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苟富贵,无相忘”中“相”字释义考辨

2021-03-14 来源:钮旅网
《陈涉世家》一文,见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第16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节选部分,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在生动再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即大泽乡起义以及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的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陈胜这一农民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形象,表现了其远大的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显示出的非凡谋略和领导才能。因此,该文在促进学生更为真实地认识我国古代历史、更为真切地感受《史记》这一文学奇葩的魅力、更为深刻地体会文言文的艺术价值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此,准确释义文中各个古词就变得尤为必要了。  对于文中“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的“相”字,现行的大部分教材和工具书,都将其释义为“相互”。如《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语文上,苏教版)对“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便给出了如下解释:“如果有一天我们大家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再如《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语文上,人教版)、《古代汉语》(上)(郭锡良等编)及 《古代汉语字典》也不约而同地将“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相”解释为“相互”这一义项。此种释义方法,看似并无不妥之处,但细细斟酌后,笔者发现,事实上,将“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的“相”解释为“互相”尚有许多有待商榷的地方的。笔者拙见,将“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的“相”字翻译为偏指一方做倒置宾语的第二人称代词“你”或“你们”,更符合《陈胜世家》节选部分和全文的文意,即“苟富贵,无相忘”一句应被翻译为“如果有一天富贵了,(我)不会忘了你(们)”。

  由于“苟富贵,无相忘”释义分歧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于“相”的解释不同而造成的,且“相”字也是一个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古词,故本文中,笔者将对“相”字的义项群先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而后再进一步讨论“苟富贵,无相忘”一句的翻译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早期甲骨文阶段,“相”字的写法为“”,象征着“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查”。关于象形字与古词本义的关系,郭锡良曾有过如此见解:“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甲骨文、金文、篆文,比起楷书来,离造字时代要近一些,象形的特点要明显一些,多一些,这为我们分析词的本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查”这一义项,很可能正是“相”的本义,而且,从现存的语言文字资料来看,此义项已经消失。到了晚期甲骨文阶段,“相”字则被写为“”,构造形式由原来的上下结构变为左右结构,而这种变化也表明,“相”的词义在当时已经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远眺侦查”扩大到一般意义上的“观察”或“省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许慎的观点中得到证实:“相,省视也,从目木。易曰,地

可观者,莫可观于树。诗曰,相鼠有皮。”(《说文解字?目部?相》)对于“相”的词义,《词源》(商务印书,1999年版)和《古》也给出了以下几个义项:

  (1) 共也,交互也。(二气感应以相与 《易》);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互相”、“相互”;

  (2) 也。(金玉其相 《诗》);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相貌”、“质地”、“实质”;

  (3) 视也。(相时而动 《左转》);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仔细看”、“察看”;

  (4) 助也。(辅相天地之宜 《易》);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辅佐”、“帮助”;

  (5) 摈也。(愿为小相焉 《论语》);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古代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6) 选择也。(上春相噬 《周礼》);此义项实际上是对“视也”这一义项的再次引申;

  (7) 送杵声。(邻有丧,春不相 《礼》);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劳动时的号子声”;

  (8) 官名,百官之长,谓相其君以行政也。如相国、丞相;此义项在《古》中是作为“辅佐”、“帮助”义项的引申义出现的,并且还可以再次引申为“扶助盲人的人”这一义项;

  (9) 乐器也。(相即拊也。以韦为表,装之以糠,击之以节乐者也 《礼?治理以相》);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古代乐器名”。  尤须一提的是,对于“相”的词义,除了以上列举出的诸多义项,《古汉语虚词辞典》(增订版)(王政白编纂,2001年版)还给出了其他几种义项,现笔者亦将其列举出来,以便帮助我们形成对“相”字各义项的系统性认识。②

  (1) 表示相继做同一件事,相当于“先后”、“一个接一个”。(与其妾讪良人,而相泣于中庭《孟子?离娄》)

  (2) 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事,相当于“共同”、“一起”。(鲁孟孙、叔公、季孙相戮力劫昭公 《韩非子?内储说》)

  (3) 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需要注意的是,此种用法并不常见,很可能是由于方言的特殊性造成的)

  (4) 表示称代,代称接受动作的对象,而所称代的对象必定是倒置的宾语。(此种情况即笔者所说的“偏指一方做倒置宾语”)

  ① 表自称,相当于“我”、“我们”。(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②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苟富贵,无相忘 《史记?陈涉世家》)(此种释义方法与笔者所持观点相同)

  ③ 表他称,相当于“他”、“他们”。(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论积贮疏》)

  ④ 代称物,相当于“它”。(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三戒?黔之驴》)

