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
指导老师:倪磊
13级应用心理学 刘维琳 一,问题背景及设计理念: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自卑懦弱等人格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隔代教育的缺陷造成部分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人格特征。在学校里,他们常常表现为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同时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而社会支持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态度往往是“同情”甚至是“可怜”,而我认为恰恰是这种带有“标签”的特殊化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更易受到自己是弱势群体的暗示,使其产生自怜自卑的心境,甚至有可能导致叛逆心理的出现或者增强,进而影响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的处理和人格的发展。因此本次设计以引导留守儿童正确看待自身的处境,培养其自尊自爱的心理,增强其对积极情感的体验与对自我的认同,自我价值感的体验,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积极的人际关系处理的理念为核心。设计采取班级中留守儿童及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辅导。
二,活动时间:共6次,每周进行一次,每次90分钟以上。 三,活动地点:场地宽敞,安静,舒适的室内或者安全,安静的室外。
四,参与成员:留守儿童及其他班级成员。
第一次活动
《快乐你我》(共90分钟)
活动一:快乐的小猫(共30分钟)
活动目标:体会快乐,使团体成员打破隔阂。 活动地点:宽敞,安静,安全的室外。 活动内容:
(1)(25分钟)
全体围坐成圈,一人当小猫坐在中间。
小猫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学猫叫。面对者要用手抚摸小猫的头,并说「哦!可爱的小猫。」但是绝不能笑,一笑就算输,要换当小猫。
抚摸者不笑,则小猫叫第二次,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离开找别人。 当小猫者可以装模做样,以逗对方笑。
(2)(5分钟)
全体成员相互交流感受,分享体会。
活动二:你和我的快乐(共60分钟)
活动目标:增强快乐体验,学会分享,使成员关系进一步融洽。
活动地点:宽敞,安静,安全的室外。
活动内容:
(1)(50分钟)全体成员围坐成一个圈,中间留足够大的空地,由辅导老师以击鼓传花的方式随机决定由其中一名成员起来分享一件使他感到快乐或者有趣的一件事,然后以此同学为起点,往右数第2.4.6.8.。。等逢偶数的同学(具体人数视故事需要而定)起来与该同学一起表演重现当时的情景。表演完后再以相同方式决定下一位分享快乐故事的同学和重现快乐情景的同学。 (2)(10分钟)
辅导老师对活动做总结,再由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后起来发言表达感受和体会。
第二次活动
《特别的我和一样的我们》(共90分钟) 活动一:特别的我(共50分钟)
活动地点:宽敞,舒适的室内
活动目标: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活动内容:
(1)(20分钟)成员围成两个同心圆,顺时针跑然后由老师随机喊停止,面对面的两个成员说出对方在你心中的三个特征。反复数次。
(2)(20分钟)同学们各自回归自己的位置,思考5分钟以后在一张纸上写下对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特点。然后由老师收集好纸条,并随机抽取一张纸条,读出上面的内容,让同学们猜是谁。宣布答案后再由其他同学们对该同学的优点和特点进行补充。(此过程中应该注意积极关注的作用,避免部分同学感到自卑) (3)(10分钟)老师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利用老师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的看待自己。放一段轻松的音乐留给自我反思的时间。
活动二:一样的我们(共30分钟) 活动地点:宽敞,舒适的室内
活动目标: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同时,学会接纳别人,欣赏他人。
活动内容:老师先引导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任意一种生物,用这种生物来代表自己,然后同学们用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写上自己的”生物标签”,老师让同学们轮流发言说出选择这种生物的理由,其他同学则寻找该“生物”在大自然中与代表自己的生物相同的地方。
活动三:总结(10分钟)
老师以大自然中的生物们各有特色却相互融为一个整体,和而不同,同而各异的特点启发大家。使留守儿童与其他伙伴一起感悟自己与其他伙伴一样有相似有不同,没有好坏,各有特点。
第三次活动
《我爱我》
活动一:我以我为荣(40分钟)
活动地点: 宽敞,安全的室外
活动目标:体验自我价值感,培养自信心,自尊心。 活动内容:
(1)(30分钟)全体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大约6人,利用剪刀,胶布,纸,笔等在20分钟内合作完成一套创意服装的制作,服装由纸,线,胶布,彩色笔等环保工具制作,期间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再由每组选出一人作为模特进行展示。
(2)(10分钟)先由其他小组对该小组进行点评,选出每个小组的特色与优点进行奖励,再由小组成员自评,说出每一位小组成员的贡献与创意或者优点。
活动二:尊重我和他(共40分钟) 活动地点: 宽敞,安全的室外
活动目标:学会自尊,看重自己,尊重他人。
活动内容:播放轻音乐,宴会开始。发给每人一张牌,作为入场的凭证,成员拿到牌后,置于头顶,牌子的大小(K.Q.J„„)代表自己职位的高低与身份的尊卑,请根据自己的地位与身份,以语言、非语言方式向周围的客人表示问候。当音乐停止的时候,请成员按照自己体验出的地位,依序排成一列,全体再把牌放在胸前,报出数字大小。再以相反的排列方式体验一次宴会。 活动三:总结(10分钟)
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体会,感受。老师启发大家从活动中应该学到: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使一个班级中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其他同学都有一个互相尊重,自尊自爱的氛围。
第四次活动
《我的伙伴》 活动一: 我们是一家(50分钟)
活动地点:室内
活动目标:使团体成员感受到归属感。
活动内容:(1)(10分钟)准备材料:标有小组吉祥物的签、笔、纸、糖果。每个人都抽一个签,签只能自己看到不能让别人知晓。扮演签上的吉祥物动作并在教室走动,尽快找到相同的吉祥物组成一个小组。注意只能运用肢体动作,表情神态表达,不能说话。(成组后要集体表演,得到全体认同鼓掌后可回位。请成员反馈体验。)
(2)(5分钟)找到小组成员后,成员讨论给小组取个名字,将小组名写到白纸的上端,并签上小组全体成员的名字。
(3)(15分钟)各小组进行组内讨论交流,小组成员的共同特征有哪些?并记录好这些特征。看哪一组找到的共同点最多。 提醒大家:1共同特征一定要是大家都有,小组成员都要发言讨论。2,每组找个临时组长和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共同特征,组长维持秩序,要关注到每一个成员。
(4)(15分钟)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先完成领导者给予的情绪表达任务,再宣读小组名和共同点。 交流体验:找归属时,是什么感受?有什么技巧吗?花很长时间没找到自己归属时,你是什么心情?先是发现两三个人是属同一吉祥物,形成了一个个小小团体,然后一个个小团体组成了一个大团体,形成了小组。这个过程你是什么感受?集体表演时,谁有有创意的动作?哪种表演比较困难?你抽到表演困难的任务紧张吗?后来呢,你是如何应对的?
