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毛概每章的知识点

2021-04-19 来源:钮旅网


毛概复习资料

第一章

1.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4.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答案要点](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5.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6.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CD)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8.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江泽民始终关注的两大问题:一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个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9.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的新定位是:

第一要义是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

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把党的思想路线简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2.两次飞跃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毛泽东在1929年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1930年,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

1.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5.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

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7.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9.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11.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标志: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三种主要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案要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简称“一化三改”,其中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逐笔实现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3.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农业、手工业的社会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ABC)

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B.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

E.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6.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在对资本主义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第二阶段,采取的利润分配政策是“四马分肥”。

7.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答案要点](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主要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四章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

2.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5.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答案要点]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1.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变化。但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总的来说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3.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4.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案要点]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 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3)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 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 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 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以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9.显示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体现在哪?

[答案要点]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1.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12.在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后来被概括为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逐步形成。

1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的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指的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15.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16.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1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六章

1.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并认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1980年5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江泽民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5.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6.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7.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来哪些新要求?

[答案要点]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第七章

1.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5.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6.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7.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8.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答案要点](1)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料的新形势。(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