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行业是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巨大增长潜力的行业,在我国21世纪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标志着我国中药产业在该类产品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目前,我国中药出口已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总额达6亿多美元。然而,我国中药企业数量居多,但产品集中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不多,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仅占5%的份额,产品生命周期短、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据预测,国际植物药市场今后将以每年10%到20%左右的速度增长。如何抓住植物药产品市场,还应加快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中药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这是我国中药企业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为此,必须尽快制订“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本文在对东胶集团产品“二次开发”作一个案剖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中药企业如何在中药产品现代化的基础上大有作为,从而提出“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及其论证分析。 第一部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背景、现状分析 一、背景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产业和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发展机遇。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各产业的发展形势会有所变化,需要对产业比较优势做进一步分析。对药业而言,中国最有希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就是中药,中药是中国最具知识产权优势的产业。中药产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现代产业,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使大量的中药、中成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获得国际专利,符合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二)“三观”的变化。由于中医药符合全球“发展观”转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消费观”向重视生活质量方向发展的潮流,“医疗保健观”转向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整体医疗保健的潮流。因此,中药成为一些国家发展的重点,它们多从国家角度提出发展战略支持中药业发展,而且都把中国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战略上的赶超目标。这些国家的判断是,当前中国尚无国家级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对它们而言是好时机,如果中国制定出适宜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它们和中国竞争将会是很艰难的。世界需要现代化的中药,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宗旨在于促进中药产业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让我国几千年发展积累并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药为全人类做出新贡献。这就是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宗旨。 (三)绿色潮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
识和健康意识增强,安全健康的消费观念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绿色已经成为“安全健康”的代名词,成为人们衡量和判别衣食住行优劣的标准。绿色生态产品逐渐成为21世纪的消费新潮,绿色的概念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指导性原则。追求高生活质量消费成为人们选择商品的标准,绿色消费成为时尚。有关机构的调查显示,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表示在购物时会考虑环境因素;77%的美国消费者表示,企业的环保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 (四)回归自然、辩证统一等观念的变化推动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具有整体观、辩证论治、复方中药等特点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长期医学实践的结晶,中医药优势集中表现在能够全方位地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为人们高质量的生存方式提供一种有力的维护手段。中医药既能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各种慢性病、功能性障碍性病等,也能养生保健、提高人体免疫力、祛病延年。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中医医疗保健活动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持续地高质量地保证人的健康。中医整体观与现代健康观相对应,中医辩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能够适应人们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健康需要,中药相互搭配的复方药物对现代疾病具有针对性,中药大多源于自然能适应人类回归自然的要求,中医药重视对人体的全面调整和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empirenews.page--]二、现状分析 我国中药产业的现行国家政策、法规、措施、发展环境等构成了我国现行的中药产业发展框架。