(5)(5分钟)小组互评,小组名有什么含义吗?找到共同点最多的组胜利。胜利组得到大包糖果作为奖励。得胜组与其它小组分享糖果(如果得胜组没有主动,领导者应暗示其分享成功喜悦活动二:成员的期待(共40分钟)
活动目标:学会运用理性想法替代非理性想法去看待和思考问题,从而改善自己与同伴、父母及监护人等周围人的关系。 (1)(10分钟)老师简要说明团体的功能和团体的内容、目标,以澄清成员对团体的期待。
(2)(5分钟)最后还要告诉成员如何在团体中收获最大(真诚的态度,坦诚的表达,说出心声)。
(3)(15分钟)简单解释abc理论,并将团体概念引申到家庭这个团体中去,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在家庭中处理相关的关系,调节情绪。
第五次活动
《我爱我家》 活动一:我的家(50分钟)
活动地点:室内
活动目标:使成员更清楚地认识家人及家庭关系,同时激起其改善家庭关系的动机和责任感。 活动内容: (1)(10分钟)发放“家人特色素描”表格,请成员认真填写。 、填写完后,每个成员轮流将所写内容念出来与大家分享,每个同学都发表感受。将各自的表格交给老师保管。 家人特色素描 称谓 特色说明 (2)(40
代表物 选择原因 我想对他说 分钟)
操作:1、发给每个同学一张纸
2、领导者让成员塑造他们各自的家庭,画出自己眼中当
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图。
比如,某个同学的家庭成员由自己、爸爸、妈妈、妹妹构
成,他的关系图中必须得画4个人。如果父母之间几乎不说话,就将他们各自安排在屋子的两侧;妹妹和妈妈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就把妹妹放在妈妈那边,跟妈妈手拉着手;他本人与任何人都不亲,就把自己画在屋子另外一个角落里,远离每个人。最好给每个人标个号,然后在旁边注明每个号代表的人是谁。
3、每个成员家庭塑造完成后,就和大家分享这样塑造的
理由,由此讨论这个现在的家庭关系。
活动二:我爱我家(40分钟)
活动地点:室内
活动目标:帮助成员面对与处理与监护人间的困扰,使其能拥有较愉快的生活,并能顺利发展未来。 活动内容:
(1)(30分钟)请成员将目前与监护人间最感困惑(自认为是最难解决)的一件事写在纸上,并将纸折叠好置于团体中央。 要求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一定要写跟爷爷奶奶间的事情,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一定要写跟外公外婆间的事情,跟爸妈生活在一起的,就写与爸妈间的事情。 请一个成员读出每一张纸上的所有内容,然后由成员评选困惑事件,按困惑度及其普遍度排序,从高到低,然后针对每个困惑,请成员共同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采用讨论,示范,角色扮演等。逐个解决问题。
(2)(10分钟)
老师总结,学生分享感受,老师布置作业:请将今天在团体活动中学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尝试改善与父母、监护人的关系,加深你们间的感情。
第六次活动
《爱自己,爱他人》
活动一:学会沟通,调节情绪。(共50分钟)
活动地点:室内
活动目标:学会沟通,调节情绪 活动内容:
(1)(20分钟) 老师讲故事: 礼物
从前,有三个儿子,在外面发了大财,都想好好孝顺一下母亲,于是,大儿子给母亲买了一栋大房子,母亲只能住一间,却要打扫整个房子。二儿子送给母亲一辆奔驰车,还带了一个司机,结果母亲很少出门,用不上,司机的脾气也不好。三儿子送给母亲一只会念佛经的鹦鵡,这样它就可以代替母亲念佛经了。母亲果然对三儿子的礼物很满意,因为她把这只鹦鵡当成一只奇特的鸡,煮了吃了,认为味道很不错。
三个儿子为什么会送错礼物呢?(沟通和了解、理解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思考,并发言分享感受。 (2)(20分钟)
请一名同学与老师配合,进行角色扮演。同学随便说点什么,老师低头不正视。
对“目光注视”的主题讨论:说话时不正视别人有什么不好? 错误认知:正视别人是不礼貌的。
重建认知:目光接触是对对方和对方谈话的关注,也是一种鼓励,鼓励对方把话说下去。人际沟通中如果缺乏目光接触,会成为一种令人不悦的困难过程。 角色扮演:请两对成员表演,好的倾听方式和不好的倾听方式。 (2)(10分钟)
老师再次阐述ABC理论,并举例说明。让学生运用于现实的人际关系处理中去,让学生尝试结合自身举例。
活动二:总结(40分钟)
活动地点:室内
活动目标:总结感受,收获,提出疑问与建议。
活动内容:同学们逐一发表感受,总结收获,提问或者给出建议老师作自己,给出寄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