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资料复习附答案

2022-10-17 来源:钮旅网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

力资料复习附答案

单选题(共50题)

1、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 A.优秀的教学方法 B.好的师资 C.民间音乐 D.丰富的教材建设

【答案】 C

2、下列的内容不适合使用定性评价的是( ) A.学生的情感态度 B.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C.参与态度 D.探究性学习能力

【答案】 B

3、下列乐曲中属于阿炳创作的琵琶曲是()。 A.《欢乐歌》 B.《三六》

C.《大浪淘沙》 D.《行街》

【答案】 C

4、在音乐鉴赏课《沃尔塔瓦河》的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引导学生感受交响诗中蕴含的深沉情感,感受斯美塔那在作品创作中融入的浓浓爱国热情。李老师的这种教学行为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 )方面的核心素养。 A.审美感知 B.艺术表现 C.文化理解 D.多元体悟

【答案】 C

5、在欣赏《留冰圆舞曲》时,下列哪个活动强调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实践?

A.学生聆听音乐想象溜冰的动作 B.学生观看华尔兹舞蹈录像

C.学生随音乐呼唱主题并模仿溜冰的动作 D.请一位同学说说溜冰的感受

【答案】 C

6、“A—B—A”三个乐段构成的结构属于( )。 A.重复式结构 B.再现式结构 C.部分重复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答案】 B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蕴含的音乐功能主要是( )。 A.治疗 B.经济 C.教育 D.审美

【答案】 C

8、“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使学生认识音乐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拓展艺术视野。”采用了( )的教学方法。 A.比较欣赏 B.独立欣赏 C.盲目欣赏 D.设疑欣赏

【答案】 A

9、在欣赏《保卫黄河》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授课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介绍创作背景,用时5分钟。其余的时间用于欣赏音乐、演唱歌曲,用时35分钟。试问该教师的时间分配是为了遵循哪一音乐教学原则?( ) A.音乐性原则 B.形象性原则 C.愉悦性原则 D.创造性原则

【答案】 A

10、明代四大声腔中的昆山腔起源于( )。 A.江苏 B.江西 C.浙江 D.安徽

【答案】 A

11、“作曲家所表现的理念,主要都是纯粹的音乐特性.而明确的情感或情绪不可能具体地表现在音乐中”,上述观点体现的美学观是()。 A.形式主义 B.指涉主义 C.表现主义

D.极简主义

【答案】 A

12、下列哪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 ) A.三味线 B.尺八 C.伽椰琴 D.萨朗吉

【答案】 A

13、下列人物中,在音乐、绘画、书法等多个领域均有造诣的是( )。 A.李叔同 B.赵元任 C.沈心工 D.聂耳

【答案】 A

14、中成药应选用 查看材料 A.四神丸 B.复方黄连素片 C.归脾丸

D.参苓白术散 E.保和丸

【答案】 A

15、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重点 C.教学难点 D.教学目标

【答案】 D

16、班级合唱排练时,能始终保持全体学生动力的是( ) A.学生的音准 B.学生的节奏 C.学生的兴趣 D.学生的音色

【答案】 C

17、因创作弦乐四重奏《风·雅·颂》(1983年)而获得国际韦伯室内乐作曲比赛二等奖的我国“新潮音乐”作曲家是( )。 A.瞿小松 B.郭文景 C.谭盾

D.陈其钢

【答案】 C

18、元曲名家中被称为“曲状元”的是( ) A.关汉卿 B.马致远 C.郑光祖 D.王实甫

【答案】 B

19、在高中鉴赏课《沂蒙山小调》中,聆听结束后老师请学生回答歌曲的体裁,学生回答后老师对学生做出鼓励性评价,并在学生成长阶段评价记录册中写道:“该同学能够准确听辨不同的体裁和形式”。这种评价方式是()。 A.自评 B.互评 C.他评 D.定量测评

