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4-05-29 来源:钮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仲玉维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第04期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立德树人是我们党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性回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探索育人方式改革与创新,对育人方式进行改革是当前和今后普通高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普通高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石和支柱。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长期以来,高中教育存在着应试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千校一面等问题。

“当前普通高中教育直接受高考指挥棒的导向,应试升学的过度功利性倾向明显,育人方式单一,严重制约了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从长远看影响了国家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建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马涛副院长指出。

当前高中发展面临众多问题,如不利的社会环境造成的矛盾、学生学习负担压力较重等。特别是新高考制度下学校改革面对新的问题,包括学生的选考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建设与教学安排的新挑战、学生班级形式的重建、不同类型水平学校推进的模式和方式的差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团队曾对4市53校12699名高中生问卷调查发现,高中教学仍然多数采取讲授式,学生在课堂中不积极,而对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他们缺乏主动参与、缺乏质疑、缺乏合作与互动。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聚焦育人方式改革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意见》强调“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对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中阶段学生个性发展等都提出了迫切需求。当前大部分地方的高中教育已经实现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已经进入到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重点的新阶段。必须把握好定位,厘清普通高中未来发展方向,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提升育人水平和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新时代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迫切任务,也是每一个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者的艰巨使命。

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已经从精英式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之间的差异包括学业水平上的差异越来越明显。所以,要大力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打破“千校一面”的局面,强化特色办学,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必须从“育分”走向“育人”,这才真正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育分”到“育人”的转化,实际上讲的是育人方式的问题,但这种转化有它独特的价值取向。“育人方式一字之差,但更多体现的是在某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引导下的具体路径问题、机制问题、甚至是具体的一些措施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如是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马涛副院长一语中的:只有多个口切入才能撬动普通高中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型。这包括以育人体系构建、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创新、学生发展指导、评价体系建构等,要构建多样、丰富、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开发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开设,促进教师思想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校管理方式等各个要素的改革。

要探索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任务学习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要吸取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教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要积极探索选课走班等教学组织形式带来的教学模式的变化,以教学方式的变革带动整个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型;要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做好、用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而非单纯地唯分数、唯升学。在学校评价上也应该打破单一的学业成绩为标准的分层评价,引导学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创造普通高中教育的良好生态。

面对改革的大环境,普通高中要积极利用各种资源推进学校发展。主动积极探索改革,回归普通高中的本源。教育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尊重和促进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选择,满足和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积极鼓励学校开展多样化改革,在育人方式转变的同时,坚守教育教学的本真规律。

开设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注重留白的课堂教学以及着眼学生自主个性的发展新型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这些改革点正是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立足点和创新点。学校参加了裴娣娜教授领衔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点)课题“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新特征研究”,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果,并于2018年12月20日发布成果,将研究成果汇集成了《勇毅笃行; 大志大成》一书,10个章节30多万字。

基于发展阶段审视的历史梳理,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对探索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之路有两点思考。第一是从主体教育到“三力模型”,研究主题以人为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基于突破现实基础教育的困境和窠臼,诠释“中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这一核心概念,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区域性战略谋划、高品质教育作为关键词。立足未来的时空,在前40年基础上预测后20年,探讨中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之路;第二是探讨中国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轨迹。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发展之路,一个层面是国家层面,称它为改革突围、深化体制改革,包括基础、平台、环境;另一个是从项目研究的层面,称之为创新突围。裴娣娜教授认为,北京三十五中教育改革是时代潮流的一个典型代表,代表了当前国内研究的最高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十五中10年间通过课程建设推动育人模式变革,带动学校走出特色发展道路的历程。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学校发展的改革创新成果,是带有原创性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生动丰富的创造,为课程变革和学校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郑豪杰副社长同样给予了高度的点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