应该说近几年在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上已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来认识仍需完善。比如,把中药产业仍作为一般性的产业来对待,在客观上对中药有某种程度的歧视;尽管在某些方面对中药的特点作了一些考虑,对中药产业的要求和管理基本上沿用了化学药物的管理方法;对中药产业的市场管理与市场准入的规则有待完善;近期对中药科学技术和基础研究的支持有所增强,但仍不能满足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总的来讲,存在创新不足、低水平重复、规模小、投入少、国际品牌匮乏、市场体系开发不足等问题。1、技术创新不足,过多的仿制,限制新药的开发。2、在药品开发与生产上低水平重复。3、规模化经营不足,整体的现代化水平亟需提高。4、企业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明显不足。5、缺乏中药国际品牌及其系列产品。6、市场体系开发不足。 客观现实将影响中药产业这样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产业充分发展。应通过改善政策环境,使中药与西药平等竞争。中
药产业目前难以赶上中药市场的发展步伐。由于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利润很高,如1998年中成药产值占中西药总产值的19.8%,但利润占中西药总利润的41%,国内国际的市场主体纷纷进军中国中药市场。由于国家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国内中药市场存在出现混乱情况的危险,影响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培育。中药产业现在的国际竞争力难以经受国际市场挑战,甚至连国内中药市场也受到威胁,如今,“洋中药”已经开始向我国及周边市场跨进。这样的发展态势,中药产业很难实现跨跃式发展。 三、“洋中药”对我国中药市场的冲击 “洋中药”是国外从中国进口初始中药材,按照西药的标准,提高中药(复方或单味药)的科技含量,探明中药有效成分,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给中药量化标化,阐明中药药理,临床疗效肯定,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做到服用方便。日本的救心丸、韩国的牛黄清心丸、德国的银杏叶制剂均是开发成功的例子,即国内所说的“中药西作”。 国外制药产业很发达,研发西药经验丰富,但是还要搞“中药西作”,因为由于研制成功一个合成药一般需要10-15年,花费2-3亿美元,而且避免不了药物的副反应。而中药资源丰富,药方现成,利用中药来研发新药,相对西药来说,投资少,收效快。“中药西作”后符合西方用药习惯,既可投放本国市场,又可出口,可谓一举多得。因而国际上出现一股转向从传统药物如中草药中寻找新药的潮流。 “洋中药”早已打入国际乃至中国市场,我国目前中药出口销售量仅占国际中药市场的5%。因为西方跨国公司凭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研水平、高效的市场运作经验欲分中国中药市场一杯羹。他们按照西药标准进行研发生产,去年流入中国市场26亿美元,特别是日本提出要建“东方医学”,其主要内容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中医中药科技含量,实现中医中药的一个飞跃。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医药的出路在于现代化。 四、中药知识产权保护迫在眉睫 中国是天然药物的巨大宝库,又有5000多种中药临床经验的知识积累,最大份额地拥有中药知识产权。但是,我国医药卫生研究院、所及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十分淡薄。我国的职务发明被外国人或从国内出去的中国人,以各种理由窃为己有或到国外申请专利甚至以国际申请的面目回到中国申请专利的事例,并不鲜见。一些记载老中医经验的专著中,许多处方拿出来稍作修改就可以开发成新药。由于科研体制不健全,缺乏严格的保密制度,加之科研成果开发成功后与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无关,有些科技人员
只重视发表论文、晋升职称、获得新药证书和奖励等,而忽视对科研成果的保[!--empirenews.page--][1][2][3][4][5]下一页 护,最后导致的成果是,或者成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或者因保护不当而流失。 我们应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能够有效地促进新药的研发。例如,日本在1976年实施药品全面专利保护以前,35年间仅有10种新药出现;实施之后11年间就有81种研发成果。美国2000年被FDA批准上市的生物药品达27种,并在多个国家申请了专利,均极大地促进了新药的研发。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国外已有170多家公司、40余个研究团体正在开展从中草药中开发新药的工作,东南亚等国更是竟相采用现代化技术研发中药。 从1980年,日本就从《伤寒论》等我国古代名方中,原方原量开发出新药,如小柴胡汤颗粒等,甚至在我国境内委托加工。韩国也仿制我国的“牛黄清心丸”。韩国还对市场上常用的100多种药材,在其本土试种栽培,目前绝大部分已经自给自足,且有少量出口。日本正在大建中草药基地,并制订了庞大的中药材发展计划。现在日、韩两国已抢占国际中成药7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外,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种天然药物在我国注册。据粗略统计,我国每年进口的“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是出口中药的1/5。正是中药知识产权的流失导致了我国中药市场份额的丢失。第二部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内涵、任务、途径 一、“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内涵 中药产业发展战略是指在中药现代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宏观上推进的主体是国家,实践主体是企业。 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内涵如下: 1、中国加入WTO后,相当一部分化学合成药都面临着进一步开发知识产权问题。中国有希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是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要在今后医药的发展中,把中药作为主流药物来看待。可以通过大量的中药、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等获得大量的国际专利,为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获得战略优势。 2、政府必须要有一个对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考虑,必须要有一个中药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把中药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指导企业按市场经济原则发展。围绕中药产业的现代化,确定支持中药产业现代化的政策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融资渠道、知识产权、市场准入、法律支持、市场规范等方面为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3、从国家的高度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以现代