【答案】 C

20、下列作曲家与作品名称对应错误的是( )。 A.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B.海顿——《时钟》 C.舒伯特——《睡美人》

D.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答案】 C

21、某位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如下:“这节课,我们认识到音乐是有着深远意义和明确目的的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在无伴奏的前提下,能够把握好节奏、音准,而且善于总结,并实际运用。”以上案例体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音乐课程的()特点。 A.强调学科综合 B.注重学生体验 C.加强人文教育 D.关注知识更新

【答案】 B

22、( )是在相和歌音调的基础上,吸收民间音乐“吴歌”“西曲”发展起来的。 A.鼓吹乐 B.相和大曲 C.清商乐

D.清宫调

【答案】 C

23、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相交于 A.头 B.足 C.手 D.背 E.胸腹

【答案】 A

24、“刘老师要求学生既可以用各种鼓槌,也可以用手指或指尖在鼓的不同部位敲打,并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各种方法奏出鼓的各种声音。”上述教学行为主要体现的是( ) A.理论性 B.探索性 C.规范性 D.科学性

【答案】 B

25、“在教学过程中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参与演唱、创编等实践活动,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属于教学目标的( )目标。

A.情感·态度·价值观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技能 D.知识与能力

【答案】 B

26、音乐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及( )。

A.学生在校期间课堂表现情况

B.学生在校期间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情况 C.学生在校期间音乐学业水平达成情况 D.学生在校期间所修学分情况

【答案】 C

27、“我们通过歌声与音乐家共同回忆了美好的童年,这使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童年,童年就是一首诗,童年就是一首歌,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这支美好的童年的歌。”这句话是指教学的( )。 A.导课环节 B.内容环节 C.结课环节 D.反思环节

【答案】 C

28、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出自电影( )。 A.《泰坦尼克号》 B.《魂断蓝桥》 C.《音乐之声》 D.《出水芙蓉》

【答案】 C

29、学生在音乐技能学习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如在音乐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并呈现出下降趋势,这种现象一般称为( ) A.平衡期现象 B.平稳期现象 C.高原期现象 D.徘徊期现象

【答案】 C

30、教师在九年级“费加罗咏叹调” 欣赏教学过程中加入创造环节, 下列最适合作为创造教学活动的是( )。 A.学生分组模仿和表演, 并进行自评与互评 B.学生为该旋律编创钢琴四手联弹小品 C.学生以该旋律为主题, 写作 8 小节变奏

D.学生欣赏该歌剧视频并跟唱旋律

【答案】 C

31、19世纪,将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作品改编成钢琴超级练习曲的作曲家是( ) A.李斯特 B.肖邦 C.舒曼 D.舒伯特

【答案】 A

32、其性开泄,易袭阳位的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答案】 A

33、亨德尔的《弥赛亚》属于音乐美范畴中的(A.欢乐美 B.崇高美 C.戏剧美

)。 D.悲剧美

【答案】 B

34、关于曲式中的“再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再现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重复,但不是立即重复 B.再现所指的重复不仅仅是原样重复 C.音乐材料的再现只可能是某个较短的片段

D.再现不仅包括音乐材料,还包括构成音乐的其他要素

【答案】 C

35、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 )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发展至巅峰。 A.韦伯 B.瓦格纳 C.勃拉姆斯 D.舒曼

【答案】 B

36、( )被称为“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A.肖斯塔科维奇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 B.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C.勋伯格的《钢琴组曲》

D.欣德米特的《调性游戏》

【答案】 A

37、患者,女,23岁,未婚。近2年来每次月经提前1~2周,量多少不定,色紫红有块,质稠,头晕目眩,胸胁胀满,少腹胀痛,精神抑郁,心烦易怒。治疗可选用的方剂是 A.固阴煎 B.玉女煎 C.乌鸡白凤丸 D.丹栀逍遥散 E.女金丸

