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无棣县埕口镇中学 闫青山 251909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给下列字注音
蕃( ) 淤( ) 濯( ) 涟( ) 蔓( ) 亵( ) 逸( ) 鲜(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 ) ..2、濯清涟而不妖 ( ) ( ) ( ) ...3、香远益清 ( ) ( ) ..4、亭亭净植 ( ) (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6、花之君子者也 ( ) ..7、陶后鲜有闻 ( ) .8、宜乎众矣 ( ) .
三、说说下列虚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花之君子者也( )
②焉:不可亵玩焉( )不复出焉( )
③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温故而知新( )其余,则熙熙而乐( ) 四、理解填空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字 ,谥号 ,北宋 家,著有《 》《 》等。 2、作者在文中刻画出 的君子形象,充分表现了自己不愿与世俗 的高风亮节。 3、《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六、主题理解 1、《爱莲说》是哪几个角度描写莲花的形象的?
2、莲花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写莲花? 3、《爱莲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 七、拓展
1、写出莲花的别称三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2、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连续性的两句算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莲”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fán yū zhuó lián màn xiâ yì xiǎn 二、1、惟独 沾染污秽 2、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3更加 清香 4、耸立的样子 立 5、亲近而不庄重 6、品德高尚的人 7、少 8、应当 三、说说下列虚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 之:助词 的;助词 主谓间 无义;助词 的 ② 焉:助词 啊;于之 从这里 ③而:表示转折;表示承接;表示修饰 四、按要求填空 1、《周元公集》周敦颐 茂叔 元公 哲学 《太极图说》《通书》议论性 就一事一物抒发作者感想
2、洁身自好 同流合污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五、翻译下列句子
1、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3、爱牡丹的人,应当是很多了 六、回答下列问题
1、①采用衬托的手法,用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莲的形象 ②直接描写莲花的形象 ③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赞美莲花
2、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托物言志,以莲花自喻,借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和情感。
3、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开篇记叙引题,写世态炎凉;继而描写,突出形象;卒章议论,在于赞美。抒情贯穿全篇,意在明志。
七、1、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2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3、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