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2023-11-15 来源:钮旅网
天印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数字化学校的建设,是凭借现代化数字技术,构建以网络技术为主、充分运用其他数字技术的数字化校园环境;落实数字化环境下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

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这几年来,我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建设数字化学校的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一、天印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1、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我校创办于2007年,于2008年成功创建成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学校建有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组成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支持系统,师资方面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有大量新引进的各地优秀教师和高素质的应届大学生。学校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根据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学生的特点,确立了以“开掘潜能,让每位学生走向成功”为办学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特长,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为育人目标,以“人生预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统领全校的科研课题,以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有序、师资雄厚、质量优等、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为办学总目标。这一办学目标,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的应用及其研究非常重要,我们不断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基于这一考虑,我们确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作用的研究》课题,被列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实验课题。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坚持用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用科研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用科研探索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历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

绩,在全国及上海市各项竞赛与活动中频频获奖;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论文、公开课、教学设计等多次获奖;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2、 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1)设备现状

我校从1998年迁校以来,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为使学校信息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现就我校信息化目前的状况作一阐述。 ① 网络中心现状

网络中心由8台服务器、13台交换机、1台路由器和2台网管工作站组成,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国际互联网和校校通。由于长时间工作,目前设备大都已经老化。

② 校园计算机终端现状

学校共有计算机网络终端350个。交换机总接口560个。各教室、实验室、行政办公室、计算机房、每个教师的桌上都设有终端。学生用完好计算机164台,教师用完好计算机18台。迁校时配置的电脑(大部分是MMX233,32M内存,4G硬盘)基本已报废,现已作为教师用电脑分配到各办公室用做备课。学校生机比为11:1,师机比为12:1。 ③ 校园有线电视网现状

有线电视网络是我校的又一大型网络,它的有效电视终端点分布整个学校,包括常规教室、办公室、大型功能室及阶梯教室。

学校有线电视网络通过视音频矩阵和混频设备组成,可以完成12个频道的编播,可以播放学生电视台制作的节目、教育教学录像带、VCD,实时转播(现场直播)各类大型会议现场和电视会议。学校可以实现视讯会议的场所有:音乐厅、演播厅及报告厅。连续工作时间较长,部分设备已经损坏。 ④ 校园广播网现状

学校的有线广播网络,采用了智能控制器,具有独立的分区广播功能,各区域可以独立进行分区广播。控制室分为:广播室(总控室)、七楼分控室。拥有独立的智能定时控制,可以分时间段播放各类音频信号,例如学生广播台、眼保健操、英语听力测试等。

⑤ 学生计算机房

学校有三个计算机房共164台P4计算机,是2003年由区教育局配发的。是我校最好的计算机,目前工作正常。

⑥ 电子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已调到学生计算机房,目前电子阅览室内已无计算机。 ⑦ 语音室

学校有四个语音室,经过长时间使用,现在故障很多。因为设备型号太老,连厂家也无法修好。

我校教育技术设施从迁校至今已经使用了6年。其中网络系统和闭路电视系统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由于这些设备使用年限已到,目前在使用中经常出故障。如网络交换机常常会死机,还有服务器的硬盘太小,直接影响了校园网的畅通。闭路电视系统两台调制器已坏,另外几台因调制器老化导致输出信号不理想。部分录象机和VCD机已经损坏,严重影响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随着我校学生电视台社团活动和拓展性课程的蓬勃开展,摄象机使用频繁,现有的七台松下M9000模拟机中已有五台出现故障,两台SONY数码机中有一台出现故障,摄象机的电池因使用期限已到,充电后使用时间越来越短,因此电视台活动将会遇到很大困难。迁校时配的8台松下395投影器(灯泡已更换多次)和语音室的一些设备也因老化而对教学产生一定影响。虽说这些设备我们也进行了日常的维护和修理,但终因使用时间太长,元器件老化,很难彻底修复,而且大部分设备没有维修所需的图纸和资料,零配件的购买也非常困难,送出去维修除费用非常昂贵外也未能得到彻底修复。建校初期我校设备的投入相对于其他同类寄宿制学校是很少的(例如位育中学的网络前期投入是三千万元,而我校仅一百万元)。我校教师现在使用的基本上是学生机房淘汰下来的MMX233, 32M内存低配置电脑,这些电脑的硬盘、软驱、显示器不少已经坏了,目前虽然已作了报废处理,但在新电脑下来之前尚需靠这些电脑来维持,这些电脑出故障只能用余下的几台报废电脑拆东墙补西墙,等能用的配件都用完后就无能为力了。为使我校教育技术工作能顺利开展,几年来,我校出资50余万元购置了服务器、交换机、对学生机房和教师办公室进行了网络环境改造、改建一个多媒体教室、购置了数码摄象机和非编卡等。 (2)应用成果

