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
题目:中信泰富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学生姓名 徐欢 学 号 ************ 指导教师 傅黎瑛 二级学院 会计学院 专业名称 09会计双专业 班 级 09物流
2012年6月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中信泰富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摘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以致管理失控,资产流失、经营失败。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现代化;资源合理配置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中信泰富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目录
1.引言.............................................................. 4 2.内部控制概述...................................................... 4
2.1 内部控制定义 ................................................ 4 2.2 内部控制五要素 .............................................. 4 3.中信泰富事件介绍.................................................. 5 4.原因分析.......................................................... 7
4.1 控制环境 .................................................... 7 4.2 风险评估 .................................................... 8 4.3 控制活动 .................................................... 8 4.4 信息和沟通 .................................................. 9 4.5 监控 ........................................................ 9 5.启示建议.......................................................... 9
5.1 筑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控制制度 ................... 9 5.2 对企业财务活动实行全面预算控制 ............................. 10 5.3 必须加强公司会计报告的监管和控制 ........................... 10 5.4 建立并且强化企业内部审计 ................................... 10 5.5 构建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 11 5.6 强化对于财会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管控 ......................... 11 5.7 社会各级共同努力改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环境 ................... 11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中信泰富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 引言
从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开始,金融市场波动剧烈,不断发生企业投资巨额亏损案例。从巨亏5.5亿美金的中航油,至法国兴业银行巨亏71亿美元,到雷曼兄弟巨亏破产,再到我国红筹公司中信泰富巨额亏损,怎么避免亏损是很多企业都在面对的严峻课题。下面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怎么减少巨额亏损,通过合理地保证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对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性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2. 内部控制概述
2.1 内部控制定义
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在公司内进行的,旨在为经营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报告于1994年又进行了修订,且在1996年被AICPA在《审计准则说明书第78号》中承认。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2.2 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的内容,归恨结底是由基本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诚信的原则和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中信泰富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道德价值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二)风险评估
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评估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辨认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具体包括:目标、风险、环境变化后的管理等等。
(三)控制活动
企业管理阶层辩识风险,继之应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 控制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这主要包括:高层经理人员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直接部门管理、对信息处理的控制 、实体控制、绩效指标的比较、分工。
(四)信息与沟通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企业所有员工必须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而且必须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并对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沟通。
(五)监控
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控。监控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监控活动由持续监控、个别评估所组成,其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的运作。具体包括: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估、报告缺陷。
3. 中信泰富事件介绍
中信泰富是大型国企中信集团在香港的6家上市公司之一。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1991年泰富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其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中信泰富於香港注册成立,现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中信泰富之最大股东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中信泰富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素以实体投资闻名,是老牌的红筹股,有着“红顶掌门人”之称,业绩连年增长盈利。然而正是这样一家有辉煌前景的公司,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的股价暴跌55%,该公司此前承认其手中的杠杆货币头寸有可能导致近20亿美元的损失。这家颇具声誉的公司在两个交易日中市值蒸发掉了三分之二,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首批中箭落马的中国企业。却于2008年10月20日宜布因进行杠杆式外汇合约交易而蒙受高达155亿元的亏损,成了在金融危机中首批中
