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全十一种)

2022-07-13 来源:钮旅网
高中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求法总结

一、常规型

即给出函数的解析式的定义域求法,其解法是由解析式有意义列出关于自变量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此不等式(或组)即得原函数的定义域。 例1 求函数yx22x15的定义域。

|x3|8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则必须满足

x22x150① ②|x3|80由①解得 x3或x5。 ③ 由②解得 x5或x11 ④

③和④求交集得x3且x11或x>5。

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x|x3且x11}{x|x5}。

1例2 求函数ysinx的定义域。

216x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则必须满足

①sinx0 216x0②由①解得2kx2k,kZ 由②解得4x4

由③和④求公共部分,得 4x或0x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4,](0,] 评注:③和④怎样求公共部分?你会吗? 二、抽象函数型

抽象函数是指没有给出解析式的函数,不能常规方法求解,一般表示为已知一个抽象函数的定义域求另一个抽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有两种情况。 (1)已知f(x)的定义域,求f[g(x)]的定义域。 (2)其解法是:已知f(x)的定义域是[a,b]求f[g(x)]的定义域是解ag(x)b,即为所求的定义域。

例3 已知f(x)的定义域为[-2,2],求f(x21)的定义域。

解:令2x212,得1x23,即0x23,因此0|x|3,从而

3x3,故函数的定义域是{x|3x3}。 (2)已知f[g(x)]的定义域,求f(x)的定义域。 其解法是:已知f[g(x)]的定义域是[a,b],求f(x)定义域的方法是:由axb,求

g(x)的值域,即所求f(x)的定义域。

例4 已知f(2x1)的定义域为[1,2],求f(x)的定义域。 解:因为1x2,22x4,32x15。 即函数f(x)的定义域是{x|3x5}。 三、逆向型

即已知所给函数的定义域求解析式中参数的取值范围。特别是对于已知定义域为R,求参数的范围问题通常是转化为恒成立问题来解决。 例5 已知函数ymx26mxm8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函数的定义域为R,表明mx26mx8m0,使一切x∈R都成立,由x2项

的系数是m,所以应分m=0或m0进行讨论。 解:当m=0时,函数的定义域为R;

当m0时,mx26mxm80是二次不等式,其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m02(6m)4m(m8)0 0m1综上可知0m1。

评注:不少学生容易忽略m=0的情况,希望通过此例解决问题。

kx7的定义域是R,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kx24kx3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则必须kx24kx3≠0恒成立,因为f(x)的定义域为R,即

例6 已知函数f(x)kx24kx30无实数

①当k≠0时,16k243k0恒成立,解得0k②当k=0时,方程左边=3≠0恒成立。 综上k的取值范围是0k3; 43。 4四、实际问题型

这里函数的定义域除满足解析式外,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限制,这点要加倍注意,并形成意识。

例7 将长为a的铁丝折成矩形,求矩形面积y关于一边长x的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函数的定义域。

解:设矩形一边为x,则另一边长为

1(a2x)于是可得矩形面积。 211yx(a2x)axx2

221x2ax。

2由问题的实际意义,知函数的定义域应满足

x0x0 1(a2x)0a2x02a0x。

2故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yx2a1。 ax,定义域为(0,)22例8 用长为L的铁丝弯成下部为矩形上部为半圆的框架,如图,若矩形底边长为2x,

求此框架围成的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定义域。

解:由题意知,此框架围成的面积是由一个矩形和一个半圆组成的图形的面积,如图。

因为CD=AB=2x,所以CDx,所以ADLABCDL2xx, 22L2xxx2故y2x 22(2)x2Lx

2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知

2x0L0x L2xx202L故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Lx,定义域(0,)。

22五、参数型

对于含参数的函数,求定义域时,必须对分母分类讨论。 例9 已知f(x)的定义域为[0,1],求函数F(x)f(xa)f(xa)的定义域。 解:因为f(x)的定义域为[0,1],即0x1。故函数F(x)的定义域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0xa1ax1a,即 0xa1ax1a即两个区间[-a,1-a]与[a,1+a]的交集,比较两个区间左、右端点,知

1a0时,F(x)的定义域为{x|ax1a}; 21(2)当0a时,F(x)的定义域为{x|ax1a};

211(3)当a或a时,上述两区间的交集为空集,此时F(x)不能构成函数。

22(1)当六、隐含型

有些问题从表面上看并不求定义域,但是不注意定义域,往往导致错解,事实上定义域隐含在问题中,例如函数的单调区间是其定义域的子集。因此,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必须先求定义域。