化的手段村立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如果国家重视中药这个产业,其他国家在中药领域甚至在天然药物领域的产业就很难与中国抗衡。政府要鼓励产业主体参与国际竞争,要为中药产业特别是中药企业的国际经营作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政府要选择重点中药企业,培育跨国公司。在此过程中,国家要积累对产业国际经营的管理经验,形成支持中药产业国际经营的法规、政策和措施。 二、中医药文化是塑造“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核心能力的源泉 中药产业的核心能力是我国中药产业所特有的难以被其他产业和其他国家及地区模仿的竞争能力,是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保持长期全局主动的不可缺少的力量源泉,是发挥其他优势的基础。主要有:几千年积累并不断发展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不断积累的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和不断提升的中医药创新能力;政府持续进行的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工作和正在建设、完善的法规支持;中医药人才资源的积累;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中药材资源;一定数量的有疗效、有市场的知名品牌;若干先进的有竞争力的具有成为跨国公司基础的中药企业。 [!--empirenews.page--]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精髓,也是世界人类文化宝库存中的灿烂明珠。中医药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支柱,用这样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作指导,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制定和实施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会对中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学科的方法论是整体和系统,它越来越被现代科学方法体系的最新成就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所印证。 中医药学科治本学说的许多观点方法与现代正在发展中的免疫学说、基因学说越来越显示出诸多吻合之处。中医学科“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思想阐明了健康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彻底的开放系统,只有坚持“以通为纲”,调整人体自身内部之间关系和人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才能在调整中开发、释放人体潜能,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消除人体疾患。中医药学本身是一门整合医学,包括:明理、辩证用药的整合;外治法与内治法的整合;君、臣、佐使指导下的配伍整合。在中医药学整体观、系统观的指导下,用整合的思想去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医药文化在对中药产业发展中的贡献。三、现代科技是“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中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生产的各环节,如中药材资源开发、中药材的储藏养护、
中药炮制、中成药生产(粉碎、提取、浓缩、干燥、制剂)等都在日益广泛地吸纳着现代科学技术成果,逐步走向现代化。 1、现代科技应用于中药材资源开发。中药材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及矿物。在长期、过度地采集和猎取下,野生动、植物药材资源日益减少乃至枯竭。为了解决药源问题,人们在不断地探索着药用动、植物的养殖、栽培及引种。目前,北药南种,南药北移,野生变家种、家养等已取得显著实效。如麝的养殖和西洋参的引种等。80年代以来,我国在解决中药材资源的研究中,已取得一系列成果。无性繁殖技术、遗传育种技术、植物生长调节技术等已被广泛地用于中药材的引种、栽培,提高了药材的品质和质量,改进了生产方式。 2、现代科技在中药材仓贮养护中的应用。中药材贮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质量。大多数中药材都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脂类、纤维素等成分,易发生霉烂、虫蛀、走油及变色等变质现象。80年代初我国在中药材仓贮养护方面开始研究并成功地应用了气调养护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人工降低贮藏中药材周围的氧含量,提高了CO2等气体含量,使害虫窒息死亡,使霉菌和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药材的生理活性降低,从而达到保鲜、防霉、杀虫的目的。除气调贮藏技术外,近年还应用了真空包装技术、除氧剂密封贮藏技术、气调与机械吸潮相结合的贮藏技术以及计算机管理仓贮技术等。 3、现代科技与中药炮制技术的进步。炮制亦称炮炙,是指根据医疗和制剂的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修治整理和加工处理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对中药材进行渍、泡、洗、切、蒸、煮、炒、炙、煅等加工处理。传统的炮制器具为锅、铲、缸(池)、刀等,完全是手工操作。炮制的“度”也完全凭经验掌握。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洗药机、炒药机、蒸药机、润药机、切药机、煅药机等的研制与应用,中药炮制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中药微机程控炒药机的研制成功,显示出中药炮制已经走向自动化。