箭落马的中国企,舆论一片哗然。
下面回顾一下事情的过程:
为了降低公司在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中面对的货币风险,从2007年起,中信泰富开始购买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进行对冲。
2008年9月12日,中信泰富刊发的股东通告函声称,自2007年12月31日以来的财务或交易状况,概无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
2008年10月20日,香港恒指成份股中信泰富突然惊曝,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巨亏155亿港元!其中包括约8.07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港元的估计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中信泰富两名高层即时辞职,包括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集团财务总监周至贤。莫伟龙获任集团财务董事,负责集团财务及内部监控。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中信泰富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6.47港元,跌幅超过55.4%,当日收报于6.52港元,跌幅达55.1%,远远超过业界预计的20%左右跌幅。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确认,已经对中信泰富的业务展开调查,由于中信泰富的股价在两天内已经跌了近80%,联交所公布的公告显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及母公司中信集团,于场内分别增持100万股及200万股,来维持股价稳定。
2008年11月,香港中信泰富在炒外汇衍生工具录得巨额亏损后,终于获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团出手相助。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授出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认购中信泰富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以及承担中信泰富在外汇累计期权合约的损失。
2009年3月26日,中信泰富公布08年全年业绩,大亏126.62亿港元,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强调集团财政状况仍稳健,暂时无供股需要。当日主席荣智健在业绩发布会上称,暂时无退休计划。
2009年4月3日,中信泰富继早前被香港证监会调查后,3日再度接受警方调查。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前往中信泰富总部调查,在逗留一小时之后运走大批文件。
2009年4月8日,中信泰富在港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荣智健卸任中信泰富主席,北京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
此次中信泰富巨额亏损事件阶段性地告一段落。
“中信泰富事件”成为香港继“雷曼迷你债券”之后最大的财经事件,这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管制度。
4. 原因分析
4.1 控制环境
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董事会职能虚化,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未经过恰当的审批,而且其潜在的风险也未得到正确的评估;重大决策缺乏科学性,民主性;内控失败后补救措施有限。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中信泰富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业绩巨亏、股价大跌、股民指责、司法介入,作为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的荣智健居然表示自己对合同“不知情”。据中信泰富审核委员会的调查,此事并不牵涉欺诈或其他不法行为,而是财务董事未遵守集团对冲风险政策,且在进行交易前未按规定取得董事会主席批准,超越了其权限所为。
涉及到几百亿金额之巨的大合同,公司财务层可以不经过董事会主席的批准擅自行事,中信泰富这样的红筹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授予权力、责任的方式就值得深省。公司各个部门各行其是,不请示、不汇报,一盘散沙的结构,企业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导致中信泰富的整个企业运营系统渐渐存在很大的漏洞。
4.2 风险评估
信泰富对远期合约风险评估不足是这次投资巨额亏损的很重要原因。这类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交易者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数十倍的额度交易,本质上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外汇价格正常的波动会因杠杆放大。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肆虐下,部分国家货币汇率波动剧烈。类似波动在经杠杆放大后,其导致的风险将是惊人可怕的。
在中信泰富签下合约中其套期保值的功能其实相对有限。因为每份合约当达到公司可收取的最高利润时(幅度介于150万美元至700万美元之间),合约就将终止。如果澳元大幅升值,过低的合约终止价格使得中信泰富声称的“套期保值”作用相当有限,但是如果澳元走软,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高汇率接盘,理论上亏损可以无限大。过于乐观对澳元汇率的判断,使得中信泰富这种半投机性质的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追求杠杆交易的高利润,忽视风险,盲目进行交易,泰富进行外汇交易不只是为了对冲风险,而是为了谋取暴利,是这起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4.3 控制活动
董事会对公司的重大决策缺乏责任和监管,财务董事未遵守公司政策,公司本已设立的双重审批制度也未能组织事件发生,说明中信泰富已有的内部控制环节形同虚设,对高管人员的约束的制度和力度欠缺。
从中信泰富的公告中指出,这批导致147亿港元损失的远期合约投资竟然没有通过公司董事会授权审批。审批作为公司控制活动中最基本的一项控制活动,应该在所有公司重大的决策行为中加以执行,更不用说是如此巨大的投资行为。缺少这一环节,就使得中信泰富的投资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控制。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中信泰富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4.4 信息和沟通
中信泰富的财务层面对金额如此巨大的金融衍生品合同,不向公司董事会汇报与请示,信息在企业内部就不流畅。
对外部信息不敏感,风险控制策略很有问题,管理层对投资市场信息的敏感程度明显不足。
不能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会计信息未得到充分体现。早在2008年9月7日,中信泰富董事会即已获悉该公司投资外汇交易,酿成百亿亏损,却在9月9日的一份公函中称,“公司的财务或交易状况没有出现重大不利改变”,而直到2008年10月20日,该公司才正式对外坦诚损失。此举涉嫌延迟披露、非法陈述,违反香港证监法规。
4.5 监控
自身内部监督却没有合理有效地设计和落实,透明度不足。中信泰富在发现问题六个星期之后才对外公布,显示出其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信息披露不及时,内部监管存在巨大漏洞,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出现问题后根本就没有问责机制,仅是以财务负责人辞职了事,暴露出其财务制度和责任承担机制的不足。