【答案】 D

38、一位老师在一节市级示范课中准备得很充分,没想到在实际课堂中学生非常拘谨,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一节课结束后,有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学会唱这首歌。这位老师自我反思觉得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关键,关注了如何“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这属于教学反思中的( )。 A.课前反思 B.课后反思 C.课中反思 D.持续反思

【答案】 B

39、著名古琴演奏家吴景略演奏的《潇湘水云》,曲谱最初见于( )。

A.《神奇秘谱》 B.《五知斋琴曲》 C.《弦索备考》 D.《纳书楹曲谱》

【答案】 A

40、根据以下材料,回答83-86题 A.阳偏衰 B.阴偏衰 C.阳偏胜 D.阴偏胜 E.阳阴两虚

【答案】 A

41、春秋时期产生的著名古琴曲是( )A.《高山流水》 B.《平湖秋月》 C.《广陵散》 D.《潇湘水云》

【答案】 A

42、木管乐器中两两相同的乐队编制称为( )。 A.单管编制 B.双管编制 C.三管编制 D.四管编制

【答案】 B

43、( )是在声乐主旋律暂时告一段落,由乐队演奏的一段音乐,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A.间奏 B.前奏 C.尾奏 D.伴奏

【答案】 A 44、火邪致病 A.传染性强 B.易伤津液 C.易伤阴位 D.易伤津耗气

E.易袭阳位

【答案】 D

45、“音乐能力倾向是学习音乐的潜能,这种潜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个体进行音乐学习的基础,它是遗传与早期经验结合的产物,受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的双重影响”。提出这个理论观点的音乐教育家是 A.达尔克罗兹 B.奥尔夫 C.柯达伊 D.埃德温?戈登

【答案】 D

46、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指出:“学会共处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下列哪一项教学活动符合这一理念?( ) A.识读乐谱 B.即兴编创 C.合作探究 D.创作实践

【答案】 C

47、马可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由其创作的以歌颂开荒生产的八路军战士把荒凉的陕北改造成美丽的“江南”的作品是( )。 A.《兄妹开荒》

B.《夫妻识字》 C.《牛永贵负伤》 D.《南泥湾》

【答案】 D

48、中毒表现为口中有金属味,甚至牙龈肿烂,是因为 A.服用含轻粉的中成药 B.服用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C.服用含蟾酥的中成药

D.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成药 E.服用含天南星的中成药

【答案】 A

49、在音乐创作中,音调、节奏基本不变,只把音乐主题或曲调片段加以装饰性变化,称作( )。 A.加花重复 B.主题装饰 C.节奏变奏 D.曲调重复

【答案】 A

50、音乐课上,教师关掉灯用投影仪播放黄河汹涌奔腾的视频,听黄河咆哮的声音,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黄河边的情景,并问学生“此

时你们想到了什么歌曲?”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首在抗战时期起到鼓舞性作用的歌曲《黄河大合唱》’。教师在开始导入时运用了( )。 A.语言创设情境 B.多媒体创设情境 C.环境创设情境 D.绘画创设情境

【答案】 B

大题(共10题)

一、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展开阶段的优点和问题进行评析(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音乐名称]《大海和辛巴德的船》(选自交响组曲《天方夜谭》)

【答案】

二、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 【课题名称】

昆曲《牡丹亭·游园》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牡丹亭·游园》之 【皂罗袍】 片段

【主要目标】

体验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的 【皂罗袍】

片段的唱词、唱腔、身段及意境,总结昆曲的主要特点和审美特征;了解昆曲的发展状况,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其他目标略)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片段】

(一)回顾——寻梦春秋六百年(前略)3.介绍《牡丹亭》的剧情。4.板书课题——《牡丹亭·游园》之 【皂罗袍】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的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指出,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包括:(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三、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演唱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主要目标】

