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变化
杭州 徐岳
今年寒假,庄竹君去福建探亲,带回一些蚕卵。这些比小米还小的蚕卵是酱色的,上面有很多细细的小点。小蚕快孵出时,卵粒变成了褐色,仔细看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里面有弯曲的小蚕。
三月中旬,小蚕破壳而出。刚出世的小蚕全身都长着许多黑色的绒毛。庄竹君家附近有两株桑树,我们天天去采桑叶喂它们。喂小蚕的桑叶要切碎,它们吃桑叶是用“牙齿”在叶子边上咬出一道道缺口,沿着缺口不停地吃下去。
一个星期后,小蚕渐渐变白,身上开始出现一条一条的黑色的纹路,这时可以看见它们腹下的“足”,共七对。
蚕一生中要蜕四次皮。蜕皮期间,它不吃不喝,高高地仰起头,这叫“眠”。蚕蜕皮是这样的:先蜕头部眼以上的“皮”,接着蠕动身体,到处乱爬,显得很痛苦,慢慢地,头上的皮蜕到背上,又过一会儿,皮又蜕到尾上,才缓慢地离开蚕体。整个蜕皮过程大约要一两个小时。
两个月后。蚕的身体变成半透明的淡黄色,不久就陆陆续续地结茧了。我们养的是花蚕,所以结出来的茧有的是金黄色的,有的是淡黄色。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有只茧上钻出一只蚕蛾,我们看见这只茧上的破洞的边沿是粉红色的。张燕把这只蛾捉到纸上,突然,从它的尾部喷出一些牛奶似的液体,竟把张燕的衣服弄了一些斑点。我们感到很奇怪,又捏了它一下,它又喷出那种液体,仔细看带红色,后来喷的越来越红,竟有桃花那样红。
这是什么现象呢?难道是蚕的“自卫本领”?
过一天后,那只蚕蛾的肚子自己破了,奇怪的是它肚子里什么器官都没有,全是黄色的卵。它的器官到哪里去了呢?我们把它的头“解剖”开来,才发现都集中到头部去了。遗憾的是它的卵是孵不出来小蚕的,因为它没和雄蚕蛾交配过。不久,又有两条蚕蛾同时钻了出来,一只是雄的,一只是雌的,他们交配了十二个小时。那只雄蚕蛾又和另外两只雌蚕蛾分别交配了十一二个小时,这样看来,蚕蛾交配一般都要十二个小时左右。雌蚕蛾交配后,先伸出一个黄色长满绒刺的产卵管,在纸上点一点,就产出一粒黄色的卵。
产完卵,蚕蛾就可怜地死去(而雄蚕蛾在不吃东西的情况下,活了十来天)。我们又悲伤又兴奋,望着刚产出的淡黄色的卵粒,眼前仿佛又出现了绿色的春天和蚕宝宝那可爱的样子。
【特级教师简评】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根本”。这对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了对生活的深刻了解,写起来会得心应手,就像有源头的溪水,淙淙不绝;反之,对于所写生活一无所知,或者知之不多,就感到言之无物,干巴巴,如无源之水,干涸枯竭,难于成篇。本文小作者正是深入生活,细心观察,记下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写出了一般人容易忽略,或者不甚了解的事物。比如:小蚕快孵出时,“孵粒变成褐色”,这时仔细看才能“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里面有弯曲的小蚕”。另外,蚕蛾的肚子破了,小作者发现“它肚子里什么器官都没有”。如果到此止步,就不会发现器官“集中到头部”去的“秘密”。又如:蚕蜕皮的过程,交配的时间,以及蚕从卵孵出、到蚕蛾产卵这整个过程,不耐心地观察一两个小时,或者十一二个小时,乃至两三个月,那也是写不出上述那些具体的文字来的。这篇习作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春蚕生长的全过程,观察仔细,内容具体,层次清楚,重点很突出。既符合事实,
又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这是认真学习观察事物的收获。
——选自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特级教师指点作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