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一个僧人走出了城门。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
从长安出发,一路往西,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经过西域、翻越葱岭、横穿中亚的大草原,才能抵达印度。
在荒无人烟的沙漠,在风声鹤唳的峡谷,在幽暗阴森的城堡,他凭着坚定的毅力和智慧,玄奘终于抵达印度。” 这就是《行者玄奘》书中的文字。
近几年来我读过的一部令人激动的书名叫《行者玄奘》。作者是个图书管理员,撰稿二十三年,修改三十一遍,近二百万万字!几乎是一部佛理百科全书。写尽玄奘的一生,一个孤独行者的求真苦旅,恢弘感人。虽然我不怎么信仰宗教,但我认为“宗教信仰”用科学术语的话应该是我们所说的“希望,目标”。说到佛教我们可能马上就能想到吴承恩笔下所写的唐僧(玄奘)。在西游记成为文学经典的同时,人们渐渐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真实的玄奘越走远,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从长安出发,一路往西,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必须经过西域、翻越葱岭、横穿中亚的大草原,越过戈壁、沙漠等艰难路程才能抵达印度。但是他却不怕这些苦难一个人独行着,遇到困难时凭借着他的聪慧战胜了困难。不为前面的险恶,凭借着超凡的毅力与勇敢到达了天竺取得佛经。在古老的印度,玄奘不仅废寝忘食地学习,而且周游了整个印度土地。在印度的宗教辩论会上,玄奘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荣耀。他不仅被尊为佛教大师,而且受到了印度
最高统治者无上的尊崇。但是,在生命最辉煌的时候,玄奘依然返回故土——大唐。返回大唐之后,玄奘开始了庞大的佛经翻译工作。在此期间,他还撰写出了“稀世奇书”——《大唐西域记》。当印度的佛教湮灭在战乱中后,佛教凭借玄奘这样的大师,将佛教的教义给予保留,传承了宗教文化,保存在西安大雁塔的佛教经卷,使中国人承袭了佛教文化,使印度已经失传的佛教经卷在古老的中国得以传播和继承。
《行者玄奘》给我的启示是我们现在应该用清醒的头脑来衡量玄奘,穿越时间的迷雾,从神话回到真实,从唐僧回到玄奘。玄奘能够活着从大唐偷渡、走到印度那烂陀寺绝非偶然,也不是仅凭运气,还有自己的智慧和信仰。没有智慧,他不会说服他的第一个胡人徒弟带他偷渡、说服他放过自己而没有被他杀害;没有智慧,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境),怎能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怎能说服他要西去前行,怎能让高昌王麴文泰放过他,助他一臂之力;没有智慧,即使到了那烂陀寺也会因为辩论辩不赢对手而死去;没有智慧,即使取经返回大唐也会因为当年偷渡的行为而获死罪、、、、、、每逢遇到困难,他都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地化解了,而又是因为他有坚定地信仰来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支撑着他,达到他的目的的、获得他想获得的知识。从他28岁西行印度到回到大唐一共19年,19年他已从青年变成中年人,完成一切得需要一个人有多强大的内心?!作为21世纪的我们不一定要一个人踏上异国之路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
才能抵达心中的圣地。但我们应该怀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鲁迅有言:“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坚持——一个最平民化的词,却是一种大品格!不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如果有了坚持,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这是一种需要大力弘扬的精神! 如果你够勇敢!如果你够坚持!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在中国佛教史上,玄奘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鲁迅先生所说的“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玄奘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这就是玄奘的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