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乡土文化为课堂添彩

2021-10-07 来源:钮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乡土文化为课堂添彩

作者:孙伟

来源:《新校园(下)》2015年第07期

摘 要:在当前的课改浪潮中,“乡土文化”已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走进课堂。实践证明将乡土文化融入课堂,不仅是新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农村教育的需要。将乡土文化融入课堂,可以形成一种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教学体系,能进一步增强教育实效,彰显教学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乡土文化;课堂;课程建设

在当前的课改浪潮中,“乡土文化”像一股清冽的清泉,涤荡洗礼着传统教学理念,又似缕缕春风,改良润泽了传统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将乡土文化融入课堂,不仅是新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农村教育的需要。 一、乡土文化的内涵

乡土文化主要是指植根农村,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总和。包括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变迁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如东北二人转、陕北信天游、闽南童谣,都别具特色,带有浓厚的地方风味。平利属于典型的省际边关县,地貌复杂,生物种群丰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最具代表性的是平利茶文化、女娲文化。平利弦子腔已被确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乡土文化走进课堂的意义 1.研究乡土文化是新课程建设的需要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全国各地形成了开发乡土文化资源的新浪潮,并且涌现出一批较有影响的乡土文化课程。这种乡土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整合,既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理念,又传承了家乡本土文化,使课程开发具有浓厚的乡土情怀,从而让教师树立起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教学理念,以便构建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教育教学的新课程模式,让课堂教学充满新意,生机盎然。 2.研究乡土文化是农村教育的需要

农村学生在生活条件、教育教学条件方面毕竟有差别与城镇。因此,农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向往大城市生活而忽略了自己的家乡,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乡土教育走进课堂,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回归本真、回归自我,真正了解、认识养育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从而肯定、认同、关怀、尊重和欣赏自己的家乡。适时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乡本土文化,能让学生感觉到熟悉和亲切,认识到自己的家乡也有如此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以此为据点,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达到学习与做人的完美统一。 三、将乡土文化融入课堂,让课堂更精彩 1.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方式,能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发现和认识。这是有效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乡土文化便是能以其方式达其目的的最好依托。

教师在课堂上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形成了一种自然、亲切、熟悉、乐于融合的课堂氛围,由此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教师还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去参观、考察、调研,深入了解家乡的人文风貌、民俗风情以及传说典故、名人轶事。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亲自获取第一手材料,便可以春风化雨般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效果。 2.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教育实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文化不仅影响了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也因其独特魅力陶冶着一方人,形成了地域性的意识形态、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融入乡土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禀赋性情、道德思想乃至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实践者和领悟者。教师做好了课堂的引导和组织,在教学中陶冶了学生情操,增强了教育实效;做到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人文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获取了双丰收。

3.激发爱乡之情,丰富情感体验

情感是学生学习热情、探究兴趣乃至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支撑。乡土文化,因其回归本真、贴近生活,自然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得学习过程成为一种享受。

让乡土文化走进课堂,带领他们走进自然,回归生活。让他们在亲身实践、切身体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从小就真正地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才能让学生从小关心家乡、热爱家乡。如此,也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的生活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才是完美的课堂,才真正发挥了课堂的最大实效性。 总之,教师应积极挖掘乡土资源,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构建富有乡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和帮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与探索,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感受生活,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白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园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

[2]海路,巴战龙,李红婷.珍视乡土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综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