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章氏家族与历史名人(章礼荣)

2024-07-18 来源:钮旅网
章氏家族与历史名人(章礼荣)

章氏家族与历史名人

历世弥久,沧桑屡更,翻开《中国通史》和永康章氏世谱,查证章氏家族中的历史人物,真所谓是戴花簪缨,宦官之家,名门望属,人才辈出,贤达之甚。《永康练涧(结)章氏宗谱》记载,宋仁宗皇帝曾赐章得象诗:“阆范仙翁福寿遐,子孙龙首戴宫花。文章紫殿无双客,富贵皇朝第一家。”追寻历史的踪影,从隋朝首创科举取士之法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止,我国共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考试。据周腊生《历代状元知多少》统计,历代科举考试共产生了886名状元,其中章氏家属的状元就有5名,分别是:南唐章文谷,北宋章衡,南宋章梦飞,明代章黼和清代章鋆。另据清《七邑谱》和《章氏会谱》记载,历代章氏考取进士共有547名,其中宋及宋以前369名,元朝15名,明朝85名,清朝78名。在历代王朝中出任宰相有5名,分别是宋宝元元年(1038年)章得象;宋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宋淳佑四年(1244年)章鉴;明崇祯十年(1637年)章旷;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章煦。出任副宰相有:章楶、章复、章良能、章嘉等四名。出任尚书的有六名,出任侍郎的有15名,其中永康人章服在宋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

据《永康练涧(结)章氏宗谱》和《长溪令君传》记载,永康章氏同出于唐高州刺史检校太傅章仔鈞之裔。自七世祖章剪在宋仁宗时为婺州长溪县令举家从福建浦城迁入永康下里溪始,永康章氏家属繁衍至今。

章氏人物在历代王朝中为官之甚,在《宋史》中有列传的就有十多位。尤其在北宋时期担任宰相就有章得象和章惇,担任副宰相的章楶,担任尚书的章得一和章述之他们与同时代的历史名人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苏东坡、欧阳修等有着不同的联系。

章得象(978-1048)字希言,高祖章仔鈞,在宋真宗咸平五年二十五岁的他脱颖而出考取了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先后在明州(浙江宁波)、洪州(江西南昌)等地担任地方官近二十年。后来,皇帝命令大臣推荐“学优行茂”的人才,宰相吕夷简和谏议大夫张师德等人联名向皇帝推荐章得象,经翰林学士院考试,以员外郎的官衔任“直吏馆”之职位。此后调任宰相办公的中书省,担任知制诰之职,参与了政府重要文件起草,后擢升为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宋景佑三年(1036年)升同知枢密院。宝元元年(1038年)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他在宰相位上连续干了八年。后经章得象多次请求在1045年免去宰相职务,1047年被封为郇国公。章得象与范仲淹同朝为官,两人相处甚密。在《永康练涧(结)章氏宗谱》150页记载,范仲淹诗赞章得象诗:“朱绶紫貂,水玉其颜/凛凛英气,见者胆寒/端庄厚重,其屹如山/不萎不靡,公易人难/忠诚待物,砥柱狂澜/职司成务,刚栗而宽/伟度高明,赫赫士班/历险若夷,履危为安/似公人物,光耀两间。”

北宋另一个章氏宰相叫章惇(1038-1127年),字子厚,二十四岁进士甲科。他在仕途上没有堂叔章得象那么顺利,仕途多舛,几起几落。那个年代国家正处在积贫积弱,内外交困,残缺不全,周边少数民族不断骚乱,官场内部勾心斗角,农民造反连连不断。就在那个时候,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卓有见地,雄才大略的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认为,朝廷之所以财力贫困其主要原因在于“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当今必须建立一套“合于当世之变”的新法度,并上书朝廷积极主张推行新法。王安石变法的主张在宋神宗即位后得到了重视,熙宁元年(1068年)即召王安石入朝为翰林学士,1070年又任命为宰相。组成了以王安石为首有章惇、曾布等人参加的变法班底。王安石变法与章惇的思想合为一锲,英贤风云际会,撞击出一串串激情的火花。王安石看上了章惇的才能,提拔他为编修三司条例官(推行变法的重要机构)。王安石、章惇他们推出了“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等。

