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例说部编版教材三年级文言文教学

2020-03-22 来源:钮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说部编版教材三年级文言文教学

作者:朱云云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13期

摘 要: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法、探究法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部编版三年级语文 文言文

2017年部编版教材开始实施,新教材中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已是众所周知。特别是原本五年级下册才出现的文言文已经提前到三年级上册,三年级的文言文该如何进行教学,教些什么,又怎么教呢?下面我就以三年级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为例,谈谈自己对三年级文言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认识中华丰厚博大的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本课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七岁男孩的形象,语言浅显易懂,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优秀文本。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培养已经有了一些语言积累,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能力还较弱,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和接触不多的文体阅读起来有一些难度,但他们模仿能力较强,活泼好动,有极强的表现欲望,是培养朗读习惯,提高朗读能力的黄金时期。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及认知发展的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指导书写“司”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难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五、说教学准备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对司马光这个人物增进些了解。

六、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法、探究法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司马光图片,让学生猜猜他是谁,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然后我再出示司马光的简介加以补充,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人物有个大致的了解。 接着让学生简单地讲一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和我讲的文言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进行对比,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最后揭题,并指导书写“司”字。 这一环节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在设计时颇花了一些心思。因為学生对《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都耳熟能详,但是通过师生的文白对读,不但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凸显了文言文的文体特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为了导入部分的一个亮点。 第二板块:分层朗读,读中感悟。

2011版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古诗文的学习目标表述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因此,整个第二板块我都是以“读”贯穿。本环节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读,即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懂内容,读出感受,熟读成诵。

1.读准字音。在学生掌握了本课生字的读音之后,我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并重点指导读好“瓮”“迸”两个后鼻音的字。这个环节我不是一带而过,走走形式,而是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反馈读书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字音问题都进行指导和解决。因为第一次读文言文,只有扫清了字音的阅读障碍,才能真正增强学生“敢读”的勇气。

2.读好停顿。这既是本课课后习题的要求,也是学生读通课文,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的重要铺垫。为了降低难度,我将本环节细化成了三个步骤,即教师带读,学生练读和多种形式的反馈读。特别是教师带读。第一遍带读,我放缓速度,强调词语间的停顿,只读小短句;第二遍带读,语速稍快,更加自然,指导读好不同标点的停顿,读完整的一句话。这样,让读得指导更加具体,把“学习读文言文的方法”落到实处,让学生“会读”。

3.读懂内容。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我将这一环节进行了弱化,重心放在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有感情读文上。通过回顾理解古诗的方法,以旧知引新知,迁移运用到本课文言文的理解中。其中,我重点指导了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这是课后习题提出的要求,也让方法指导有所侧重,不泛泛而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降低了要求,学生交流中能够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就可以了。即便如此,因为有了注释内容的帮助,学生们讲起故事来也令人眼前一亮,与课前交流的故事相比,更是有了质的提高。

4.读出感受。感受源自理解。我在学生们交流故事大意的时候,就鼓励他们通过想象画面、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丰富自己的感知,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此时就像压抑已久的火山,喷薄而出,他们小手高举、争相表现,沉浸在朗读的“乐趣“中,绘声绘色的朗读更是将这节课的教学推上了高潮。

从“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理解”再到“读出感受”,读得要求逐步提高,但教学时我在指导中所花的时间却是越来越少,学生呈现出的朗读质量的提升也越来越显著。

5.熟读成诵。优秀诗文应该积累背诵。这不但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积淀学生人文内涵、增强学生良好语感的需要。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前面反复扎实的朗读训练,此时已是水到渠成,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能够背诵出来。 第三板块:交流印象,感知人物。

作为课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围绕“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感知司马光遇事机智勇敢和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

随着有效教学框架的不断深入,课外拓展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在学完本课之后,我拓展了一篇文言文《孔融让梨》的故事,意在一篇带多篇,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刚刚学习的方法理解故事,再次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