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1-10-13 来源:钮旅网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长:40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 建筑技术的进步 B. 人工取火的发明 C.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生产工具的改进

2.《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 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C.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B.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A. 早期人类的单一性 B. 中华文明的多源性 C. 国家起源的复杂性 D. 远古传说的神秘性

4.2022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A. 世界上发现迄今最古老的文字 B. 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 C. 体现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 D. 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

5.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C.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B. 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D.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D. 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3. 经考古发现,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已有1万多处,其主要文化遗存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6. 史料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说明,西周的分封对象主要是 A. 姬姓王族 B. 周天子姻亲 C. 战争功臣 D. 先帝后裔

7.周初号称“千八百国”,春秋时还剩一百四十八国,战国初仅余七大国与十几个小国了。由此现象我们可以

1 / 5

推断

A.周王朝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B.战国时期统一趋势渐现 C.先秦列国纷争局面结束 D.必将由一国统一天下 8.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人物 商鞅 时间 秦孝公时期 主要内容 奖励耕织;奖励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

邹忌 李悝 吴起

齐威王时期 魏文侯时期 楚悼王时期 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 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 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 方式

C.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2.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A.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 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 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9.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这一做法

13.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A.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B.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统一 C.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D.使“四书”成为儒学基础读物 10.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

A.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 B.皇权专制不可僭越 C.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 D.皇位世袭不可转移

14.秦汉时期实行朝议制度,国家大事皆由朝臣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定。这一制度 A.完全避免了决策失误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D.表明皇帝充分重视民意

15.“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秦朝的郡县制 A.地方所有官吏均由直接任免 B.形成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 C.彻底解决了和地方的矛盾 D.郡守县令仍然享有大量封地

16.“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集权制度形成 B.宗法等级关系明确 C.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D.创立了九卿制

17.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要自己的语言,但各民族之间交流从未间断。这得益于

A.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B.精耕细作的生产

2 / 5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11.下图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是

A. 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

18.《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久矣。”的原因不包括 A.战乱频繁 B.徭役繁重 C.刑罚残酷 D.赋税沉重

C.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 D.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

24.某学者说:“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此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密切 B.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联系起来

19.汉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观原因是

C.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 D.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

A.吸取秦速亡教训 B.尊儒家思想为正统

25.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

C.减少了财政支出

D.多次下诏释放奴婢

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 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二.材料题(26题17分,27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西浑源李峪村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现的春秋后期晋墓出土有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上

A.强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 B.进一步加强了集权 C.巩固了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 D.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

22.汉代,吏、民一旦被察举为孝廉,必须先拜郎中(侍卫皇帝的官员)作为官中“储官”,后经“三署”(五官署、左署、右署的合称)因材施教、甄别考核后,才依优劣除补县令长丞等职。这说明汉代察举制 A.存在滥举官员的弊端 B.无法选拔优秀的社会人才 C.配有官员培养的相关机制 D.实行严格的官员考核体制

请回答:

23.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题干反映出

A.君主专制必须借助儒学 B.古代统治者注重礼法治国

3 / 5

(1) 根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可以初步推测当时哪些社会生产情况?

有鼻环。

材料二 春秋时期“共主衰微,王命不行”,战国时期“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据许倬云先生统计,春秋259年间,就《左传》记载,共计大小战役1 200余次,和平时间为78年;战国的242年中,共计战役460余次,和平时间89年。

材料三 就百亩之田而言,《周礼·小司徒》云,“上地家七人”,但至战国之初,却成为“上农夫食九人”(《孟子·万章下》),土地生产力增加28.57%,而人口则更大幅度地增加。

20.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A.利于加强控制地方 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有利于加强皇权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21.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规定

(2) 材料二、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

(3) 还有哪些史实既是以上材料所述社会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也是构成这个时代特征的重要内容?

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1)从史料学来看,材料一具有文献价值还是实物价值?如何证实该文献记载的可信度?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铟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河,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

不可胜原。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

材料二

三明一中2022~2022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5 DBBCB 6-10 ABDAA

材料三 对秦始皇的评价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观点二 (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26.(1)情况:手工业水平,农业生产使用牛耕。(2分)

—《汉书·主父偃传》 (2)特征:社会大变革(战争频繁,社会生产力大发展)。(4分)

(始皇)怀贪鄙之心……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3)史实:“百家争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仁”“礼”;法家提倡法治、激进的功利主义、实行君主集权制度;道家主张“无为而治”。(6分) 4 / 5

11-15 DDACB 16-20 ACAAC 21-25 BCDBB

(2)据材料二写出你对秦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认识。材料二有文献价值还是实物价值?

(3)上述材料反映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功过是非,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7. (1)材料一具有文献价值。通过考古探测来证实。(2分)

(2)是秦大规模统一六国战争的真实反映,是两千多年前那个尚武威猛的民族形象的反映,也是古代阵和兵器的反映。(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历史价值)是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艺术方面的)材料二有实物价值。(4分)

(3)同意观点一理由:秦始皇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后又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建立起幅员幅员辽阔的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意观点二理由: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百姓不堪重负。刑法严酷,阶级矛盾激化。为维护其权威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

理由:参考观点一和参考观点二(7分)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