代社会,城墙的兴建也就圈定了城市的范围,限制了居民的生活和劳作范围。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加强军事防御而扩大城市规模,城墙内城市的发展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居民的生活和劳作水平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扩展较大的城市也会吸引更多的居民定居,当统治者急需兵力的时候,还可以鼓励百姓参军,进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史记》中也有记载:“临淄之中有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已二十一万矣”。这是当时苏秦对齐宣王所讲的一段话,
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扩大城市面积,吸引更多居民,鼓励居民参军,确实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军事防御能力。但是在秦汉以后,大规模的城市除了都城之外就很少见了。都城的规模发展越来越大,相应的也有更多的居民移居都城,这样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都城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提高了都城居民的生活和劳作水平,所以,也就有“天子脚下,繁荣昌盛”的说法了。归根究底,这也都是统治者所颁发制度的结果,所以,古城墙的发展也蕴涵着中国古代的制度文化。
(二)古城墙蕴含农业文化
早在秦汉时期,秦始皇和刘邦就十分重视城墙的修建,城墙兴建所涵盖的范围也就圈定了城市里居民的生活和生产范围,这就使得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与城墙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中国本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文明的观念在古代居民的思想中已根深蒂固,再加上居民长期生活在有城墙的城市,日常的农业劳作也与城墙挂钩,这就使得居民形成了一种城墙是区分农业文明和其他文明的标志的思想意识。同时,当时的统治者出台的“里坊制”政策,使居民的劳作空间更为狭小,这样的“里墙”加“外墙”限制了居民的交易、劳作等,还减弱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这样的情况不仅限制了私人工商业的发展,还使得封建统治的思想在人民的心里更加深刻。但从另一种角度而言,城墙也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统治者所推崇的“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农业文化思想。
(三)古城墙展现四方文化
古城墙的兴建因城市的布局规矩特点而形成了“四方城”的形态结构,这与古代劳作人民的“天圆地方”概念也吻合,这样的结构对古代的建筑物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古城墙的兴建也充分利用了城市的地理环境位置和当地的自然条件,这也展现了古城墙建筑的“因地制宜”的建筑思想。古城墙的兴建也会因为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所以
南北方城墙兴建的形状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儒家的文化。在中国古代,城市的兴建也要考虑如地形、交通条件等因素,其中水陆交通是建城要考虑的首要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对城市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在不同城市兴建城墙也会因该城市的地形、交通条件等不同而兴建形状、结构、城门设置方位等都不同的城墙。如在中国古代的北方地区因地形平坦、平原广布等特点,就决定了北方城墙的兴建应以方形城墙为主;而南方因河流众多、地势险峻等特点,也就决定了南方的城墙多为不规则的形态。所以,不同城市的城墙修建是由该城市的地形特点决定的,同时城墙的兴建也是该城市文化、经济等的体现。但是,不管城墙的兴建是采用何种材料、形状或是根据何种地形、经济等,都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
“四方观念”的体现。
四、古城墙的现代价值
(一)地铁标识
西安地铁标识以城墙为主要符号,其主色调为中国红和白色,看起来有点类似一枚“城墙章”。标识整体形象采用方形,设计中城墙和地铁隧道相扣,将西安标志性建筑城墙与地铁隧道的元素有效结合起来。
“城墙章”的设计采用方形,打破了国内原有地铁标识设计中大多采用的圆形和不规则形的设计,属国内首创。方形渗入了中国古代印章的涵义,在某种意义上蕴含着地铁为市民服务的一种承诺。
(二)国际马拉松赛
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创办于1993年,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体育局等单位承办,每年11月份举行。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路线从永宁门城楼东侧200米处出发,经文昌门—和平门—长乐门—朝阳门—解放门—安远门—尚武门—玉祥门—安定门—含光门—永宁门城楼西侧终点处,全程13.7公里。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已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马拉松爱好者参赛,随着赛事的逐渐成熟,民众的知晓度和关注度也逐年提升。
(三)城市价值
西安是一座城市,这座城市和某一位具体的个人一样,也有记忆,有着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么一种完整的生命历史。一代又一代的西安人创造和发展西安历史的艰苦而卓绝的过程,全都默默地沉淀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城市记忆。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的非物质遗产。城市最大的物质性遗产,是一座座和人的生命历程无法切割的建筑物,尤其是像西安城墙这样的作为城市醒目标志的建筑物。这些物质的历史遗存纵向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而纵横交错编织出来的,就是西安这座城市独有的个性和身份亦即它的历史人文特征。
那么西安城墙都凝聚着西安人怎样的城市记忆呢、
在城墙的东北角,耄耋长者会回忆起二虎守长安时发生在这里的惨烈搏杀;在城墙任何一个有过防空洞的地方,古稀老人能感受到当年在日寇飞机的呼啸声中,城墙所给予他的可靠庇护;大跃进时期城墙满目疮痍的惨景,上个世纪80年代市民义务劳动整修城墙的场面,城墙马拉松比赛中的你追我赶,环城公园里的鸟语花香……不管是喜、是悲、是苦、是乐,所有这一切,都会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西安人的心版上,并通过口口相传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墙紧紧地粘合在一起,感动并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西安人。
有道是历史和文化才是一座城市长盛不衰的魅力与个性,所以,越是现代化的社会,越会将自己的传统和历史文化奉若神明。因为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城市的发展才具有了历史的延续性和连贯性,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市民才能拥有同一份记忆,才能让情感联系得更为紧密。
(四)旅游价值
我们在游览西安古城墙的过程中,看到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例如,在古城墙上,有租赁自行车的,可以在古城墙上骑自行车,享受不一样的骑行快感;还有城墙一侧的几个茶馆,在楼顶打出了别样的招牌,供游客们拍照。近些年来,西安古城墙的开发和保护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参观。我们在古城墙上不仅见到了许多外地游客,同时还有许多当地居民,他们只是来此坐坐,聊聊天,喝喝茶,不需多么壮丽的景色,只抬头看看云卷云舒,便已十分惬意。古城墙可以经久不衰地吸引这么多游客,其旅游价值也可见一斑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城墙的军事作用逐渐被现代化的军事科技取代,尤其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以后。现今,许多的古城墙已经被人们拆除,很难再寻觅到当初古城墙的痕迹。但是,古城墙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城市发展的重要象征和标志,蕴藏着中国古代深奥的传统文化;再加上古城墙独特的建筑特色也给现代的许多建筑师带来了设计灵感,设计出了许多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精美外观的建筑物。所以,古城墙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推动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它所具有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收藏的。
参考文献:
[1]王强.浅析中国古代城墙体现的传统文化[J].中国市场,2010(48)
[2]潘玥.西安城墙景观文化机制的开发与利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3]张家庆.砥洎城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及文化价值[A].山西省阳城县砥洎城文物保护所,2012
[4] 商子雍.西安城墙的文化意义,2015
[5]天冷不下雪.西安古城墙为何能六次逃脱被拆除的厄运,2015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