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留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2021年7月23日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6题 ,每题6分, 共36分 1.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磷脂是全部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重要组成成分 B.ATP是由一分子腺苷、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组成
C.DNA多样性与碱基数目、种类、排列挨次有关而与空间结构无关
D.微量元素可参与某些简单化合物的组成,如Fe、Mg分别参与血红蛋白和叶绿素组成
2.对某植物的胚芽鞘尖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胚芽鞘中数据是肯定时间后所测得的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的3H-IAA百分比含量。此试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单侧光能引起IAA的极性运输 B.IAA可以从背光侧横向转移到向光侧 C.IAA横向运输的方式很可能是自由集中
D.IAA通过韧皮部进行运输
3.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①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
B.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猛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的变化状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的能量流淌方向是乙→甲 B.M时甲种群的诞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相对数量的变化说明白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个种群相对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力量
5.2012年1月6日,在美国纽约伦斯勒的神经干细胞争辩所工作的Sally Tempie等争辩人员发觉“人视网膜色素
上皮组织也存在神经干细胞”,并将该成果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期刊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a过程中只有部分基因得到表达
B.图中b过程中核酸的种类和含量都不会发生变化
C.富含脂肪的细胞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观看到橘黄色颗粒 D.两种骨细胞代谢相对比较缓慢的缘由与自由水所占比例较低有关
6.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供应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检测出携带者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B.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 000,则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98/10 000 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 D.削减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试验题:共1题, 每题9分 ,共9分。
7.如图是某同学为了争辩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所设计的一个试验装置.锥形瓶中装满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和适量的酵母菌,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下初始液面的数据.试验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玻璃管,从玻璃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玻璃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试验时所记录的数据与初始液面数据的差值.(单位:mL)
时间(min) 4℃ 10℃ 20℃ 35℃ 55℃ 90℃ 5 0 0.2 0.4 0.7 0 0 10 0 1.0 1.3 1.2 0.1 0 15 0.1 1.9 2.2 2.8 0.2 0 20 0.2 3.1 3.3 4.4 0.3 0 25 0.3 4.0 4.5 5.0 0.4 0 (1)依据试验数据该同学作了以下四种假设,你认为最合理的假设是_____。 A.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 B.氧浓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 C.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D.氧浓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2)假设试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则表中数据可以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______的量。
(3)从表中数据分析得知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是______。分析90°C时,由于温度过高,导致_______,酵母菌无法呼吸,所以没有气体量的变化。
(4)试验开头前,试验装置必需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5)该试验条件下酵母菌细胞代谢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最常见的应用是___。
三、综合题:共5题 共45分
8.(本题11分)在非消化期,胰液几乎是不分泌或很少分泌的。进食开头后,胰液分泌即开头。所以,食物是使胰腺兴奋的自然因素。进食时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调整双重把握,但以体液调整为主。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整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 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是图3 的局部放大图,6~9 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__________反射,其效应器是_________。图2中突触是由_________(写数字)组成的,与2中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亲密相关的
细胞器是__________。
(2)当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局部电流的流淌方向是由_____区流向_____区。
(3)图3中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调整血糖的两种激素表现为____________作用。若验证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整过程中的作用,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看指标,则对正常小鼠注射肯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挨次是________。
(4)某些糖尿病患者是在感染了某病毒后患病的。分析可知:胰岛B细胞上的一些物质分子结构与病毒上的__________分子结构相像,在机体细胞免疫中产生的_________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致其受损进而导致分泌的胰岛素削减,此种糖尿病属于_______病。
(5)图4中内环境主要有_______(写数字)。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是 。若图4中血液的流淌方向为10→8,则在饥饿时,8处的__________(激素)浓度大于10处。 9.(本题10分)如图为江西X生态园的食物网。请回答:
(1)在此食物网中,鹰占____个养分级,兔子和蚱蜢的关系是____。
(2)计算该地区兔子种群数量通常使用____法,假如已标记兔子比未标记兔子被鹰捕食的概率高,则计算值偏____(填“高”或“低”)。
(3)在该食物网中,若蜥蜴的数量大量削减.则蚱蜢的数量在很短时间内将___。 (4)该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进行____和____的渠道。
10.(本题9分)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把握,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把握,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自交,多次重复试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有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据试验结果回答问题:
(1)把握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别定律。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_________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F2中消灭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缘由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把握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____________,具体发生在时期______________。 (4)有人针对上述试验结果提出了假说:
①把握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试验并预期试验结果: 试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考生在第 11、12 二题中任选一道做答,留意: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假如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11.(本题15分)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培育与运用的问题:
KH2PO4 1.4 g Na2HPO4 2.1 g MgSO4·7H2O 0.2 g FeCl3 0.1 g X 1 g 维生素 微量 琼脂 15 g (1)如上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育基配方。从物理性质上看该培育基属于 培育基,其中成分X除了为目的菌供应能源外,还能供应 。制备该培育基的一般操作挨次是计算→称量→ →灭菌→ 对培育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 (2)如图A、B是纯化微生物培育的两种接种方
法,C、D是接种后培育的效果。某同学接种培育后获得图C所示效果,则其接受的接种方法是[ ] ([ ]选填“A”“B”);接种时可能的失误操作是 。
(3)微生物强化采油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黏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为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应向培育基中添加 作为唯一碳源;培育一段时间后在培育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 就可获得高效菌株。
12.(本题15分)科学争辩发觉,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上升,反应过程如图:
(1)激素调整是血糖平衡调整的主要方式,在血糖平衡调整过程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 作用;在血糖平衡调整过程中,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起 作用。
(2)欲探究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整过程中的作用,可对正常小鼠注射肯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的注射挨次依次是 。
(3)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将自身的Ach(一种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而发生免疫作用,刺激 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相应抗体,这种免疫疾病称为 。切除患者的胸腺,患病症状明显好转,却简洁感染其他的疾病,缘由是 。 (4)Ac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该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 (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帮忙。其作用于突触后膜时的信号变化是 。
生物联考试题参考答案 1.C
【解析】含有生物膜的细胞结构具有磷脂分子,不含有膜的细胞器如核糖体不含有磷脂,A错误;ATP含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三分子磷酸,B错误;DNA的多样性取决于碱基数目、种类、排列挨次,DNA的空间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C正确;Mg不是微量元素,D错误。 2.B
【解析】依据两图对比可知,使用的是100%的3H-IAA处理胚芽鞘的右侧,左图中在胚芽鞘的左侧使用单侧光,向光侧的3H-IAA浓度是15.8%,背光侧的3H-IAA浓度是84.2%,右图中在胚芽鞘的右侧使用单侧光,向光侧的3H-IAA浓度是31.1%,背光侧的3H-IAA浓度是68.9%,可以得出IAA可以从背光侧转移到向光侧,B正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指的是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的运输,此试验过程不能体现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错误;试验中IAA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试验不能证明IAA是通过韧皮部进行运输的,D错误。 3.A
【解析】依据题图提示,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淋巴液。血浆中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A正确;②是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削减,增加排尿量,使组织液渗透压上升,B错误;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调整作用,①、②、④内pH会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不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4.A
【解析】对比甲、乙相对数量的变化,可知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甲→乙。M点时,从整体上看,甲种群相对数量渐渐削减,造成甲种群相对数量削减的缘由是诞生率小于死亡率。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是信息传递的结果,这种调整方式是双向的。两个种群的相对数量波动幅度渐渐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力量的结果。 5.B
【解析】图中a、b、c、d、e过程为细胞分化,分化过程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A项正确。分化过程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中的mRNA种类和数量不同,故B项错误。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并可用显微镜观看到,故C项正确。细胞代谢速率与水的存在形式有关,自由水占比例低则代谢缓慢,故D项正确。 6.C
【解析】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检测出携带者可以大大降低后代发病的风险,是预防该病的关键,A正确;相关基因用A、a表示,若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000,则a的频率为1/100,A的频率为99/100, B正确;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能通过染色体检查来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C错误;削减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D正确。 7.(1)C (2)CO2
(3)35℃ 酶失活(酶空间结构发生转变或酶空间结构被破坏) (4)消耗装置中的O2,保证无氧环境 (5)生产酒精(制作果酒、白酒等)
【解析】本题以探究试验的方式考查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以及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据图可知,锥形瓶中酵母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由表格可知本试验的而试验中的自变量是温度,最合理的假设是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2)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溶于溶液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很低,因此表中的数据可以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
(3)从表中的数据可知,表中的差值越大,说明无氧呼吸的速率越快,因此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是35℃。90℃时,温度过高,酶失活(酶空间结构发生转变或酶空间结构被破坏),酵母菌无法呼吸,所以没有气体量的变化。