① 校园网络平台日臻完善

学校信息化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我校于1999年基本建成并通过中小学信息网接入互联网,现在通过校校通光缆接入互联网,同时为保证对外访问的速度安装了多个ADSL。我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有网站、论坛、家校互动平台、资源库、学科支持网、教师网上评价系统、心理测评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即时交流平台以及FTP服务、视频点播服务、代理服务,其配置、管理、培训、应用工作是非常繁重的,我校网络中心克服重重困难,刻苦钻研、经常加班加点,保证了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特别是运行两年后,随着计算机数量、用机人数的增加,辅助教育教学业务的推广,我们的带宽、服务器、人员配置明显不足,我们网络中心及时做出了策划、调整、更新、调试。现有校园网络平台已基本做到了每个处室、各教研组都有自己的信息发布、成果展示板块,每个学科都有教学资源库,基于校园网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也初具雏形。

② 信息库建设初具规模

● 教学资源库建设:几年来,我们通过自制、收集、购置、接受赠送、上级配置等形式,拥有了新中电子图书馆、中教育星资源库、网络智能题库、网络教学资源库、国之源教育资源库、计算机教学网、翰林汇物理课件网、物理教学资源网、物理仿真实验、科利华课件库(部分)等近300G容量的网络资源。 ● 校本教育资源(电子文档)积累:校园网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平台,我们要求各组室的所有成果都要在校园网上展示出来,如好课件、好教案、好文章、好的经验交流材料、重要信息(含文字、照片、音视频)等都要上传校园网并发布。几年下来,我们已积累有近30G容量的电子资料,这是我校宝贵的电子文档资料。

● 影音资料建设:学校现有学生电视台原创自制节目30余小时;自制各类电视宣传片10部,近100分钟;自制辅助教学片30部,近200分钟;课堂实录98 课时;活动实录近100场次;录音带2500盒,录像带1750盒。

③ 学科教学支持网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和二期课改奠定了基础

经过各教研组的努力,我们已经在校园网上构建了各学科的教学支持网,为学科教师与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工具,这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科教学支持网是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校园网的利用效率。学科教学支持网站具有学校、教师和学科鲜明教育教

学特色,由学校或学科教师建设的,体现某学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的网站。学科教学支持网站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理想的学习工具。针对大部分教师不熟悉网页制作,运用网页技术进行教学会有很大的困难,在2004年上半年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学科教学支持网站建设》校本课程培训。

④ 影音制作和教科研课题研究

我们制作了《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教育•人生——陈裕全校长教育思想巡礼》、《校园掠影——校园绿化展示》、《教坛佳侣》、《亲切关怀巨大鼓舞——中央领导视察我校实况》等专题片和纪录片,并刻录成VCD和DVD和制作成流媒体,较好地配合了学校的对外宣传。在网络、多媒体开发及其应用培训方面除了对购置的部分平台和资源库进行了消化、改进外,我们还做了大量的开发、培训工作,如:现有校园网信息发布管理、教师评价、成绩管理、远程家庭教育等系统平台开发,现有的大量资源库的建设,已开设过的INTERL未来教育培训、FLASH动画制作培训等。特别是在我校成立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组中,我们信息技术组成员一直起着中坚的技术骨干作用。我们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作用的研究》,经过全校教师几年的努力,现已按计划顺利结题。

⑤ 学生社团建设

学生电视台、童心电脑社、业余电台、机器人小组是我校信息技术组打造的直接面对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研究平台。学生电视台在学校团委的领导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全力辅导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运作机制,从组织机构到招聘、培训、制作、播出、收视调查、上网并提供视频点播等,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1年成功举办首届上海市寄宿高中学生电视节,《我的舞台》获最佳纪录片奖,《美丽人生》获最佳综艺节目奖、最佳编辑奖,《缘份的天空》获最佳电视艺术片奖;2002年5月,我台高二学生制作的《生存合作发展》获上海市教委、教育电视台、教育报刊总社、校外活动营地联合颁发的“东方绿舟少年行最佳电视片奖”;2002年9月我台选送的《高考心语》、《我的舞台》分

