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下了工夫去写作,但写作水平仍然难于提高,究其原因,存在因素可能有很多,其中想象力不足是其中一个很重要而又极易被忽视的因素。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想象力:一、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外射;二、作文教学要利用求异、求变、求活这“三求”策略,指导学生作文求异出新;三、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悟;四、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创新。
【关键词】想象力 培养 情感 求异出新
我一直都担任语文教学,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下了很多工夫,但写作水平仍然难以提高。究其原因,存在因素可能有很多,其中想象力不足是其中一个很重要而又极易被忽视的因素。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是人的创造力中最宝贵的品质。对于一个人来说 ,丰富而颇具创造性的想象力则是他完整的审美经验和健全的思维与心理的体现。同时丰富的想象力也是创新时代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那么,当前作文教学怎样才能实现想象力的培养呢?下面就本人在实践中的运作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外射。
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得先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积极探究某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认识倾向,有了这种倾向,才能谈得上去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则要求教师在作文写作前成功地诱发他们的情感外射。具体做法是:1、自然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草木枯荣,山谷田园,鸡犬相闻,民风淳朴„„无一不蕴藏着趣味、知识与神秘,它们为孩子创造了广阔的观察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组织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学会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让自然美、社会美直接撩拔学生情感的琴弦。2、作文前对学生写的人和事加以归纳概括。对生动感人的事实以优美的语言进行重点的描绘、复述,或对所写的事物引导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掘其哲理性,以达到诱发情感的目的。
二、作文教学要利用求异、求新、求活这“三求”策略,指导学生作文求异出新。
求异、求新、求活是教学中的课堂策略,作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三求”策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求异:即坚持答案结论的多维性,不限制、不规定、不统一答案和结论。这“三不”要充分体现在作文教学的每一环节上。如在对学生进行布局谋篇的指导时,组织学生对作文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讨论,让学生口头去叙述,在学生学习了每一个“知识点”后,都要问一问,“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使学生真正进入到“创新”的世界。
2.求新:即讲究方法途径的多样性。“条条道路通罗马”、“殊途同归”等都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是很多的,求新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鼓励学生善于“另辟蹊径”创造发明,要有个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就是差别,差别就是创新。如作文教学中,表达同样一个意思有多种的表达手法;用相同的方法去写,可写不同的事物;开头、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换个开头、结尾试试看„„等等。同一题目的作文,学生写出来往往“千人一面”,了无新意。这是因为学生在作文时,总是在有意无意的重复别人的缘故,缺乏个性。所谓“文章切忌随人后”,“文贵创新”,都是强调一个“新”字。因此,作文教学中的让学生打破惯常的思维模式,进行求异思维。一篇文章的写作离不开立意、选材与构思,要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作文写出新意,不妨在这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训练。
作文的立意如何求异求新呢?不同的问题方法也不相同。文章立意要想出新,得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维”,面对某一事、某一物、某一人不断变换角度来考虑,从而使自己在某一角度上有了新的认识,或有了特殊感受,并通过文章表现出来。比如同时写“桃花”,就有人写“人面桃花相映红”,也有人写“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前者表现的是对桃花的赞美,后者却表现了对桃花的轻蔑。
作文的选材怎样求异求新呢?对作文的选材,通常的要求是要典型,但典型的材料不一定就“新”,而“新”的材料往往都能提炼出某些典型性。齐白石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可见他
选取话题时是在遵循一种求异求新的原则。作文的选材也应如此。有一次,我在指导学生写《妈妈,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时,有位同学初选写为了家庭,母亲呕心沥血方面的材料,但自觉得有点俗套。于是我启发学生想象:我问他,母亲是干什么的?母亲的心血都付在家庭上,对工作有影响吗?经此启示,这位同学在作文中,不仅塑造了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同时又对母亲只顾小家,不顾大家(对公司不负责)提出批评,文章最后在“没有大家,何来小家“的评论中结束,既有新意,又有深度。可见在学生作文时,启发学生想象是多么的重要。
对于作文中的构思,运用逆向构思,也每每能以新颖独特而取胜。有篇作文叫《孝子》,乍看题目,很多学生会想到一般人所说的“孝子”,即“敬父母的孩子”。而有个学生在这篇作文中写的是那种儿子对老子有所求,老子对儿子必有应的不良现象,取了“孝敬儿子”之意,这样的构思可谓求异求新,别出心裁。这种大胆的想象,我们做老师的得给予多多的栽培。新课标也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3.求活:即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有着三部分组成,信息的发出、信息的接收和信息的渠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是教师,接收者是学生,接收的信息也只有一条,即来自于教师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单一的。如何使信息交流多向性呢?首先,求活就这三部分来说,都应该是“双向”的,即发出者要承担接收的任务,接受者也应该有发出的权利。
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接收信息的渠道呢?对学生来说是教师,对教师来说是学生。这样的“双向”交流,课堂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学生创造的潜能才得以开发,创造的激情才得以释放;其次,从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角度说,应该“双向”。既要从教师方面获取信息,也要从同学方面获取信息,还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直接从客体材料中获取信息,特别是来自于同学方面的信息,因为同学和同学之间彼此没有顾忌和约束,最容易发出“创造性信息”来,从而提高想象力。
三、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悟。