例10 求函数ylog2(x22x3)的单调区间。

解:由x22x30,即x22x30,解得1x3。即函数y的定义域为(-1,3)。 函数ylog2(x22x3)是由函数ylog2t,tx22x3复合而成的。

tx22x3(x1)24,对称轴x=1,由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可知t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在区间[1,)上是减函数,而ylog2t在其定义域上单调增;

2所以函数ylog2(x2x3)在区(1,3)(,1](1,1],(1,3)[1,)[1,3),

1]上是增函数,在区间[1,3)上是减函数。 间(1,

函数值域求法十一种

1. 直接观察法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得到。

例1. 求函数y

1x

的值域。

解:∵x0

1∴x0

显然函数的值域是:(,0)(0,) 例2. 求函数y3x的值域。 解:∵x0 x0,3x3

故函数的值域是:[,3] 2. 配方法

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值域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例3. 求函数yx22x5,x[1,2]的值域。

解:将函数配方得:y(x1)24 ∵x[1,2]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1时,ymin4,当x1时,故函数的值域是:[4,8] 3. 判别式法

例4. 求函数

y1xx21x2的值域。

解:原函数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y1)x2(y1)x0 (1)当y1时,xR (1)24(y1)(y1)0

1解得:2y32 13(2)当y=1时,x0,而12,2 故函数的值域为132,2

例5. 求函数yxx(2x)的值域。

解:两边平方整理得:2x22(y1)xy20(1) ∵xR

4(y1)28y0 ymax8 解得:12y12

但此时的函数的定义域由x(2x)0,得0x2

2x22(y1)xy20在实数集R有实根,由0,仅保证关于x的方程:

而不能确保其实根在区间[0,2]上,即不能确保方程(1)有实根,由 0132,2求出的范围可能比y的实际范围大,故不能确定此函数的值域为。

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进一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0x2

yxx(2x)0

ymin0,y12代入方程(1)

解得:

x1222422[0,2]

时,

原函数的值域为:[0,12]

注:由判别式法来判断函数的值域时,若原函数的定义域不是实数集时,应综合函数的定义域,将扩大的部分剔除。 4. 反函数法

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通过求其原函数的定义域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3x4 例6. 求函数5x6值域。

22242x12即当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则其反函数为:

yx46y5y3

46y3x5x3,其定义域为:5

3,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5

5. 函数有界性法

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利用已学过函数的有界性,反客为主来确定函数的值域。

ex1yx 例7. 求函数e1的值域。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ex0

exy1y1

y10y1∴

解得:1y1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1)

cosx 例8. 求函数sinx3的值域。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ysinxcosx3y,可化为:

yy21sinx(x)3y sinx(x)3yy21即 ∵xR

∴sinx(x)[1,1]

13yy121即解得:

22y4422,44 故函数的值域为 6. 函数单调性法 x5y2log3x1(2x10)的值域。 例9. 求函数x5解:令y12,y2log3x1 则y1,y2在[2,10]上都是增函数 所以yy1y2在[2,10]上是增函数 当x=2时,

5当x=10时,ymax2log3ymin23log32118

933

18,33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10. 求函数yx1x1的值域。

x1x1 解:原函数可化为:

令y1x1,y2x1,显然y1,y2在[1,]上为无上界的增函数 所以yy1,y2在[1,]上也为无上界的增函数

y22所以当x=1时,yy1y2有最小值2,原函数有最大值

22

显然y0,故原函数的值域为(0,2] 7. 换元法

通过简单的换元把一个函数变为简单函数,其题型特征是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或三角函数公式模型,换元法是数学方法中几种最主要方法之一,在求函数的值域中同样发挥作用。 例11. 求函数yxx1的值域。 解:令x1t,(t0) 则xt21

13yt2t1(t)224 ∵

又t0,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

当t0时,ymin1 当t0时,y 故函数的值域为[1,)

2yx21(x1) 例12.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因1(x1)0 2(x1)1 即

故可令x1cos,[0,] ∴ycos11cos2sincos1

22sin()14

0,0544

2sin()12402sin()1124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0,12]

x3xy4 例13. 求函数x2x21的值域。 12x1x2y2解:原函数可变形为:21x1x2

2x1x22sin2,cos22xtg1x可令,则有1x

11ysin2cos2sin424

k1ymax4 28时,

k1ymin4当28时,

而此时tan有意义。 

114,4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x, 例14. 求函数y(sinx1)(cosx1),122的值域。

