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说明:
1、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除4-4剖面和5-5剖面为一级外;其它剖面为二级。 2、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的主要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本工程有关图纸
3、计算软件: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
4、设计尺寸与标高:图纸未注明的长度标注单位均为mm,标高单位均为m 5、本工程基坑正常使用有效期限为十二个月 二、工程概况:
施工基坑面积约11815m。
本期基坑工程北侧为建设方项目二期用地;北侧**河涵箱距地下室边距离约为11.3m。西侧为****小学的室外体育场;工地围墙距地下室边距离约为13.0m。南侧为**路;地下室边距工地围墙距离约为11.m,南侧西段侧为8层原有建筑物,地下室边距原有建筑物距离约为16m。东侧为**大道;地下室边距工地围墙距离约为32.2m。详见周边环境图。
地下管线情况:北侧(除**河涵箱外)和西侧30米内没有地下管线。南侧距地下室边约13.2m处有埋深0.98m的光纤电缆,约15.7m处有埋深1.4m的天然气管道,约21.1m处有埋深4.5m的雨水管道。东侧距地下室边约35.3m处有埋深1.21m的天然气管道,约36.6m处有埋深1.42m的光纤电缆,约39.7m处有埋深1.03m的雨水管道。
该主体工程采用成孔灌注桩基础,先进行支护工程施工然后再进行基础桩施工。原地面标高相当于拟建工程-0.200标高;地下室底板面设计标高为-9.150;底板板厚加垫层厚度约为0.55m。则基坑主体开挖深度约为9.5m。详见设计图。 三、基坑地质情况和开挖的支护、降水措施:
1、经钻孔揭露,基坑之地基主要由杂填土、淤泥、粉砂、淤泥质土和粉质粘土以及强风化岩层组成,综合各孔资料,工程地质情况为:
(1) 杂填土:分布于全场地,层厚0.70~3.70m,平均1.39m。由粉质粘土回填而成,
2
含少量建筑碎块,结构松散,稍湿,含少量建筑碎块,未固结。
(2) 淤泥:全场有7个孔分布。黑色,富含有机质,腐殖质,有恶臭味。流塑~软塑。层顶埋深在1.20~3.70m之间,平均埋深1.67m;层厚1.50~5.20m,平均3.74m。该层进行标贯试验6次,标贯击数N'=2~5击。
(3) 粉砂:全场分布。灰色,含较多粘粒,分选较差,级配一般,饱和,局部含中砂,松散~稍密。层顶埋深在0.80~6.70m之间,平均埋深2.16m;层厚2.50~13.70m,平均8.52m。
(4) 淤泥质土:全场有7个孔分布。灰黑色,以粘粒为主,富含有机质,局部见粉砂,饱和,流塑~软塑。层顶埋深在7.00~12.00m之间,平均埋深8.0m;层厚1.30~5.50m,平均3.57m。
(5) 粉质粘土:全场有22个孔分布。灰黄色,以粘粒为主,含粉细粒,稍有光泽,可塑~硬塑。层顶埋深在6.70~14.00m之间,平均埋深10.02m;层厚1.00~9.10m,平均4.32m。
(6)强风化泥岩:全场分布。棕红色,岩质疏松,性软,手折易断,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干钻难进。岩质软,岩芯破碎。 层顶埋深在12.80~15.80m,平均埋深14.33m;层厚0.80~12.30m,平均7.07m。
2、拟建场地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气候调节,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钻探施工终孔后实测各钻孔地下水埋深在0.50~1.40m,平均1.00m。
各土层参数取值表
土层 素填土 淤泥 粉砂 淤泥质土 粉质粘土 强风化岩 重度(KN/m) 19.0 16.2 17.5 16.2 18.9 20.0 3凝聚力c(kpa) 11 7 4 7 25 30 内摩擦角Φ(°) 11 7 30 7 14 20 根据工程特点、场地四置关系、地质、地下水情况及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土方开挖等综合考虑,本工程基坑开挖的支护、降水拟采用如下措施: 3、支护及止水措施
(1)1-1剖面、2-2剖面和6-6剖面拟采用双排φ550@350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桩长为11m。采用上部卸荷下部垂直开挖,设6排锚杆加喷锚网的支护措施(另一道预应力锚索)。墙面挂φ8@200钢筋网喷C20混凝土100厚。
(2)4-4剖面采用双排φ550@350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桩长为11m。采用上部卸荷下部垂直开挖,设6排锚杆加喷锚网的支护措施(另两道预应力锚索)。墙面挂φ8@200钢筋网喷C20混凝土100厚。
(3)3-3剖面和7-7剖面拟采用双排φ550@350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桩长为11m。采用上部卸荷下部垂直开挖,设6排锚杆加喷锚网的支护措施。墙面挂φ8@200钢筋网喷C20混
凝土100厚。
(4)5-5剖面采用上部单排φ550@350(6m)、下部双排φ550@350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桩长为11m。采用上部垂直卸荷两排锚杆支护,下部垂直开挖,设双排支护桩支护措施。墙面挂φ8@200钢筋网喷C20混凝土100厚。
4、降水措施
拟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采用水泵抽排天然降水和地下水的降水措施。并在地面周围设置排水沟和过滤池,以满足天然降水及施工排水要求。并在基坑周边设置水位观测井以观测帷幕止水效果。
四、支护结构材料要求:
1、设计图中未注明的钢材均为Q235钢; 2、手工焊接采用E4301或E4303焊条; 3、锚杆采用钢花管。 4、锚索采用3X7φ5钢绞线。 5、喷锚网采用C20喷射砼。 6、选用4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 五、施工工艺要求: (一)、深层搅拌桩桩施工
注浆材料选用4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固化剂,Φ550水泥搅拌桩每米水泥掺入量取50~55kg,要求采用四搅四喷工艺。搅拌提升速度为0.8~1m/min。
相邻桩施工时间间隔不准超过10小时。施工开始和结束的头尾搭接处,应采取加强措施(加多1-2支桩),以消除搭接沟缝。 (二)、锚杆和喷射砼施工
锚杆采用钢花管,注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5~0.55,即比重1.79g/cm3。注浆压力0.6~1.0MPa,向孔内注浆并且每米管的水泥用量不少于35kg。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2mm,水灰比不宜大于0.45,并应通过外加剂来调节所需工作度和早强时间。喷砼前应清除松动部分土体。 (三)、锚索施工
