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油松日常养护管理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0-07-13 来源:钮旅网


油松日常养护管理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生活习性和特点:

油松为松科针叶常绿乔木。大枝平展或斜向上,老树平顶;小枝粗壮,雄球花柱形,长1.2-1.8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穗状;球果卵形或卵圆形,长4-7厘米。种子长6-8毫米,连翅长1.5-2.0厘米、翅为种子长的2-3倍。花期5月,球果第二年10月上、中旬成熟。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状块片,裂缝及上部树皮红褐色;枝平展或向下斜展,老树树冠平顶,小枝较粗,褐黄色,无毛,幼时微被白粉;冬芽矩圆形,顶端尖,微具树脂,芽鳞红褐色,边缘有丝状缺裂。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厘米,径约1.5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具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二型层皮下层,在第一层细胞下常有少数细胞形成第二层皮下层,树脂道5-8个或更多,边生,多数生于背面,腹面有1-2个,稀角部有1-2个中生树脂道,叶鞘初呈淡褐色,后呈淡黑褐色。

油松为喜光、深根性树种,喜干冷气候,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均能生长良好。

二、主要病虫害:

1、油松针枯病又名落叶病,是危害油松的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油松感病后针叶由暗绿变为灰绿,后变红褐色脱落。落下的病叶,以后都变为灰褐色或灰黄色,一般到第二年的春天在各种病叶上就会产生典型症状:即先在病叶上出现纤细的横线,将病叶分割成若干小段,在小段上长出椭圆形小黑点约0.2至0.3毫米,即分生孢子器;并逐渐产生较大的椭圆形黑色突起,即病菌的子囊盘;条件适宜时中央有

一纵裂缝,显露出乳色物,即子囊和子囊孢子。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过冬。次年3、4月间形成子囊盘,4、5月遇雨或潮湿时,子囊盘吸水膨胀出子囊孢子,借风传播,从针叶的气孔侵入,传染期长达3个月,老叶、新叶都有受害。8月后病叶陆续脱落。分生孢子一般无再侵染作用。4、5月份雨水渐多、湿度大,土壤瘠薄干旱、树木生长衰弱,有利于病菌传播、侵染和发病。

防治方法:(1)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每年的秋季油松老叶脱落较多的10月中旬以后,人工摘除清扫落叶并烧毁,消灭病原菌。

(3)在子囊孢子传播侵染期喷9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双佳杀菌剂1000倍液,每10至15天喷1次连续喷3次,如果发病较重,可增加喷药次数加以控制。

2、锈病

各种松树上发生的针叶锈病,其症状基本相似,感病针叶最初产生褪绿的黄色段斑,其上生密黄色小点,后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即性孢子器。随后病斑上出现橙黄色的囊状突起,为锈孢子器,锈孢子器常数个相连,成熟后不规则开裂,散生黄色粉状孢子。病叶上常残留白色膜状包被。最后病叶枯黄脱落或病斑上部枯死。

松针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鞘锈属Coleosp ium spp某些真菌侵染引起。各种松针锈病的发生规律相似。需要在两种寄主上完成生活史。黄檗和白头翁鞘锈菌,以性孢子器在松针上越冬,来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在松针上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借气流分别侵染黄檗、

白头翁,7至9月份在叶背形成夏孢子堆,随后又产生冬孢子堆。8至9月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在侵染松树,在松针上产生性孢子器越冬。山地阴坡发病率比阳坡重;山中、下部的发病率比山上部重。

防治措施:

(1) 营造混交林时,避免黄檗与油松混交。

(2) 有条件地区可喷0.3~0.5oBe石硫合剂,或用双佳杀菌500倍液,或用禾林道杀菌剂600倍液等防治。

3、腐烂病

症状:

发病初期,枝干上的病斑极不明显,如用手握紧枝干拧动,皮层可随即与枝干剥离,此时皮层内部已变质发粘腐烂。因发病程度不同,皮层内颜色由黄绿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发病后期,皮层内病菌产生扁圆形子座,逐渐突破表皮,外有不明显的小黑点。一般以树冠下部个别轮生枝先发病,逐渐蔓延至主干,造成整株死亡。

病原及发病规律:

该病害是由子囊菌亚门的黑腐皮壳属Valsa sp 真菌引起。该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枝干内越冬。来年四月下旬病斑开始扩大蔓延,五月上旬当空气湿度大时,越冬的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大量分生孢子角。腐烂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多为害高山顶上衰弱植株。凡抚育间伐跟不上,林木过密,通风透光不好,湿度过大,在林木生长衰弱的情

况下可造成病害流行。

防治措施:

(1) 加强经营管理,及时修枝间伐,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逆性。(2) 及时砍除病株烧毁,减少病原。

