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the Change of Qipao in Past Dynasties to See the Cultural Direction of Ch ina's Traditional Trapping 论文作者 郭斐
论文关键词 旗袍/变革/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走向/Qipao/change/Chines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dr ess/trend,论文来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论文单位 京,点击次数 626,论文页数 45~50页2002年2002月论文免费下载 http://paper.dic123.com/paper_57753931/ 旗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也是各区域华人共同拥有并引以为自豪的服装,又是深受世 界人们喜爱的一种特色服装。对于它的优雅形象已经不仅仅为中国人民所熟知,更得到了世 界人士的爱戴和赞誉。旗袍这种具有十分典型东方色彩的衣装,深得众人的珍爱,这已经是 公认的事实。许多人对它的起源、发展、过去、现在与未来均抱着极大兴趣,渴望在欣赏、 穿着的同时,能对它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自觉起到弘扬与 传媒作用。 The Qipao is a traditional dress of China,the apparel proudly possessed by the Chinese all over the world,and also loved by the people of the world.The gracef ul image endowed by the dress is not only possessed by Chinese people,but also b 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It is a fact generally recognized that the Qipao wit h its unique Easterm style has been loved by the masses.Many people are very int erested in knowing more about the Qipao,and its origins and development,i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They like to wear this dress,and at the same time,want to ha ve a more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it.
1 旗袍的最初形式、演变及近20年来的发展趋势 1.1 旗袍的演变过程
旗袍,顾名思义,是指清朝满人入关前后八旗妇女的衣袍,即以满、蒙为主体的关外妇女 的常服。其基本样式是:立领、右大襟,全身较宽松,长袖,上下直线剪裁,下摆宽大,不 开衩。通常在领口大襟袖边下摆处,镶饰刺绣花边或其他颜色的边款。这种旗袍主要在北方 流行,南方妇女仍多数沿袭明朝风俗习惯穿着较长的上褂,下露长裙。300多年来,除满族 已汉化外,至今蒙古族的妇女仍着长袍,只不过为了骑马方便而加缚腰带罢了。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倡导中山式男装,对中国旧帝制时期的朝服,是一次根本性 的服饰革命。中国人逐渐接受了来自西方的文化渗透。西装在中国的出现并未影响旗袍的应 有地位。在1928年,国民革命北伐成功以后,为了将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当时的北平迎往南京 安葬,参加这一隆重的“奉安大典”的人员需规定统一的礼服,于是1929年4月民国政府公 开了有关服装的条例,正式将旗袍定为国服。所谓国服,条例中规定,男子礼服包括一褂、 二袍、三鞋、四帽;女子礼服有两种,一种是长身旗袍,一种是短上衣和单裙。民国初年, 男、女服饰的变化,从形式上看,是将袍衫的长“尾巴”砍掉了,实质上是和头上的辫子被 剪掉了的意义相同。它宣布了古老陈旧的历史年代的结束,也象征一个向前迈进的新时代的 来临。因此,在政治、文化变化的同时,服饰外观同样出现了特别的新面貌。服装在20年代 的流行,已模糊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界限。女性在民国初年,多流行上衣、下裙,旗袍也有 穿 着者,但不普遍。而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旗袍又一度盛行起来。这
