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O期 总第163期 林区教学 Teaching of Forestry Region No.10 2010 GenerM No.163 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潘晓萍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12) 摘果。 要: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如何为培养“高技能”与“应用型”人才服务,摸索比较适宜的教学模式是至关 重要的。分析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探讨改进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操作的方法,以提升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10)10—0011—02 高职教育业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高 职教育与一般的高等教育不同,它必须与本科院校“错位 经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 作为发展的目标,把提高学生就业和仓 业能力作为改革的 方向,培养的是“高技能”与“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教育 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等数学教学如何适应高职教 育的课程改革,满足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给数学教 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习使他们觉得数学课程难学难懂,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学习信心不足,再加上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对于今后的 工作直接用处不大,学习缺乏动力。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如何面向专业,做到教学与专业人 才培养要求有机融合,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从而有效地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基本素养,这是高等数学课 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二、改进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路 、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现状及成因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并在 教学过程中遵循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 系,包括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 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 教育部高教司[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 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 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增 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的综合体系。特定的教育 理念、可参照的教学环境和活动结构以及相匹配的教学策 略构成了教学模式的内涵…。 高等数学是一门令许多高职院校学生感觉到比较抽 象、相对乏味的课程。受长期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 老师还沿袭着灌输式教学,对学生获取基础知识与应用知 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不够,造成高等数学课程的 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导致许多高职院校 陷入教学课时不断被缩减、教学内容难以取舍、学生认为 以后没有用,不愿学的矛盾境地。 具体表现为高等数学课程知识体系带有较重的学科 模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教学内容中贴近 专业的典型专业实例少;以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为主,学 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没有改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注 入式”、“填鸭式”与“满堂灌”的教学,难以唤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缺少多元综合评价和过程性 评价;考试的激励导向功能没有成形。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高等 数学课程改革也只有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 方向正确,只有与专业内容紧密联系课程生存才有生命 力,只有重能力、重应用课程发展才有活力。 由于教学模式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特别是随着信息 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教育领域,使教 学模式的基础更加复杂;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使得课程 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也在不断产生变化;新的教学模式不 是简单取代旧的模式,而是汲取传统模式的合理部分,经 过系统整合,逐渐向复杂化、系统化发展;由于高等数学传 统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因而 传统的归纳型应在众多理论基础上向更注重应用性的演 绎型发展变化。 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改 变“应试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 知识的学习方式,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逐渐成为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及教学模式构建的 中心。 多数高等数学课程教师对高职各专业的专业知识了 解较少,导致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够紧 密。 一些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多年的初等数学学 收稿日期:2010—09—19 作者简介:潘晓萍(1962一),女,上海人,公共教学部 副教授。 因此,改进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应以人才培养 目标为依据,以强化数学应用为导向,以强调与专业结合 为手段,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适当兼顾课程基础理论体系的前提下,增加应用性与工 具性;打破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使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 方法与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打破学生学习 数学的传统方法,使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具体为: 整合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师、企业专家沟通,开展调 研,选定教学内容;了解专业教材,了解数学在专业中的应 用,整合教学内容;增加现代数学思想与内容;根据不同类 专业需要与不同生源的情况进行选择与整合,进行“模块 化”、“分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分专业大类开设系列数 展示数学基本概念和结论。 教师在实验中要强调学生的探索过程,鼓励学生自己 设计和动手,从实验中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让学生 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讲清楚所学内容对后续课程和专业 学必修与选修课程。 创新教学模式。将数学建模思想与数学实验方法融 入课程,使数学知识、建模思想与实验方法三者有机融合, 形成“教、学、用”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方法,提出问题、思 考讨论、归纳总结。将数学概念、数学运算、实施应用融为 一体,让学生明白数学“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采用 “案例”导向方法,从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归纳 总结到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训练学生分析和 解决问题能力。 优化教学手段。采用直观教具,主张课件教学与板书 教学相结合,发挥两者优势,既有课件的直观演示,又有板 书的灵活演讲,使形象展示与过程探究得以相得益彰的表 现,同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好奇 心。课件制作中结合视频、动画等,增强动感,丰富课堂教 学。 完善考评体系。改变单一的一张纸的考试方式,可采 用多元的评价考核方式。如:“理论笔试+操作机试”等 多种形式,全方位地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三、改进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操作 I.以人为本,分层递进 相对于普通高较而言,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在教育学 生、引导学生方面难度会更大,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本着“以人为本”原则,教师可以采取分层递进教学 策略,创设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而不是一味地 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唯一的教学环 境。 本着“因材施教”原则,客观对待学生间的差异,从不 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最 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对学生分层,对教学目标分层,对 教学内容分层,对考试分层,对评价分层,并实施动态管 理,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 分层递进教学需要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 成成功的激励机制,构建和谐课堂,快乐学习。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可实行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分层 教学。即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根据自己所在的 层次利用多媒体系统的智能交互系统和题库来进行学习。 学生通过使用多媒体系统,可将不懂的内容反复视听,并 与教师在线沟通,释疑解惑。 2,结合实际,快乐学习 从本质上来讲,影响和制约数学教学模式变革最直接 最根本的动因是数学本身,或者说是数学的哲学基础,“事 实上,无论人们的意愿如何,一切数学教学法根本上都出 于某一数学哲学,即便是很不规范的教学法也如此” 。 长期以来,数学教师在黑板上讲数学,而学生则每天 在课堂上听数学和在纸上做题。对多数学生而言,数学的 发现探索活动没有能够真正开展起来。而现代教育手段 可以让教师适当利用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形等功能,直观 一l2一 课程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对提升专业能力的重 要性,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其次,教师 要准确掌握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善于 根据学生的反应把握时间和进度,切忌教学中无预案的盲 目性和随意性。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与专业和行业密 切相关的应用性实例,在实例中巧妙贯穿数学基本概念和 基本运算及解题技巧,在让学生觉得高等数学有用的主动 认识中化解对高等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 动。尝试让学生上讲台讲授部分新课内容,以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已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 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打破学生总是处在听讲这种单 一的教学形式。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抓学生的闪光点,尽 可能多地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鼓励学生提问,活跃课堂 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给学生以展现自我的 机会,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我效 能感的增强会让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到满足,从而促使 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大。 3.强化素质,提升能力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要贯穿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对 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教师 在注重实际应用的同时,要有意识的灌输高等数学的思想 和精髓,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释和解决现实中 的问题,牵引学生从感性世界走向理性世界。教师要尽量 启发学生多提问,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在典型例题讲解时,要讲清解题思 路,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辨析差异,寻求最佳。要积 极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例如参加数学建模班、数学 提高班、网络培训班,参加各类数学竞赛等等,同时还要注 意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协同合作的团体精神。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要着眼于学生的将 来,着眼于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竞争能力,以及继续学习 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尽力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理 性思维素养,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 与“应用型”人才。具备了这些优良品质,今后学生走向 社会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将会有迎难而上的心理基础和 化解困难的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达到高等数学的 教学目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条件和保证,不论从思想观念 到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时数的安排,从教 学模式到教学管理的配套,方方面面的矛盾与问题的化解 还有赖于改革的逐步深化与教师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 出版社,2003. [2]张幸.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探索 [M].职业,2009,(15). [3][英]PaulEmest.数学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1998. [责任编辑:李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