(3) 选择当地抗逆性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

(4)4月份喷禾林道清干800倍液,间隔10天连续2次,有效预防和防治腐烂病。

4、干枯(烂皮)病

症状:

病害发生在幼树的枝干上。发病初期的症状与健康树相比变化不大。部分小枝或病干上部的针叶变成黄绿色或灰绿色,逐渐变成褐色至红褐色,针叶逐渐脱落。被害枝干部因失水而收缩起皱,针叶脱落痕处稍显膨大。小枝被害时,则易干枯死亡,表现枯枝病状;侧枝皮层被病菌侵染,侧枝则逐渐向下弯曲;当大枝或主干发病后,病部常流松脂,发生溃疡呈烂皮状,病部一侧的侧枝条枯死,病部围绕树干一周后,导致整株死亡。

病原及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的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 侵染引起。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在松林中通常腐生在枯枝或树干下部的垂死枝上。当林木受到不良影响,如干旱、冻害、虫害、林分过密、营养不良等,抗病力降底,易被感染,特别春季干旱,

土质瘠薄的山地,常零星发病造成整株整枝死亡。

防治措施(参照松树腐烂病防治方法)。

5、赤松毛虫

危害赤松、黑松、油松等。

发生规律:

一年1代。以3~5龄幼虫在翅皮下、落叶丛中或石块下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10oC左右时上树危害,取食2年生针叶。7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化蛹,7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8月上、中旬幼虫陆续孵化,1~2龄幼虫群集危害,啃食叶缘,危害至10月中、下旬,3~5龄时即下树越冬。

防治措施:

(1) 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如封山育林、营造混交林、改造纯松林等),创造利于天敌生存而不利于松毛虫暴发的环境条件,是治本措施。

(2) 利用松毛虫秋末下树、早春上树危害的习性,在树木胸高处用菊酯毒笔划环或绑毒绳喷聚酯类药环,可有效压底虫口。

(3) 幼虫发生时,可在暴食以前,用瑞功1000~1500倍液或禾林道杀虫剂800~1000倍液喷雾。

(4) 秋季用每克含苞10亿活孢子的苏云金杆菌喷布树体,防治小幼虫。

(5) 黑光灯诱杀成虫。

(6) 保护和招引灰喜鹊、大山雀等。

6、日本松干蚧

危害赤松、油松、马尾松、黑松等。

发生规律:

一年2代。以1龄寄生若虫越冬。成虫发生期,越冬代为5月上旬至6月中旬,第1代为8月上旬10月中旬。若虫寄生期,第1代为5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2代为8月中旬至翌年5月上旬。雌成虫交配后,潜入翅裂皮下、粗老皮缝、轮枝桠下及球果鳞片等隐蔽处形成卵囊。若虫孵化后,活动1-2天后即潜入树皮缝隙、翅裂皮下和叶腋等处,开始固定寄生,进入\"隐蔽期\",脱皮后即进入\"显露期\"。

防治措施:

(1) 从日本松干蚧疫区调运苗木和木材时,应严格检疫。

(2) 发生区进行封山育林,尽快恢复林分植被,改善生态度环境,提高林分对日本松干蚧的自控能力。

(3) 对受害的幼林,要及时进行修枝间伐,伐去枝干弯曲株和针叶枯黄株,以减少

虫源,促进幼林的正常生长。

(4) 用透翠+快彪600倍喷雾,或禾林道清干2号稀释600倍喷雾。

(5) 保护和助迁其天敌蒙古光瓢虫和异色瓢虫。

7、松墨天牛

危害赤松、油松、黑松、马尾松、雪松、落叶松、华山松、冷杉等。 发生规律:

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幼虫开始在蛀道末端蛹室内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经10天左右补充营养开始交配产卵。产卵前在树干上咬刻槽,然后将卵产于刻槽的树皮下。初孵幼虫取食内皮,2龄幼虫取食边材,3~4龄幼虫向木质部蛀食危害,至秋季在虫道筑成\"U\"字形蛹室并在其内越冬。

防治措施:

(1) 彻底清除被害树并运出林区销毁。

(2) 春季在林间设置饵木,引诱成虫在饵木上产卵,然后将饵木剥皮处理。或用引诱剂诱杀成虫。

(3) 成虫羽化期间,用攻牛1500倍或禾林道清蛀1号1500倍液喷洒树干,毒杀成虫。 幼虫使用透翠杀虫套餐或禾林道透皮鲨喷树干防治幼虫。

三、日常养护管理:

控制浇水,北方地区可以每年使用1-2次硫酸亚铁,秋季和春季喷石硫合剂2次,树干涂白,注意清理地下枯枝烂叶。有条件的一年施肥一次,松土,改善根系环境,提高树势,减少病虫害发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