种一衰一兴的现象,正 是服装循环起落流行规律的反映。20世纪期袍身逐渐减短。领型也 相继降低,女性以突出领型为时尚,流行“马鞍型”掩面护颊高领,以显示出女性柔美容颜 。 20世纪30年代以后,旗袍不断改进。女性接受新思想,步入社会者日渐增多,如上海学堂 的 女学生们,多以一身蓝布旗袍为校服,起了带头作用。随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 人开始注重强调人的体型,这时的旗袍在形式上有所简化,腰身紧紧贴体,明显暴露出人体 曲线。此时的中国旗袍艺术已发展到了顶峰,这种顶尖艺术,以它简练的线条,完美的造型 ,折服了国内的民众,形成旗袍大同的可喜局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旗袍已 经相当普及,几乎每位知识女性都会有一二件,成为城市妇女十分普及的日常着装。从旗袍 的变化,可以看到此时的中国服装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个时期已成为旗袍的黄金时代、 全盛时期。
20世纪50~60年代,旗袍形成一种纯朴的平民化服装流行趋势。从这个时期开始,那些上 乘和典雅的旗袍,只在为数有限的外事活动中展现。一种固定的模式,即立领、盘扣、收腰 、低开衩、长袖、长衣身的旗袍形象成为主流,常被人们称为“夫人服”。其优点是用色纯 净,舍弃了以往的繁复装饰工艺。
在新旧着衣观念交替更新的年代里,人们对服装与时装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人们对流行 趋势尚无研究,对未来也无预测,因此,更不可能经常性地推出崭新的形式在社会上传播。 只有当机械化、工业化大生产取得长足发展,服装设计观念发生质的变化的条件下,才能促 进中国服装业进步,使传统的旗袍再次焕发青春,重新展现自身价值。
1.2 近20年来旗袍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国门大开,这为服装流行的多样化 和观念的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国际潮流信息及时通过服装的经贸交流传递到国内,新 科技、新思潮、新时装对国内市场震动很大,女性着装更加具有现代意识。时装已经成为市 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着女装更加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一种新的价值观念, 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购买行为和消费方式。与此同时 ,传统的旗袍对市场也起不到影响作用了。由于时代的变迁,流传了300多年的旗袍,虽然 由高潮跌落至低潮,但是时光的积淀和民族的特征,使它仍然成为中国女性的代表装束。在 国际、国内礼仪场合出现的旗袍,越来越以它那高雅、端庄而令世人瞩目。中国有句谚语: “物以稀为贵”,这是对少而精的赞美。人们对于旗袍的无比推崇和仰慕,
表明对这种民族 服装钟爱的深厚程度。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为了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服装设计者对中国的旗袍开始不断地进行改 良,使这种民族服装既具有东方特色,又符合世界时装的流行趋势,具有优雅、娴淑气质的 旗袍,逐渐得到国际公认。改良旗袍既保留了原有的特点,又融入了创新意识。从
此,传统 的满装又被注入了时代的血液,赋予了青春的活力。
1.3 旗袍的再度流行
单说造成旗袍的流行,一部《花样年华》就足够了。这部电影的公映让人们再次掉进了196 0年代的上海风情里。最近,在广州和北京中式服装突然热销起来,一些女性顾客指定要做 张曼玉式的旗袍。事实上,绝大多数女性观众也都是暗暗把这部电影当成旗袍秀看了。
不知 道 有多少女子在想,在没有老之前,有机会真正穿一回旗袍。对中国女子而言,旗袍代表了一 种镌刻在骨子里的美丽。见过西洋美女着旗袍,简直就像有些东方女子穿黑色裸肩服装的败 笔,不够宽直的肩、不够雪白光泽的肌肤、不够镇定且张扬的气质;而西洋美女穿上旗袍, 也缺少那一颔首间氤氤氲氲、温温婉婉若小火煎着的“东方草药”的神秘香韵。旗袍是最具 独断性的服饰,它不可能像外国人的牛仔裤、晚礼服那样全世界都穿,它是东方女人的特权 。东方女人穿旗袍的独特魅力不是来自于自身的优越,反而来自于自身的缺憾。东方女 人腰长,臀位较低,用张爱玲的话说就是坐着也像是站着。旗袍突出的是人体的中段腰和臀 的曲线,所以腰长穿旗袍反而有韵致。只要一穿旗袍,什么是东方,什么是
女人,大概一眼 就能看见要害。
2 旗袍的实用价值