  至此,“相”的诸个义项几乎全部呈现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对于“相”字的义项群也有了较之以前更为全面且系统的认识。现在,我们再回过来分析一下“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的“相”究竟应被释义为哪种义项,才更加符合《陈涉世家》节选部分及其全文的文意。   首先,翻译古文时,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被翻译的整句话内部要符合常理和逻辑。而将“苟富贵,无相忘”翻译为“如果有一天我们大家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实际上是有悖于常理和逻辑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大家”富贵与否无外乎三种情况:(1)“我们大家”都富贵了;(2)“我们大家”都没有富贵;(3)“我们大家”之中有一部分人富贵了,有一部分人没有富贵。但无论是这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都不存在“我们大家”相互忘记的情况。因为,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由于“我们大家”都富贵了,自然就不存在忘不忘记彼此之说;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既然大家都身无长物、捉襟见肘,同样也不存在忘不忘记彼此之说了;至于第三种情况,也是最符合现行大部分教材和工具书翻译思维的一种情况,同样是不符合常理与逻辑的。因为按照此种翻译思维,“苟富贵,无相忘”是陈胜用来嘱咐与自己一起干活的人,富贵之后,不要忘记昔日共患难的穷朋友的。既然如此,便只存在富贵之人忘记向时穷朋友的情况,又何来向日穷朋友忘记富贵之人的说法呢?因此,忘记这一动作,在“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只可能由“我们大家”之中后来富贵的那一部分人发出,而不可能由“我们大家”一起发出。即“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相”字,并非“相互”之义,而应是表示偏指一方的代称(这里应为表第二人称的代词“你”或“你们”),做忘记这一动作的宾语才对。

  再者,判断一句古文的翻译是否正确,不仅要看被翻译的整句话内部能否讲得通,还应将其放在其所处的语境中,观察翻译后的现代白话文能否与前后文衔接得当。“苟富贵,无相忘”一句的后一句为“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这句话,用现代白话文翻译出来就是“和陈胜一起佣耕的人,笑着对他说:‘你做雇工种地,哪里能富贵呢?’”将其与现行大部分教材和工具书对“苟富贵,无相忘”的翻译结合起来便是:

  陈胜:兄弟,假如有一天我们大家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啊!

  佣者:(哈哈一笑)你做雇工种地,哪里能富贵呢?

  上面这段对话,显然是讲不通的。原因就在于陈胜所说的“我们大家”(第一人称复数形式),到了佣者的口中,竟变为了“你”(第二人称单数形式),而这种变化,使得陈胜的嘱咐与佣者的回答南辕北辙。质言之,按照常理,听到陈胜的嘱咐后,佣者的回答应是:“我们大家同做雇工种地,哪里能富贵呢?”但我们都知道,关于“若”这一文言词,不要说在《史记》之中,就算纵观目前可考证的一切语言资料,我们也未曾发现其有“我们”这一义项。如此,将“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相”译为“相互”,实际上忽略了此话与前后文的衔接是否得当的问题。而解决此种衔接不当问题的办法就是将“相”字译为表示第二人称的代词“你”或“你们”,此时,陈胜与佣者之间的对话也就变为:

  陈胜:如果有一天富贵了,(我)不会忘了你(们)!  佣者:(哈哈一笑)你做雇工种地,哪里能富贵呢?

  变化后的这段对话,不仅在常理和逻辑上能够讲得通,而且这也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刻意安排,即用佣者的无知从反面来映衬陈胜非池中之物。这不仅与紧跟上述对话其后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哉!”形成呼应,而且也为下文陈胜组织和领导大泽乡起义这一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埋下了伏笔。而善用伏笔,正是司马迁创作《史记》时所表现出的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

  最后,若想准确地翻译古文,除了要注意正确把握被翻译句子本身及其与前后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还应注意检查,翻译后的句子是否基本符合作者一以贯之的创作特点。我们都知道,《史记》在描写人物上的艺术成就之一便是“对话语言符合人物个性,生动传神”。这既是《史记》的艺术特色之一,也是其作者司马迁所表现出的创作特点之一。“苟富贵,无相忘”一句出自陈胜之口,而陈胜并非一般人,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最重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陈胜和当年凭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而使“梁以此奇籍”的楚霸王一样,是一个素有大志的英雄人物。换句话说,陈胜发出“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绝不是因为那场不期而至的大雨,而是他内心深处扎根已久的想要“富贵”的宏图之志。由是观之,将“苟富贵,无相忘”一句译为“如果有一天富贵了,(我)不会忘了你(们)”之义,更符合陈胜这个向来怀有“陈胜王”之豪情壮志的英雄人物形象的个性。而这则又一次证实了“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的“相”并非现行大部分教材和工具书所讲的“相互”之义,而应是偏指一方,做倒置宾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即“你”或“你

们”之义。

  【参考文献】

  ① 本文中所说《古代汉语字典》均指张双棣、陈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本,下文均简称“《古》”。且各个义项后的例句,笔者只从原文献中选择了一句,以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  ② 王政白还认为“相”有“表示整体范围”之义,相当于“都”、“全”、“统统”,但其所举例句中“相”的词义与其所既定的义项并不相符,故笔者此处并未将此义项列举出来。详见《古汉语虚词辞典》(增订版),第577页。(王政白编纂,2001年版)

  ③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上册,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91-92页。

  ④ 褚斌杰:《中国文学史纲要》(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第30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