预应力锚索带套管成孔φ150,钻孔下倾角为30。锚索注浆材料选用4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固化剂,注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5~0.55。采用二次注浆。第一次注浆压力为0.5~1.0MPa,4~6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注浆,注浆压力为1.5~2.5MPa。浆体成型强度要求大于20MP。
(四)旋挖钻孔桩
C30水下砼;墙顶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砼。钢筋: -HRB335级钢筋;钢筋、钢板、型钢、钢绞线等,其性能和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各项
o
性能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 (五)、土方施工
本工程基坑面积不大,应注意与分层作业区的开挖相协调。锚杆支护按分层开挖深度按作业顺序施工,并严格控制开挖速度,使锚杆支护充分发挥效力。采用蛙路方式逐段开挖,即每挖作业面长度20~25m,留长度20~25m,再挖作业面长度20~25m。每层开挖深度为一排锚杆支护作业深度(即每排锚杆标高以下400mm)。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锚杆支护与喷混凝土5天后,才进行下一层深度的开挖。
土方开挖要求:
①、土方开挖过程必须有专人进行指挥。
②、重型机械布置在基坑边作业,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如设平台、铺钢板等。 ③、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浇筑垫层,并迅速进行地下工程施工,尽可能缩短基坑暴露时间;在不影响后续工序且符合受力条件时,应及时回填地下室墙外土方。
④、运土方的汽车及钩机,不得在支护桩上来回行驶、辗压。汽车出入的道路要铺碎砼或碎砖缓冲层。 六、监测要求:
1、变形观测点的布置见图纸,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施工影响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位移观测基准点不应少于两点,且应设在影响范围外。
2、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土方开挖阶段,支护结构变形每天测一次。底板浇筑完成后,每3天测一次并可逐步延长,但不得超过5天。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及时记录监测情况并分析整理,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
3、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监测简报及处理意见。
4、除施工单位进行监测外,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第三方监测。 5、主要监测项目见下表:
墙顶水平位移 极限值(mm) 变化速率mm.d-1 警戒值(mm) 墙顶竖向位移 极限值(mm) 变化速率mm.d-1 警戒值(mm) 深层水平位移 极限值(mm) 变化速率mm.d-1 40 8~10 30 40 8~10 35 45 8~10 50 10 40 50 10 45 55 10 支护结构监测控制值 安全等级 警戒值(mm) 一 30 二 40 建筑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监测项目见下表:
项 目 监测对象 1 管线位移 邻近建(构)筑物 地下水位变化 刚性 2 管道 压力 非压力 累计值 绝对值/mm 1000 10~30 10~40 10~40 25 - 倾斜 - - - - - 2/1000 500 1~3 3~5 3~5 - 0.1H/1000 -1变化速率/mm·d 柔性管线 最大沉降 差异沉降 3 注: H — 为建(构)筑物承重结构高度。
其它监测项目:地下水位、周围重要设施(地下管线)的变形与破损、基坑渗、漏水状
况、基坑周围地表裂缝、支护结构的裂缝及周围建(构)筑物的裂缝。支护结构顶部侧向位移达到报警值,应立即通知设计人员,加强观测;并根据监测测量情况增加锚杆加固支护结构。
七、材料使用要求和工程检验要求:
1、本工程使用原材料应按有关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本工程应按有关检测规范规定对支护结构进行相应项目的质量检验。
3、土钉破坏试验:在粉质粘土及粉砂土层各设置3根专门的非工作土钉,长度6m,注浆长度5m,成孔,注浆施工工艺与工作土钉相同,进行抗拔试验直至破坏,以确定土钉支护界面的粘结强度。
粉质粘土粘结极限强度τ>44kpa,总拉力N>76KN。 粉砂粘结极限强度τ>38kpa, 总拉力N>66KN。
4、土钉应进行抗拔力试验,抽检数量应为土钉总数的0.5%-1%,且不得少于10根。 5、墙面喷射砼厚度应进行检测,抽检数量宜每100m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少于3点。 6、锚索验收试验,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根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 7、支护桩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 、水泥土墙的墙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5根。
2
八、基坑施工意外情况的应急措施:
1、在基坑和地下室施工期间,成立监测及应急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 2、施工现场要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材料;
3、按JGJ59-99的要求在施工现场配备急救器材和急救人员; 4、在基坑施工期间,应加强监测,当有危险情况出现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支护结构顶部侧向位移突变,立即停止开挖,并立即复土反压至稳定为止。然后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分析处理。
②漏水、流砂及土方开挖使坑外地面或道路下沉,应立即停止坑内降水和挖土,并及时封堵处理渗漏,加固道路。
九、其它
1、支护工程属于信息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监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本说明不尽事宜详见施工方案及按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