通过聆听、分析、演唱等活动,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其他目标略) 【学时】 1课时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出示旋律谱,教师边唱乐谱,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旋律线,学生跟随老师用手划旋律线。(2)全体学生起立,再次用肢体动作感知歌曲的韵律,同时强调乐句的呼吸。(3)教师在乐谱中加入换气记号,引导学生跟琴用“lu”哼唱歌曲旋律,并提醒学生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学会用连贯平稳的气息演唱歌曲。(4)师生接龙式学唱旋律。(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句的异同,分辨出第三乐句的特征,解决难点。

【答案】此课例是一节唱歌课,为正面案例。音乐课堂的展开阶段即课堂教学过程。案例中呈现的是新课教授环节,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新知。(1)教师从旋律入手,边唱边画,同时,学生用手划旋律线,师生配合,学生从视觉、听觉、以及身体语言多方面感受旋律,对整首歌曲的风格建立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引

导学生再次站立感受音乐的韵律,并引入呼吸这一歌唱要素。(2)呼吸训练与换气点的把握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呼吸记号等基础知识,因此,案例中教师把重心放在感受与表现上,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开始,教师带领学生找到歌曲的换气位置,同时进行标注,较好地帮助学生回忆呼吸记号的书写方法,同时也建立了对歌曲的理性认知。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跟琴哼唱歌曲,训练气息的使用。气息训练是一项长期任务,唱歌课中,教师要关注到呼吸训练的重要性,循序渐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学生找到正确方法。(3)歌曲分析对学生来说颇有难度,课例中加试先引导学生接唱旋律,不仅是对以上发声、呼吸训练的成果体现,也让学生在接唱中关注到乐句的变化,强化了听觉体验,有助于第三乐句的难点认知,于是,在理性分析中,学生顺利找出乐句的异同点,明确第三乐句的特征,从而解决难点。(4)最后整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与表情处理,完整结束新授环节。此案例中,教学环节完整,教师展现出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 瑶族舞曲 【教学内容】

欣赏《瑶族舞曲》教学目标:1.聆听《瑶族舞曲》,体验乐曲不同

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2.能用乐器演奏部分音乐主题.并能自选主题填词演唱。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教学工具:磁带、录音机、竖笛、钢琴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乐曲《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演奏),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导入新课刚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乐演奏的乐曲《瑶族舞曲》,旋律优美动听。说到瑶族,你能否说一说你对它的认识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答案】(1)优点:本教学课例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非常充实,逻辑严谨。在导入环节通过营造气氛。稳定学生的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播放由民族管弦乐器演奏的乐曲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乐曲。通过演唱及演奏熟悉音乐主题,进行音乐形象的联想,进一步了解乐曲。最后,通过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填词、排演,将欣赏、体验、创作融为一体,在实践中理解、表现音乐。(2)缺点:教学目标未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且教学目标不完整,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过于“平铺直叙”,教师应善用音乐教学策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重视音乐情感体验,关注相互合作探究,加强学科综合实践,强调比较鉴别;教师要善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四、总结”环节中,播放《阿里西里》的意义不明确。

五、案例:在音乐欣赏模块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印象派音乐,教师选取了几首有代表性的印象派音乐作品,边听边讲。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了一首又一首,当听到德彪西的《亚麻

色头发的少女》时,教师发现学生们都低着头,各忙各的。问其原因,一同学站起来回答说:“没有歌词,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像催眠曲,听起来想睡觉。”针对此现象,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答案】教师要注重课堂设计、导入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生学习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不要将知识点讲得过于深奥、晦涩难懂。在学习《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时,可结合学生熟悉的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等进行对比学习,从而发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色。虽然是鉴赏课,教师仍要注重音乐活动的丰富性。时下的一些流行音乐歌词浅显、旋律朗朗上口,教师不妨借鉴,在聆听曲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旋律填入自己认为合适的歌词。这样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案例:在高一第三单元《俄罗斯音乐》教学时,老师简单介绍作家柴科夫斯基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素材源自民间这个特点,播放了《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的第一主题,听完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的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同学们有的说甜美,有的说幸福,有的说梦幻,有的说如诗如画……可就是没有人说出老师所期待的答案。于是,老师说:“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伤感和忧郁的,你们这都听不出来”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

