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导语使用的几点体会】语文课万能导语
1、运用故事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一代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爷爷、奶奶的呵护,爸爸、妈妈的爱抚下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面对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狭小的生活空间,根本不愿意或不想去了解周围的生活状态,时尚、冷漠、自私、早熟、生活感悟能力低几乎成立这一代人的代名词,以至于写作文时常常有无从下手,言之无物,空泛抒情的现象。基于这一点根据课表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叙事类较强的文章时,我利用故事常设情景,让学生在故事中感悟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蜡烛》一文时,我用5分钟给他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妻,他们都是工人,一个儿子正在上初三,家里只有一间15平方米的房子,摆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学生桌,家里就塞满了。爸爸身体不好,经常咳嗽,一咳嗽小屋就跟着震动,儿子写作业的思路就会被打乱,为了儿子的学习,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出去,每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躲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规律。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有一天,儿子临近期末考试,在温暖宁静的小屋里不知不觉学习到深夜,作业刚做完,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从窗中往外望去,大雪中一个穿着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儿子一下子被电击着了,泪流满面地跑出去。无声的雪花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故事还没有讲完时,我发现许多孩子的眼睛里有了晶莹的闪动,讲完后,很多孩子已是泪流满面。接着我问同学们听过故事的感受,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被故事中伟大的父爱深深地感动了”看到同学们的情感已经引起共鸣,我趁热打铁,切入主题:“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比父爱更伟大、更神圣的爱呢?”一个反问,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异常高涨,这节课同学们始终在这种强烈的情感叩击中学习,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常说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思维。导语也如此,
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希望了解的,比较关心的并且在学习新课之后才能搞清楚的问题,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由于文章说理性较强,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出示画有 四个图形的小黑板,观察一会儿后,让学生找出其中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有的同学说A,A是惟一没有角的,有的说B,因为B由直线构成,有的说C,因为C非对称图形,有的说D,因为D是由直线的曲线构成的,面对学生产生的激烈争论,我没有指出哪一个是正确的,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道题会有四种不同的答案,而每一个答案都看似正确呢?带着疑问,学生们专心致志地学了起来,看着他们慢慢舒展的眉头,我笑了。
三、提示题意导入,能够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古文教学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由于古今语言习惯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听上古文课就头痛。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便成为一节古文课成败的关键。俗语说,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对文题的剖析,对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古文主旨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马说》一文时,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大的“说”字,让同学们说说是什么意思,通过,有的说用语言表达意思,有的说解释、阐明,有的说谈论,有的说曲艺的一种语言表演手段,然后我写下了本文的文《马说》题,请同学们根据说的解释说说这个文题的意思,他们将这几个意思都用上了,也不能流畅说出文题的意思,看着同学们焦急的样子,我在说字下面写出了这是一种文体,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学习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
因为语文课内容的不同,学生掌握程度不同,语文课的导语也是随机应变,形式多样的,但我想无论我们采用什么形式的导语,都是为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服务的,都将使 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目的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