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苏丽霞 张永光
来源:《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7年第01期
〔摘 要〕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全国广泛地进行,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构建 “双创” 新势态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可以主要从创新优化导师与团队体系和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工作两方面进行。通过以上体系的优化和合作机制的加强,不但可以进一步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开拓大学生的创新视野,更加能够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实践创业能力。在全社会“聚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让“羽翼”尚未丰满的大学生成功迈进社会,实现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的转化。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的、有规划的工作去进行,是助力“创新梦”、“中国梦”早日实现的强有力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7)01-0060-0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包含有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实践领域的引导和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1]。”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片面化的问题,缺少系统的规划。各级各部门之间并无完整的合作交流机制,在创新教育上只追求各自工作的开展及完成情况。而大学生创新创业从“成才”到“成功”要经历从大学到社会不同领域的磨练。所以,改革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必须要进行系统性、规划性的统筹安排。
一、创新导师与团队队伍体系模式 (一)创新社团发展内容与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主力军是在校大学生,而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学生找导师难,导师找学生难。学生找导师难是因为学生在有相关的创业项目时比较难通过一个畅通的渠道找到所需导师;而导师找学生难是因为在有创业项目时反而无法发现积极合适的选手。创新发展社团的内容可规避上述面临的问题,传统社团比较集中在兴趣爱好方面,大多数以组织社团活动为导向。可将不同专业方向的创业团队划分到社团中统筹管理,如发展航模团队、机构设计团队、电子设计团队等社团组织。邀请不同的、专业的老师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将创新团队植入社团发展,其优势在于社团本身的发展机制与模式是成功的,并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便于学校的统一管理与安排。创新导师与学生的交流、组建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
(二)将导师项目与团队紧密结合
独木难成林,不同专业技能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的团队合作模式才有其发展的潜力。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撑内容便是项目。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其创新项目的低端化,科技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少之又少,市场推广潜力低。而真正紧贴市场“实战”的创业项目又掌握在少数导师中。有创新项目的老师找到实干的团队,对于其职业的发展同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将导师的项目与团队紧密结合是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创新发展导师引导机制
导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中的掌舵者,创新发展导师引导机制对于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进程有很大帮助。在我国,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已超过了研究机构中的研究人员,我们可以从每一年度的三大科技奖的获奖名单中分析:2012年高校教师对科技的贡献率达68.8%以上。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项目选择在高校进行是毋庸置疑的。
教师们针对学生具体特点悉心设计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会更加适合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出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不同的教学、研究项目,教师们可以广泛地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积极地投身创新创业训练。而这恰恰是和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的。大学生有思想、有朝气,有敢于开拓创新的勇气,但缺乏探索科学前沿的具体目标、知识面不够广,因此如果有专业导师的指导和引领,就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2]。导师之间同样可引导发展创新团队,各专业老师的协同发展可加快创新产品的研发进程。在学校领导方面,应建立导师鼓励机制,解决导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职称评定及工作量的评定等“后顾之忧”。创新发展是共赢局面,无论学生、老师还是学校、社会,都会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二、创新大学生与企业交流机制
(一)借助产学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合作各方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为准则,为共同完成一项技术创新所达成的分工协作的契约安排,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以大学(科研机构)为技术供给方的研发合作是主要形式[3]。 改革旧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在企业创新发展中,更加重视导师和学生的研究成果。改善传统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对大学生影响效力低下的问题。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容的广度,以及增强大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创新能力需求的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创新可以是个体的思维和行为表现,但它更多的是通过一个团队或是一个集体组织来更好地呈现和发挥。基于跨组织的协同过程,可描绘出产学研合作中协同创新的模型。由学生和导师组成的创新团队组织与企业职工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企业团体组织之间的学习交流是创新工作的重点。大学生的创新多为天马行空式的多维度创新,而企业内职工及技术人员的创新多为有产品需求的单维度创新模式。通过他们二者的结合,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合作,已达到以创新共谋最佳发展的目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借助由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搭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可培养自身的创新协作能力,以及增加对市场下的企业创新的认识。 (二)大学生随同导师“进驻”企业
有市场需求的创新工作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主要方式,大学生随同导师“进驻”企业可真正体会市场需求创新工作中的具体内涵。
让在校大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是目前高校塑造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形式。但在实习过程中多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大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认识企业,认识实践教学。现在的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比较低,甚至一大部分人不能准确地认识“创新”的真正意义所在。实践教学所安排的时间集中并且次数少,大学生的实习多为“参观”企业,而非真正的“进驻”企业。因此大学生随同导师“进驻”企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三)企业带项目“进军”高校
据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定型阶段更倾向于与有关大学或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即使相关大学在地理区域上距离企业较远。研究发现所调查的科技型企业中有近两成与国家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了协同平台,致力于创新型项目的研发工作。因此企业带项目“进军”高校,将借助高校先进的实验资源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同样,在企业带项目“进军”高校的同时,将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他们在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能够通过具体实践学会创新。 三、全社会“聚力”大学生创新创业
随着最近几年来每年7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走进社会,大学生这个群体组织,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一方面,新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问题短时间内还将持续;另一方面,就业市场逐渐形成“国家鼓励,政府支持,学校协助”的三维一体化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局面。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4]。此外,《意见》也再次提到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并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因此在国家层面形成了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导向[4]。在2015年的五四青年节上,李克强总理给清华大学的学生创客回信:“青年愿创业,社会才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5]。”
现在大学生创业项目在社会上面临的问题是“走出去”,即无法将好的创业项目成功的孵化。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来说是资源的匮乏,另一方面就是相关指导的不到位,还有则是因为缺少资金的支持。因此,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应扮演支持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在资金方面,有关政府部门可适当的实行“小微贷款”或免费为创业者提供研发资金,从后续的产品收益中收回投资。让乐于创业的大学生团队有钱、有地方,专心于创业工作。《意见》中的内容也指出: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4]。
201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6]。大学校园,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基地,其担负着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创业能力的使命。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举办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对优秀创业者进行资助,提供创业孵化基地。这样可提高创业项目的质量,为创业者寻求市场或投资者,加速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由在校期间对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以及步入社会后的鼓励、支持和引导组成,每一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的。在校期间,借用导师的项目培养创新团队,导师带领团队“进驻”企业,感悟实践创新的内涵;毕业步入社会后,在国家、政府以及学校的资助和保护下,完成创业的梦想。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应统筹管理,集中规划,分别部署,让大学生创业者“有思想、敢创业”,用创新的技术和思想推动国家发展,服务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高等农业教育,1999(7):4-8.
[2] 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21-24.
[3] 鲁若愚.企业大学合作创新机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2.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05-04. [5] 李克强五四青年节勉励清华学子:青年创业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EB/OL].中国日报网,2015-05-0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05-04. 责任编辑:毋 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