感悟,本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某些现象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作家、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艺术地表现他们的感悟。虽然学生的作文不少在模仿,还在朦胧的感知阶段,但如果能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感悟,就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家都知道,写作离不了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的提高,而感悟却可以快速提高这些能力。毛泽东同志曾说:“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悟正是一种深层理解。学生观察事物常是粗枝大叶,分析思考不周全,不深刻。如果为了追寻感情,或在感情下去观察思考,其效果比原来要好几倍。我曾带学生去“观云写云”,起初大家都认为云,人家写得太多了,自己没啥写头。通过从感悟方面的启发引导后,学生兴趣浓了,观察也极细致,写出的文章普遍形象生动,有深意,有感情。如有位同学写“„„云朵的变化,恰似人的心,人的生命。人的心天天都在变动,
因此,人的机遇也是昨日不同于今日,那明明暗暗,各式各样的人生际遇与命运,不仅是人又喜又叹。喜也罢,悲也罢,人生仿佛流云,时时在移动变化,不作片刻的停留。”
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还可在作文讲评中下功夫。一次作文批改、讲评后,让学生拿自己的习作,与教师讲评的例文比较,引导他们对原材料进行陌生化的感悟,使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有新的理解和创造,然后在感悟中修改旧文,从而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成功欲,并以此不断地推动学生自觉地修改旧作。这样,同一材料,学生可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感悟,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独创性。这种方法长期有意使用,将大大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开放教学。所谓开放教学,指老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写作指导到写作过程的各种因素进行开放,打破一切不利创新的条条框框,不拘泥于写作上的种种经验,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创新地写作,从中培养他们想象力。
首先要开放写作题材,选材力求别具匠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写作中的求异思维,指选材思路不受任何方向的限制,尽量跳出直接的或间接的经验的框框,另辟蹊径地寻找出具有与众不同的材料来。这不是强制他们以作家的眼光选出一流的素材,而是鼓励他们充分调动背景知识,运用求异法选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材料来,这对学生而言,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他们对生活的感
知、理解和态度都有差异,在这些差异中隐含着创新选材的因素。题材不问熟悉程度,也无大小之分;选材无时空之界,无整散之忌,也不论真实与虚构,自由选择,广泛占有。“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陈达即文章”。如围绕春游动物园这一主题,老师向学生提出什么都可以写,但不能雷同的要求。结果有人写放生的孔雀;有人写接送游人的马匹;还有人写在园林上空盘旋的苍鹰。真正的笼中之物却少有人写。好的材料常常在别人不经意之处,只要教师放开选材标准,强调个性化,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想别人所不曾想,学生便能直觉进行求异思维训练,选出更多更奇特的生活素材来。
第二,开放作文主题,立意力求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谓发散思维,指对素材含义(思想)的把握上,不拘泥一点或一线,而是从明显的含义上尽量扩展开去,并从这种扩散的或辐射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意义,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思想观点。生活是多元的,每一则原材料中寓含的思想也不是单一的,要求得新意,必须学会打破现成的思想框框,运用发散思维方法,触类旁通,随机应变地挖掘材料的多层面,多角度上的含义,再运用收敛思维,尽量利用己有的经验和知识,选择众多的含义,上升为主题或观点。学生的立意过程也就是冲破思想束缚的过程,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及时地捕捉思想上片刻的顿悟,大胆地写出生活中独特的感受,越是接近生活,符合个性的思想,越新颖真切动人,最能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有人写动物园里苍鹰与野鸡,野鸡从拥挤不堪的铁丝笼中爬到塘边,又挨挨挤挤地铺满被铁丝圈得极狭
小的水面;两只苍鹰却因极强的个性而占有诺大的空间。以此表达出个性决定人的生存空间这一主题。同样写凶残的豺狼虎豹,有人写它们温和平静地接受游人参观,抒发了人和动物之间的友好情愫;也有人却联想到它们种族的衰落,突出地表达了人是世界上最残忍的动物这一主题。主题的创新还表现在对事物的批判上。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个人,社会的发展不可想象。”有批判才有鉴别,才能创新。应指导学生常常带着怀疑的眼光观察生活,充分利用想象力,分析别人的言论,提出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第三,开放作文的构思,表达方式力求奇巧,培养学生的应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变思维即灵活地变换思路,在行文中不执着于一种思路的思维方法,文章的构思在此专指布局谋篇,具体安排文章结构,用鲁迅的话讲,叫做“立定格局”。开放构思主要指放弃文学批评的标准去酝酿,不用文章传统的“格局”去衡量,让学生自由而不拘一格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兴致所至,即兴而写,只求意明即可,顺序不定,长短不论,体裁不限,或真人真事,或虚构情节,手法可以不拘一格,随意而成,只要用的巧妙、恰当即可。要达到创新,可以运用纵向思维,顺着一定的思路,续写补写地记叙,逐层深入地议论;可以横向思维,借助联系拓宽题材,挖掘出现实意义,借助类比,象征等手法,展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可以反向思维,打破常规,独辟蹊径。我们在根据以往的经验思考问题时,常常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种定式同时也变成了思维的障碍。如果能突破常
规、突破思维定式来思考问题,往往会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如记叙文许多人苦于开头结尾平庸,有人便建议砍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许多人苦于情节的平淡,有人便提出打乱情节的顺序,重新任意组合的做法,并美其名逆向边缘思考,堪称独绝。总之,在构思训练中应变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中之重。
作文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宽松自如的氛围,让学生思想的海洋充满生机的激流;学生写作创新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宽视野,通过从词汇,素材到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积累进行必要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水平的提高,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奠定基础。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教师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探索、创新,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生写作教程》 刘志编著
3、《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文教资料》 江苏南京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