2.1 旗袍是连结祖国人民亲情的纽带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人们与中国大陆是同一个祖先、同一个民族、同一种语言、同一 种肤色、同一类服装……这里的人们本是同根生,只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被分隔了近百年。 现在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台湾与大陆的统一也在迟早之间。这几处的中国人虽然生活 在不同地区,但是长久以来,总有一根纽带,将它们情系在一起,那就是古老的、传统的民 族 文化、民族风格、,使它仍然成为中国女性的代表装束。在 国际、国内礼仪场合出现的旗袍,越来越以它那高雅、端庄而令世人瞩目。中国有句谚语: “物以稀为贵”,这是对少而精的赞美。人们对于旗袍的无比推崇和仰慕,表明对这种民族 服装钟爱的深厚
程度。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为了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服装设计者对中国的旗袍开始不断地进行改 良,使这种民族服装既具有东方特色,又符合世界时装的流行趋势,具有优雅、娴淑气质的 旗袍,逐渐得到国际公认。改良旗袍既保留了原有的特点,又融入了创新意识。从
此,传统 的满装又被注入了时代的血液,赋予了青春的活力。
1.3 旗袍的再度流行
单说造成旗袍的流行,一部《花样年华》就足够了。这部电影的公映让人们再次掉进了196 0年代的上海风情里。最近,在广州和北京中式服装突然热销起来,一些女性顾客指定要做 张曼玉式的旗袍。事实上,绝大多数女性观众也都是暗暗把这部电影当成旗袍秀看了。不知 道 有多少女子在想,在没有老之前,有机会真正穿一回旗袍。对中国女子而言,旗袍代表了一 种镌刻在骨子里的美丽。见过西洋美女着旗袍,简直就像有些东方女子穿黑色裸肩服装的败 笔,不够宽直的肩、不够雪白光泽的肌肤、不够镇定且张扬的气质;而西洋美女穿上旗袍, 也缺少那一颔首间氤氤氲氲、温温婉婉若小火煎着的“东方草药”的神秘香韵。旗袍是最具 独断性的服饰,它不可能像外国人的牛仔裤、晚礼服那样全世界都穿,它是东方女人的特权 。东方女人穿旗袍的独特魅力不是来自于自身的优越,反而来自于自身的缺憾。东方女 人腰长,臀位较低,用张爱玲的话说就是坐着也像是站着。旗袍突出的是人体的中段腰和臀 的曲线,所以腰长穿旗袍反而有韵致。只要一穿旗袍,什么是东方,什么是
女人,大概一眼 就能看见要害。
2 旗袍的实用价值
2.1 旗袍是连结祖国人民亲情的纽带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人们与中国大陆是同一个祖先、同一个民族、同一种语言、同一 种肤色、同一类服装……这里的人们本是同根生,只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被分隔了近百年。 现在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台湾与大陆的统一也在迟早之间。这几处的中国人虽然生活 在不同地区,但是长久以来,总有一根纽带,将它们情系在一起,那就是古老的、传统的民 族 文化、民族风格、京人》中的曾思懿、愫芳、曾文清等等。他(她)们身穿着 各种花色、各种形式的旗袍、长衫。其中女性人物的着装和装饰,都深深地烙下了民国初年 旗装简化后的印痕,既区别于满清时期,又区别于后来的服装。从那时旗袍在襟头领边所特 有的镶色滚边装饰,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戏剧人物所着的袍装具有的时代年轮标记。着装为 了烘托戏剧主题思想,对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性格,都形象化地进行 了刻画。中国人看到它,无不自豪地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外国人看到它,也会脱 口
而出“那是中国的”。
2.3 电视主持人再现旗袍身影
当今电视节目五彩缤纷,人们接触频率最高的当属各个专栏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人在人们 心目中,是光彩照人的电视“明星”,他(她)们既是专题节目的主持人,又是节目与观众的 连接人。专栏节目中主持人的着装、发型、化妆以及仪表、谈吐也成为人们评议的内容之一 。以倪萍、余声为代表的女主持人的着装十分考究,根据节目内容决定衣服的式样和色彩。 西式衣裙时常出现,半中、半西式的两截裙衣也令人倍感亲切。但更靓丽多姿的,还是那些 合体又端庄的现代改良式旗袍。这种服饰无论在大型节日晚会上或是在专题音乐会上,其色 彩的独特选择,大大增强了服装的魅力。中国人素来对意表吉庆有余、五谷丰登的大红颜色 情有独钟。以这种带有冲击力的火热颜色欢庆节日,已经形成习俗延传于民众之中。以大红 色闪光织锦缎制造节日气氛,更是最佳选择。不但舞台效果上乘,也有助于大众抒发民族情 怀。专题音乐会与节日晚会不同,两者的内容与气氛都有较大区别。音乐会的主持人身着旗 袍,将寻求另外一种恬静雅致、色彩明朗的感觉,以取得诗情画意、
平静如水的情调。
当今服装市场的主流产品虽然是西式女装,电视中大部分节目女主持人也是以职业套装、 休闲装频频亮相。但是观众已经习惯地感觉到,只要具有较大规模或者较为重要的节目播出 ,总会有一位或两位笑容可掬、身着旗袍的主持人出现,这时的观众也就自然而然
地会说: “还是我们自己的服装漂亮。”