同时,在现代分析技术以及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推动下,对中药炮制理论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初步阐明了一些药材炮制后解除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提高疗效等原理。 [!--empirenews.page--]4、现代科技推动中成药生产现代化。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或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供医生临床辩证使用的一类药物。中成药的生产是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最深、最广泛、最敏感的领域之一,其现代的色彩最浓厚。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广泛应用,已使中
成药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前店后厂的作坊式手工生产方式已逐步发展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直到自动化的现代化生产方式。1)中药材粉碎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2)中药提取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提取效率。3)中药提取液的浓缩及干燥新技术。4)中药新剂型不断涌现上一页[1][2][3][4][5]下一页 。这些新剂型的开发应用,使传统的中药不再难喝,良药不再苦口,具备了现代药物所具有的便于服用、起效快、疗效好、剂量小的特点。5)中药质量控制的现代化。现代科技的发展,带动了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使中药质量控制逐渐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古老迈向现代化。 四、“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未来指向 将我国几千年发展积累并最能体现优秀文化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中医药为全人类健康不断做出新贡献。这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宗旨。在继承的基础上推行中药及其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这是完成中药产业推进战略任务的根本途径。而中药内含的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将成为中药国际化持久的推动力。在实现中药及其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同时,使中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中药产业是战略性产业,要从国际角度制定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支持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在中药领域内确立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政府、市场、企业三者间的作用框架,创造形成一个中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并重视培育中国的中药跨国公司。 中药产业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产业,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丰富既能体现中医药特点又能被国际社会接受的标准体系和产品体系。中药产业是大健康产业,除了药物进入医药主流市场,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发展符合现代发展观、消费观和医药保健观的涵盖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健康用品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体现“选择了中医药就选择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新理念。中药产业是大中药产业,中药产业是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枢纽、中药知识经济产业为动力的大中药产业。中药产业是国际化产业,中药产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国内市场,而要以全球天然药物市场作为自己发挥作用的舞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药产业是具有紧迫感的产业,面对世界天然药物领域日趋势激烈的竞争,中药产业应积极推进自身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开拓未来。第三部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对策思考 改变我国中医药产业落后面貌的主要举措,不仅仅是中药科技创新资金量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首
先从中医药观念更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入手,培育我国中药科技创新市场化机制,并使之逐步发展和完善。在这方面,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制度的改革和机制的创新,政府、企业和科技界应发挥各自的作用。 [!--empirenews.page--]一、政府与科技界应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首先、政府应尽快制定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以此对中药产业起到引导、规范、监督和服务作用。通过对重大中药科技项目的立项,引导企业和科研单位瞄准国家目标进行技术创新。因此,建议国家在资助中药技术项目时要有大手笔的投入和瞩目性的标志。其次,在立法、制度和市场方面,政府也要为中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权益保障、咨询与服务,特别是在建立科技成果孵化机制方面,不妨设立经纪人制度,帮助风险投资企业和中药技术研究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再次,对技术相对贫乏的西部地区,不但要进行资本扶持,还要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予以扶持,帮助这些地区发展有植物药优势资源开发型的中医药企业。 其次、科技界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和中药企业需要的机遇,面向市场和社会,大力进行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为中药企业提供技术和产品服务。同时,改革旧体制,向企业靠拢是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因此,科技界务必以技术创新为研究开发的
