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毛概知识点完整版1

2021-05-01 来源:钮旅网


毛概知识点参考版(仅供参考)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何时、在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思想正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7、实事求是的含义

.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容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行动的向导。

8、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 (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9、怎样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话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10、近代中国的国情、社会主要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2、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社会主义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

(1)、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中国的无产阶级不可能象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1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阶级构成,国内的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力量。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1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括:一化三改造,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17、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1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9、何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0、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强调指出重视并解决这些矛盾的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是

.

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21、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2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观点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时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

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总依据,也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4、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初级阶段(P94,待)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

经济纲领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政治纲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29、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第二,社会主义必须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关系上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

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方法上统筹兼顾

3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l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33、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实现途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名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34、怎样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5、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邓小平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反复强调必须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江泽民则把三者比喻为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说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

.

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点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6、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制度结合会有不同的性质。

38、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什么问题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4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41、怎样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

4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3、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把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P165页,自己理解一下,该回答可能不全面)

.

45、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6、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47、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什么过程

经历了从武力解决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 4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形成和确立的过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形成和确立过程: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1978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立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P185,自行理解,答案粗糙)

基本内容:①一个中国 ②两制并存 ③高度自治 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49、“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共和国内,十几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

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0、“九二共识”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

51、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

5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

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P206页) 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4、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

实质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55、政教分离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政教分离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等。(见P228页,太多了,)

56、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光辉的道路,为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为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P228页)

.

57、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全面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党一以贯之的建军治军的思想,科学概括了我军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揭示了我军战斗力生成的源泉。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5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9、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第一, 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一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0、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和当官才

.

干的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些都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