(4)试验开头前,试验装置必需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掉装置中原有的O2,保证无氧环境,以确保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5)在生产实践中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以进行酒精的生产,制作果酒、白酒等。
【备注】本题结合图表,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试验,要求考生认真分析试验装置图和表中数据,明确该试验中酵母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能正确区分该试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分析表中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1)非条件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 3、4、5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未兴奋 兴奋 (3)拮抗 胰岛素、葡萄糖
(4)抗原 效应T细胞 自身免疫
(5)7、8、9 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 胰高血糖素
【解析】(1)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整示意图,由食物的刺激引起胰液的分泌是与生俱来的非条件反射,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图2中1−5分别表示1轴突末梢、2突触小泡、3突触前膜、4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即由3、4、5组成。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与高尔基体(与囊泡的形成、动物细胞物质分泌有关)和线粒体(供应能量)两种细胞器亲密相关。(2)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区表现为正电位,兴奋区表现为负电位,因此,膜外局部电流是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3)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两种激素在调整血糖时表现为拮抗作用。验证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整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对正常小鼠注射肯定剂量的胰岛素导致小鼠消灭低血糖症状,然后注射肯定量的葡萄糖,消灭低血糖症状消逝的现象,可证明胰岛素的降低血糖的作用。(4)自身免疫病是自身的免疫系统过于强大误将自身的组织细胞当成外来的抗原而发动攻击,造成自身损伤的疾病,胰岛B细胞上的一些物质分子结构与病毒上的抗原分子结构相像,会发生自身免疫病,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引发糖尿病。(5)图4中6−9分别表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人体的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包括7组织液、8血浆、9淋巴。在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的作用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若图4中血液的流淌方向为10→8,则在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因此,8处的胰高血糖素浓度大于10处。
9.(1)2 竞争 (2)标志重捕 高 (3)增加
(4)物质循环 能量流淌
【解析】(1)分析图可知,食物链包括: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兔子→鹰;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所以在此食物网中,鹰占第三和第五两个养分级,兔子和蚱蜢都是以绿色植物为食,关系是竞争。(2)由于兔子活动力量强,活动范围大,所以计算该地区兔子种群数量通常使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公
式为: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标记数×其次次捕获数÷其次次捕获的标记数,由于标记兔子比未标记兔子被鹰捕食的概率高,依据公式,计算值偏高。(3)在该食物网中,依据“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这条食物链,若蜥蜴的数量大量削减,则蚱蜢的数量在很短时间内由于天敌削减将增加。(4)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
10.(1)遵循 (2)不遵循
(3)重新组合(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的四分体(减Ⅰ前期) (4)一
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杂交,观看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所得子代消灭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 【解析】(1)子二代中抗病与感病3:1,说明该对等位基因符合分别定律。(2)子二代比例不等于9:3:3:1,说明两对基因之间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3)子二代中消灭了新的性状,则说明两对基因之间重新组合,发生在四分体时期。(4)把握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通过测交试验可以证明,假如测交后代比例等于4:1:1:4,则假设成立。
11.(1)固体 碳源和氮源 溶化 倒平板 高压蒸汽灭菌法 (2)B 稀释涂布平板法 涂布不均匀 (3)石油 降油圈大的菌落
【解析】(1)表中培育基的成分有凝固剂琼脂,因此该培育基为固体培育基。培育基除应含有水、无机盐、特殊养分物质(维生素等)外,还应有碳源和氮源。制备固体培育基的一般挨次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2)图A运用接种环,为平板划线法,相应培育效果如图D所示;图B运用涂布器,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相应培育效果如图C所示。图C所示培育基上菌落分布不均匀,可能是接种过程中涂布不均匀所致。(3)筛选和纯化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时,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降油圈越大,说明该处微生物降解石油的力量越强。
12.(1)协同 抑制 (2)胰岛素、葡萄糖 (3)B 自身免疫病 切除胸腺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完全丢失,体液免疫部分丢失,特异性免疫受到严峻影响 (4)不需要 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的激素调整和免疫等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对课本学问的理解力量和信息处理力量。(1)由图可知,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二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2)探究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整过程中的作用,先注射胰岛素会使小鼠消灭低血糖症状,再注射葡萄糖会使小鼠低血糖症状减轻,从
(3)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可以产生抗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而可以得到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成外来物质进行的免疫反应属于自身免疫病。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切除胸腺后,T细胞不能发育成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受到影响。(4)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神经递质携带化学信息,作用于突触后膜时会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该过程中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1)探究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时先注射胰岛素会导致小鼠消灭低血糖症状,再注射葡萄糖会使低血【高分必备】
糖症状减轻,试验前后形成对比。先注射葡萄糖再注射胰岛素不能说明胰岛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2)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而不是主动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时的信号变化很多同学易误答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