东方人与西方人相比,体形娇小,比例匀称。在主持人当中虽然也有倪萍和王雪纯那样的 体形高低区别,但是由于具有东方型的体态和温顺的性格特征,以旗袍作为人体的“外包装 ”,也将会是外观最得体,也最能体现含蓄的美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喜欢电视节目,
爱戴节目主持人。电视是中国的窗口,主持人是民族的形象。
2.4 旗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4.1 礼仪活动
无论在几百年前还是当今时代,旗袍作为礼节着装,时常处在高大殿堂或豪华建筑之中; 处在亭台楼阁或优美庭院之中,环境气氛宁静和谐,人人彬彬有礼,在这样的氛围里,作为
主人更应仪态端庄高雅,谈吐谦恭不凡,袍衣合体简约,饰物得当脱俗。大型、高层次礼仪 活动中的人们,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小型、一般性礼节活动,也代表一个人或一个家 庭的修养水平。因此,为体现身分、学识和能力,必须注重外层包装,力求与环境的融合与 协 调。不可为突出个性而掩没身分。多年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女性,大多选择旗袍作为 礼仪活动的代表着装,已成为习俗。不但符合东方人的体态外貌,更适合中国的民族特色。
2.4.2 社交活动
近现代女性从职者甚多,社交场合已经出现了许多老练的能手。在中国,尤其注重对女性 活动家的发现与培养,中、青年一代女性崭露头角的比比皆是。这一点已经引起国际舆论的 关注。不少国家的元首,对中国妇女获得解放,倍加赞赏。美国前总统里根及其夫人,就曾 抱着极大兴趣,利用访华机会来解决这个疑惑。中国的女外交官、政府女官员、女企业家们 是开路先锋。在政坛、商界,她们已经成为头面人物,进行出访交流、商务洽谈等正式活动 ,宴请也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场面。在庄重华丽的环境中,无论做主人还是做宾客,着装都应 以高档的原料质地、精致细密的缝制工艺和娇小匀称的身材风度三结合,必须是上乘之作, 最佳礼服选择。多年来,中国的女官员,特别是官员夫人,已将标致的旗袍当作“国服”抛 头露面。委婉动人的旗袍,可以将不同年龄、不同体型、不同性格的女性,统一融汇在一种 亲适、恬淡、平和的审美氛围之中。旗袍的款式,正是这种意念的体现,是
一种民族精神蕴 含在深层结构之中的体现。
3 旗袍在不断改良中日趋完善,逐步进入国际文化艺术的殿堂
旗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我们后辈的义务和 职责。然而在着装日益个性化的今天,要想使旗袍成为常装而大面积普及是不现实的,它只 是女性服装百花园中的一种;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旗袍存在某些局限就将其全然否决,这不仅 是对祖先的不敬,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亵渎。外国人对旗袍尚且尊重,我们身为中华民族的儿 女更应对之倍加爱护,承担起振兴民族文化的重担,使之发扬光大,永葆青春。旗袍从古老 的年代走过来,已跨越几个世纪。由于产生的年代久远,又出现在17世纪中叶的宫廷之中, 因而带有深深的历史印痕。由于它源于少数民族,因而它也带有一定的地域狭隘性。旗袍有 许多可歌可颂的长处,也有一些世人皆知的短处。只有经过改良,使其扬长避短,才可使旗 袍焕发青春,增强活力,步入国际文化艺术的领域。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是服装发展的契机 。欧美式服装流行大潮的涌入,使得服装市场出现了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人们对于它,由 生疏、靠近、了解,到接受、热衷。这又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导致着装意识的转变。由于西 式服装已经形成流行趋势,因此出现了谁若提及传统、民族,就会被看作是保守甚至复古。 客观地说,由于国内时装业还不成熟,发展还不稳定,出现偏向是不可避免的,模仿、搬用 也是自然现象。缺少这个过程就无法转变,更谈不上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 ,如果想真正跻身国际服装行列、达到弘扬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目的,终究还是要靠推出自 己民族的创新产品,从而展示自己的创造实力和潜力,树立东方人的着装形象。世上一切事 情,创造是最见功夫的。“拿来”最容易见效,最不费力气。服装市场以“拿来”为先导, 可以很快见效益,很容易形成气候。但是对于中国的服装设计师来说,绝不可仅仅满足“拿 来”。因此,要深入地研究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
创造出反映自己特点的新作品。
