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拳基本功练法拾遗
孙剑云老师讲过她的一些师兄们幼年时练习基本功的一些片段:
第一个是站砖,放一块砖在地面上,两脚前脚掌踩在砖上,脚后跟落在地面上,然后一起一落,每天练千百次这个动作,逐渐把砖加高到三块,仍能脚指扒在砖面上脚跟落地,进行起落练习,一般就算合格了。孙存周先生自幼练这个功夫,最终能把自己的脚面翘起贴在小腿上。这个功夫主要是练腿上那根大筋。属于童子功,需要从小练。
第二个是倒爬城墙,那时候县城有城墙,城墙有陡坡,一般人面对着城墙都爬不上去,孙存周先生头顶一碗水,背对着城墙,倒着走上城墙的墙头,整个过程滴水不洒。这个练法对平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第三个练法似乎更难一些,将两个一尺来高两尺来长的矮凳放在相距1丈的位置,人在两个矮凳下面穿梭,来回游动,旁边的人喊1、2完成一个来回,后来有了秒表,要求1秒内完成一个来回算是合格。
第四个练法是练“一根筋”,见下图,示范者是郑启明,他的这个示范还不算规范,身体还没有完全侧躺在支撑臂上,全身自手指到脚还没有完全拉成一条直线。但是,在当代人中能做到郑启明示范的这个程度已属难得。这个功法是笔者无法示范的,一秒钟都坚持不了。所以孙剑云老师说笔者是个玻璃人,根本没有资格练技击。按照孙剑云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这个功法要求身体完全侧躺在支撑臂上,身体躯干及腿、足与支撑手臂与支撑的两个手指要拉成一条直线,支撑手臂与身体躯干之间不能出现夹角,或说夹角是180度,以两个手指支撑墙面。当年孙剑云老师示范时,身体这条线与墙面的夹角大概有45度。孙剑云老师说,孙存周先生能够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但不接触地面,在这种与地面近乎
成零度角的状态下用两个手指支撑住墙面。
第五个练法是孙氏临界三体式,这个三体式是否站出名堂,有个检验方法,叫依墙提
腿,即身体一侧的肩和同侧的脚外侧紧贴墙面,身体躯干两肩两胯所成平面与墙面始终垂直,在这种状态下,提起身体另外一侧即外侧的腿,使外侧的脚离开地面,这时身体里侧的肩与身体里侧的脚外侧仍贴在墙面上。能够完成这个动作,说明在外形不变的条件下能够通过意识来变化身体重心,进而达到内劲自主支配身体重心。对于孙氏拳来说,在内劲修为上算是入门了。
当年孙存周先生为了让他的一个学生了解孙氏三体式开启的内劲具有在身体外形不变的状态下,通过意识改变身体重心的效用,为这个学生示范了上述依墙提腿这个动作。该学生也试了试依墙提腿这个动作,当然完成不了,该学生认为孙存周先生示范的这个动作是违反科学的,在思想上不能接受,所以他坚称孙存周先生一定是用手抠住了墙的什么地方。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孙存周先生又一次示范了这个依墙提腿,这次孙存周先生靠墙里侧的那只手端着饭碗,身体里侧的肩和身体里侧的脚外侧紧贴在墙面上,同时身体外侧的脚提起离开地面。这时该学生认为这是孙存周先生有意在挑衅科学,于是他突然从孙存周先生的背后猛推孙存周先生,结果孙存周先生纹丝未动,身形不变,身体外侧的那只脚依旧提着离开地面,身体里侧的肩和脚依旧贴在墙上,而这个学生已仰面倒地。
这件事是孙存周先生的这个学生亲自讲给我的。我问他:“这回你信了吧(指身体外形不变,通过意识改变身体重心)?”谁知他说:“那一定是孙存周的脚指头有劲,抠住了地面。”听他这么讲,我不觉暗笑,因为即使孙存周先生的脚趾有极大的功夫能够抠住地面,但如果不能用意识改变身体的重心,那么这时脚趾抠地形成的力矩与身体重心形成的倾覆力矩是相互垂直的,因此二者是无法平衡的,就算孙存周先生脚趾扣地的力量近乎无穷大,也无法使身体在这种状态下平衡。所以,迷信科学的结果常常是使人背离科学认知,因为他迷信的是某种意识形态。而不是遵循科学的意志。科学的意志就是要打破已有的认识,让人向着“神”靠近,牛顿、爱因斯坦莫不如是,孙禄堂先生提出其武学能成就全知全能之完人,盖亦如是。
因此,虽然有些人每天守着孙存周先生这位旷世武学大师,孙存周先生也愿意教他们,但是由于他们的思想被束缚了,造成他们接受不了孙存周先生的传授。这位孙存周先生的学生的认知停留在牛顿力学的年代,虽然是本科大学生,但经常挂在嘴边的还是400年前的科学成果F=ma,并且由于深受唯物论的影响,他不能接受意识能够改变物质的现实。认为这是玄学,是愚昧迷信的东西,认为这是老师用了什么障眼法。因此,他在内心里就拒绝接受老师传授的理法。
所以,禁锢了人的意识形态,就禁锢了人的认知能力,因此还谈何科技创新?这是题外话。