变法持续了近二十年,在富国强兵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每一项新法的制定和实行都伴随着激烈斗争,改革与守旧的两种较量贯穿于变法的全过程。朝廷内部也出现了严重分歧,司马光、苏东坡都成了变法的反对派。而章惇坚定地站在王安石这一边,王安石活着他跟随,王安石死了他追随。

后来,由于改革派内部分裂,王安石被罢去了宰相职务,章惇也被贬为湖州知县。新法一度停了下来,一直到宋元佑八年哲宗皇帝亲政后,继续推行新法,重新起用了一批改革派。当时王安石已死,章惇任命为宰相,继续推行新法,他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六年。1100年年轻的哲宗皇帝死后,宋徽宗即位,守旧派又相继上台,改革派又被贬黜。章惇开始贬到荒远的雷州,后迁移到睦州(浙江建德)然后在悲惨中死去。

章惇和苏东坡本来是好朋友,后来由于政见的不同,产生了裂痕,但他俩的内心还是有感情的。苏东坡与章惇的交情在年轻时就开始了,《宋人轶事汇编》中记载:一天章惇在家“坦腹而卧”,恰逢苏东坡来访,章惇抚摸着肚子问苏东坡,“你看,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苏东坡说“一肚子都是坏东西。”两人相视而笑。

苏东坡在陕西风翔府任节度判官时,章惇任商州令,一次两人同游南山西游潭,潭上独木为桥,旁边是悬崖峭壁。章惇因苏东坡书法好,请他过去在岩壁上题字。苏东坡不敢过去,章惇便坦然走过木桥,用绳子一头缚在树上,一头绑在身上,在峭壁上写了“章惇、苏轼来”几个大字。章惇面不改色走了回来,苏东坡看了看章惇,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啊,一定敢杀人”章惇问“何以见得?”苏东坡笑着说“连自身性命都不顾的人还不敢杀人!”章惇大笑。

苏东坡因反对变法被贬雷州,但章在关键时刻还是向着他。有一次,时任宰相王珪抓住苏东坡诗篇中有“世间唯有蛰龙知”的句子,认为苏对当今皇上“大不敬”时,章惇反驳说:“龙非独人君,人臣皆可言龙也!”宋神宗听后也就说:“自古称龙者多矣,如荀氏八龙,孔明卧龙,岂人君也?”退朝后,章惇还质问王珪“你是想把人家一棍子打死吗?”王珪推诿说“是听舒说的,”章惇又问,“难道舒的痰你也可以吞下吗?”后来苏东坡知道这事写信给章惇说:“平时相处,你赠我药石,到困急的时候,你给我救助。”苏东坡还在《与章子厚出守湖州》的诗篇中写了“祗因未报君恩重,清

梦时时到玉堂”的诗句。

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要不是章惇宰相的失言,宋徽宗赵佶也许当不上皇帝,也许中国历史上不会出现“靖康耻”的局面,中国历史也将改写。哲宗皇帝死后,向太后召集大臣商议继统大事。向太后隔着帘子问大臣说:“大行皇帝归天,没有子嗣,诸位爱卿,你们看谁来继统?”大家知道宋神宗共有十四个儿子,但从老大到老五及老七、老八、老十都夭折了,只剩下六个皇子,端王赵佶是第十一位,简王是第十三位。章惇身为宰相率先提出人选,他说“母以子贵,如果继统的话,应立先帝同母弟简王。”向太后为了保住自己正位中宫,不同意简王继统。章惇也没有据理力争,后来又说:“按长幼之序,当立九子申王,”章惇这么阴差阳错一说,向太后就乐了,因为申王是个盲人,不可能当皇帝,再往下数就是端王了。章惇心中懊悔地说,不好!不好!实在不好!这个端王整天就是踢球、赏花、写字、画画跟名妓勾勾搭搭。向太后就说:“申王有目疾,该端王了吧!”章惇一听,脑子就乱了,于不顾君臣礼仪,大喊一声:“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时候太后不高兴了,有的大臣为讨好太后,不顾国家利益,不考虑德才兼备,就让端王当上了皇帝。“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一句就给章惇自己后面的凄惨人生埋下了伏笔。从而,北宋王朝也就葬送在位“轻佻”的皇帝之手。作者:章礼荣

地址:金胜花苑二区九十三号2012年4月20日

参考文献:《中国小通史》赵北伟主编;《宋史》主编;《章氏家史纵横》章克难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