3.1 改良的前提
3.1.1 为适应生活,必然要改良
当前,女性从业人口在现代大都市中日渐增多,由于科技的进步,市场的繁荣,人们生活 节奏日渐加快,如今的生活和上个世纪30年代的那种闲适平淡相比,要热烈得多。读书、体 育、运动、文艺、科技、劳动、旅游、访友、家务、工作等等,人们要生活得质高、充实、 紧张、愉快,着装不可成为行动的障碍。因此,注重适应性就显得更重要。只有这样,才可 以适应工作高效率、社会负担重的现实。那么,职业装的畅销和普及,就是必然的了。在中 国是这样,在其他许多国家也是这样。传统的旗袍缺少这种适应性,因此它必须改良
才能有 前途。
3.1.2 追求时尚,必然要改良
当今着装观念的改变,也决定了旧装改革的必要性。人们对衣装的追新求变,是正常的生 理、心理反映。如同一个人每天吃同样的水果容易厌倦,每天吃同种饭菜,就会减低食欲。 衣服不但要穿好,更要穿出时尚。过时的衣服使人有陈旧感,现代人要有新时代印记的时装 ,这也是正常的心态反映。20世纪从20~30年代一步步走来,无线电收音机已被电视代替; 高耸的楼群已经代替了砖瓦四合院;汽车司机代替了人力车夫,人们着装也要
求有现代感。 那么,旧式旗袍岂有不改之理呢。
3.1.3 经济振兴,必然要改良
近20年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处在上升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反映在着装、 住房和就读等诸方面。市场的繁荣,日趋满足生活所需,服装的高、中档价格,体现了消费 者的购买水平。生活的丰富充实,购置适应各种活动的服装,被列入议事日程之中。对于晚 礼服和婚礼服的选择即为明显一例,既要上档次,又要有新意,说明经济收入水平
已经具备 选择的条件。因此,改良旗袍,使之为现代人服务,已势在必行。
3.1.4 适应新世纪,必然要改良
高科技将成为21世纪服装设计、生产、销售方面发展的强大动力。未来服装对于人们生活 需要来说,不仅是满足生理和安全、艺术塑造和舒适性的需要,而且要个性化。仔细观察市 场,可以发现那种大批量生产的弊端,而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受到欢迎和畅销的景况,是未 来服装发展趋向的体现。其市场只有提供品位不断提高、变化不断丰富、个性化强的服装产 品,才能满足消费者日渐提高之要求。为了步入新世纪的新领域,旗袍只有走
改良之路,才 能不断融入新时期生活之中,得到现代人的认可和青睐。
3.1.5 体现价值,必然要改良
分析大多数女性虽然喜爱但不穿旗袍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首先,旗袍对人的体型要求过 于严谨。只有一些身材比例匀称、削肩、窄腰、胸臀丰满者才为上乘。除表演台上的模特以 外,普通人似乎被拒之门外。其次,近些年来,中国星级饭店的迎宾领班小姐,多用旗袍作 为服务服装。从而扭曲了人们对旗袍高贵身价的认识,感情上与之拉开了距离。再次,着装 要有光洁亮丽的发饰相配,总体印象是“小姐、贵妇人”形象。青年人尽管对身着旗袍也怦 然心动,但为与之拉开距离,还是以“不合时宜”为由避开了。最后,旗袍限制了
人的一些 行动,如挤公交车、骑自行车、大步快走等都受约束,故众多妇女难以接受。
3.2 改良的途径
弘扬中国服饰文化,振兴中华服装,需要找到正确的改良途径。
3.2.1 革新观念,重在感知
首先,对旗袍的起源、背景发展脉胳要有所了解。其次还要感知时代,理解现代社会生活 , 捕捉流行规律、信息。形成在民族化基础上,突出时代特性的创造革新观念,既可把握自己 ,自信而不盲目,也可避免出现偏向。对于旗袍这种服装的认识和对其改良的决心,
特别应 该具备这种感知力。
3.2.2 保留传统,研究时尚
所谓保留传统,并非一成不变,将“老祖宗”搬挪过来。而是在深入理解传统的基础上进 行改良。时尚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时髦和流行,它更具有明显的时代标志。对于它的转 瞬即逝,流动的周期与速度,必须及时捕捉和掌握。为适应各个时期的新生活,必须随时研 究、探讨、紧跟。现今和未来对旗袍的改良,务需具备这两个条件,否则没有开拓,或者过
于超前,其结果均是不合时宜的。
3.2.3 引进西式,结合中式
近年来国际服装的总趋势,以强烈、多变换的时代流行引导和影响着中国的消费者。因此 ,中式服装的发展,只有一条捷径,就是与时装结合,唤起民众,这是大势所趋。上个世纪 末,世界上流行着一股怀旧思潮,东方文化成为寻找的热点,从而激起国内一些设计师对本 土民族服饰的钟情,开始重视以现代理念理解中式服装改良的必要;重视植根于中国,建立 民族品牌的重要;重视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使旗袍保持生命力。多年来,各种改良尝试 ,渗透到各个季节、各种年龄的不同服装品种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以女式晚装和 婚嫁装最为突出、醒目。事实证明,改良一旦适应了新生活的需要,新型的
着装观念就会被 大众所接受,也说明了改良能够唤起民族自豪感。
3.3 旗袍的未来前景
