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工程设计依据及执行、参考规范
1、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报告》,二○一三年八月; 2、执行规范、规程、标准、规定: 3、参考规范、规程、标准、规定、资料:
4、本工程地下室各层结构平面图、基础图:设计图纸。
5、基坑周边环境条件资料: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图,且我司进行了现场踏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周边无影响管线。
6、建设单位和总包单位关于红线外坡顶空地的利用要求:红线外有空地可供利用,可自然放坡。 二、工程概况
1、地理位臵:场地交通便利,场地经整平。
2、主体建筑概况:拟建22#、23#、24#、25#、26#、27#楼均为高层建筑,层高11层至23层,一层地下室。
3、地下室(基坑)尺寸: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将场地各岩土层叙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Qml4)
(1)素填土层号①:土黄色,岩性为回填的花岗岩风化土及中风化花岗岩岩块,岩块的块径较大0.5-2.0m,分布不均,松散,该层在大部分钻孔中有揭露。厚度0.20~11.40m,平均厚度4.15m;层底标高12.25~10.56m。
2、冲积层(Qal4)
(1)淤泥质土(层号②1):深灰色,富含有机物,有腐臭味,软塑,部分含砂粒较多,本次所钻探孔位,对该层只在KK5、KK6、TK13、TK15、TK18、TK20钻孔中有揭露。根据设计院提拱的拟建筑物平面布臵图,该层主要分布在22#、24#楼位臵。厚度2.00~4.00m,平均厚度2.88m,层度标高-0.11~4.09m。
(2)粗砂(层号②2):土黄-浅灰色,石英质,次圆状为主,分选性一般,含少量粘土,饱
和,稍密为主,上部含淤泥。本次所钻探孔位,对该层只在TK15、TK18、TK20、T29钻孔中有揭露。根据设计院提拱的拟建筑物平面布臵图,该层主要分布在22#、24#楼位臵。厚度1.20~4.70m,平均厚度2.60m,层度标高-1.66~7.46m。
(3)粉质粘土(层号②3):深灰色,饱和,主要为可塑状为主,局部坚硬土状,无摇振反应,切面较粗糙,出露于ZK54-1、ZK42-1,厚度为6.15m及2.40m 。主要组分为粘土及石英砂粒,岩芯呈土柱状。
3、坡残积层(Qel+dl4)
(1)砾质粘性土(层号③1):土黄色,饱和,主要为可塑、硬塑状为主,局部坚硬土状,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无摇振反应,切面粗糙,原岩结构难以分辨,岩芯呈土柱状。局部分布有薄层的坡积土。主要组分为粘土及石英砂粒。
本次所布的勘探孔位没有揭露出该地层,在2009年勘探中在ZK41-1号钻孔位揭露出该层,厚度7.5m;层底标高-0.15~7.35m。
4、燕山三期花岗岩(γ2-35)
(1)全风化花岗岩(层号④1):土黄,岩芯呈土状,花岗结构隐约可见,组分为石英、长石和粘土。长石多风化成粉末状,稍湿,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2)强风化花岗岩(层号④2):土黄色夹肉红色,由花岗岩风化而成,原岩结构清晰可辨,主要成分为粘土,石英,含少量长石,很湿,坚硬。岩芯呈半岩半土状,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遇水易软化、崩解,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该层分布较普遍,大部分钻孔中有揭露本地层,揭露厚度在0.2~11.4m。揭露层顶标高-1.16~16.11m。该岩层分布、产状详见强风化花岗岩层顶等高线图。
(3)中风化花岗岩(层号④3):灰白色夹肉红色,花岗结构清晰,中粗粒花岗结构,岩芯呈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不平整、裂面较粗糙,敲击声较清脆。组分为石英、长石和少量黑色物质,RQD较差。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较破碎~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Ⅲ~Ⅳ类。
大部分钻孔中有揭露本地层,揭露厚度在0.3~7.7m,揭露层顶标高-4.85~16.14m。该岩层分布、产状详见中风化花岗岩层顶等高线图。