别获“2002年上海市青少年电视专题片大赛”一、二等奖;2002年12月,我校高一学生参加上海市青少年新闻摄像大赛”获二等奖、三等奖各一个;先后被评为区、市明星社团称号。

学生电视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培养了一批学生干部。正在北京航天大学攻读法律的首届台长顾行宙同学,本人及家长都表示学生电视台台长的工作经历对他能力的锻炼、培养是很大的。副台长董丰烨同学考取大学后邀集上海众多高校的学生电视爱好者,联合东方网少年频道与全市中学学生电视台成立了校园情报网栏目,现正红红火火,继续圆她的电视梦。《校园聚焦》栏目的主持人史晨云同学,在上海市第三届中学生演讲比赛中,以自身经历为内容发表精彩感人的即兴演讲《圆梦》,得到众多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冠军,被上海戏剧学院编导系破格录取。第二届学生电视台台长朱文杰同学、副台长陈家贞同学凭着在学生电视台的出色成绩申报留学外国大学,分别被荷兰莱瓦顿专业大学(CHM)和美国格林内尔大学(GRINNELL)录取,其中陈家贞获得全额奖学金。主持人王琛、蔡喻同学以自己在学生电视台的表现获上海外国语大学优先面试录取资格。

童心电脑社:创办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更多更深的计算机知识;开设了网络、机器人、三维动画、平面动画、程序设计等五个部进行活动;主要活动形式是通过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和基于小组的协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习、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几年来共获市区级获奖50多人次。2004年我校朱绍杰同学的电脑动画作品获得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高中组一等奖。

我校学生社团是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实施人生预备教育”这一办学宗旨的一个具体体现,而学生电视台和童心电脑社只是学校众多学生社团园地中的两朵绚丽奇葩。

二、新中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初步规划

新中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结合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从各个部门及相关领域的实际需求出发,决定建设的阶段目标及技术路线,确定和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新中高级中学校园数字化包括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方式的数字化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等各环节;而计算机在学校的广泛应用及良好的网络设施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前提基础。

校园数字化将渗透在办公及学校管理、教学及教研、教育科研及管理、图书信息及管理、生活指导与心理辅导、家校互动、学校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中;整个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将围绕着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环境建设模式的探索而展开。

1、指导思想

● 新中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旨在为市、区学校在中等教育中实施数字化校园起示范与带头作用。学校领导及师生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重要性。

● 新中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学校主要领导将直接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有关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同时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信息人员的职责。

● 需进一步做好学校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工作,深层次地全面提高学校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使数字化校园的各项应用真正发挥实效。

● 需得到上级财政部门在经费上的支持,设立专项经费保证此项工程的进行。

2、建设目标

一年目标: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建设完善学科支持网,改善学校基本设施,深化管理应用,促进家校互动。

三年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依托宽带网络,建立一个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学校,以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为契机,全面提高学校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结合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要求,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沟通模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长期目标: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园人文环境实现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各方面实现全面渗透,教育信息化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建成真正的数字化学校。

3、组织结构

由分管校长牵头成立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部门领导和信息技术组长,统一协调学科研究组、德育工作组、教务工作组、信息发布组等各工作小组的工作,由信息技术组统一提供技术支持,并不定期对全校教职工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整体的信息素养。

学科研究组由教学科研处、各学科的优秀教师组成,学科组的任务是建立网上的学科教学支持系统,不断丰富完善其内容,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拓展教育教学时空。

德育工作组由德育处、团委、各班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组的任务是通过心理测评、论坛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以班级网页制作评比、论坛交流等为主要形式,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策划设计网络版的德育(班主任)工作平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教务工作组由校务、教务工作人员和信息技术组网络开发人员组成,任务是策划设计网络版的管理平台,方便校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的开展。 信息发布组由校办和个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是及时发布学校对内对外信息。

4、具体操作 (1)人员培训

教师信息化的专业准备不足,是当前制约基础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最突出的瓶颈,因此数字化学校建设成败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只有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水平高、技术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才能使数字化学校的建设顺利进行。

我校拥有大量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教师,学校的校本培训为学校和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校本培训方面今后将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方式转变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对师生网络化的人文教育,最终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

字化环境,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方式全面引入各学科教学,建成数学化学校。

(2)基础建设

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全面优化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主要表现在:

① 校园网络系统

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我们的设想是:优化学校公共网络设施的。优化学校有线电视网络和语音广播网络,添置相关设备,完成语音信号与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数字化,做到数字化的语音、视频信号在网上传输。建设千兆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双向电视教学网、智能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教室计算机除普通计算机常规功能外,还融集控、视音频直播等功能,并有课件点播、VOD点播、AOD点播、双向电视教学、示范教学、教学评估智能广播等多项功能。

建设网络基本服务体系,加大网络出口宽度:我们的设想是:除校校通外,学校还应有相当带宽的网络出口,保证学校数百台电脑和因特网的数据交换。同时还应有相当数量的服务器用于校园网的各种功能的开发。

我们的设想是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都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因为它们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否则,网络就成了一个空架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教师资源的优势,我们设想开设机器人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数字化实验室

② 广播电视系统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学生电视台在各种市级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成为上海市明星社团。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上海市寄宿制学校学生电视节。我们的设想是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添置数字非线编系统和摄录系统、数字点播和直播系统,建设一个真正的数字电视台,在校园电视台更好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基础上,建设成闸北区的品牌以至上海市的品牌。

③ 一卡通管理系统 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具有电子身份识别和电子钱包的功能,替代校园传统的日常生活所需的教师工作证、学生证、借书证、食堂就餐、医疗、各种体育娱乐设施使用和现金交易,达到证件、考勤和消费、娱乐、餐饮等收费的全电子化和智能化。我们的设想是校园一卡通系统通过与其它的各个管理系统模块的信息

连接,将整个校园网有机、高效地带动起来,使得校园各个方面的工作因IC卡的高效、简便而更加顺利。校园IC卡管理系统的基本职能应包括身份验证、代币和信息管道等,各个职能的实现建立在办公自动化和校园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及其相关的系统等的基础之上。IC卡的身份验证职能建立在教师、学生档案的基础上;代币的职能建立在财务管理及其相关的系统的基础上;信息管道的职能建立在校园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的基础上,由上述各个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和内容,能形成对某个人的全方位综合信息的了解。

④ 其它方面

学校教学场所多媒体设备使用最长的已有六年,接近更换周期,设备的故障率高,需要逐步优化。我校在2003年已在一个年级教室实现多媒体化,我们的设想是三年内争取使其余的两个年级教室也实现多媒体化,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目前我校每个教师的办公桌上都有了网络端口,我们的设想是三年内争取做到人手一机,充实计算机及附属设备,营造良好数字化环境。

(3)应用规划

① 学校管理工作

如果学校网络硬件环境建设得到优化,各类软件平台的建设不断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如何向更深层次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软硬件资源的作用?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学校及管理的数字化是必然的趋势。

我们认为必须依托学校现有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在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中,通过学校各处室部门的配合,加强培训与指导,全面实现学校各类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

● 行政办公系统

包括各类文件、通知、通告、网上请假审批、网上工资签单、教育教学信息的网上传输等;

● 教学支持系统

包括学生成绩网上管理、网上作业、网上备课、网上教案课件管理、网上论文管理、网上试卷管理、网上课表管理、网上调课等等;

● 德育管理系统

包括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宿舍管理与生活指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学生信息调研、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等;

其中宿舍管理与生活指导系统是针对学校在宿舍管理方面遇到的学生较多、管理存在一定困难等问题而开发的一款管理软件。适用于学校宿舍或企事业单位

宿舍的管理等方面。可以有效地查询且记录学生在入学后有关住宿方面的情况(如宿舍物品的领用、宿舍的卫生评比等),可为后勤管理部门提供诸多方便。

● 科研管理系统

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是学校的另一个中心,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样影响到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的模式和机制,大大提高学校教科研的创新水平,在某些方面又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益。

学校教科研管理通过网络,更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而且从“管”更多地转向协调服务,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最新的教科研信息;建立课题研究专题网站,利用专题网站促进教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使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得到反映。另外,通过专题网站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知名度。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有利于学生了解新课改、新课标的前沿信息,吸引学生参与教师教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档案管理系统

逐步建立完善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档案的保存条件,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人事档案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服务学校各部门,而且可以借助教育局系统的校校通网络直接为教育局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 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馆一方面将自己原有的资源数字化,同时引进更多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网络数据库,并建立网络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为全校师生乃至校园外的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包括检索、预约、传递、浏览、信息服务等)。