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

【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堂课是鉴赏课,这位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聆听音乐的出发点与教师的实际操作有所矛盾,老师让学生聆听音乐的最初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音乐素材来自民间,而之前对于音乐家只是简单地做了介绍,并没有对时代背景等内容做详细的说明。新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第二,教师在聆听音乐时并没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和思考。而在聆听后提出“这段音乐的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没有针对性地思考,回答出这样的答案也就不足为奇了。新课标音乐教学活动建议指出:在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第三,该老师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聆听的过程和方法。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传统的教学过程经常是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过程与方法更是重要,因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须是在长期的、反复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完成的。第四,对学生评价过于单一和消极。音乐课程的评价应该遵循导向性原则;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

育的客观规律。“你们这都听不出来”的评价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和抵抗心理;评价也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肯定学生进步与发展,指明其努力发展的方向,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

七、阅读案例,回答问题。某老师在《现代京剧》的欣赏课教学中,导入时,播放聆听了李玉刚《新贵妃醉酒》(5分钟)。接下来从唱腔方面和整体音乐特征方面开始介绍现代京剧与古代京剧的不同(35分钟)。最后部分,老师播放《雄心壮志冲云天》和《家住安源》请同学们听辨(5分钟)。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林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对案例中林老师的做法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虽然,该老师在导入环节能播放流行歌曲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从而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做到了新课标理念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但是,该老师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用了35分钟来介绍现代京剧与古代京剧的不同,显然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理念。(3)该老师应该继续保持良好的做法,但也应该遵循“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请同学们聆听、探究歌曲的情绪以及表达的内涵。 八、案例:音乐课上,老师先用课件展示了异彩纷呈的彝族风情,然后组织学生演唱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歌曲简单易学,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接着,老师将学生分成6组,为每组准备了制作彝族姑

娘和小伙佩饰所需的珠子、铅丝、羽毛、塑料薄膜、胶水、剪刀等材料工具。学生们高兴地动手制作起来,老师在各组间穿梭指导。大约二十分钟后,学生们完成了作品,此时下课铃响了。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九、音乐鉴赏课中,老师在进行“音乐长河里的珍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一单元的教学时,首先请同学欣赏了维瓦尔第《四季》第一曲“春”的第一乐章,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接着又让学生去欣赏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曲。学生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老师拿起黑板擦在讲台猛敲了几下,大声说道:“你们这群乐盲,让你们听音乐,你们怎么都睡觉!上课不准睡觉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吗?”有个调皮的学生,小声嘀咕道:“这音乐听着太舒服了,让人容易睡觉。”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中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7分),并简述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进行分析。

一十、案例:在介绍舞蹈《千手观音》时,陈老师发现后排的一个女生没集中注意听课。而当播放《千手观音》视频进行欣赏时,她却很专注的模仿视频中的舞蹈动作,影响了周围同学安心听课。于是陈老师将她叫到前面来。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她在前排空位处坐下听课直至下课。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综合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节课为一节舞蹈欣赏课,主要欣赏的是舞蹈《千手观音》。本案例中教师看到一学生不专心听课时并没有制止,而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其实有助于实际教学,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醒。或者在课后的时候针对这一点进行反思,为什么会有学生不愿意听这些课堂知识,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后来这个学生在看到视频时,模仿其中的动作,影响了其他学生上课。老师对此进行了批评,这在师生之间产生了更远的距离。教师本应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反而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扼杀者;本应是音乐美的传递者,实际效果却成了审美能力的摧残者;本应是情感、态度的促进者,没想到竞成为学生成长的阻碍

者。新课程观强烈呼唤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完全变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即学生从原来的服从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一方,教师也从原来的指挥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另一方。案例中的女学生模仿视频动作的这个欲望我们可以鼓励,甚至可以邀请这个学生上台进行舞蹈的模仿.从而达到整体都参与的一个热闹的气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