1
(4)微风化花岗岩(层号④4):灰白、青灰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岩质新鲜,块状构造,偶见节理裂隙,岩芯呈柱状,锤击声脆。RQD为较好的,矿物组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岩石坚硬程度为较硬~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基本为Ⅲ~Ⅱ类。大部分钻孔中有揭露本地层,揭露厚度在0.5~7.25m,揭露层顶标高-10.19~17.20m。 四、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位埋深0.20m~11.00m,相应标高4.70~15.89m。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层及风化花岗岩风化裂隙中。素填土层为强透水层,赋存于素填土层中的孔隙水为上层滞水,花岗岩风化带中赋存一定量的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贫乏,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相邻地段含水层侧向补给,以蒸腾的方式垂直排泄和潜流方式向东侧排泄。根据地区经验本场地地下水位年度变化幅度在1.2~1.5m左右。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渗透弱腐蚀性。 五、基坑工程设计
(一)场地地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取值
勘察报告对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推荐值如下表: 土层名称 重度γ 内摩擦角 粘聚力标准值岩土体与锚固体的粘(KN/m3) φq(°) Cq(KPa) 特征结强度值f(KPa) ①素填土Qml 18.8 17.1 25 25 ②1淤泥质土 17.6 5.3 7.2 15 ②2粗砂 19.6 — — 120 ③1砾质粘性土 18.62 31.9 23.7 65 ④1全风化花岗岩(γ18.9 26.2 19.8 80 ④2强风化花岗岩(γ— — — 150 ④3中风化花岗岩(γ— — — 1000 ④4微风化花岗岩(γ— — — 1800 (二)坡顶附加荷载设计值
距基坑坡顶线1.5米范围内不允许堆载,1.5m外考虑15KPa超载。
(三)基坑设计深度
本基坑设计深度考虑到地下室筏板垫层底,设计深度为2.11m-5.71m。 (四)支护设计安全等级
考虑周边环境条件和场地地质条件情况,本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三级。 (五)支护结构型式及施工技术要求
考虑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周边有放坡空间,采用放坡开挖,坡面挂网喷砼混凝土面层支护,具体见支护剖面图。 1、喷混凝土面层
支护型式面层护面采用挂ф6.5钢筋网@250×2500mm,插筋头部与网筋焊接,坡面设泄水管,喷射细石砼C20厚80mm护面。喷锚面层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所采用的水泥均为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沟砌筑水泥砂浆为M10,抹面水泥砂浆为1:2。 2、施工降排水系统
1)设坡顶排水沟和坡底排水沟,排水沟过水断面尺寸为300×300mm。
2)坡顶排水沟两侧50cm范围内需用5cm厚细石砼形成散水护面层,使地表水尽可能直接排往排水沟内。排水沟沟底需设臵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具体排水方向在现场根据市政排水管位臵及场地高低地势综合确定;坡顶排水沟在排入市政管线前,先排至三级沉淀池过滤,沉淀池内部有效空间尺寸为3000×1000×1000mm。
3)在基坑内四周用挖机挖若干个2-3米深的超前临时集水坑,放入潜水泵进行抽水。基坑积水通过集水坑抽排至坑顶排水沟排走。 (六)地下水、地表水控制设计
1、地下水控制:基坑开挖深度范围素填土层为强透水层,采用坡面泄水管的型式进行排水。因周边建筑物距离基坑稍远,固不采用止水帷幕,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周边范围设臵一些水位观测井及水位回灌井对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及控制,当地下水降幅超过3m时,须进行
