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汇总

2022-12-28 来源:钮旅网


浅谈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

晋城人民广播电台 郑纳兰

记者是一群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群体。狂风暴雨中、冰雹大雪下、地震废墟上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当感人的事发生时,他们会第一时间把人间的真、善、美传播给大众;当权利受践踏时,他们会站出来无情地揭露这些伪、恶、丑。也许你从没和记者打过交道,但每个人的生活和记者都息息相关。应该说绝大多数记者都能坚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道德底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新闻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新闻界的种种不正之风社会反映强烈,群众意见很大。通过参加“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自己对记者这一特殊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当好记者,必须具备能吃苦的基本职业素养

记者的职责就是报道新闻,一个好的记者,应该能用好的方式给受众讲述你看到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首先,用好的方式去讲述,这意味着记者要有很好的业务水平。要善于讲故事,要写出能够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的文章,需要长期的练习、实践和积累。其次,要看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记者就要到新闻现场去,去亲身感受和体会。

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深入新闻现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当中,与新闻事实面对面,与新闻对象心贴心,才能倾听到心灵的声音,才能使自己感动,才能激发热情、产生灵感,才能发现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才能写出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新闻作品。

我身边有位同事,这几年,无论“抗击非典”还是“两会报道”等重大事件他都参加过,也拿过不少奖。按她的说法,深入现场是出好稿的唯一途径。他说:“如果我没有到现场,我最多从有关方面获得很简单的一点信息,但更多的东西无法了解也无从想象,更不会有深入心灵的感受。到了现场,就有了一辈子难以忘记的经历和磨练,有了对生命和职业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深入骨髓、难以磨灭的感受,有了通宵达旦、夜不能寐的创作激情。 ”

在记者生涯中,深入现场和一线,往往会遇到困难,遇到艰苦,遇到意外,遇到感动,遇到震撼,遇到惊奇,甚至会遇到生命危险。当这一切都成为你生命中的印迹,记者增加的不仅仅是阅历,而是心灵的净化和对生命的感悟,这种东西可以穿越名利,穿越金钱,穿越生死,变成新闻作品的灵魂,终身受用不尽。

因此,能吃苦,为新闻报道经受考验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在新形势下,这种精神显得尤其重要。你要搞农村方面的通讯报道,好,请你到乡村去蹲点吧。认真跟村干部了解情况,跟村民谈心,知道农民的过去和现在,到田野及农家走走,深入观察一下,找出些细节、情节,这是深度报道必须做足的工夫。广播记者为了录取一段在稿件后期制作期间能够采用、能够令报道生色的音响,到臭哄哄的猪圈里,录点养殖户打开猪圈,猪在吃食叫唤的声音、晚上冒着蚊叮虫咬的困难,到乡间草丛,录点近处蝈蝈叫、远处狗狗吠、还有风吹树叶沙沙响的声音,都能给你的记者生涯添上精彩的一笔。

二、当好记者,必须能够经受得起利益金钱的诱惑

做记者,在利益诱惑面前没有一点定力是不行的。 2003年11月记者节前一段时间

里,很多同行都生活在“繁峙矿难记者受贿”事件的阴影之中。2002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发生金矿爆炸事故,前去采访事故发生原因的新华社、《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生活晨报》等11位记者记者因接受贿赂而隐瞒事实真相的情况,致使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诚信和社会形象受到很大影响。记者违法违纪虽是个别现象,但它却成为中国新闻界心中永远的痛。直到今天,我们还遗憾地见到,由于记者工作的特殊性,有的记者没能经受物质、金钱的诱惑。有的记者收红包后没有特意搞虚假新闻,但也因为得到好处而为有权有势者歌功颂德。这些害群之马的行为玷污了“记者”这个神圣的称号,影响了记者的群体形象。

说到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去年湖南的“吴老虎”事件。湖南林业厅去年3月24日上午称湖南平江县内由该县电视台记者吴华所拍摄的时间长达19秒的华南虎录像系造假,吴华伙同马戏团老板将圈养的东北虎运至野外拍摄,于3月20日公布录像,以达出名目的。在人们心中,新闻记者一直都是人们尊敬的对象,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将社会现象和新闻及时、公正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可是,“吴老虎”却动摇了人们的信念:记者为了出名,竟造假华南虎录像。

记者应该是一个诚实的人。记者只有保持自身的“干净”,才能更好地“干事”。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这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守则。媒体上的消息应该是一种不带偏见的客观报道。但客观的说,一个记者不论多么公正、怎样敬业,他用电脑键盘或摄像机镜头记录下来的消息,很难做到绝对客观,记者的主观色彩中,总会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渗透其中。我们无法把这些主观色彩彻底摒除,而且,恰恰是这种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的主观色彩,记者的社会良心和是非判断才得以显现,从而给读者以感染和启迪。但对新闻事实的绝对尊重,永远是记者职业道德的底线。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把党和

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不当利益的诱惑。

三、当好记者,应充分尊重被采访者的处境与感受

追求新闻真实,保持客观公正,是新闻业为为道德准则之一。在采访中,记者面对他人的不幸遭遇,经常陷入两难的道德抉择中:记者或编辑是否有权把真相公诸于众?在披露事实真相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对某些人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一个记者讲述他采访中国著名魔术师秦晓鸣被误伤的事件。秦晓鸣在彩排中为救夫人姚金芬,不慎被电锯锯伤了腹部,危及生命。记者得知此事后几番去医院采访,姚金芬因丈夫陷入病危而拒绝采访。最后,由于记者表现出较大诚意而完成了采访任务。无论如何,在当事人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采访,确实使他们备受困扰。单从新闻真实的角度来讲,这位记者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报道了事件真相而已。尽管遣词造句稍嫌不当,但报道却对当事人造成了深深的伤害。

相反我觉得河南女记者曹爱文的做法,应该受到称赞和尊敬。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趴在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有人认为记者的职责是报道现场和采访当时的情况,曹爱文不应该去救人,而我认为这是对“记者职业道德”的严重曲解。坚持“生命第一”,就是坚持了“职业道德”。“生命高于一切”,永远是记者最高的“职业道德”!

可见,在新闻记者面前,保持人的良知,尊重被报道者甚至是与之相关的人的处境与感受,是一个真正记者的必须。一般的新闻采访理论,都要求记者在报道事实的时候,保

持中立的身份角色,才有可能写出客观的报道。记者不能干预事件的进程,这是基本的职业要求。在报道过程可能会给当事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下,报道新闻与尊重他人感受之间,该如何把握,这个问题应引起业界反思。

四、提高记者职业道德的应对措施

一是加大对记者的考核和培训力度。新闻从业人员的门槛不但不能降低反而要提高,对即将进入新闻领域的从业人员进行严格考察,对已上岗的记者也要时常进行考核。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记者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记者们要积极主动地反映人民的呼声、要求和意见,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珍惜新闻工作者的荣誉。

二是提高记者的福利待遇。提高媒体自身的经营能力,改善经营状况,让记者获得良好的福利待遇。这其中政府方面政策性的扶持也是很有必要的,加大对媒体经营状况的关注度,尤其是加强对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关注度,重视记者的收入状况,在财政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和补偿。

三是增强自律和他律意识。其实无论说多少,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记者的自律,这也是加强记者职业道德的核心。记者是国家和人民、党和政府声音的传导者,记者在从业活动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要时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来约束自己,为广大人民创造出更多好的新闻作品,从而来引导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净化我们的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