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提升练15论述类文本阅读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03-19 来源:钮旅网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的结果,城市与文明共生。文明多样性主要指以城市为场域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与社会功能的专业化划分及其空间共存,即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宗教、谋利、交易等功能在城市中或者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一个成功的城市,首先是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所在。在科特金看来,考察成功的城市,“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抛弃”。一方面,人的多样需要会催生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另一方面,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又会进一步生成人的多样需要。

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是对已有多样文明的聚集,多样文明在城市中会发生碰撞、竞争、融合、整合,并可能进一步多样化。韦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他看来,以不断发展的分工为特点的经济多样性,是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从道德社会、礼俗社会向理性社会、法理社会转换的重要力量。在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帕克看来,以多样性为特点的城市在为人们带来机会、为人们提供更多自由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分离,并放大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从文明多样性这个维度揭示城市性离不开对文明本身的历史反思、哲学批评。这种以多样性为目标的研究,对推翻当代帝国霸权以及影响仍然深远的帝国思维、霸权思维当然意义重大。但问题在于,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是否仅仅是一部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把不同文明的平等性单纯地等同于文明的多样性,是否符合历史本身?是否会导致新的问题?我们认为,城市性研究、文明性研究应该深层化。就对城市社会的研究而言,一方面,需要对文明多样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揭示多样性本身的结构、本质、转换;另一方面,在揭示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的同时,也需要从城市哲学与文明批评史的角度,具体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共同性,揭示城市社会作为地方共同体、区域共同体、全球共同体的特点、趋势和走向。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就产生了城市,城市与文明共生。 B.文明多样性体现为管理、宗教等功能在城市中或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C.能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成功的城市。 D.韦伯和帕克都认同文明的多样性是城市的特点,对社会发展都有影响。

C [由原文第二段第一句话可知,“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只是一个城市成功的条件之一。选项偷换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为前提,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论证文明多样性。 B.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详细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C.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D.文章在探讨城市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的关系后,指出文明共同性是发展的必然。 C [A项,“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无中生有。B项,引用科特金的话论证的是三个关键因素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D项,文章没有指出文明共同性是发展的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等因素共存,城市文化就会兴盛。

B.如果考察成功城市的三个关键因素中的一个式微,城市就会淡出,城市文化也会随之消亡。

C.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既是文明多样性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文明共同性的历史。

D.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多样性、共同性及特点、趋势和走向,是深入研究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

B [只有一个因素式微,城市不一定会淡出,城市文化不一定会消亡。文中说的是“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抛弃”。选项曲解文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

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其中的利与弊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把汉字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还要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B.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C.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D.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B [A项,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汉语”之意。D项,逻辑错误,由原文“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可知,是先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B.文章提到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C.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D.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B [文章提到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在近几十年仍

有一定市场。]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B.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C.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D.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C [曲解文意,错在“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从原文看,作者虽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只是讲要对拼音教学法的利与弊进行深思,并没有说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它是否会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就像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

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还远不如人类智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手中。比如,当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正如霍金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过于依赖它们。”

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定。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安全起见,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安全。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只有人工智能产品达到安全标准,才允许进行商业推广和使用。

从源头上看,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

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因此,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杜严勇《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及其解决进路》)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工智能安全最根本性的问题是人类是否拥有充分的控制权,以确保其是安全可靠的工具。

B.人类智能拥有自己的优势,人工智能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在认知能力上是比不上人类的。

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人工智能,从发展现状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D.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这也要求人类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

C [A项,曲解文意。从文本第一段来看,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有两个方面,分别是“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选项混淆了两者的关系。B项,从文本第二、三段看,“在认知能力上是比不上人类的”这一表述须有一个限定性的时间条件——“目前”,因为“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D项,偷换概念。“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这是一种假设,人类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还是能控制住人工智能的。]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B.文章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等论证方法,强调人类应该对人工智能有控制权。

D.对于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文章先明确态度,接着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B [以偏概全,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三段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谈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但第四段“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也是在分析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所以选项中“从……两个方面入手”的表述不够全面准确。]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对很多事物的绝对控制权,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也应该有解决的方法。

B.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信息帮助,但人类要把握最终决定权,而不能依赖它们。

C.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人类也可以在发展中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

D.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靠人的力量。

D [因果颠倒,人工智能有安全性问题,所以我们才会说科学研究有禁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