5. 启示建议
5.1 筑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控制制度
中信泰富公司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控制制度:第一,在企业的全部业务处理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制度体系。相关工作人员在经办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对处理一般业务时要采取签字制度,对处理重要业务要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单独处理业务全过程。 第二,要对公司的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并且每周还要对各项业务进行系统的会计核算。第三,以现有的稽核、纪律检查、审计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会管理并且独立于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严格制定财务会计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中信泰富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5.2 对企业财务活动实行全面预算控制
财务预算是反映某一方面的财务活动的预算,如反映现金收支活动的现金预算,反映销售的销售预算,反映成本、费用支出的生产费用预算,反映资本支出活动的资本预算等,财务预算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它能全面、综合地协调、规划企业内部各部门、 各层次的经济关系和职能,又能使企业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能够明确规定企业有关生产经营者的职责和奋斗目标。可以避免资金浪费,使企业高层管理者合理安排公司的财务计划。可以及时发现财务问题和调整偏差,使公司的经济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具体的预算控制分为预算编制和执行预算两部分完成。
5.3 必须加强公司会计报告的监管和控制
会计报告是指企业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有关财务信息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会计报告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可以为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提供资料,可以为有关管理部门加强检查、监督、维护经济秩序提供资料。加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监管和控制,在会计报告编制实施控制过程中,应该保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严格控制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要强化对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会计报告编制的职责安排和岗位分工。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报告方法格式、审核批准报告等操作流程。
5.4 建立并且强化企业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都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平台来进行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也需要得到内部审计部门大力配合,企业制定的年度预算、决算必须有内部审计部门来进行鉴证。企业中级以上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的划分还是需要内部审计的专业意见。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层次,使内部审计在不受到管理层的制约的环境下可以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或者内部审计实物标准,使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中信泰富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5.5 构建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指通过有效地财务激励和约束手段,协调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一种机制。 它的建立是企业治理的核心内容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步骤。 因此,必须构建有效地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能有效地发挥,并不断的得到完善。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为了促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须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机制。第二,为了促使经理人员努力经营企业,须构建竞争性经理人才市场,比如企业经理人员因决策失误或恶意损害企业利益被撤职将被记入个人档案并且该信息被披露,这样经理人必将受到经理人才市场约束。
5.6 强化对于财会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管控
公司内部控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经营方面存在的风险以及财务方面存在的风险,其中的责任人是行为的施行者,也就是财务人员与业务方面的经办人员,只有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有效地掌握财务人员与业务经办人员的思想动态与行为,这样方能将内部控制的措施落在实处。其一,充分地知晓公司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上人员的思想动态 、公司的领导与负责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对这些人员的思想与行为分析研判、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问题的发生。其二,对关键岗位人员推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相关的业务技能训练,多方面多层次的强化他们对于自己的约束能力,让其能够遵守有关的法律规范,做到廉洁奉公。同时也需要强化其专业技能的培训 ,提高其在工作中的业务处理能力,降低可能出现错误的概率。
5.7 社会各级共同努力改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环境
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有责任优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环境,防止过度竞争,保障注册会计师获得合理的收入,坚决制止采用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社会各界也有义务为注册会计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氛围,不因各种不良动机引诱注册会计师作假,或用不付全费要挟注册会计师。证监会等主管部门也应对提供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责任人员加大处罚,净化审计环境。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中信泰富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池国华.内部控制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陈慧颖,徐可,王端,中信泰富94亿澳元豪赌[J]. 财经,2008. [3]王立彦,张继东.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