解:y(sinx1)(cosx1) sinxcosxsinxcosx1

1sinxcosx(t21)2令sinxcosxt,则 11y(t21)t1(t1)222

由tsinxcosxx,且122

2sin(x/4)

可得:∴当t2t22 2时,

ymax322t2,当2时,

y3242

323,2422。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15. 求函数yx45x的值域。

解:由5x20,可得|x|5 故可令x5cos,[0,]

y5cos45sin10sin()44

∵0 54442

当/4时,ymax410 当时,ymin45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5,410]

8. 数形结合法

其题型是函数解析式具有明显的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的距离公式直线斜率等等,这类题目若运用数形结合法,往往会更加简单,一目了然,赏心悦目。

22y(x2)(x8) 例16.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化简得:y|x2||x8|

上式可以看成数轴上点P(x)到定点A(2),B(8)间的距离之和。 由上图可知,当点P在线段AB上时,y|x2||x8||AB|10

y|x2||x8||AB|10 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0,] 例17. 求函数yx6x13解:原函数可变形为:

2x24x5的值域。

上式可看成x轴上的点P(x,0)到两定点A(3,2),B(2,1)的距离之和, 由图可知当点P为线段与x轴的交点时,

ymin|AB|(32)2(21)243,

y(x3)2(02)2(x2)2(01)2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3,]

例18. 求函数yx26x13x24x5的值域。

上式可看成定点A(3,2)到点P(x,0)的距离与定点B(2,1)到点P(x,0)的距离之差。

即:y|AP||BP| 由图可知:(1)当点P在x轴上且不是直线AB与x轴的交点时,如点P',则构成ABP',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

||AP'||BP'|||AB|(32)2(21)226

2222y(x3)(02)(x2)(01)解:将函数变形为:

即:26y26

(2)当点P恰好为直线AB与x轴的交点时,有||AP||BP|||AB|综上所述,可知函数的值域为:(26,26]

26

注:由例17,18可知,求两距离之和时,要将函数式变形,使A、B两点在x轴的两侧,而求两距离之差时,则要使A,B两点在x轴的同侧。 如:例17的A,B两点坐标分别为:(3,2),(2,1),在x轴的同侧;例18的A,B两点坐标分别为(3,2),(2,1),在x轴的同侧。 9. 不等式法

3利用基本不等式ab2ab,abc3abc(a,b,cR),求函数的最值,其题型特征解析式是和式时要求积为定值,解析式是积时要求和为定值,不过有时需要用到拆项、添项和两边平方等技巧。 例19. 求函数

解:原函数变形为:

y(sin2xcos2x)1ces2xsec2x3tan2xcot2x33tan2xcot2x25y(sinx1212)(cosx)4sinxcosx的值域。

11sin2xcos2x

当且仅当tanxcotx

4时(kz),等号成立 即当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5,)

xk

例20. 求函数y2sinxsin2x的值域。 解:y4sinxsinxcosx 4sin2xcosx

y16sin4xcos2x8sin2xsin2x(22sin2x)8[(sin2xsin2x22sin2x)/3]36427

sin2x23时,等号成立。

当且仅当sin2x22sin2x,即当由

y26427可得:

8383y99

8383,99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10. 一一映射法

原理:因为

量中,若知道一个变量范围,就可以求另一个变量范围。 例21. 求函数

y13x2x1的值域。

yaxb(c0)cxd在定义域上x与y是一一对应的。故两个变

11x|x或x22 解:∵定义域为1y13xxy由2x1得2y3

x1y1y11x2y32或2y32

33y或y22 解得

33,,22 故函数的值域为

11.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例22. 求函数的值域。 解:令tx2(t0),则x3t21

yyx2x3(1)当t0时,所以

0y12

t11t21t12t,当且仅当t=1,即x1时取等号,

(2)当t=0时,y=0。

10,2综上所述,函数的值域为:

注:先换元,后用不等式法

1x2x2x3x4y12x2x4 例23. 求函数

12x2x4xx3y2412xx12x2x4解:

的值域。

1x2x1x21x22

21x22xtan1x2cos2,则令 x1sin1x22

11ycos2sinsin2sin122 117sin416 2∴当

当sin1时,ymin2

tansin117ymax4时,16

此时

注:此题先用换元法,后用配方法,然后再运用sin的有界性。 总之,在具体求某个函数的值域时,首先要仔细、认真观察其题型特征,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方法,一般优先考虑直接法,函数单调性法和基本不等式法,然后才考虑用其他各种特殊方法。

172,16 2都存在,故函数的值域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