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 现代中国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日内瓦会议——(b)
(1)概况: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2)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3.万隆会议——(b)
(1)概况: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2)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形成“万隆精神”。
微点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强调发展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这是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一种修正,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关键。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
(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2)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b) (1)原因
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
②中国: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2)过程
①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④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微点拨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另外,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才是根本原因。 3.中日邦交正常化——(b)
(1)原因: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日本舆论的强烈要求。
(2)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3)意义: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推动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b)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
(2)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2.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
(1)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 (2)特点:结伴而不结盟。
(3)合作模式: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4)意义: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易错提醒 中国的不结盟政策≠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是由广大发展中国家组建的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盟。
主题一 打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束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史料实证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史论总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成熟的四大依据
(1)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主题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 史料实证
1.中国重返联合国 史料
2.中美关系逐步改善
史料 美国三代国务卿绕不开的中国话题:
解读 史料中美国三代国务卿对中国的不同立场表明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内国际形势是制约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 史论总结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1.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四大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力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国。
(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 2.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 外交 祖国 统一 经济 教育与生活 主题三 有关国家外交的认识 史料实证
1.国家利益、国际局势决定外交政策
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必修1) 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我国提出“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和“一国两制”的政策。(必修1) 中美建交前的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修2) 中国学生的主要留学地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必修3)
2.中国外交建设的阶段性
史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提示 选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选答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史论总结
1.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意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2.外交政策的本质、决定因素及启示
(1)本质: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看都是国内政策的延伸。
(2)决定因素: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的阶级属性、民族利益(民族利益包含着一定的阶级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 (3)启示
①外交工作出发点。应该明确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
②尊严来自实力。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作为外交的后盾,否则,尊严无从谈起。
③外交政策的变化都是以本国利益为转移的;外交政策也是以本国实力做后盾;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1.(2016·4月浙江选考)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中日邦交正常化是1972年9月;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是1979年1月中美建交;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1991年。故选A项。 2.(2015·浙江学考)1972年,有1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从而形成了一次建交高潮。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有( )
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中苏同盟关系的加强 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是1971年,②是1979年,④是1972年,故本题选A项。
3.(2015·浙江学考)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两国还处在敌对的紧张状态,故A、B两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关系有了“新的开始”,故C项正确。
4.(2016·湖州学考加餐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求同存异” B.20世纪60年代——“非集团”“不结盟” C.20世纪70年代——“联美遏苏”“一大片” D.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的具体时间,根据所学,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求同存异”对应正确,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非集团”“不结盟”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联美遏苏”“一大片”,对应正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B.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对应正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2016·金华学考加餐练)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收集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答案 D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是1993年参加的APEC会议,不是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6.(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命题交流)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图二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一的不同在于( )
图一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二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加强友好磋商 D.结伴而不结盟 答案 D
解析 与上海合作组织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相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实际是中苏结盟,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后至今,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属于图一与图二反映的外交关系的相同点,故B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上海合作组织宣言》都是在友好磋商的基础上签署的,故C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际是中苏结盟,上海合作组织开创的是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故D项正确。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