国际友好往来,强化和树立中国人的服饰形象。中国风格的服装,过去在国际舞台上时隐 时现,曾经有过形象出没,正是由于这样,本来带给世人神秘印象的东方,就更加莫测。近 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渴望了解中国,古老的东方文化更激发设计大师们的创作灵感。尤 其是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中国更加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近年来,有许多服装设计大师 发表了一些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倍受瞩目。在这些作品中,注入了旗袍式服装,刺绣、缀 珠、团龙等形式和图案的中国元素,形成了一股“中国风”。通过这些作品,不但使西方人 形 象化地看到了中国,也使中国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一天起,政府 机关领导人中男士们均以具有现代特点、合体的中山装代替了过去的长衫,然而在礼仪场合 ,旗袍仍然代表中国女性身分出现。宋庆龄女士每次穿着旗袍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时候,她那 丰满的身材、慈祥可敬的举止、庄重自信的大家气派,总是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仰慕和敬重 。因为她集中国女性全部美德于一身,是中国女官们气质和风度的典范。尤其近几十年来, 旗袍已经成为南至智利、阿根廷,北至俄罗斯,西至冰岛、英国及美国、加拿大,中国派驻 各国的女官员和官员夫人们的国宾服装。每逢庆典、招待仪式、接见赴宴时,优雅的旗袍总 是最出众的“座上客”,成为最惹人注目的焦点。每年屡屡出访的政府团体,旗袍就是女士 必备的服装之一。因此,作为一种身分着装,在国际活动中的
传媒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中 国著名影星巩俐,曾出席国际电影展览节,身着旗袍出现在会场,一副婀娜多姿的身影,几 乎惊呆了所有欧美影迷。由此,在当地掀起了一股旗袍热浪,形成了竞相仿效的局面。
近年来,时装表演、选美竞赛风起云涌,旗袍这个具有古典文化风采的国粹,在花团锦簇 的时装之中,反而超凡脱俗、出神入化,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中国的旗袍,通过中国模特 的表演,在各大洲进行展示,向世界人们形象地宣传了旗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获取了非 常难得的赞扬。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现代服装越来越趋向国际化的大融合。各民族服装均 以兼容并存态势发展,既吸收和渗透着外来文化的精华,又保留本民族的传统特色。以流行 时尚为目标,向共同的焦点聚拢。如今高科技的发展,使未来的中国服装又面临一个发展方 向的选择问题。旗袍百年前走出宫门,20世纪初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革命,当时波及面大 ,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使得“新旗袍”的流行掀起高潮。近几十年来,几经周折,正 统形式的旗袍已缩小了市场,“改良式”日渐升温,说明此举深得民心。中国人热爱自己的 民族,钟爱自己的民族服装。虽然当今全球性服装向一处走来,但旗袍仍然以强大的生命力 存在着、流动着、前进着,不断得到时代精神的同化,不断促进新的改良。可以预见,随着 高科技的发展,中国式的旗袍将更加完美地展示不同寻常的新面貌,更加出色地显现旧貌换 新 颜的时代新风尚。
中国旗袍,它存在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服饰”,而是一种象征、一种标志、一种 符号、一种骄傲。中国人民拥有它,亚洲人民拥有它,世界人民熟悉它。它同和服、朝服、 越服、马来服……同是东方的明珠。因为它们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也都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随着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的到来,它将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将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不停 顿地进步着的社会,融入人类享有的良性时装之中。在21世纪,中国旗袍必将会以更加艳丽 的姿态,挺拔屹立在服坛之林。旗袍永远会是璀灿的东方之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