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我国的中药现代化技术和 生物医药领域亟需创新型人才,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利用将成为中医药企业管理的热点。 二、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首先、针对“洋中药”的冲击,“中药现代化”要求中医药观念必须创新。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有数千年的历史,要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它,使大家都能接受,这非常难,一两代人难以取得突破。而中药的现代化相对较易,中药现代化搞好了反过来会推动中医现代化。“中药现代化”要两条腿走路。对传统中药我们要提高其科技含量,可先仿效国外的“中医西作”,与国际接轨,使中药不仅站稳国内市场,而且进入国际市场。 其次、中医药理论必须现代化。对于成分复杂、现代医学尚未能够完全弄清其奥秘,但屡试不爽、临床疗效确切的中草药有必要“中药中作”,探索建立中药自己独特的标准,让“洋中药”与中国中药的标准接轨,否则,中药将不成为中药。中药与西药是两条不同的医学道路,没有必要唯西药马首是瞻,不能用西药的标准来衡量中药。灵芝孢子粉注射液的开发,对治疗神经肌肉疾病非常有
效,便是一个实例。孢子粉注射液中究竟是什么活性成分在起作用至今尚不清楚,但临床效果肯定,药理作用明确,生产工艺稳定,仍可作为药物使用,孢子粉注射液已经生产和应用27年了,颇具有中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味道,这是我们今后应当加强研究的。 再次、怎样保护中药知识产权?加入WTO后,我国在世界中医药市场面临的竞争形势将更加激烈。为了保护中药科研单位、企业或个人研发新药的积极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但暂时难与国际接轨。比如,仅牛黄解毒片就有150多家企业生产,复方丹参片有140余家生产,安宫牛黄丸有100余家生产。谁是正宗、产权归属均不得而知。不能解决“技术的产权归属”,在专利保护上就要出问题。2000年7月卫生部发布了《卫生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实施一年多来,强化了各级单位特别是专家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国家知识产权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新药审评中心等权威部门,应尽快协调制定一整套切合中药实际情况的专利法规,防止中医药传统知识继续流失。我国中药品应严格实行专利和行政保护,企业之间不能随意仿制新药。有的中药研制单位在研发过程中即应开始申报专利,这样一段时间后既可获得新药证书,又能获得专利授权。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分析,研究者若能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则可节省40%的科研开发经费,缩短65%的开发时间。 [!--empirenews.page--]三、中药企业应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发挥主导作用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心调整产品经营结构,加强创新药物的研发。企业进行产品经营结构的调整,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为依据,抓住国家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机遇,加快调整步伐,扩充网络,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特别要重视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经营和市场推介,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企业要配合政府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建立企业自己的研发中心,进行自主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牢牢占领中医药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 2、强化中药企业内部管理,转变经营方式,搞好资本运营。跨入21世纪,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尤为重要。由于政策、市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中药企业经营将步入微利时期,利润空间十分有限。要特别重视中药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降低费用,提高
服务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企业要转变经营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大的发展,必须不断进行资本运营。要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利润最大化、优化配置、保值增值等目标,盘活存量资产,置换不良资产,吸收优良资产,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3、注重市场开发,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市场开发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寻求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1世纪,农村市场的开拓、社区服务的药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品供应、零售要店的连锁发展、中成药、保健药品、康复医疗器械等都有潜力可挖。老年病用药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妇女、儿童用药及预防性用药、保健和营养药物市场广阔,也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加强网络信息化市场开发建设。在市场调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高信息化运作的水平和信息的利用价值。 