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中学生与网络世界)【可编辑范本】

2024-03-17 来源:钮旅网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课题名称 小组成员 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中学生与网络世界调查报告 21世纪科技日新月异,社会飞速发展,有人称之为信息时代。互联网在这个时代扮演了社会的主要角色,促进世界科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并且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针对于此,特编制网络调查问卷,以了解我校学生在网上行为及对网络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现状,为课题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有效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提供有力的依据. 调查过程 1、随机抽取高一至高三年级共100人。 2、编制“网络行为及态度调查问卷”,共25题。 3、制定统一的调查程序,采用统一指导语,由课题组成员采用集体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6份. 4、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 对于“经常在什么地方上网\有66。7%的学生回答在“家里\的人在“网吧”,25%的人在“同学或亲戚家”。有67。7%的人上网是为了“查询信息”,以下依次是“聊天"(45。8%),“为学习服务”(39.6%),“游戏”(38.5%)和“其它”(14。6%)。 有63.5%的人“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的现象,如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等”,27。6%的人经常使用或偶尔使用过粗俗语言,对于使用粗俗语言的原因,54。9%的人因为“别人用时才用”,21。1%的人是为了“发泄”,11.3%的人因为“好玩”。 对于“是否浏览过关于星座、命运、算命之类的网站”的问题时,有59.4%的人看过,其原因有89.6%的人因为“好奇、好玩”,3.1%的人是“相信所讲”。对于“是否浏览过关于赌博、暴力、色情的网络内容”时,有15。6%的人看过,其中原因有:33.3%的人是为了“好奇,寻求刺激”,28.2%的人是“听别人讲过,自己也想看看",17.9%的人认为“有诱惑力,想模仿”。

1

指导教师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应引起我们关注的。 对于“偷看别人电子邮件、偷用别人帐号上网”的分别为3.1%和4.2%。 讨论分析: 1、社会网吧场地人员混杂,同时某些网吧为吸引顾客故意提供暴力游戏或色情网络内容使青少年更易于受到不良诱导,误入歧途。我校管理严格,大部分学生接触的网吧较少,家里上网成为首选地,这样至少提供了一个比较“清净\"的环境,使外界环境中人为造成的不良影响下降了很多。作为上网的目的,“查询信息”放在了第一位(67。7%),“为学习服务\"也有相当比重(39。6%),可见,作为学生,“学习第一”的观念还是为学生普遍接受的,而“聊天”(45。8%)、“游戏”(38.5%)也是学生的重要爱好。 2、对于网上不文明的现象,有52.4%的人遇到过,27。6%的人则同样使用了这种粗俗的语言,原因是作为一种反击的手段——“别人用时才用”,占使用者人数的54。2%,或是以此作为“发泄”不良情绪的途径(20.8%),或是因为现实中不能随便使用,这里用着“好玩”(10。4%).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他们也同样使用、传播着这种不文明的言论。至于他们如何去看待这些行为,71。8%的人认为网上、现实中都不可以使用;而21。8%的人认为网上可以使用,现实中不可以使用;6。2%的人认为网上、现实中都可以使用。由于对此持这样一种态度,也就造成了有14。4%的人认为这种行为“很正常,没什么”,2。5%的人甚至认为“很好,应当提倡",以及3.5%的人认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原谅\".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之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使用粗俗语言,源于他们对这种行为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种行为至少得到了一部分学生对网络行为的认可,觉得“很正常,没什么\甚至可以“提倡”,使他们在面对大量的污言秽语毒害的同时,无意中又成为一个新的传播者,“带动着”他们自己周围的一些人,正如他们不认为“消极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对自己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会产生不良影响\"(48.9%的人认为“没有”,14.6%的人认为“无所谓”)一样.可以想象,长此以往,网上的不良行为便会逐渐内化为个人本身的行为,在现实中表现出来,背离社会道德及社会规范的要求。 3、迷信、色情、暴力内容历来是不法分子在网络中的最大卖点,因此也是影响青少年最深、导致误入歧途甚至犯罪的主要根源之一.有59.4%的人看过关于“星座、命运、算命”之类的网站,其主要原因是“好奇,好玩”89。3%),15.6%的人看过关于“赌博、暴力、色情的网络 2

内容”,原因有:33.3%的人因为“好奇、寻求刺激”,28。2%的人由于“听别人讲过,自己也想看看\而17。9%的人则是觉得“有诱惑力,想模仿”,这种状况不得不令人担忧.对于性知识,我们提倡了解学习,但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学习科学的知识,而网上充斥着大量的淫秽文字和图片,大放黄毒,加之青少年好奇心重,模仿力强,缺乏抵制诱惑的能力,使得有些人不仅自己浏览,而且私下互相传播甚至偷偷模仿,极大地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局面的隐患。 4、对于“网上复制、抄袭别人文章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吗”的问题时,有28.1%的人认为“是\",有29.2%的人认为“不是\",40.6%的人持“说不好”的态度。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有些学生把语文课上布置作文随便到网上拷贝一篇,改个题目,签上大名就交差完事了,没有丝毫的愧疚感,更别说对什么知识产权、尊重别人劳动、剽窃犯法等认识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聪明”之举,倒是弄得教师没办法,不得不时时地上网浏览,掌握全面“信息\判作文时好以辨“真伪\"。 “黑客”指的是利用通讯软件,通过网络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截取或篡改计算机数据,以及恶意攻击信息网络、金融网络资源和危害国家或社会公众信息资源安全的电脑入侵者或入侵行为。但对于这种行为,有44.8%的人认为“很了不起”,表示“不道德”、“自己也想试试的\"分别为17.7%和6.3%,另有31。3%的人认为“违法的”。即对黑客行为有一部分认可。对于“电脑高手制造计算机病毒的行为”,也有17。7%的人认为“很了不起”,10。4%的人是“崇拜的”和71.8%的人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的人“自己也想试试\".从这两组数据看,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也反映了一部分学生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处于青春期,富于幻想,一心追求他们所认为的“英雄\再加上有些影视剧的错误诱导,他们把这些当作“英雄行为”、“高手行为”而崇拜、追随,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一显身手”,而不深刻反省这些行为“光辉”的背后是给社会、他人造成的巨大损失.因此,由于青少年网民的这种盲目崇拜、仿效,没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遇事缺乏深入思考,最终将逐渐弱化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5、在回答“网络上可以随便使用自己的权力,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吗”的问题时,有12。5%的人认为“不用承担”,36.5%的人“不清楚\";有32.3%的人认为上网前没必要“接受道德、行为自律的教育”,31.3%的人“无所谓”,而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人仅有27.8%,有71.8%的人不知道。由于一部分学生对于网络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客观地判 3

断,更倾向于“无所谓”、“不清楚”的态度,就使得他们不能有效抵制网络上的不良影响,也不能真正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在“无所谓\"的态度下逐渐从受害者成为传播者、使用者,甚至制造者,个人自律意识逐渐淡化. 通过以上分析,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自觉规范网络行为呢?这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的课题内容。 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