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十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答案

2024-02-01 来源:钮旅网
---------------------------------------------------------------最新资料推荐------------------------------------------------------

第十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答案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习题 答案 一、单选题 1.C 2.D 3.B 4.D 5.D 6.A 7.D 8.C 9.C 10.B 11.B 12.D 13.B 14.C 15.C 16.D 17.C 18.D 19.C 20.B 21.C 22.A 23.D 24.C 25.C 26.C 27.B 28.C 29.C 30.D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E 3.ABCD 4.ABCDE 5.ABCDE 6.ABCD 7.ABCDE 8.ABCDE 9.ABCDE 10.ABCE 三、填空题 1.答:

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 2.答:

病毒性肝炎 3.答:

假小叶 4.答:

胃小弯近幽门处 四、 名词解释 1.肠上皮化生:指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上皮被肠粘膜上皮取代。

2.气球样变性 :常见于病毒性肝炎,在光镜下,水肿严重的肝细胞胞质几乎完全透明,形如气球,称为气球样变。

3.嗜酸性小体:单个肝细胞的坏死,由嗜酸性变发展而来,属于凝固性坏死,嗜酸性变性的肝细胞胞质进一步浓缩,核固缩或消失,最终形成深红色浓染的圆形小体。

4.肝硬 化: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三种病变反复交错导致肝脏变形,变硬而形成。

1 / 9

5.假小 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

五、简答题 1.各型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1)细胞变性、坏死:

1)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2)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3)点状坏死;4)溶解性坏死;5)碎片状坏死;6)桥接坏死 (2)炎细胞浸润:

在汇管区或小叶内常有程度 不等的炎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有时可见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3)间质反应性增生:

1)kupffer 细胞增生肥大 ;2)间叶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增生;3)肝细胞再生 2.(1)假小叶形成及肝实质纤维化,压迫小叶下静脉、小叶中央静脉及肝静脉窦,导致门静脉回流受阻。

(2)肝动脉与门静脉之间异常吻合支形成。

3.(1)MAC:

---------------------------------------------------------------最新资料推荐------------------------------------------------------

肝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包膜增厚,表面呈颗粒状,颗粒大小相仿,直径在 1.0cm 以内,切面上见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弥漫分布于全肝,结节周围由纤维组织包绕,结节呈黄褐色 或黄绿色。

( 2)MIC:

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增生纤维组织将原来肝小叶分割包绕,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称假小叶。

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小叶中央静脉偏位、缺如或出现两个以上中央静脉,有时可见汇管区。

肝细胞变性、坏死。

再生肝细胞核大,深染常见双核肝细胞。

假小叶周围包绕纤维组织,其中有少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并可见小胆管及假胆管。

4.(1)愈合(2)出血 (3)穿孔 (4)幽门梗阻 (5)癌变 5.(1)急性重型肝炎;( 2)因为本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为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肉眼呈急性黄色肝萎缩,肝功能衰 竭为主要死亡原因。

6.(1)门脉性硬变。

3 / 9

食管静脉丛曲张,静脉丛血管扩张,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消化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底部血管出血。

7.(1)粘膜萎缩变薄。

(2)腺体萎缩,变小并可有囊状扩张,甚至消失。

(3)间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4)常伴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

六、案例分析题 1.答:

(1)该患者临床诊断有 ①上消化道出血;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③肝性脑病三期。

(2)根据疾病发展的时间顺序,该患者的病史有如下特点:

①有明确的肝病病史:

15 年前患有乙型肝炎,6 年前仍有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 e 抗体阳性。

② 5 年来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厌油食等消化道症状。

③ 上消化道出血:

---------------------------------------------------------------最新资料推荐------------------------------------------------------

呕咖啡样物约 800ml,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

④5 小时前有精神错乱和行为异常:

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

⑤目前处于嗜睡状态。

从以上病史特点和既往腹部彩超及胃镜结果,该患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其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3)①该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正常,但处于嗜睡状态,说明目前有神经系统异常。

②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腹水等,说明患者已经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

③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可能是有毒物质作用于大脑的反应。

综合以上体征的特点,对问题 2 的推论进行了进一步论证。

(4)该患者肝性脑病的诱因,可能是由于上消化道出血造成肠道产氨增多及低血容量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造成血氨增高所致。

每 100ml 血液约含有 20g蛋白质。

( 5)患者出血后肠道积血,分解产生氨,非离子型氨( NH3)有毒性,且能透

5 / 9

过血脑屏障。

离子型氨( NH4+)呈盐类形式存在,相对无毒,不能透 过 血脑屏障。

NH3 与 NH4+的相互转化受 pH 梯度的影响。

当结肠内 pH6 时,NH3从血液弥散入肠腔,随粪便排出;当 pH6 时,NH3 大量入血。

肥皂属碱性,如果应用肥皂水灌肠就会引起离子型氨( NH4+)转化成非离子型氨( NH3),从而加重病情。

食醋水为酸性,食醋水灌肠后会使非离子型氨( NH3)转化成离子型胺(NH4+),从而减少氨的吸收。

(6)肝性脑病常表现为精神症状,极易误诊为精神病,以致延误病情。

还应与引起昏迷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低血糖、尿毒症、脑血管意外、脑部感染及镇静剂过量等。

(7)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有:

①消化性溃疡。

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最新资料推荐------------------------------------------------------

③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④胃癌。

待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

(8)①积极控制出血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行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

②针对肝性脑病 a.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禁蛋白质饮食,杀灭肠道细菌,肠道酸化,食醋水灌肠等。

b.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的失调:

应用降氨药及支链氨基酸如谷氨酸钠、精氨酸及六合氨基酸等。

c.对症治疗:

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护脑细胞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

案例短评本病例是上消化道出血后出现肝性脑病的典型病例。

提示医生应熟知肝性脑病的诱因,对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及时预防肝性 脑 病 的 发生。

7 / 9

2.答:

(1)此患者的诊断依据 是:

慢性过程反复发作、发作呈周期性,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进食后可缓解;查体上腹部有压痛;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此患者所患疾病需与 以下疾病相鉴别 :

①功能性消化不良 表现为餐后上腹部不适、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但是胃镜检查可完全正常或只有轻度胃炎。

②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 部分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没有典型的右上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嗳气等症状,需要进行超声检查等鉴别。

③胃癌 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消瘦等症状,很难从症状上 与胃溃疡作出鉴别,需依赖钡餐检查或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作出鉴别。

④胃泌素瘤 是胰腺非 细胞瘤分泌大量促胃液素所致,胃肠道发生多发性溃疡,而且常发生于不典型部位,具有难治性特点,进行胃酸及空腹血清促胃液素检测可进行鉴别。

(3)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①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a.消化性溃疡患者中 HP 的感染率高;b.根除 HP 可促进溃疡愈合和降低溃疡复发率; c.HP 感染改变了黏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平衡(产生的毒素及引起溃疡的机制)。

②胃酸和胃蛋白酶(无酸无溃疡)胃酸的分泌;胃蛋白酶的分泌;DU 患者胃酸分泌增

---------------------------------------------------------------最新资料推荐------------------------------------------------------

多的机制。

③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④遗传因素。

⑤应激和心理因素。

⑥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

⑦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食、病毒感染等)。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