4、中药现代化与生物技术产业化相互渗透,实现双赢。中药与生物医药企业要在理论、技术、人才等资源方面相互渗透、优势互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发展。要将系列化、成熟和潜力巨大的产品推向市场作为突破口,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从而开辟第二战场,以此冲击洋人垄断的生物医药市场。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园科技成果孵化器的环境和条件,培养自己的产品开发体系,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要大力挖掘中医药资源和潜力,发挥自身在挖掘祖国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优势,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宝贵的文献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创名牌效益,开拓国际市场。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开发一批能够正式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中药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二次开发”,“九五”期间上市2—3个中药产品,2010年前至少10个中成药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人民币,实现利税20—30亿元。用名牌优质产品引导国内产品结构调整,使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医药产业向我国支柱型产业方向发展。 [!--empirenews.page--]6、建立规范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企业要积极参与我国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并争取使之成为国际传统药物研究开发的标准规范。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外向型产业,增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我国在进行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GAP)栽培示范的同时,要组建5个中药科技产业基地,争取培育年产值可达5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5个跨国型中医药企业集
团。加快规模建设。企业要充分利用我国政府开辟国内高科技板快二级证券市场的契机,迅速在今明两年内通过各种形式筹建一批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从而使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成群增加。如能达到500—1000个群体规模,则为下一步组建集团规模打下基础。第四部分、从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来剖析中药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一、对阿胶“二次开发”的剖析 (一)“东阿”牌阿胶的优势 1、文化底蕴丰厚。东阿阿胶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历代医药经典著作均有记载。东阿阿胶在继承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精华的同时,逐步孕育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阿阿胶文化。2、水质独特,原料纯正。东阿阿胶生产所用的地下水比重为1.0038,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元素和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为优质矿泉水。用此水熬制阿胶,有利于杂质分离,保证阿胶纯正,并有助于药效发散.东阿阿胶在甘肃、河北、新疆、河南等地建立了驴皮收购基地,每年收购优质纯驴皮5000多吨,保证生产所需。3、做工精细,工艺独到。公司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与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全国2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不断改进阿胶的生产技术、设备、将现代高新技术和传统工艺精华有机融合,实现了化皮工艺微机控制、离心分离、微波干燥等专有技术,编制了行业第一部阿胶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并载入《国家药典》。4、药效成份分析显著。阿胶的临床作用主要为补血、抗休克、改善钙代谢平衡、调节免疫功能,止血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此外还有对抗内毒素引起的实验动物血液粘滞性增高和改善微循环障碍等活性作用。阿胶为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它主要含胶原蛋白纤维的降解物明胶蛋白及多种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等成分。5、品牌具有较高无形资产价值。“东阿”牌阿胶是阿胶制品中唯一三次荣获国家金质奖,唯一荣获传统药“长城”国际金奖,在医药保健品中唯一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东阿”牌阿胶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东阿”牌商标2002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二)阿胶产品“二次开发”的背景分析 1、良好的机遇催生阿胶“二次开发”。现代人类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转变。因此,对医疗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众多学者认为,中药开发应发挥其自身预防性长处,针对当前及未来人类由于体能综合状况不佳而导致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爱滋病、老年
