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设计

2023-02-17 来源:钮旅网


基于核心素养的“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设计

摘要 学科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本文以“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为例,从教材分析和思路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实施和设计意图等方面,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具体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核酸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1]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相互交叉,凝结而成学科核心素养,只有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才有助于促进学生多项智能的综合发展。本文以“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为例就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5节的内容。核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概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是学生学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基础,也是建构生物学大概念的次位概念之一,所以核酸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难点。

本文从生物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制定相应教学目标,采用新冠疫情下核酸检测的例子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并用问题串激发学生兴趣,以图片、分子结构式等直观图片展示,驱动学生思考、鉴别异同,发展观察、分析、推理的科学思维。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建构DNA分子模型,促进学生交流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提升核心素养。最后,引导设计

知识概念图,建构知识网络。

2 学情分析

学生从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中了解了“细胞核内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并在前几节学习了两种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的构成。具有初中化学基础,能看懂一般的化学结构式,能够比较化学结构式间的区别。因此,基于生活问题、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情境、合作探究等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3 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学业质量水平与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基本单位及分子结构,概述核酸由核苷酸链接而成,核苷酸排列顺序特定,核酸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核酸的结构与核酸的功能相适应。

(2)能够对DNA与RNA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两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结合DNA与RNA的结构和分布分析不同生物的核酸组成与功能。

(3)能够运用互联网、书本材料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展开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分析探究知识。

4 教学过程

4.1 创设情境,导入课程

教师展示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图片,让学生分析核酸检测的原理,并提出问题拓展思维。问题(1)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联系生活,拓展思维)问题(2)DNA到底是什么?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呢?这与DNA的结构是不是有一定关系呢?(引起兴趣,融入结构与功能观)。

设计意图:生活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途径,从生活实例出发,联系原有知识,可以拓宽学生思维,了解学生有关核酸的前概念。但学生的回答比较片面、琐碎,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采用讲解法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总结,将错误概念进行修正,建立核酸的科学概念。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回顾已有知识,又能在教师归纳下建构知识框架,内化有关核酸的新知识,也为下面讲解结构、功能做铺垫。

4.2 观察分析,学习结构图

教师依次展示DNA和RNA的分子结构图、核苷酸的结构简图、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的分子结构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分析两种核酸的分子结构。推测DNA和RNA的结构,引出核酸分子经过水解可以被分解为核苷酸。并总结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及分类,比较两种核苷酸的异同。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相对微观抽象,结合图片能够更直观地展示两种核酸的链状结构,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更高效的观察图片的重点,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能看懂一般的化学结构式,通过比较化学结构式间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测归纳的思维能力。

4.3 绘制概念图,形成知识框架

教师通过课件动画展示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构成,对比构成DNA和RNA的碱基的异同,引导学生根据五碳糖与碱基来划分核苷酸的种类,由教师画出层级概念图。其次,从化学组成方面,归纳总结DNA与RNA的区别,由学生自行画出概念图,教师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在前一部分,教师已对核苷酸的结构异同进行讲解,但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进行了简单的知识学习,内化知识的程度不够。因此用课件动画展示,来巩固核苷酸的组成,更直观具体。并通过建构概念图,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更有利于学生内化核苷酸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4.4 合作学习,模型建构

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有关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教具,使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拼接DNA分子模型,模拟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探究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在完成模型搭建后,教师展示优秀作品,采用讲授法,指出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并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归纳、表达,领会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碳链结构。最后,提出问题,探究DNA分子的多样性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首先,课堂已经进行大半,学生的积极性会有所降低,这时候运用教具不光可以重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还能通过拼接建构模型,让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锻炼,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社会责任观。其次,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观点的讨论交流、个人见解的发表,进行短暂的争辩,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最后,经过演绎、推理,由小组派代表发言,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给予总结评价,使学生领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决定了核酸的

多样性,进而推理得出核酸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4.5 总结归纳,联系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多糖、蛋白质、核酸的基本单位,展示这几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连接图,让学生总结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设计意图:本节课包含对多糖、蛋白质、核酸基本单位的小结,依赖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贯通,通过复习回顾,图片直观分析,易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大分子的构成都有基本单位,而碳链是骨架,细胞和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有物质基础,初步形成生命的物质观。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制定对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活动设计,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以及学科前沿的相关科学资料展开分析讨论,让课程生活化、趣味化;促进学生内化知识的同时,协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前后联系,发展科学思维;布置模型建构任务,小组讨论合作,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合作互助的社会责任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

作者简介:缪婧,女,1997年生,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教学(生物),硕士研究生在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