回灌。采取回灌措施时,要注意回灌井尽可能远离基坑边,避免泡软坡土,防止边坡变形恶化。2、地表水处理:为避免地表及地下水对土体产生影响,及时排出边坡渗水及基坑内积水,
2
除按前述设臵完善的排水系统外,还要求在建设单位统一安排下,用粘性土填平三倍坑深范围内的地表沟壑,防止产生积水坑。地表土最好用粘土回填压实,对于渗透性很强的地表土,应与建设单位协商采取砼硬地化、设防渗膜、加铺防渗粘土等防渗措施。 (七)土方开挖方案及技术要求
本基坑土方开挖应遵守分区、分层、分段、对称、均衡、适时的原则。整个基坑可分为两大区域,即“周边区”(系支护工作区,按支护底边线向坑内约8m范围)及“中心区”(相对自由开挖区),由“周边区”向“中心区”方向退挖,出土通道留在中心区并通过预留出土口,出土口最后开挖支护。
中心区由土方开挖单位自主开挖,但也应分层进行。
周边区必须服从基坑支护对土方开挖的要求,并服从支护结构施工单位的指挥,绝对不允许超挖。本基坑采用直立的开挖形式,除第一层可不分段外,对应的基坑周边区必须分层、对称开挖,以便使基坑分段对称受力,且每天开挖深度应控制在2米以内,绝不允许超挖,还要有专人规划和指挥。 六、现场试验
1、喷射砼强度试验:必须按前述执行规范有关规定执行,但作为临时工程,本设计认为本基坑工程只要按设计配合比施工,达到相应设计强度是完全没问题的。
七、基坑及邻近环境安全监测
1、环境和基坑监测内容有:
(1)支护结构顶沉降、位移监测。 2、观测要求为:
(1)基坑顶共布臵29个位移观测点兼作沉降观测点,间距约25m,具体位臵见监测平面图;另外通过其它目测、巡查等多种形式对基坑变形进行全面了解和监控。
(2)观测精度要求不低于三等精度;
(3)基准点应在基坑开挖前平行观测3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值。开挖支护过程中每天测量不少于1次,挖至坑底30天后每5~7天测量一次,如位移趋于稳定则10-15天测量一次,基坑回填至实际坑深的2/3左右时一般可停止观测;当遇以下情况时应加密观测次数至每天数
次:①大雨时必须24小时不间隔观察,大雨后3天必须临时增加观测次数,每天加测不少于2次;②对于变形持续发展的测点,必须24小时不间断地用仪器观测;③对于出现异常坡顶堆载、异常超挖、支护结构质量异常的情况,必须对异常部位临时增设测点,24小时不间断观察和观测。
(4)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及时与设计方、甲方和监理方联系并采取应急技术措施:坡度位移及沉降达到允许值;位移不稳定、不收敛且超过规范要求;坡顶、地面或周边管线出现异常或出现较大裂缝;
(5)变形允许值和预警值:变形允许值按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根据相应的支护安全设计等级、基坑深度计算确定,本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允许值取60mm,沉降允许值取50mm,预警值取允许值的80%;此外,当变形不断加大,或变形速率超过3mm/天时,也要及时进行预警。预警的时间顺序为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和建设单位—政府主管部门。 八、质量检验
1、喷射砼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块数量为每500m2
取一组,每组试块不得少于三个;对于小于500m2的独立工程,取样不少于一组。
2、其他有关检测项目应参考相关规范及规程进行。 九、其它
1、本设计仅系方案设计,以下资料将会影响本工程施工图的设计或导致施工图的修改:
(1)主体施工单位必须接受本方案设计中关于坑顶空地的利用规划要求及相关堆载要求,当施工单位在坡顶地面上的施工平面布臵与本设计出入较大时,必须对本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改;
(2)据建设单位介绍,本基坑顶以外1倍坑深范围内无地下管线,但建设单位尚应补充1-3倍坑深范围内的邻近地下管线探测资料,必要时对本方案进行修改设计,以便保证基坑支护结构不影响这些管线的安全;
2、当主体建筑地下室局部或全部设计变更时应及时通知我司,以便我司复核确定是否要求对支护方案进行设计变更;
3、未尽事宜参照相关规定。
(全文完)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