性痴呆症等,建议将中药研究重点放在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免疫缺陷等方面以及健脑、强身、滋补等保健品上。这个观点,对于东胶集团的具有抗衰老、抗休克、增强免疫力的主导产品——“东阿”牌阿胶来说,尤其值得借鉴。 [!--empirenews.page--]2、巨大的市场空间亟待阿胶产品“二次开发”。由于人们对天然药物的普遍认可,目前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入世”把国门打开,中国与世界市场通道的接通,巨大的国际市场份额有待现代化的中药产品去填充。从国内来分析,我国医药消费正处于跃变期,人民群众在已经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不再满足对生活的简单需求,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尤其关注与生命健康有关的药疗保健消费。此外,老年人用药水平与其他人相比为4∶1,而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国家,而日渐成长、国际化了的国内市场也需要现代化的中药产品来占领。 3、严峻的挑战呼唤阿胶“二次开发”。日益升温的全球天然药物“研发热”,与我们中药资源大国却拥有极低的市场份额,加上“洋中药”拥入国门的严峻现实,都逼迫我们加快中药产品现代化进程,加速阿胶“二次开发”的步伐。 (三)阿胶产品“二次开发”应整合资源,加强管理,大力推进中药企业的现代化 1、中药现代化从中药行业来说是从产品到工艺、技术、设备、标准、管理等综合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是前所未有的产品创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必须以一流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为支柱。要加大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制度的改革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整合利用社会科技人才资源。目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启动。在同华东理工大学、山东省医科院联合建立了3个研究所,吸引了一大批教授、博导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北京建立了研发中心。阿胶“二次开发”项目吸收了清华、浙大、中国医科院、协和医院等一流院校的顶尖人才,从分子学、细胞生物学、现代临床医学的领域和角度研究阿胶系列产品,如此,才能在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上进得去、打得开,有规模、有效益。 2、中药现代化既要整合人才资源,更要整合信息资源。国家有关部门应当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当好企业的“耳目”,尤其是在中药现代化项目的审批上,一定要把好关,防止课题项目的雷同和重复。企业要加快信息现代化工程的建设,如果仍然采用原始的、落后的、低效的信息手段,即使有了现代化的中药产品,将来也无法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大市场,无法进入信息经济高速公路。东胶集团投资近两千万
元,已经开始实施集企业资源计划、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信息现代化项目,年降低成本可达数百万元。人民网最近发布的台湾科技人员发现了阿胶中抗癌物质的消息,被企业信息中心接受到,这为阿胶“二次开发”提供了较好的信息资源。 3、中药现代化还要从市场的角度、经济效益的角度整合商机资源。天然保健品热销的潮流已经形成,商机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中药药食同源的优势、滋补保健的优势和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恰恰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限制相对较少,已经给我们敞开了一扇大门。阿胶“二次开发”项目中,其中阿胶颗粒剂产品的改造,即立足抗衰老、美容、养颜、降血脂等保健功能,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已经研制了6种阿胶软胶囊保健食品和部分药品,这个项目已被国家计委列为国家中药现代化重点项目,并拨款500万元资助支持。中药现代化须采取两步走的战略,先抓住商机,这既从市场上练了兵,又为将来的研发积蓄了力量,形成了“滚雪球”式的开发。同时研发中心也必须立足于适宜搞药的科研成果搞药,适宜搞保健品的搞保健品,这才是对待“中药现代化”的务实态度。 [!--empirenews.page--](四)阿胶产品“二次开发”应与未来发展战略对接 东胶集团企业现代化未来发展战略,以补血产品市场“国内第一、亚洲领先”为愿景目标,充分发挥东阿阿胶的优势,抓住机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战略实施重点应以中药开发为主业,着重培育生物制药和药用辅料业务,以“人力资源优化为先导、市场营销为中心、阿胶深度开发为动力、兼并收购为手段”,实现东阿阿胶产品的结构、工艺现代化和经营方式的转变。着重实现“从阿胶产品的市场领导者转变成为补血产品的市场领导者、从以传统产品占主导转变为以生产现代化的中药和生物制药产品占主导、从以生产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转变为以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从以国内经营为主转变为国内经营和国际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的四大转变,实现“市场营销、阿胶产品深度开发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目标。到2005年建成总资产60亿元,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4.5亿元,以生产经营中药产品、生物制药、保健品、医疗仪器、药用辅料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进入全国中药行业前5名。 为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以下战略对策:推进中药现代化,在京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开发2—3个能够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现代阿胶中药产品,
中药产业达到24亿元。积极发展生物医药,2005年白介素、水蛭素、TPA等新品种上市,并新立项开发2—3个新产品。大力发展保健品,推出7种阿胶系列软胶囊保健品,形成市场规模,2005年保健品销售贡献达到3亿元。加大分厂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建成颗粒剂产品产业基地。投资2—2.5亿元在全国建立20家控股销售公司,600—1000家连锁店,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围绕延伸主业实行低成本扩张,收购3—4个企业,形成6—8亿元的销售收入增长点。利用国际原料资源,在澳大利亚、南美、中亚建立原料基地和加工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