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作者:本刊评论员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4年第9期
本刊评论员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植根于辽阔的华夏大地,植根于亿万中华儿女心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是依靠这个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缔造了为世人惊叹的中华文明。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曾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但她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着坚强和旺盛的生命力。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民族综合素质的建构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为被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民族品格、民族气质、民族信仰、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也集中反映着民族成员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审美方式,它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要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凝聚人心,唤起人们心目中崇高的道德情感,强化
民族成员对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进一步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个国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和碰撞是一个影响并会引起民族国家的道德理想、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变革或变化的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强烈冲击,而与全球化进程相一致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从而极易产生社会的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与失范,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思想会出现新的变化,其道德和价值取向上也会发生偏差。在全球化进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滋生蔓延,道德缺失,荣辱不分,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因此,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可以把分散的社会力量和不同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及其取向进行有机整合,使民族成员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群体意识,为本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把民族和国家的共同价值目标转化为个人自觉的行动,最终实现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契合。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富足以及社会的进步、政治的民主,还包括精神的文明、道德的完善、人自身的和谐,必须有文化纽带的精神维系和支撑。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上。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强调“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夙夜在公”等为集体、为国家而献身的爱国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倡导“仁
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道德情怀。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力量有条件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出自己的贡献,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弘扬者,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建设者和培育者。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既表现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也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还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能够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把个人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化作励志图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建构民族精神大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