当代一些人喜欢胡乱解释孙氏拳,他们既不了解孙氏三体式如何站,更不了解站孙氏三体式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网上开班授课,对孙氏三体式的讲解多是以讹传讹。好在当今网络上脑残遍地,所以不影响他们的收入。
此外,笔者在《孙禄堂武艺的冰山另一角(补遗)》一文中介绍的阚春纵身跃起,躯干直立,在两脚落地前,以两膝击打自己前胸的练法,也是孙氏拳最基础的基本功之一。
孙氏拳的基本功围绕的核心都是改变人的身心机能,即提升人的精神力与优化或说再造人的生理机能。而不是让人推不动或按不下去胳膊,这些只是生理机能优化过程中的副产品。本末不能倒置。
多年来一些媒体介绍的多是一些表面现象,这些现象不是武艺的追求,而是在改变身心机能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当今一些网红“拳师”喜欢用非常低俗的打法去解读孙氏拳的三体式应该怎么练,结果本末倒置,似是而非。事实上,建立什么样的基本功即构建了什么样的机能才有什么样的打法。孙存周先生讲“体外无法”,而不能反过来,用低俗的
打法去曲解孙氏拳的基本功应该怎么练。
如孙氏三体式建立的基本功是在六合整劲之势与浑圆一气之意融合一体中练就金丹,身体没有在这个状态下形成金丹,有关孙氏形意拳的打法就免谈。所以一个孙氏三体式要练就三年。因为改变身心机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一旦改变,其技击效能远超现代各类搏击,如支一峰那种电击力。就笔者所见,当代几乎没有人有资格讲授孙氏形意拳的打法、用法,其中也包括笔者本人。因为,我们在孙氏拳的基本功上还差得远。
有人一定会说,那是因为你身体素质太差,我是练现代竞技格斗的出身,我就不信这一套。
笔者的身体素质很差吗?相对孙氏拳的标准,笔者自然不及格,所以孙剑云老师认为笔者没有资格练习孙氏拳技击。但相比练习现代竞技格斗的人,笔者年轻时的身体素质似乎差不了多少。有一次参加足球比赛,笔者在抢球时,被冲过来的一个大个子,估计体重有80公斤左右,故意肘击笔者肋部,结果对方倒在地上,笔者没有倒地。第二天笔者的肋部青了一块,但肋骨没有断裂。再如某次笔者拉着行李箱出差,晚上从车站出来,路过一个工地时,被人用钢管偷袭,打在笔者后背上,结果反将钢管震飞,而笔者身体无恙。然而当笔者要求体会一下支一峰的内劲时,支一峰仅用手指轻巧的敲击一下笔者的小臂,笔者当即瘫软在地。这就是孙氏拳的内劲与一般世俗整劲在效能上的区别。而支一峰讲他的这种劲还不及他父亲,只能算是沾了一点孙氏拳内劲的边。
这就是最上乘的传统武术与一般传统武术在劲力效能上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从根本上说就是身心机能的差异。
以上所言,仅是例举几个孙氏拳在基本功方面的练法,远非其全部。但是这些练法没
有一个是舒舒服服就能练就的,每一个都十分枯燥和艰苦,即使站孙氏三体式,也是有如给自己上刑一般,很难坚持。包括笔者本人,站三体式只是偶尔站站,浅尝辄止,所以笔者没有功夫。
有人听笔者上述介绍心里不服气,认为笔者在神化孙氏拳。其实只要练过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巨大差异。郝湛如的得意弟子沈胜利讲,当年他站宋派形意拳三体式,站一个小时都没问题,站支燮堂先生传授的孙氏三体式,坚持不了2分钟。
当年某派拳师擅用刮地风一式踢对方小腿,此人以此式能将小树踢断,甚至能将埋入土中的石头踢断。支燮堂先生说那些都是死物,你踢我,如果踢断了我的腿,算我自找的。结果那人以刮地风踢在支燮堂先生的小腿上,支燮堂先生安然无恙,而那人却倒在了地上,那人的脚伤了,被人搀扶起来。虽然支燮堂先生的腿没有反击动作,但其劲气感而遂通仍能伤人。这就是孙氏三体式效能之一例。
即使练习孙氏三体式在最初浅层次,即身体还没有达到形成金丹的境地,也不是为让人推不动,而是形成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气质,易骨易筋洗髓,最初是形成四正八柱、以一条腿代替两条腿,迅疾捷固。
感应,包括感觉与应对这两个方面。感觉要敏而入象。入象范围,则随着功夫的深入,关系各自慧根。孙存周先生的入象范围笔者不能知。在三丈以内,孙存周先生能于不闻不见中感而遂通,意到形至,应对灵捷、精准。此式构成直中、变中、空中的基础。
心劲,建立持续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压倒一切的精神力。
对应,建立六合浑圆一体、动静如一的身心对应图式。
性体,于三体式进阶中明心见性,备万贯一。
其实早在20年前笔者就专文介绍练习三体式的目的是变化气质,而不是为了让人推不动,也不是作为技击预备式。没想到20年过去了,现在人们对此仍没有认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