图书信息及管理的数字化系统由数据处理、查询、查重、统计打印、验收及数据维护、超期书查询、信函订书等功能构成;中文编目子系统由图书编目、查询、查重、打印、统计、格式转换、库维护等功能模块组成;流通子系统由以下几大功能模块构成:图书借还、图书续借、图书预约、查询、罚款处理、书证管理和其他;期刊管理子系统可以完成期刊订购、过刊管理、数据统计等工作;图书典藏子系统包括入藏登记、密码修改。入藏登记指明每册图书的条码号、馆藏位置及是否允许流通;论文管理子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和系统管理;公共检索子系统包括馆藏目录检索、论文信息检索、联合编目库检索、读者数据检索。

● 后勤管理系统

能及时了解学校的固定资产及办公设备等方面情况。

网络化、数字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模式将引发传统管理体系的深层变革,使整个办公、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更高效、更便捷,决策更民主、更科学,逐步形成充满活力的具有新中高级中学特色的新型管理模式。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的建设内容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各类应用系统数据中心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中间是数字化管理的各类应用支撑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面向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服务。

学校管理系统图

② 课堂教学工作

依托宽带教育网络(校园网)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将带来教学模式深层变革。基于宽带网络的教育应用工程是数字化校园的主要核心,主体对象不仅是本校学生,还包括其他学校的学生。

我校从1998年开始致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以来,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不断向全方位交互的网络教学新模式转变。随着软硬件环境和

各应用系统数据中心 上网条件的全面改善,在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教学及教研应用的建设包括如下方面:

●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体系

这是数字化教学应用建设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学校数字化校园的统一规划下,重点收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数据库,如教学资料信息库、中高考信息库、教育教学视频资料库、教育教学图片资料库、教育教学音频资料库库、教学反馈与评价信息库以及图文资料丰富的校园数字图书馆建设等等。

● 网络教学系统

这是数字化教学应用建设的互动式基础教学平台。包括:网上课件制作、网上授课、网上作业、虚拟实验室、网上教学讨论以及网上教学测试等等。

● 网络课堂的开设

依托宽带教育网络(校园网),通过网络公开课的功能开设远程课堂教学直播。利用计算机的数据通讯功能把电子教案(课件)与教学实况传送到各教学点,各教学点还可以通过网络向老师提问或与远程教学点之间进行讨论。通过宽带网络,运用相关的视频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多点教学。几个老师可以一起协同对众多学生讲课。对于教师来说,将获得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将获得更多的机会接受优秀教师的教学,从而真正实现 “名师共享”工程。

● 网上辅导与培训

学校教导处或教科研室可以组织优秀的老师,在网上对学生或者教师进行辅导,这样不必集中,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有一定规模后,学生、教师在家里或办公室遇到难题可以随时在网上找到相应学科的专家进行解答。

● 网上教学视频点播

学生、教师可以在宽带网络上点播制作好的课件、优秀课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把课堂或辅导的内容录制下来进行复习、研究。把实时的教学和主动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随时随地的学习。

● 网上课程资源的整合

整合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新课标体系的资源,开发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包括学校各类研究性学习专题、校本课程开发专题、新课改专题等等。

③ 拓展育人时空 ● 多元化学习环境

众所周知,网络教育的优势在于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社会每一个成员进行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学校教学支持网和网络课堂的建立,使得学生在家能够很方便的学习,一方面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另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资源共享和服务,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 网上心理辅导

用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网站由专职心理教师在学习、交友以及如何处理好与教师、家长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个人自由与校纪校规等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网上辅导。对学生进行上网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学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学生在网上发表的言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更新网上的内容和活动。

● 网上家校互动

“远程家庭教育平台”是我校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抓住自身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校园网络资源,构建起来的远程家庭教育工作平台,该方案实现了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的统一。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家长、学生、老师的沟通联系非常重要。特别是面向全国招生后,家长有许多远在外省市,出席一次家长会很不容易。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尽管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但其在心理上与家庭息息相通,行为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寄宿生活中已经或正在养成的良好习惯、态度、规范等发生摇摆和反复。为此,我校在拓宽学校教育思路、教育渠道,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互动机制。突破时空限制,启动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大教育和强教育,在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我校通过远程家庭教育平台,克服时空限制造成的学校与家庭、父母与子女、教师与家长的交流障碍,能及时交流、反馈学生在校信息,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校园的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协作式、研究性的学习,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扩大校园教育承载能力和教育覆盖地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基于以上的理解, 我校建设“数字化校园”将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教学支持网站、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面向教学应用为首选,以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为主要建设模式,创设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